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道家思想

2017-03-18肖奇赵春花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道家思想弗罗斯特罗伯特

肖奇++赵春花

摘 要:弗罗斯特在20世纪的美国诗歌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诗歌貌似简单,实则意蕴深厚。本文试图从《收割》、《黄金时光不能留》、《天意》、《柴堆》和《火与冰》这几首诗歌来分析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从而深刻地强调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要少私寡欲,重视精神内在。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道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I7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067-02

罗伯特·弗罗斯特以其诗歌的独特性深受美国人民的拥护爱戴,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他在美国备受推崇,被称为美国的“民族诗人”和“田园诗人”。弗罗斯特丰富的想象力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象征、隐喻,极具美感。虽然大多描写的是田园乡村生活,却没有脱离社会现实,反而用朴实的语言传递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纵观弗罗斯特的诗歌创作,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他把日常生活中瞬间的经历和感受作为题材,直抒胸臆,表达了新英格兰人民最原始的情感。弗罗斯特选择这些接近自然、返朴归真的题材,自然而然就赋予了他的诗歌以无穷无尽的魅力,引人深思。与此同时,弗罗斯特诗歌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也自然而然地与中国的道家思想融会贯通。

一、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创作思想

弗罗斯特善于借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作为自己思想的载体,诗歌中描述的每一件自然事实都是精神事实的象征。弗罗斯特常常用一件事来说明另一件事。他的诗歌始于微妙而优雅的隐喻,终于深邃的思想。弗罗斯特对于诗歌主旨意义的传达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他始终追求一种“诗以情趣开始,以智慧结束”的原则,从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挖掘诗的情趣,使人窥见智慧的光芒,体会人生的哲理。他的诗不仅描绘大自然,有时反映出深层次道德的不确定,有时是对自然、宇宙神秘的探讨,有时是对人世哲理的冥想,而这些正好与中国道家的某些思想有着共鸣。

弗罗斯特的这些哲学思想对在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缓解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和社会危机,创建和谐自然和和谐社会。

二、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道家思想

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意象都取自于自然界中的各种景物,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要么在注视着白桦树, 要么在一个雪夜驻足林畔, 要么在摘苹果, 要么在倾听鸟鸣。但如果我们就此简单地得出诗人是在讴歌自然, 那是不全面、不透彻的,因为揭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关系与人与社会的不和谐关系才是弗罗斯特自然诗歌的主调。

(一)崇尚自然,物我合一

道家思想认为,“道 ”既是万物产生的本原,又有它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人不能用主观的人为的力量去改变这种自然规律,而应当无条件地顺从这种自然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强调的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他要求的是一种完全摒弃人为而合乎自然的文艺,与道相合的美的境界。弗罗斯特诗歌中大量自然意象的运用,无疑印证了一种贴近自然本身的尝试。他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以及自然中的微小事物作为诗歌内容,从而传达出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应当敬畏自然,善待自然,这样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实现 “物我合一”。

在《收割》中,诗中的“林子、大地、长镰刀、阳光、穗子、小花蛇、干草”这些景象一派和谐,诗人在田里割草,贴着泥土的镰刀和大地是那么的亲密无间,有那么多说不完的絮语,就像在和自己的亲人倾吐内心一样。诗中的最后两行诗“过了头的真理,就成为编造。/现实,才是劳动的最甜的梦。”自然地就把诗歌的抒情引向了哲理性的高度,可见汗珠里渗透的不只有大自然的欢乐和对大自然的爱,还凝聚着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智慧,人类应该在劳动中与自然亲密接触,与世间万物和谐共处。

在《黄金的时光不能留》中,诗人更强调了自然是不可以被主宰的,以及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诗中写道“大自然的新绿是黄金,/算这天然姿色最薄命;/大自然的嫩绿是朵花,/这好景可只是一刹那;/于是叶子无非叶子一张,/伊甸园也就陷入了悲伤。/美好的清晨转眼成白昼,/黄金的时光不能留。”大自然中的新綠就像黄金般宝贵的时光,一片生机的新绿最为短暂,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也是如此,转瞬即逝。诗虽短,意蕴却深远,大自然给我们提供生存的必需品,大自然让我们倾诉心中不悦,它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流连,让我们心旷神怡,它如此善待我们,我们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剥削它,破坏它。我们应该铭记我们源于自然,也终将归于自然,自然就像孕育我们的母亲,所以这首诗告诫和警醒我们要热爱自然,崇尚自然,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二)绝圣弃智,返璞归真

弗罗斯特善于引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作为自己思想的载体,诗歌中描述的每一件自然事实都是精神事实的象征,他的诗歌始于微妙而优雅的隐喻,终于深邃的思想。在哲学上,他企图用精神说明物质,用物质说明精神,并希望两者能和谐统一。

在《天意》中,诗人写道“我发现一只雄赳赳的蜘蛛,又肥又白,/趴在一株万能花上,抓着一只蛾,/一只白色的像紧绷的锦缎般的娥”,这首诗中的隐喻显而易见,雄赳赳的蜘蛛象征着资本主义家,而娥代表着那些被欺凌甚至驱逐的农场主,诗人用“又肥又白”来形容资本家只为赚取钱财满足自己,而不停压榨城市边缘的农民,从而表露出诗人对金钱主义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与批判。诗人用“锦缎般”来形容娥,这无疑地表明诗人是在赞美劳动人民,认为回归田园劳作的人们才是最美最崇高的。还有诗人写的《柴堆》,仔细品味这个诗名就可以察觉到诗人对混乱无序的现代美国社会的忿恨。诗中写道“……它以为我是在追它,/看中了它的一根羽毛—它尾巴上 /那根白羽毛,就像有些人听到 /人家说什么,总以为在说他自己。”诗歌中的小鸟显然被人格化,那只小鸟就像一个爱慕虚荣、自以为俊俏的姑娘。这首诗中的隐喻是显而易见的,间接地传达出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混沌的世界里,他们不断追逐金钱权势,利己主义盛行,因此现代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只是不断地猜忌和提防对方,没有淳朴的友谊与真情。诗歌的最后还写道:“只有那一辈子喜欢换新鲜活的人,/才会忘了他曾经干过的重活,/忘了他流的汗,忘了他斧子出的力:/把柴堆丢在那里,隔绝了熊熊的炉火 ,/“任凭它默默地,无焰无烟,燃烧着—/燃烧自己,那正在腐朽的身子 /一心要去烘暖那冻僵的沼泽地。”诗人从那陷在雪地里、被认遗忘了的柴堆看到了一个悲剧的形象,我们不由地感到诗人敞开他的胸怀,把整个心都交给周围的世界,就像柴堆一心一意要用无焰无烟的燃烧去烘暖那冻僵的沼泽地一样,诗人非常想用他洋溢的感情去同化那无情的现实社会。诗人借这首诗歌深刻地批判了人们只想着赚取巨额金钱,过纸醉金迷的城市生活,甚至构成犯罪也要赚取金钱、权势的现象。

诗人创作这首诗引起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呼吁人类不要过度追求物质财富,要回归简朴生活,并倡导一种田园生活,这也正与老庄提倡的“绝圣弃智,返璞归真”不谋而合。

三、结语

总之,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老庄和弗罗斯特都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他们都认为万物与人类都是平等的,因此人类既要重视人性也要重视 “物性”,以免引起自然秩序的紊乱,人类生存环境的失调。因此,我们只有把宇宙万物看成一个生命体,重视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才能实现 “物我合一”。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面对物欲横流和金钱至上的社会,老庄和弗罗斯特都提倡人们要回归纯朴本性,清心寡欲,特别是不要玩弄聪明来谋取私利,要保持恬淡为上,知足常乐,谨守自然的本性,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1]Cox,James M. Robert Frost: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C].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Inc.,1962.

[2]Nitchie, George W. Human Values in the Poetry of Robert Frost: A study of a Poets Convictions[M]. New York: Gordian Press, 2003.

[3]老聃,庄周.老子·庄子[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2.

[4]弗罗斯特,曹明伦(译).弗罗斯特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道家思想弗罗斯特罗伯特
一片云彩
Looking Forward/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期待
新老天王技术档案“解密”之弗罗斯特:最善于把控“弧度”的天王
虚张声势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勇敢与懦弱
英男子当“裸体木匠” 干活时只穿靴子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李白诗歌悲剧意蕴探析及其走向
曹操游仙诗的形成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