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书籍设计中益智趣味性的运用

2017-03-21赵新伟

河北传媒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益智趣味性书籍

赵新伟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051430)

幼儿书籍是一个特殊的图书种类,它针对的是一个独特的阅读人群。“幼儿书籍”这一概念看似准确,实际上是比较模糊的。广义上讲,能够被儿童所接触到、阅读懂的书都可以称为“儿童书籍”。按照此标准,幼儿书籍特点的研究涉及面就太宽泛了。有鉴于此,有学者提出:“未来儿童书籍的设计研发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年龄特征,对不同年龄的儿童用户进行细分,不再出现大而笼统的划分”[1]。笔者认同这一学术主张,本文将研究对象划定一个具体的范围,将“幼儿”界定为学龄前3~6岁的幼儿,重点研究这个年龄段幼儿书籍设计中益智趣味性的相关问题。

3~6岁的幼儿身心发展快、变化大、极富创造力,具有一定的语言逻辑理解力,对图形、色彩、材质等视觉感官形式极为敏感,而书籍中趣味性设计有助于打开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唤起孩子们更大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益智的目的。

一、幼儿书籍设计中益智趣味性运用现状

(一)缺乏对各阶段幼儿心理需求的深入分析

处于3~6岁的幼儿不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与0~2岁的婴儿和7~12岁学龄儿童有着显著身心发育差异,而目前图书市场对儿童阶段读者的定位研究上还较为粗放。一方面,儿童书籍读者年龄的定位模糊或划分不够精细,不能够科学地根据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儿童期年龄段的身心发展量身定制相应的书籍;另一方面,在幼儿书籍设计受众定位上,偏好以幼儿监护人的心理要求为要求,而不能够以科学的视角引导监护人为幼儿进行适当的选择。

(二)本土优秀作品缺乏,译文书籍占大比重

目前,由于国内研究幼儿心理编辑的缺乏及出版社研究经费投资较少等原因,导致幼儿书籍市场引进译文版的书籍占有较大比重。虽然幼儿需要通过国外的优秀书籍作品了解世界、摄取营养,但是外国人文环境和教育模式与我国本土文化具有差异性,过多地让幼儿阅读外国书籍,会使孩子从小丧失本土民族文化的滋润。国内虽然也有一定量的原创作品,但存在不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征、说教严重而忽视阅读乐趣的现象,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三)内容类似,模式化严重

国内应试教育的盛行和传统教育负面因素的存在,幼儿书籍市场深受其影响。翻开我国的幼儿书籍,可以发现大部分内容以灌输知识为目的,偏重直接说教,且内容单一,如《十万个为什么》,就有上百家出版社的不同版本,内容差异化不大。虽然幼儿书籍的数量很多,但是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依然可选择性很低。

(四)形态陈旧

形态陈旧是国内幼儿书籍的痼疾,图书市场单纯地注重眼前利益,为了增加销量,采取低质低价的方式吸引幼儿家长,不注重书籍形态的设计研发。如从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的唐诗宋词、寓言童话至今仍维持不变,缺乏现代气息,某些书籍的插图甚至已经远远脱离现代的日常生活,缺乏创新。

二、趣味益智性幼儿书籍的设计理念

在幼儿书籍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对幼儿书籍封面与内部的图形、文字、色彩进行整体设计,还要对传达的知识内容进行趣味性、秩序性、逻辑性的设计与创造;不仅着眼增进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体验到阅读的快乐,还应思考让幼儿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能无形地把握知识的主旨,达到寓益智于趣味的目的。基于此设计宗旨,在幼儿书籍设计时应充分秉持和体现以下理念。

(一)尊重幼儿天性,以游戏互动性为设计理念

爱玩是幼儿的本性,是幼儿的学习方式以及生命存在的状态。因此,游戏是幼儿接受和认识外界、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最佳的学习方式,游戏时的规则会让幼儿学会自我控制,游戏时的情感体验也会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在幼儿阅读书籍过程体现游戏性,将游戏作为引导幼儿认知阅读的媒介、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才可以达到真正益智的目的。例如图1《婴儿游戏》书籍中采用局部异形和翻动设计,引导幼儿进行翻动游戏互动,让幼儿学习辨识不同小动物的叠韵语言,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游戏的过程中发现书的美、体验阅读书籍的快乐,减少书籍给孩子的压迫感、增强孩子对书籍的兴趣。

图1 婴儿游戏书籍

(二)了解幼儿认知发展水平,以开发智力和潜能为设计理念

作为人生的最初阶段——幼儿阶段,需求具有其特殊性。3~6岁的幼儿极富幻想,他们翻阅书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认知世界的过程,因此书籍设计必须有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只有认知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幼儿才能拥有更好的学习基础,去感知世界、增长知识。因此幼儿书籍不仅要有趣味性,还应该具备益智性。让幼儿通过阅读书籍中内容与书籍本身发生互动,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书籍中开发智慧、增长知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三、幼儿书籍的趣味益智性设计切入点

(一)从书籍形态上

书籍形态即书籍的造型和神态。“书籍的内涵与神韵要靠外部的形态来表现,真正将书籍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通过每个设计元素和整体体现出来。”[2]幼儿书籍设计也同样包含这些内容。但还应该注意到幼儿区别于成人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如幼儿的力量较弱,他们在阅读较大开本的书籍时翻阅会比较困难甚至造成伤害,因此幼儿书籍设计不适宜使用大开本;再者幼儿视距较短和注意力、观察力较差,也不适宜使用较大的开本。因此,幼儿书籍设计一般比例应该控制在 1∶1.4之间,或比 1.4略小。

幼儿时期处于对事物表现认知为主的阶段,对视觉形态形象感兴趣,能够注意接收视觉的刺激信息,因此要合理进行幼儿书籍形态要素的设计,加强书籍造型和形态的视觉表现力。例如未来出版社出版的《奇妙洞洞书》中描述各种小动物们在生活中与洞相关的场景画面作为主体,将书中平面的虚画的洞,利用模切打孔的方式呈现出立体的洞,很直观形象地将书籍的内容表现在书籍形态上(图2)。触手可及的各种形态的洞洞,不仅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快乐的游戏中融入了对动物习性和“洞”概念的具体认知,还能让幼儿的手指锻炼得灵活有力。

图2 奇妙洞洞书籍

(二)在翻阅形式上

通过翻阅,读者将书籍由静态的二维空间延伸为2.5维或三维立体形态,书籍产生由静到动的互动设计,这种形式正好和幼儿天性好动的行为特点相符合。因此在幼儿书籍设计中,科学的翻阅设计可以刺激儿童的视触感官,赋予书籍空间更强的可塑性与表现力。例如图3未来出版社《猜猜我是谁》书籍中每一页都有一个模切镂空,镂空后面都有图,通过洞与下一页面的重叠吸引让孩子翻阅,满怀期待地发现藏在下一页的惊奇,从而增进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翻阅形式也是儿童书籍设计的要素之一。再如图4、图5由21世纪出版社出版的《点点点》,通过书籍的有趣设计,刺激孩子主动翻阅;随着翻阅,页面产生相应变化,促成与孩子的互动;通过手的触摸,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促进幼儿脑的思考,带给幼儿妙不可言的阅读感受。

图3 《猜猜我是谁》书籍

图4 《点点点》书籍

图5 《点点点》书籍

(三)在书籍材料上

“材美工巧”是书籍设计的重要原则,材料的选择不仅影响书籍本身的印刷工艺、装订成本,还会在阅读过程中传达出“视、触、听、嗅、味”感官体验。在幼儿书籍材料的选择上,除了常用的纸张,还可以选择纺织品、布料、皮革、塑料等。在幼儿书籍材料选择上要全面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全面了解材料的特性。幼儿习惯于通过触觉探索,依靠自身的感官体验去感受客观世界。因此利用书籍材料的平滑、粗糙、柔软、坚硬等等不同质感,可以让幼儿认知、体验新的感受。例如图6未来出版社出版的《乔比洗澡》,采用环保塑料材质。整本书色彩丰富,塑料的材料恰到好处,不仅很好地展现了书籍内容,还很好地解决了幼儿爱好和家长担心之间的矛盾,可以让幼儿在洗澡的时候集中精神阅读,家长可以轻松为幼儿洗澡。

图6 乔比洗澡书籍

结语

寓益智于趣味,幼儿书籍设计不仅要考虑书籍的益智功能,还要针对幼儿阶段身心发展中喜爱游戏趣味性的特点,设计与其相适应的书籍,将益智与趣味结合考虑作为幼儿书籍设计的重点原则,同时在设计时还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平衡性,真正做到寓益智力于趣味。

[1]黄志雄,洪敌慧,张福昌.营造儿童书籍感官体验的设计研究 [C].2008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13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12):12-13.

[2]赵倩.书籍设计形态初探[J].出版与印刷,2007(3):3.

猜你喜欢

益智趣味性书籍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益智故事会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
益智大比拼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