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7-03-20黎新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黎新

【摘 要】小学生语文学习是掌握语言、提高交往能力和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说话、识字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感悟、思考、探究、发现、创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必须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创造良好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争取课外阅读的机会,建议学校读书馆阅览室每周按时向学生开放两次,利用活动,自习时间走进读书馆和阅览室任其所好,随便翻、随便看;寒暑假我们要尽量减少作业量,建议学生至少读两本中外名著。通过这些途径,丰富多彩的知识信息、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和写作技巧;众多的新思想、新概念、新视角便进入学生的脑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遇适当的契机,这些信息便从学生的思维过程中涌现出来,化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新发现、新创造的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氛围的创设。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能亲临现场,才能真正做到感情投入去阅读,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春笋》一文时,我通过幻灯片来让学生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春笋生长时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在朗读时,我边用幻灯片放出春笋生长的过程边动情地朗读文章。学生在视觉、听觉的慢慢领悟到春笋的精神,唤起学生的想象,慢慢进入的情境,并读出了那种感觉。

二、读思结合的方法

古人曰:“学而不思则罔”。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想什么、怎样想呢。我认为,凡是课文中所包含的字词句段篇都是属于阅读时思考的范围。首先,理解课文的前提是理解词语。理解词语主要是理解重点词语、特别是对表现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语。其次,理解课文的基础是理解句子,要着重指导学生理解对表现中心有较大作用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跟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再次,要理解自然段,从形式上认识自然段,知道句与句在内容上是怎样连起来的,能够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最后,要在理解词、句、自然段的基础上理解篇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几个方面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逐步提高。总之,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所想的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应当由易到难,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到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真设计每节课学生阅读的任务,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读,要达到什么的目的,教师应对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通过这样精心设计的阅读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课文中有相当多的词语、句子,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就能确切地理解。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中,学生会发现有的“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有的没加引号。这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两个“鸟的天堂”放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理解它的含义。学生通过上下文联系就会发现,文中出现的几次“鸟的天堂”意思并不一样,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別人的话,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形容;而课文题目和课文最后一句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看见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自由自在,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的的确确是鸟的天堂,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文。

四、联系生活和自身体验理解课文的方法

由于语文课本内容丰富,课文中有些事物和语言,与小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去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或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同的经验,帮助理解课文。例如《草原》中有一句话:“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学生对“洒脱”这个词显然难以理解,通过查字词典知道其意思是(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这个理解还不能让学生完全理解。学生又从“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对“洒脱”有了较具体的理解,但感受还不深刻。通过教师启发,有学生和自己生活联系起来,说自己一个人在操场上骑自行车的体会,想怎么骑就怎么骑,这样全班同学对“洒脱”有了实感,就能想象出草原上骑马、开车是怎样无拘无束,从而体会出只有用“洒脱”这个词才能准确、生动地写出草原上开车的感觉,衬托出草原的辽阔。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特别是对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马观花,需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每教学一篇课文,我就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质疑,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进入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逐步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阅读能力。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终生受用。

【参考文献】

[1]辛卫华.《教育(文摘版)》,2016(8):00217-00217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