APP下载

基于针灸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

2017-03-21逄紫千孙宏志王延博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针灸学针灸实验教学

逄紫千,孙宏志,王延博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基于针灸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

逄紫千,孙宏志,王延博*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针对新时期如何进行《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针灸专业本科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提出建立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教学模式、多渠道增加学生接受科研训练的机会、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的改革策略。以促进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科研型中医针灸人才的培养。

《实验针灸学》; 实验教学; 科研能力;改革策略

《实验针灸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基本理论、针灸作用原理、针灸作用规律,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1],是为适应时代对中医针灸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以培养针灸专业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为目标的智能开发性课程。由于本学科教学内容以综述、学说、假说为主,而且处于不断充实和完善的变化中,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针灸教学与科学研究人才,必须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课程体系[2]。本学科教学重点并不在于对学说或假说的介绍,而在于对学说或假说的提出、论证、分析及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科研过程,也就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科研创新意识与能力。近10年来,《实验针灸学》教材多次改编,加入了大量现代针灸学研究方法和科研成果,介绍了大量的先进仪器和评价手段,为针灸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3]。我校《实验针灸学》也进行了多年教学改革,针灸专业学生的科研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与目前科学发展水平上升的速度相比,仍然相对滞后。因此,笔者对《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增加学生接受科研训练的机会,促进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品质与能力。

1 建立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实验针灸学》是针灸专业大学四年级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是在其他基础课均已结束后才开始的,即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因此本门课程的实验课应以“综合性科研型”实验项目为主体内容。建立验证性实验、指导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三结合实验内容体系[4-5]。

1.1 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实验针灸学》课程中最基本、最能代表针灸学可特点的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针灸学现代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针对验证性实验,应采取教师仔细讲解-亲自示范操作-学生独立操作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视频录像播放、电脑模拟演示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实验教学,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实验技术。验证性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牢固掌握实验针灸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为进一步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1.2 指导性实验 指导性实验是指学生动手开展实验活动,教师将多种实验技术、多种实验手段、多层次实验内容以学生边操作、教师边指导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在进行指导性实验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又能得到教师有效的规范和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自主开展研究性实验打下基础。

1.3 研究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可使学生尽早接触科学研究活动,了解科研的本质,建立科研的思维,掌握科研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科研设计思路,学生独立设计科研项目,运用多种技术、多种实验手段和多学科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实践。科研设计性实验可以把原本若干个单一性质的实验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以点连线的板块式实验教学内容,将针灸学科目前的研究发展和我校针灸专业的特色研究领域相结合,以实现基础实验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接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针灸理论精髓的兴趣,推动学导式教学和宏观战略思想的传播,使学生对针灸实验研究的整体思路、所需的基本技术、研究方法、实验手段有了综合的全面的认识[6-8]。

2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教学模式

面对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针灸专业学生的学习不应局限于古代针灸理论的传承记忆和存储知识,而是应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科研实践,探索针灸理论与技术并逐步将其发扬光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完全从学生的主体性和独创性思维特征出发,不利于针灸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能满足社会对多层次针灸人才的需要。因此,在针灸实验教学中,应当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协同教学模式[9-11]。

2.1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协同研究小组 在针灸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在各实验小组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及推进实验进程,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协同关系[12];应鼓励学生与教师交流自我感受,对教师的指导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提高学生对针灸实验的兴趣;以学生的研究性实验题目为切入点,由两位或以上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课题研究小组,学生可以对人员的分配、时间的分配、任务的分工或空间的配置等方面进行自主的、多样的、多变化的设计。

2.2 创设师生协同开展科研活动的情境 为学生创设科学研究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指导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处理信息,设计实验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做好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科研报告[13]。这个过程既增强了学生运用综合思维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 教师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逐步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所从事实验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掌握实验的实施方案、技术路线和手段,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在实验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上的运用不断积累和熟练,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由萌芽到成熟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针灸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和提升的过程。

3 多渠道增加学生接受科研训练的机会

3.1 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近年来,我校加强了大学生科研素质锻炼的培养力度,每年均有专款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训练活动,为学生及早接触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机会[14]。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针对大学二至三年级的学生,在完成了中医和西医基础课以后,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同时,及早的引导学生介入科研活动,在以学生兴趣点切入的同时,教师应以我校针灸专业的科研方向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思维训练、学习相关先进检测仪器的操作技术、作用原理、检索国内外高级文献的方法、关注针灸科研领域最先进的研究动态,最终能够完整体会科研活动的全过程。本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实验过程中,学生以阶段论文形式及时总结;完成相关实验后撰写科研论文。

3.2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中的部分科研任务。我校针灸学科的培养本科学生的科研主体方向是开设研究性实验,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入实验教学中,使实验教学与科研、应用型项目密切联系。让本科学生真正参与实际的科研活动,对新技术和新的科研动态发展形成较强的接受和运用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15]。

3.3 鼓励学生撰写并发表科研论文 通过开展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综合科研训练,最后指导学生以科研报告、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科研成果。许多本科学生通过科研实践活动的开展,对针灸理论、技术很有见术,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将研究成果提炼升华形成学术论文,并向相关刊物推荐发表,既能够培养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又能够增强学生对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自我认同感。

4 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针灸学》实验课及实验室开放的主要参与者,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实验的水平。因此,提升本专业实验技术人员对先进仪器的操作技术能力迫在眉睫[16]。目前,我校针灸专业实验技术人员较少,应以引进针灸专业基础良好,知识水平起点高的人才,便于从高起点介入科研活动。根据实验中心现有大型仪器的配置情况,将实验员与所有大型仪器匹配,划定实验员责任目标,派送实验技术人员去同行业单位学习先进的大型仪器检测技术,便于学习相关领域的科研动态及数据检测,可以快速提升我校针灸专业项目的研究水平。在岗的实验员应实行跟班听课制度,可有效提升现有实验员业务水平。

5 结语

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前期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及后续科研实践中不断发展积累的[17]。针灸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也是一项长期、循序渐进的工作。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是《实验针灸学》教改工程中的重要部分,还在不断探索之中。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尝试教学改革与创新,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科研型中医针灸人才。

[1]郭义,方剑乔.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

[2]陈骥,梁繁荣,李瑛,等.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教学的反馈与评价[J].中国针灸, 2016, 36(6):645-649.

[3]刘阳阳,赵雪,郭义,等.《实验针灸学》各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J].中医教育, 2016, 35(6):70-74.

[4]吕杰,刘从森,陈勇,等.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 2015, 17(7):610-613.

[5]周丹,高颖,刘畅,等.〈实验针灸学》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5, 4(3):134-135.

[6]逄紫千,高玲.改革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5, 21(2):43-44.

[7]嵇波,郭孟玮,张露芬,等.实验针灸学自主设计实验教学过程的调查分析[J].中医教育, 2015, 34(3):23-26.

[8]黄康柏,唐纯志,钟国新,等. 《实验针灸学》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277-278.

[9]余万桂,鄢进,张道明,等.协同教学模式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11):1018-1020.

[10]郭义,刘阳阳,王秀云,等.实验针灸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 2011, 30(1):34-35.

[11]陈盼碧,冯玲媚,杨孝芳,等.实验针灸学自主设计性实验中教与学双重创新思维的培养[J].上海针灸杂志,2014, 33(5):484-486.

[12]李颖,张伟平.师生互动的协同机制:要素解构与策略探讨[J].教育探索, 2012(12):14-16.

[13]钱洁,石嘉豪,费俭.模拟科研情境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1):132.

[14]陈盼碧,杨孝芳,王兴桂,等.“开题式教学法”在针推专业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中的设计与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 2015, 34(5):480-482.

[15]刘延祥,郭义,周丹,等.基于《实验针灸学》教学实践探索新时期针灸医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16):72-74.

[16]李福星,王昌军.加强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11):153.

[17]张勇,周慧银,苟亚妮,等.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1(29):96-97.

Discussion 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of Experiment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based on cultivating scientif i c research ability of acupuncture majors

PANG Ziqian, SUN Hongzhi, WANG Yanb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117, China)

It discusses how to carry out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of Experiment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scientif i c thinking and scientif i c research ability of acupuncture majors. The paper proposes to establish a multi-level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and adopt a student-centered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 to increase the opportunities for the students to receive scientif i c research training and enhanc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experimental technicia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scientif i c research acupuncture talent cultivation.

Experiment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experimental tea 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reform strategy

G642.0

A

2095-6258(2017)06-1011-03

10.13463/j.cnki.cczyy.2017.06.051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基于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中医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GH16214)。

逄紫千(1970 -),女,医学硕士,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针灸特定穴对神经系统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

*通信作者:王延博,男,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电话-(0431)86763961,电子信箱- 435651435@qq.com

2017-01-23)

猜你喜欢

针灸学针灸实验教学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针灸学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针灸学教学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