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真者:基于否定性真命题的一种考察

2017-03-16王航赞

关键词:否定性真值独角兽

王航赞,赵 阳

(山西大学 哲学社会学学院,太原 030006)

为真者:基于否定性真命题的一种考察

王航赞,赵 阳

(山西大学 哲学社会学学院,太原 030006)

分析哲学注重从语言和命题分析来阐述、解决哲学问题的主张,决定了一些为其专属的术语与概念,如真、真之载体、为真者等。在“为真者”问题上,阿姆斯特朗的探讨比较典型,从而使之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话题。结合维特根斯坦对否定性真命题的“为真者”所提出的具体确定来考察“为真者”,有利于推进分析哲学对世界与命题关系的理解以及这种关系所体现的哲学意蕴。

分析哲学;为真者;否定性真命题

达米特在《分析哲学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分析哲学主张通过对语言的一种哲学说明来获得对思想的哲学说明[1]。在这里,语言是人们认识世界时的一面“镜子”。传统哲学的问题在于那种站在镜外去观察镜中呈现的“镜像研究”,而忽视了对于“镜子”本身的关注。分析哲学对语言命题分析的强调,决定了一些像“真值”(truth)、“成真关系”(truthmaking relation)、“为真者”(truthmakers)等涉及语句的术语与概念。笔者着重结合“真”的形而上学探讨以及维特根斯坦对否定性真命题的“为真者”研究,考察“为真者”概念及其理论,以期理解世界和命题的关系。

一、基于符合论的“为真者”

尽管“为真者”一词最早在1984年穆里根(K.Mulligan)、西蒙斯(P.Simons)和史密斯(B.Smith)合著的Truth-Makers中被提出来,但关于这个词的观点的探究却非常早,甚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谈论“先在(prior)”这个词时曾指出:“‘一个人存在’这个事实,蕴涵着‘他存在着’这个命题的正确性……因为命题的正确与否取决于这个人存在或不存在这一事实。”[2]50亚里士多德这里的表述,即“如果一个人存在,那么表达该事实的命题就是真的”这一点,简单说明了命题与事实的关系:事实是命题为真的原因。换言之,一个命题为真可被看成由该命题的所描述事实的存在性和真实性来决定。这种“真依赖于存在”的思想常被确定为哲学上的“真”之符合论。后来,中世纪哲学家对这样的符合论主张进行了说明和发展。如托马斯·阿奎那基于伊萨克(Isaac)“真是事物与理智之间的相符或相等”这一定义[3]254-256,将“真”看作是理智和对象的一致,认为“真在理智内,是因为理智与被理解的事物相符合”。另外,阿奎那也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进行了解释。在这方面他着重引入了“一致”“符合”以及“实在”等概念,把“真”看成是命题与实在对象的一致。这就形成了比较充分的真之符合论主张。

真之符合论思想也是分析哲学探讨命题真值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意义与真理的探究》中,罗素讨论语句的“指谓”时,提出了证实者(verifier)概念,认为信念所指的东西就是对表达信念的那个命题的证实者。随后,他在讨论真之理论时,依据符合论将命题区分为“可证实的”命题与“真的”命题。其中,可证实的命题是与经验相符的命题,而真命题则是与事实相符的命题。就这两种命题而言,被经验证实的命题能成为真命题,证实命题的那个证实者就是命题的为真者,但并非所有的真命题都可被证实。客观地讲,罗素对“为真者”的刻画很大程度上源于传统的符合论,即将命题的真看作命题与“实在”相符,“实在”成了命题的“为真者”。

穆里根等人认为,无论是否同意真之符合论的基本主张,在说明语句的真值上,都得假设某一实体存在。在表述这样的实体时,哲学家常常使用了像事实、事态、世界等这样的概念。对此,穆里根等提出使用“为真者”这个能给它们以统称的术语[4]。对“为真者”这个概念,毕格罗(J.Bigelow)以及阿姆斯特朗(D.M.Armstrong)较早地使用“借以(in virtue of)”一词,给它以比较充分的刻画,认为“为真者”就是那个让某个表达借以成为真的东西[5]。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阿姆斯特朗在《真与为真者》[6]中,系统地探讨了“为真者”的有关话题。在他看来,“为真者”是涉及“成真关系”的。“成真关系”是一种跨范畴关系,它涉及到真之载体(Truthbearers)和实在。前者即命题,后者则是一种独立于命题的“为真者”,它成了命题成真的本体基础[6]5-6。这样,成真关系就因“真基于实在”这一点从而具有了特定的形而上学意义。此外,它还具有逻辑意义上的蕴涵关系[6]10:

T→p(T是p的为真者)

pentailsq(p蕴涵q)

∴T→q(T是q的为真者)

其中,第一个前提表示成真关系,第二个前提表示逻辑蕴涵关系。这种推理意味着找到成真关系中的一方,即真之载体所蕴涵的其他命题,就可以认为这些命题也会因那个“为真者”而成真。也就是说,在命题蕴涵关系中,“为真者”具有特定的重要性。

二、否定性真命题及其为真者

巴门尼德提出“存在”与“非存在”这两个概念以来,“非存在”就成了哲学的一个研究论题,并且是形而上学的难题之一。这在分析哲学中着重表现为如何结合为真者的有关看法来讨论有关于表达“非存在”的命题。例如:〈世界上不存在独角兽〉这一命题的“为真者”是什么?就此,罗素曾提出了否定性事实(negative facts)的概念,主张应认可这种事实。在“逻辑原子主义的讲座”中,他明确提出有必要承认否定性事实的存在,因为语句的涵义决定了区分否定性事实与肯定性事实的可能性;同时,否定性事实的确立,也是否定性真命题成真的重要依据。如“苏格拉底死了”这个语句,它意味着“苏格拉底曾经活着并且苏格拉底不再活着”。其中,“苏格拉底不再活着”陈述的就是否定性事实[7]。但阿姆斯特朗在论述“为真者”时,却并不认为否定性事实的存在有什么必要。他提到了反对这种事实存在的两种论证,即“不相容解决”与“不相同解决”方案。它们表明,在无需承认否定性事实存在的情况下,依然可通过找到与否定性真命题不相容和不相同的命题,来给否定性真命题的“为真者”以阐明。目前,有观点认为这两种方案的本质在于以一个否定性事实来消解另一个否定性事实,这并不能确实反对否定性事实的存在[8]。笔者拟从区分肯定性真命题与否定性真命题的成真关系以及为真者一元论入手,来考察否定性真命题的“为真者”。

(一)否定性真命题与肯定性真命题的成真关系

要探讨否定性真命题的为真者,就有必要把它和肯定性真命题相对比。一般来讲,肯定性真命题是对某物存在、某物具有某性质,或某物与某物相联系有所断定的陈述,如〈玫瑰是红色的〉。与此相比,〈玫瑰不是绿色的〉则是否定性的真命题,它断定某物不存在、某物没有某种性质,或某物与某物无联系。就这两者来看,可以把否定性命题简单地看成是对肯定性命题所陈述内容的一种否定。由于〈玫瑰是红色的〉这个命题要成真,就得有一个让它为真的红色玫瑰。这样,就可确定一种“为真”原则:(TM)如果〈P〉为真,那么必然至少存在一个实体a,使得〈a存在〉蕴涵着〈〈P〉为真〉。依据每个真命题都有其为真者这一点,甚至可以认为,也有一个使〈玫瑰不是绿色的〉为真的实体。也就是说,否定性真命题也有为真者。但这种为真者是怎样的实体呢?不妨假设:某一实体的存在性使某一陈述“非存在”的命题为真,但这显然有些困难。

对于这一点的理解,不妨通过对存在性命题类型的梳理来实现。一般来看,存在性命题包括以下几类:

(1)肯定的真命题:〈狗存在〉

(2)否定的真命题:〈独角兽不存在〉

(3)肯定的假命题:〈独角兽存在〉

(4)否定的假命题:〈狗不存在〉

其中,(1)为真和(4)为假,原因在于存在着狗这一类实体。而(2)为真和(3)为假却不是由于某一特殊实体的存在。于是,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在否定性真命题与肯定性假命题的成真、成假关系中,无法找到某一实体的存在。那么使否定性真命题为真的东西是什么?可以看出,(2)的真值是不凭借任何实体的存在就能实现的。在霍夫曼(Hofmann)与霍瓦特(Horvath)看来,如果一个命题P的真值不依赖于某一实体X,那么命题P的真值就独立于实体X的存在。因此,他们提出了“独立于存在”(existence-independence)的概念[9]。格里芬(Aaron M.Griffit)引用了这一点。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该观点,格里芬列出了以下4种情况:

(a)X存在且P真。

(b)X存在且P假。

(c)X不存在且P真。

(d)X不存在且P假。

如果(a)(b)(c)(d)的真值独立于某一实体X存在,那么命题P与实体X就是“独立于存在”关系。相反,如果某一实体X存在,使命题P的真值发生变化,那么二者就是“依赖存在”的关系。但是如果一个命题的真值独立于某一实体存在,那么是否也可以说该命题的真值与实在及存在没有关联呢?答案是否定的。对此,霍夫曼与霍瓦特提出了“独立于变化”(variation-independence)这一概念,认为如果无论实体X的存在如何变化(即考虑到它的所有可能变化),命题P的真值都不改变,那命题P就独立于实体X变化,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立于变化”的关系。结合上述的4种命题,可以看出它们与实体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四种命题与实体的关系

在这里,(1)“狗存在”与(4)“狗不存在”的真值变化依赖于狗是存在的这一事实。而(2)“独角兽不存在”与(3)“独角兽存在”的真值变化依赖于实体“独角兽”的改变,即独角兽出现了或其他和独角兽有关的实体存在着。对(2)和(3)这类命题来说,如果实体改变了,那么真值就会变化。比如,出现了独角兽,那(2)就由真变为假,(3)由假变为真。同样,对(1)和(4)来说,如果世上的狗消失不存在了,那么(1)就由真变为假,而(4)则由假变为真。可以看出,肯定性真命题的真值依赖于实体存在,否定性真命题的真值依赖于实体变化。尽管这样的分析让人了解到否定性真命题并不依赖实体的存在,而是依赖于实在或事实的变化,但仍无法达到对否定性真命题怎样成真的回答。因此,有必要分析这里的为真原则。

(二)为真原则

为真者理论中的为真原则,即上述的(TM),建立在“真依赖于存在”这样的人类直觉上。比奇洛(J.Bigelow)与刘易斯(D.Lewis)认为真附随于存在(Truth Supervenes Upon Being)[10]。上文分析认为,否定性真命题的真值依赖于实在的变化——当实在发生改变,其真值也随之改变。这与“附随性”(supervenience)相符合。也就是说,当世界中出现独角兽时,那么(2)的真值也随之改变。针对这一点,格里芬提出了“否定性偶然真命题”这个概念并对它的成真原则进行了规定:(TMN)对于任一实体x及否定的偶然性真命题p,x为p的为真者,当且仅当,命题p与实体x相关,并且只有当x发生改变时,p才为假[11]。也就是说,p凭借至少一个实体的存在这样的变化而成为假命题。同样,任一种狗的存在都关系到(1)的真值,因为当(1)变为“狗不存在”后,任一种狗都关系到它的真值。于是,格里芬又提出了成假原则:(FMN)对于任一实体x,否定性偶然命题p,和与它相对应的肯定命题q,x为p的为假者,当且仅当,x是这样的实体:x与q相关,且使p为假。

(三)为真者一元论

前面的“实在”一词在某种程度上可指实体发生改变时的位置。格里芬将“世界”称为“整体实在”,认为它是有关否定性存在的那种真命题的“为真者”。这一看法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响应。比如,在阿姆斯特朗看来,就否定性存在的真命题而言,它的成真由“全体事态(totality states of affairs/general facts)”来决定[6]63-65。卡梅伦(R.P.Cameron)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有它的组成部分与特性,世界是否定性真命题的为真者[12]。谢弗(J.Schaffer)指出,世界在本体论上先于它的任何部分。“世界”是在部分之上的,所以它是所有真命题的为真者[13]。可以说,这些看法是将“世界”理解为存在的,同时认为它的改变会使命题的真值有所变化。在这里,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有可能不同,但都承认它是命题的为真者。就像卡梅伦指出的:“形而上学领域内的一种常见看法是:真基于世界。”这其实就是一元的“为真者”理论:对所有世界w来说,有且仅有唯一的为真者就是世界w本身。在谢弗看来,尽管在当前的形而上学领域内这样的为真者一元论观点常被忽略,但非常有必要确立这一看法,因为它不否认事物的存在,而是认为唯一应该肯定的是“基础性情形”(fundmental),这给我们提供了找寻为真者的有效论证。

此外,就为真者一元论这个话题,笔者认为,在分析否定命题与世界的关系时,可以结合维特根斯坦的一些看法。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认为命题是实在的逻辑图像,它具有一种独立于事实的意义,命题的肯定与否定也具有一种独立于事实的意义。“如果人们没有注意到一个命题具有一个独立于事实的意义这一点,那他们就容易相信:真和假是符号与所表示的东西之间具有同等权利的关系。”这意味着,真和假并不具有与事实“同等”的关系。“‘p’和‘~p’这两个符号能说出相同的东西,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表明了:在实在中并没有与‘~’这个符号相对应的东西。”[14]46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尽管“~”符号会使两个命题具有相反的意义,但并没有什么实在和这个符号相对应,它只是思维对实在的一种逻辑产物。比如,“p”和“~p”这两个命题具有相反的意义,但在逻辑关系上,与它们相对应的只能是同一种实在情况。与此相关,维特根斯坦还对否定命题与被否定命题进行了确定:“否定命题借助被否定命题的逻辑位置来规定一个逻辑位置,因为它是在后者逻辑位置之外来描述后者的。”[14]47被否定命题可以被否定,表明被否定者已是一个命题,而不只是命题的某个起始部分。

维特根斯坦在这里采用了一种类似一元论的想法,先确定命题的逻辑位置,进而将否定命题作为一种对被否定命题的否定,即从被否定命题的逻辑位置之外对其进行一种否定描述来得到否定命题。所以,被否定者本身应能成为一个命题。例如,否定命题“不存在独角兽”可被视为被否定者“存在独角兽”的一种否定描述,而命题“存在独角兽”并不是事实的图像,即不是对实在的正确描述,因而是假命题。这样,该命题的否定命题,即“不存在独角兽”就是真的。可以看出,这里并非寻求如何判断否定命题的真值,而是通过对被否定者与否定命题关系的比较来表明以下情形:

(1)否定命题是对被否定者的否定。

(2)否定命题同样可以作为被否定者被否定。

(3)否定命题与被否定者有不同的逻辑位置。

(4)否定命题与被否定者都是命题。

(5)否定命题与被否定者都有所肯定。

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一个真命题的形式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是对事物的一种肯定。为了理解这一点,可以引用斯宾诺莎的观点。他在谈到“形状”时说:“这种对事物的限定,不是指事物的存在,而是相反,它指事物的不存在……而限定就是否定。”[15]206一个命题的肯定就是一种限定,同时显示着它所否定的东西。对“真”概念,维特根斯坦做了这样的比喻:为了描述白纸上一个黑斑点的形状,可通过描述白纸上每个点是黑色还是白色来实现,一个点是黑色的对应着肯定的事实,而一个点是白色的对应着否定的事实。在这里无需讨论否定的事实是否在实在的意义上“存在”,而是要表明对白纸上点的描述是“真”的,仅仅指出白纸上的一个点,并没有给命题以真值,但对这个点的描述则和事实有关,决定了命题的真值。以否定的存在性真命题为例,它是对不存在事物的一种否定,如“独角兽不存在”,这一命题对应一个否定的事实,即独角兽不存在,这如同白纸上的白点。在这里,一个点被看成实在,将白色赋予该点就确定了对否定事实的描述。这样,肯定命题与否定命题的为真者同为一个实在,在涉及实在的事实时,命题就分为肯定与否定,从而使真值出现。

三、结语

寻求否定性命题的“为真者”,一直是为真者理论面对的一个难题。因为依照为真者理论,肯定性命题的“为真者”遵循着一种原则。在这方面,用这种原则去确定否定性命题,会使肯定性命题的为真理论遇到挑战。不仅要将这两种命题的差别区分开,而且要分析与改造适用于肯定性真命题的成真原则。“独立于存在”和“独立于变化”就是区分这些命题时提出的概念,这明确了否定性真命题的真值独立于命题中实体的存在性,但却有赖于实在的变化。对成真原则的分析并不涉及否定性命题的形而上学问题,这样就需要对命题与实在的形而上学关系进行考察。受谢弗对为真者一元论辩护的启发,笔者认为肯定性真命题与否定性真命题的真,是以唯一的“世界”为基础,命题的肯定与否定对应着同一个实在,都是对实在的一种“肯定”或“确定”。从维特根斯坦对否定命题的阐释就可以发现,否定命题与肯定命题是互为前提的,不应把它们割裂开来。

[1] 达米特.分析哲学的起源[M].王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 亚里士多德.范畴篇 解释篇[M].方书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 圣多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第1册[M].段德智,译.台南:中华道明会/碧岳学社,2008.

[4] MULLIGAN K,SIMONS P,SMITH B.Truth-Makers[J].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1984(3):287-321.

[5] BIGELOW J.The reality of numbers:A physicalist’s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6] ARMSTRONG D M.Truth and truthma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7] RUSSELL B.The philosophy of logical atomism[M].London:Routledge,2010.

[8] 李主斌.使真者与否定事实[J].逻辑学研究,2014(3):70-84.

[9] HOFMANN F, HORVATH J.In defense of metaphysical analyticity[J].Ratio,2008(3):300-313.

[10]BIGELOW J.Truth-makers and truth-bearers[M]//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metaphysics.London:Routledge,2009:389-400.

[11]GRIFFIT A M.How negative truths are made true[J].Synthese,2015(1):317-335.

[12]CAMERON R P.Truthmakers and necessary connections[J].Synthese,2008(1):27-45.

[13]SCHAFFER J.The least discerning and most promiscuous truthmaker[J].The Philosophical Quarterly,2010(60):307-324.

[14]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贺绍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5]斯宾诺莎.斯宾诺莎书信集[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责任编辑 张佑法)

Truth-Makers: An Examination Based on the Negative Truths

WANG Hang-zan,ZHAO Yang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Analytic Philosophy elucidates and solves philosophical problems through the linguistic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al analysis, which determines that there are some exclusive terms and concepts, such as “truth”, “truth-makers and “truth-bears”, etc. Among the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 of “truth-makers”, D. M. Armstrong’s is more typical, which makes it become a widely influencing topic. With regard to the “truth-makers” in negative truths, Wittgenstein has proposed some concrete viewpoints, with which we can investigate the “truth-makers” and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world and proposition, and the philosophy connotation embodied in the relation.

analytic philosophy;truth-maker;negative truth

2016-11-15

王航赞(1976—),男,陕西咸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分析哲学、科学哲学。

王航赞,赵阳.为真者:基于否定性真命题的一种考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2):10-14.

format:WANG Hang-zan,ZHAO Yang.Truth-Makers: An Examination Based on the Negative Truths[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2):10-14.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02.002

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邹崇理 研究员

B81

A

1674-8425(2017)02-0010-05

主持人语:

《为真者:基于否定性真命题的一种考察》探讨了分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为真者”,其研究方法是“真”的形而上学探讨和维特根斯坦对否定性真命题的“为真者”研究的结合。这条研究进路比较新颖且有效,得出一个有创意的观点:“肯定性真命题与否定性真命题的真,是以唯一的‘世界’为基础,命题的肯定与否定对应着同一个实在,都是对实在的一种‘肯定’或‘确定’。”

《“马概念悖论”及其困境》对马概念悖论的产生原因及相关争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评述了几种解决方案,尝试给出的方案是:借助计算机程序语言中的“类”概念来处理该悖论,即把弗雷格的概念看作是类。该文的论证思路比较清晰,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值得关注。

猜你喜欢

否定性真值独角兽
寻找独角兽
它就是独角兽
审丑文化在青年中流行:论丑的否定性原则再创造
遇见独角兽
黑格尔哲学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0kV组合互感器误差偏真值原因分析
认不出了
真值限定的语言真值直觉模糊推理
滚动轴承振动速度的乏信息真值估计
基于真值发现的冲突数据源质量评价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