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现

2017-03-21王云泽

河北传媒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知识库时态主观

李 微 王云泽 陈 潇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051430)

一、引言

知识管理被管理界称为第五代管理,主要通过内部及外部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来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创造价值能力。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区分为管理内容、管理过程、组织能力、信息技术、组织学习等诸方向,概念内涵有所差别,侧重点各不相同。其源于20世纪40年代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拉尼对知识内隐和外显的划分;管理界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彼得·德鲁克则将信息和隐含知识与组织资源增长联系在一起,推广到对企业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在实证研究、定性研究及现状研究等基础上,开始注重知识系管理的流程导向、知识管理策略、知本度量等的实践研究。其中,著名的SECI模型提出者之一、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提出了知识创造的螺旋上升理论,对知识管理的创新性进行了规律性总结[1]。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许多学者开始探讨组建知识管理网络的科学性及可行性问题,并在企业和图书馆等领域取得了部分成果。尽管如此,国内外学者对于知识管理模式主要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事例进行研究,将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工具进行使用。从知识管理的归宿来看,知识管理只有将信息技术作为核心要素并主导知识创新全过程,才能够提升知识创新的质量和效益。本文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认为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增值,同时提高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创新信息化的能力和水平,求得知识生存的广阔天地和知识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传统知识管理从技术的角度看,由于知识的传播和扩散半径极大地受制于物理辐射半径,制约了知识更新速度,影响了创新的效能。只有当知识管理不仅作为一种知识管理策略,而且具备动态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时,才能实现信息的有序化、系统化整合,使之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和新价值。

二、传统知识管理模式的不足

(一)知识管理对象颗粒大

传统知识管理对象囿于整本图书、期刊和整份报纸等宏观知识单元,直到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检索技术的产生才有所改观。尽管后来出现了期刊索引和报纸索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细化知识管理对象、减小其粒度。这就造成不能深入到宏观知识单元的内部,对知识进行更细致管理、挖掘等操作弊端。

(二)知识统计分析进展慢

由于缺乏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支持平台,对知识进行统计分析基本上依赖于人工去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和知识,人的力量显然微不足道。因为当人们要查找某一方面的文献,而这些文献却往往分布在书、报、刊、会议文献中且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时,依靠手工作业进行查找的难度可想而知,甚至基本不可能。

(三)“作坊式”的参考咨询

参考咨询是知识管理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受作业手段的影响和制约,“作坊式”参考咨询局限在个体作业方式上,参考咨询的效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考咨询管理人员个体的主观知识结构、水准和经验,从而产生了参考咨询员工作经验丰富和知识结构老化的内在矛盾。

三、知识管理创新模式

针对传统知识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知识管理创新可以从资源整合、知识库建设和知识挖掘以及主观知识更新等几个方面递归地进行。创新过程必须对传统知识管理方法批判地继承,自发地内敛和外延,丰富知识管理的动态特征,满足信息时代知识创新、管理创新的需求。

(一)广域分布的异质资源整合

对广域分布的社会知识进行全面分析、筛选、集约、精化,然后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库”,以供读者学习和研究。读者遵循一定的规律与线索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和激发创新,从而实现公益性社会机构的价值。

馆藏知识资源种类繁多、分布离散和结构各异,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知识管理的难度。构建一个分布式知识库,对异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细化知识管理对象的粒度是知识管理的前提。通过建立分布式知识库这个交流平台,可以加强知识联网,减小知识管理的摩擦系数,促进内部、馆际、用户之间的联系交流,推动知识创新的进行[2]。

分布式知识库是一个虚拟的知识库。它由一系列场地(假设为一系列图书存储场地)组成,每个场地自身都有一个本地真实的知识库。任何场地的用户都可以访问网络上任何地方的知识信息,就好像知识是存储在该场地上一样。这样,一个分布式知识库就可以有效地将知识资产整合起来,避免成为一个个知识孤岛(Island of Information)。

上述是异质资源的空间整合。它的另一个方向是异质资源的同构整合,这种同构也是在分布式条件下进行的。同构整合将非数字资源的书(篇)目知识库与数字资源书(篇)目知识库以及各种数字资源书(篇)目知识库进行有效地析取同构,整合成相互兼容的综合知识库,以提高馆藏知识的利用效率。典型分布式知识库如图1。

图1 分布式知识库结构

长期以来,文献作为记录知识的载体被片面地当作“物品”来管理,使知识的收集、分类、编目、排架、传递等成了机械的程序。在信息时代,信息管理重心逐渐超越具体的文献信息形式而直接深入到“信息”层面。分布式知识库的建立结合了处理的有效性与存取的可操作性,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粒度知识管理对象的内部结构,使知识管理对象逐渐细化,增强了面向性,为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知识的生态环境[3]。

(二)基于时态知识库的知识挖掘

建立分布式知识库不是最终目的,对分布式知识库进行知识统计分析,通过知识挖掘实现知识创新才是知识管理的精髓。知识挖掘是信息技术自然作用于知识管理的演化结果。其演化过程的见证是知识库演绎出来的以下功能:知识收集和知识库创建,知识的存储和检索以及知识库的事务处理,知识仓库等。时态知识库是由时态作为构架规则,并由时态驱动的知识库[4]。以时态为规则组织和驱动知识挖掘,可以充分地展现知识挖掘的效绩。时态知识库包含了知识的过去形态,同时又包含知识的现在形态和将来形态。对时态知识库进行知识挖掘也就是基于时间轴的知识管理跃迁,其实质是在时间维上的知识创新。

知识挖掘是在知识清理和集成的基础上,根据用户要求和信息管理发展的特定目标,通过知识选择和变换,创造性地从知识库或面向主题集成多种类型知识库的知识仓库中挖掘将来时态的知识,形成用户决策所需要的知识解决方案或适合市场需求的知识产品[5]。这种智力劳动使知识产品产生增值。其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知识创新过程

知识挖掘关注和强调的是利用自己独特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对知识的历史信息、将来趋势和知识本身的深层次统计分析,形成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解决用户凭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自身在社会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应用链条上的独特价值。目前,电商在知识挖掘方面应用得较为普遍。例如,淘宝通过消费意图挖掘、销售线索分级和智能推荐,能更精确地定位用户群体,快速构建营销策略,提高商品消费转化率。这与传统管理机构里仅仅基于资源占有和“劳务”服务等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在理念上有本质差别。广泛地采取对时态知识进行有序化、系统化整合;追踪知识创新过程,建立知识挖掘机制,不断对知识信息去粗取精,建立动态有效的时态知识库体系;根据知识信息利用者的需要对时态知识进行逻辑编辑,使知识信息能够全方位被社会利用。

(三)基于逻辑的管理人员主观知识更新

如果说分布式知识库的建立是进行知识创新、管理创新的前提,那么对知识进行收集、编目、分类和传递则是分布式知识库建立的前提。为了给构建分布式知识库的工作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管理人员必须进行主观知识更新。基于逻辑的管理人员主观知识更新,就是要求管理人员充分利用主观知识,有效地对客观知识进行收集、编目、分类和传递。管理人员主观知识更新的目的就在于把过去“简单服务型”的管理人员改造成为新时代的知识主管和知识工程师、知识导航员[6]。主观知识更新的约束性条件有两个:一是管理人员要线性递归地进行知识管理,使管理程序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统一性;二是管理人员进行知识管理时,要注重面向内容和面向对象。上述管理人员主观知识更新的两个约束条件,可以保证主观知识更新和谐、有序地进行。

采用线性递归的方法收集、编目、分类和传递知识,首先要用统一的描述语言定义知识,用逻辑化的方法收集知识,还要使分类操作的接口保持兼容,必要时对知识传递过程进行建模,析取传递仿真过程中的约束性条件。没有这些逻辑性约束,管理人员的主观知识更新就会失去方向。同时,管理人员进行线性递归地知识管理,还依赖自身的知识管理水平。知识管理学权威人士、美国管理领域著名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认为:“管理人员在知识管理中可以发挥核心的作用。他们掌握收集、编目、分类和传递知识的技能。他们善于掌握用户对知识的需要。”[7]因此,管理人员应该不断适时地对主观知识进行适应性更新,提高知识管理技能,改进知识管理效能,把握用户需求,增强和用户的亲和力。然而,人不是与其他管理要素或对象一样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制度来加以管理和控制的资源客体,而是具有精神文化属性的主体;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一种制度安排,更是与社会文化以及人的愿望、激情、意志等精神物质密切相关的。在传统的知识管理中,僵化的人事规章、缺乏人性化的工作环境等使管理人员的创造潜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造成了管理人员的主观知识闲置。为此,要创建自由、平等的制度环境,充分尊重人的价值,鼓励发表新思想、好主意,引导管理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管理人员个人自主能力与责任心,使管理人员愿意把个人理想与管理机构目标结合起来。同时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实施终身教育,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实现管理人员潜力的外化,使其得到自我更新和自我实现。

上面强调管理人员主观知识更新的另一个约束性条件,是在知识管理时要注重面向内容和面向对象。而这里所谓的面向,最主要的是面向用户,面向知识资源的使用者。使用者想要获取的文献知识再丰富,管理再有序,如果它是静态的,不与读者、用户的主观需求进行交互,就只能是潜在的资源,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社会效益。“书各有其人,人各有其书”很深刻地强调了读者在知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面向内容和面向对象,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备“知识导航”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基于内容的数据结构和检索算法的大型分布式知识库,使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促进文献中的客观知识转化为读者头脑中的主观知识。

四、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未来知识管理发展呈现如下趋势:一是知识管理应用价值从关注基础应用向高级应用迁移。也就是说,知识管理的应用价值将由解决紧急问题转变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二是知识管理将从知识结构化处理发展至“知识场景化”和“知识智能化”。亦即异质资源的分布式整合将告一段落,知识管理将更具有信息化特点,更加友好的知识和用户交互界面,无缝组合的知识分布结构,统一的知识深度挖掘、开采规程等成为常态。三是知识应用终端将从计算机终端发展至移动终端。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从业务需求和技术支撑两方面来看,知识管理向移动终端迁移成为必然趋势。为此,在进行知识管理规划和应用时,要始终坚持信息技术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要素,充分利用信息思维和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管理,才能实现知识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1]阿肖克·贾夏帕拉.知识管理:一种集成方法[M].安小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4.

[2]龚蛟腾.图书馆知识管理范式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36.

[3]吕秀莲,朱艳华.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信息,2011(1):593.

[4]刘冬宁,宋静静,汤庸.知识库的时态驱动及其探讨[C].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266.

[5]周军苏,新宁,孔敏,等.知识管理系统下的知识仓库研究——概念与模型[J].情报学报,2002(21):542.

[6]朝乐门.大规模协同知识管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125.

[7]托马斯·H·达文波特,斯蒂芬·哈丁.管理者是什么:发挥你组织中的竞争优势[M].姚晨辉,李争,李雯静.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36.

猜你喜欢

知识库时态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一找二看三注意”,妙解动词时态题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
基于Drupal发布学者知识库关联数据的研究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现在进行时
位置与方向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