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与环境行为研究

2017-03-17施昳车震宇

价值工程 2017年7期
关键词:城市广场

施昳++车震宇

摘要:以行为观察法为基础,调查问卷法为补充,通过对芜湖市鸠兹广场中使用人群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进行探讨,从人的体验出发为设计提供依据,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

Abstract: Behavior observation based and questionnaires in addition, considering the users behavior in Jiuzi Square, Wuhu, and the open space in city,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experiences, the final design should be people oriented.

關键词: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广场;环境行为

Key words: open public space,urban square,environmental behavior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7-0186-03

0 引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指城市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街头绿地、公园、广场、花园等,用于休闲、集会、健身、娱乐等公共行为活动的场所。其特征为空间开阔、彼此通视、场地平坦或有微坡、有围合感,中心存在一个核心空间作为开展社会活动的舞台,围绕核心空间常常散布小型的次空间供人们驻足观看与休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提高场地的利用率,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并让人们融入其中,因而,恰当的空间尺度、围合感、有效的功能组织、适宜的环境设施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应着重研究的方面。

在公共开放空间中,人的行为与空间环境密切相连、相互制约。人们的一切外部行为都会受到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光照、颜色、气味和声音。同时特定的空间形态会诱发特定的环境行为,人的心理特征也会影响行为的发生,例如人的领域感、依托感与趋光心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如何从人的体验出发,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成为当今高速发展地社会中一个重要命题。下面以芜湖市鸠兹广场为例,通过该开放空间的调查与分析,实现对以上命题的求解。

1 鸠兹广场概况

1.1 鸠兹广场位置与周围环境

鸠兹广场位于芜湖市中心,北依城市主干道北京西路,东、南两面分别为大、小镜湖,西傍中山路商业步行街(图1)。位置优越,视野开阔,环境优美,承载了芜湖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地方山水城市特征。该广场原为市政府用地,1999年底将市政府移址重建,兴建市民文化休闲广场。广场的建设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丰富了城市景观,并且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

1.2 鸠兹广场的空间形态

鸠兹广场总面积6.78万平方米,空间结构多变,主次分明。是一个集人文景观、湖色风光、休闲娱乐、历史文脉于一体的公共开放广场。

广场的功能区划分为“一主两副,一环两带,一动一静”。“一主两副”即一个主功能区--中心主广场,两个副功能区——音乐水幕活动区,文化艺术展览区,是以动为主的功能活动区。“一环两带”即环绕中心主广场的螺旋环状浏览休闲步道和临大、小镜湖的两条临水休闲带,是以静为主的功能活动区。广场整体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强调其向水性和向阳性。人们既可以在这里听音乐会、在林间小憩、水中嬉戏,还可以在商场购物、了解芜湖的人文历史。广场与大、小镜湖、中山路步行街一起,组成了一个集观光、休闲、购物的中心。

鸠兹广场中心处拔地而起的高达33米的青铜雕塑,以芜湖古名“鸠兹”鸟为原型,九只姿态各异的鸠兹鸟,顶端托起一只金球,寓意托起芜湖的希望。广场北侧历史文化长廊由24根石柱支撑,每根石柱的四壁都雕刻有精美图案,荟萃鸠兹人文,是对芜湖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集中承载。广场的东西两侧有若干环形花坛及草坪,将广场的空间进行划分与围合。(图2)

2 调研内容和方法

由于鸠兹广场是开放式的广场,所以较易对广场上的人群的行为模式与特征进行调查。这里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主要以行为观察法为基础,以调查问卷法为补充,运用观察、描述的方式对环境行为进行调查研究。行为观察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对广场上人群行为活动方式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包括场地使用方式、不同年龄人群与活动区域和活动时间的关系、空间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等等)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初步分析,制作一份调查问卷,结合访谈客观的分析人们的感受)

2.1 人流分析

本文调研时间为两个工作日(215年2月3日、4日)和两个节假日(2015年2月7日、8日),从不同时间段对广场进行调查分析。发放调查问卷工作日与节假日各100份,共收回169份,其中工作日81份,节假日88份。

2.1.1 广场人流数量的变化

调查的四天皆天气晴朗,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广场的正常使用情况,广场的人数随时间变化存在巨大差异,早上和晚上达到人群的两次高峰,其他时间人数相对较少,节假日和工作日存在差异。早晨的活动以老人为主,老年人群占80%,从6点开始,陆续有老人进入广场开始晨练,在8:00-8:30形成第1个人流高峰,集中在空旷有铺装处进行健身活动。8:30-9:00逐渐散去。工作日时9点以后人群为一天中最少,一些路人匆匆穿行于广场,不在此处做停留;而节假日时的9点陆续有游人进入。10:00后人流量开始增加,中午到下午2时人流稀少,形成当天低谷。2:30以后数量开始回升,节假日时增加更快。18:00-21:00出现了当天的第2个人流高峰,与第1次高峰不同的是,这次的多来自周围社区与步行街购物的人群,以活动、休憩、散步的活动方式为主,人群分布在广场的各个区域。节假日时音乐喷泉开启,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嬉戏。22:00以后,人数急剧下降。(表1,2,3,4)。

2.1.2 公园内活动情况

不同时间段内公园的人数不同,同时活动类型也有差异。早晨主要为老年人的晨练活动,多为打拳、舞剑、做操、慢跑等,有聚集在一起,也有的独自展开活动,多在面积较大的场地,有围合感。白天以静态活动为主,聊天、垂钓、晒太阳、遛狗、闲坐湖边静享湖景,湖边张拉膜下聚集老人打牌下棋,偶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玩耍。黄昏的时段内人数开始减少。晚上,中老年人聚集在中心广场跳广场舞,年轻人与家人朋友沿湖边道路漫步,观赏广场与湖面的灯光美景,在步行街逛街购物累了的人群来到广场稍作休息。节假日时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工作日时以老年人为主,而节假日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周末时更有摄影爱好者摄影拍照。(图3)

2.2 人的行为的空间特征

人们对环境的感知首先是空间形态,不同的空间环境给人的感受往往大相径庭,一切因素都在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通过人们的行为外显出来,这些因素包括空间密度、光照、颜色、围合度等等。

广场的三个区域,其中中心广场区是以鸠兹雕塑为中心的圆形下沉广场,空间开敞,光线充沛,人们常在广场中欣赏雕塑,但大多数仅作为行走空间,很少停留,孩子们在广场中嬉戲玩耍,节日时,偶在此处搭建舞台,举行文化活动。音乐水幕活动区为沿湖岸的区域,该区域人流量最大,活动类型也较丰富。文化艺术展览区植物多,空间私密性较好,来此活动的多为青年人。

3 问卷统计分析

在收回的169份调查问卷中,被问卷调查者的性别及年龄分别为:男性占52%,女性占48%,60岁以上老年人占39%,中年人占32%,年轻人占16%,青少年占13%,本次调查的问题针对场地的使用情况、人的活动及体会,分析统计后得到以下数据。

3.1 市民广场使用情况系数

每天来的人群占28%,每天来与每周1-2次的总数为70%,即大多数人群是常来的,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市民到广场的频率与到达广场的时间成反比例关系。到达公园的人群中,85%的人选择步行来此广场,说明广场主要服务人群为周边居民。(表5,表6)

3.2 广场的活动情况

活动类型的这一项调查中,41%的人是来游览湖色美景,放松心情,15%的人前来休息聊天,10%的人打牌下棋垂钓,34%活动健身。游览美景为主要活动,在鸠兹广场中,以动态活动为主,散步、锻炼身体、嬉戏玩耍,其他静态活动为打牌、下棋、垂钓和聊天,周末的人群密度更大,活动内容更丰富,从步行街购物的人群进入广场散步、休息,步行街与广场相结合,一闹一静,功能上相互补充。相比于广场中心的开敞空间,人们更愿意停留在广场周边和植物遮蔽的林间小道。光线对人们的活动开展也有一定影响,人们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停留。

3.3 开放空间感知与环境设施

问卷中对于空间氛围和满意度的调查中,据统计来看,大多数人对于空间和设施比较满意,如视野开阔、广场氛围好,空间层次丰富,对座椅、照明、垃圾桶、指示牌等景观设施。

3.4 不足之处:边缘设计

人们往往喜欢停留在有依靠、有背景的边缘地带。场所的边缘为人们休憩、观看、运动与交谈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背景,所以边缘地带是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的关键。在鸠兹广场中,边界的丰富性不够,应该为人们创造出适宜逗留的亚空间,在此处逗留的人也就越多。成功的边界设计应是通透而丰富,曲折而富于变化,并在适当位置设计休息和观光的空间。同时边界的设计应考虑多种人群的使用。

4 结语

通过对鸠兹广场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于日后进行共开放空间的设计有所启发,对于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首先要对服务人群、服务半径、人群的行为活动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从而对空间的设计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做出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参考文献:

[1][美]克莱尔·库伯·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 2版.俞孔坚,孙鹏,王志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梁雪,肖连望.城市空间设计[M].二版,北京: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3]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二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5]荆其敏,张丽安.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6]徐磊青.城市开敞空间中使用者活动与拥挤的研究[J].新建筑,2005(3):77-88.

猜你喜欢

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取向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中图形的运用
南宁市城市广场绿化景观提升的必要性
理想空间,人性化的现代城市广场
寻求自然、人文与功能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