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宁夏某地炭疽疫情的风险评估

2017-03-16张淼洁李靖宁左兴文杨文欢张和平王晓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17年3期
关键词:疫点炭疽疫区

张淼洁,李靖宁,左兴文,杨文欢,张和平,杨 林,王晓亮

(1.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125;2. 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银川 750002;3. 同心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同心 751300)

对宁夏某地炭疽疫情的风险评估

张淼洁1,李靖宁2,左兴文3,杨文欢1,张和平2,杨 林1,王晓亮2

(1.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125;2. 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银川 750002;3. 同心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同心 751300)

2016年5月,宁夏同心县暴发一起羊炭疽疫情,共有4只羊发病死亡。当地相关部门依据《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对疫情进行了处置。为降低炭疽疫情再次发生的风险,避免形成新的疫源地,对疫点内不同途径的炭疽杆菌释放风险、疫区内易感动物和养殖户的暴露风险进行了定性评估。结果显示:本次疫情中的一处死亡羊只无害化处理点释放病原的风险高,未知私埋点和自然疫源地的病原释放风险为中等;紧急免疫动物的暴露风险低,但新生羔羊和超过免疫保护期的牛羊存在一定的暴露风险;因当地存在家畜宰杀、放血、剥皮等习俗,牛羊饲养者的暴露风险为中等。根据评估结果,建议对病原释放风险较高的死亡羊只处理点重新进行无害化处理;每年对疫区所有易感动物进行免疫;落实好禁牧政策,严禁私埋病死动物;加大对易感人群炭疽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炭疽;释放风险;暴露风险;免疫

炭疽病的病原为炭疽芽孢杆菌(以下简称炭疽杆菌),羊、牛、驴等草食动物以及杂食动物和肉食动物最易感,人也易感。患病动物及病死动物尸体是炭疽的主要传染源,炭疽杆菌可通过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尤其是濒死动物天然孔流出的血液排出,从而污染饲料、饮水、牧场、土壤、用具和空气环境,并可在空气环境中形成尘埃、气溶胶等,导致病原传播[1]。由于炭疽芽孢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环境下可存活数十年,因此极易形成自然疫源地,长期污染周围环境。我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炭疽的发生和流行史。其中,南方以牛炭疽为主,北方以羊炭疽为主。西北地区为炭疽老疫区。2005—2013年宁夏同心县共报告发现8例人间皮肤炭疽病例[2]。2016年5月,宁夏同心县某地暴发一起羊炭疽疫情,共有4只羊发病死亡。当地相关部门依据《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对疫情进行了处置。为降低炭疽疫情再次发生的风险,避免形成新的疫源地,对该疫点的炭疽杆菌释放风险和疫区内牛、羊及养殖者的暴露风险进行定性评估。

1 方法

1.1 危害因子及风险问题

本研究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中的风险评估框架,评估步骤主要包括:危害确认、释放风险评估、暴露风险评估、后果评估。本次评估的目的是确定疫点内的炭疽杆菌的释放风险和疫区内牛、羊及养殖者的暴露风险,共涉及2个风险问题:①1年内疫点再次释放炭疽杆菌的可能性;②1年内疫区至少有1只饲养牛、羊或1人暴露于传染源的可能性。

1.2 风险路径

根据文献和专家意见,确定炭疽杆菌的来源及相应的风险路径。病原来源主要包括:①土壤或空气环境中的炭疽杆菌;②私埋的病死动物体内的炭疽杆菌暴露于空气后形成的芽孢;③疫情中病死羊只体内的炭疽杆菌暴露于空气后形成的芽孢;④处于潜伏期的感染羊只体内的炭疽杆菌暴露于空气后形成的芽孢。

根据炭疽杆菌的病原特性、传播特点,以及当地天气、地貌、风俗、养殖等方面的情况,结合专家意见,绘制风险路径图:①通过环境以及私埋的病死动物尸体、疫情中病死羊只、处于潜伏期的感染羊只4条途径,从疫点向周围区域释放病原(绿色框)。环境中的病原,特别是土壤中的炭疽杆菌,可随挖土、塌方或者雨水、洪水冲刷而释放;私埋的病死动物尸体被野狐、野狗刨出后分食,从而使病原暴露,或者因尸体腐烂形成疫源地;疫情中的病死羊只及其污染物因消毒、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措施不彻底而释放病原。②处于潜伏期的感染羊只被售卖到其他地方,如果死后处理不彻底,就可将病原释放到更远区域(红色框)。③如果疫点周围饲养的羊、牛没有免疫力,就容易通过接触疫点释放的病原而感染;人因接触病死动物尸体及其污染物,或对濒死动物进行急宰放血、剥皮而感染(蓝色框)。炭疽杆菌扩散的风险路径见图1。

图1 炭疽扩散的风险路径

1.3 指标定义

对评估中涉及到的指标进行定义,包括:

释放风险:1年内,疫点通过不同途径再次释放炭疽杆菌的可能性;

暴露风险:1年内,疫区至少有1只饲养牛、羊或1人暴露于疫点释放的炭疽杆菌的可能性;

疫点:发生疫情的羊群饲养地;

疫区:疫点周围3 km或者以山川、公路为界限之内的区域;

风险分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为可忽略、很低、低、中、高、极高5个级别(表1);

不确定性:对每个评估参数的确信程度分为低、中、高3个级别(表2)。

表1 风险分级定义

表2 不确定性分级定义

1.4 数据采集及评估小组分组

通过现场调查采集数据。养殖及分布信息由同心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地理信息采集自Google map。评估小组由3名专家组成:兽医流行病学专家1名、实验室诊断专家1名,疫病防控专家1名。专家组通过查阅文献、入户访谈、实地查看,并根据养殖者及当地相关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讨论,绘制风险路径图,定性评估各路径的风险程度。根据专家意见的一致程度,对不确定性进行评估。

2 结果

2.1 释放风险

2.1.1 发病死亡羊只。疫情中的4只死亡羊在两个地点被处理,两点相距约35米。其中1只死亡羊由宁夏自治区专家采样后处理,羊尸体被整体焚烧,未剖解,处理点用生石灰消毒。该处理点的炭疽杆菌释放风险很低(图2d)。另外3只死亡羊,由养殖户在羊圈外将尸体剖开查验后装入塑料袋,丢入干枯河道中的一处地穴。同心县相关部门对该处地穴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但由于地穴较深,无法取出羊只尸体,只是丢入火把焚烧,然后倒入生石灰消毒(图2e)。评估认为,该处地穴较深,且3只羊尸体堆叠,丢入的火把难以彻底烧毁尸体。此外,该处地穴与下游河道相通,每年雨季河道中自山上流下的雨水或者山洪,会将地穴中的病原冲刷到河流中,污染下游。综合评估认为该处理点释放病原的可能性极高。对于污染物及环境,如饲料车、羊圈、途经道路等,均用生石灰和其他消毒剂进行了彻底消毒,其释放病原的可能性低。根据实地查访,结合专家意见,评估的不确定性为低。

2.1.2 土壤或其他环境中的病原。该疫点位于宁夏山区,海拔1 600米,地貌以丘陵、沟壑为主,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259 mm左右,蒸发量在2 325 mm以上,干旱缺水是其最典型的自然特征。炭疽杆菌在干燥环境下可存活数十年,并且该地为炭疽老疫区,环境中很可能存在病原,并可随挖土、山洪、雨水向外释放。此外,由于该地气候干旱缺水,人、畜用水为储存于不同水窖中的雪水,无消毒措施,存在一定的释放风险。因此,存在于土壤、饮水或其他环境中的病原被释放的可能性为中等。虽然缺乏相应的资料和记录,但是专家的意见比较一致,评估的不确定性为中等。

2.1.3 私埋的病死动物。在疫情追溯和调查中发现,一处死亡羊只私埋点可能为此次疫情的暴发来源,因此对其进行了彻底消毒(图2c)。由于未追溯到私埋的羊只来源,因此无法掌握其同群动物的患病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私埋点。调查发现,疫点及周边农户的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因而对炭疽的危害与防控了解有限,对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意识淡薄,私埋病死动物现象较为普遍。此外,该山区常有野狗、野狐出没,私埋的病死动物很容易被其刨出分食,极易导致尸体内的病菌暴露于空气中。评估认为,该途径的释放风险为中等,不确定性为中等。

2.1.4 发病羊只的同群动物。疫情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对发病羊只同群动物实施了严格的移动控制,在最长潜伏期内未发现新的病例。因此,同群动物释放病原的可能性可忽略,评估的不确定性为低。追溯得知,发病前2~3天,该养殖户曾将同群羔羊圈外屠宰、剥皮。但据了解,羊感染炭疽后多呈急性经过,潜伏期1~5天。因此胴体中虽有可能存在炭疽杆菌,但养殖户在屠宰时未发现屠宰羊只有异常,判断通过该途径释放病原的可能性很低。因未追查到所售胴体的确切去处,评估的不确定性为中等。释放风险评估结果见表3。

图2 疫区环境及疫情处置措施

表3 释放风险评估结果

2.2 暴露风险

以疫点为中心,向周边延伸3 km或者以自然山脉、河流、公路为界限的区域被划为疫区。该区域内共有40户农户,共计饲养牛、羊29群,调查时存栏山羊1 124只、绵羊856只、牛11只、猪9头,驴若干(未统计),几乎每家有1~2只栓养犬。羊群规模在50只以下的占62%,50~100只的占17%,100只以上的占21%。饲养方式主要为自繁自养,向外销售的主要为羔羊。虽然宁夏全区实行禁牧政策,但是调查中发现牛、羊放牧现象仍较为普遍,存在接触环境中病原的可能性。疫情发生后,当地有关部门虽采取了严格的动物移动控制措施,并且在2016年5月6日对疫区内的所有易感动物进行了紧急免疫,但因炭疽疫苗的有效保护期为1年,所以保护期内的动物暴露风险可忽略,其不确定性为低。由于该区域羔羊的饲养周期在1年以上,如果不实施持续免疫,那么对于新生羔羊以及过了免疫保护期的牛羊,仍存在一定的暴露风险。由于不掌握环境中是否存在病原以及私埋点的数量和位置,羊只放牧的地点又比较随意,因此评估的不确定性为高(表4)。

表4 暴露风险评估结果

羊肉是当地群众食用的主要肉类。当地养殖户对处于濒死期的动物,多紧急宰杀放血后食用。宰杀食用濒死动物极易造成人兽共患病的感染和传播。当地养殖户文化程度偏低,对炭疽的认识程度有限,防护意识也很淡薄,评估认为养殖户的暴露风险为中等 ;由于不同养殖户的防护意识差异较大,评估的不确定性为高。

3 讨论

病畜是炭疽主要的传染源,濒死动物体内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特别是濒死动物天然孔流出的血液中存有大量细菌。如果对尸体及其污染物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具有很强存活力的炭疽芽孢,从而污染土壤、水源,形成长久的疫源地[3]。私埋在山坡、河道中的死亡动物尸体,如果被野狐、野狗叼出,其体内的细菌就会暴露于空气中形成抵抗力强的芽孢,从而长久存在于环境中。此外,存在于土壤中的细菌会因雨水冲刷、挖土、地震等暴露到环境中。贺泂杰等[4]调查发现,炭疽疫情数与暴雨、持续降水、洪水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次疫点位于宁夏山区,其为炭疽老疫区[5]。该地干旱的气候极利于炭疽芽孢杆菌的存活。每年雨季时山洪流入沟渠,会将土壤中的细菌冲刷出来,导致放牧的牛羊接触感染。由于缺乏相应的资料及历史记录,对环境中病原的分布情况、私埋点的位置和数量无法做出确定的评估,无法实施有效的释放风险管理措施。因此,保护易感动物、降低暴露风险是避免发生感染的有效途径。建议认真落实禁牧政策,降低牛羊与未知疫源地接触的概率,对易感动物实施常规免疫,以降低发病风险。

根据《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对动物尸体就地焚烧。焚烧时将尸体垫起,使其燃烧彻底。无条件进行焚烧处理时,可按规定进行深埋[6]。本次评估发现,有3只病羊尸体处理不彻底,并且处理点位于干枯河道的地穴中。在雨季病原很容易释放到河流中,从而造成大面积污染。

人群的暴露风险主要来自屠宰濒死动物。动物被放血、剥皮、分食后,细菌可通过呼吸或食入而感染人群。许汝福等[7]研究发现,炭疽疫情多发生在农村和牧区,屠宰病死家畜或接触病死畜肉是感染炭疽的主要原因。通过了解当地习俗,评估小组认为,养殖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暴露风险。对人群暴露的风险管理主要应侧重于宣传教育。由于当地养殖者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大,建议选用通俗的手册、海报以及科教宣传片等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还要在人群中开展炭疽的“知信行”调查。

针对“尸体处理点2”存在高风险的评估结果,评估次日,当地相关部门对该处尸体处理点重新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在做好人员防护的前提下,用吊绳将丢入地穴的死羊尸体打捞出来,彻底焚烧,并对地穴彻底消毒。通过这一风险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该处的病原释放风险。

4 结论与建议

鉴于本次疫情“尸体处理点2”的释放病原风险高,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该处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在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人员的防护,避免被感染。

其他未知私埋点和自然疫源地存在释放病原的风险,因此建议加大炭疽防控的宣传教育和对私自处理病畜的查处力度,杜绝再次出现私埋病死动物现象。

因新生羔羊和超过免疫保护期的牛羊存在一定的暴露风险,建议每年对所有易感动物,尤其是羊只进行免疫,以降低其暴露风险。

鉴于当地饲养者有宰杀、放血、剥皮等习俗,其暴露风险为中等,建议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以增加饲养者对炭疽的了解程度,提高其防护意识。

[1]农业部兽医局.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释义[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32-134.

[2]王生全,李明星. 同心县2005—2010 年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6):562-564.

[3]田克恭. 人与动物共患病[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940-947.

[4]贺泂杰,李慧林,贺奋义,等. 炭疽发生与流行的影响因素及风险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66-67.

[5]李明星,江晓宁,马正录. 宁夏同心县一起皮肤炭疽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 职业与健康,2007,23(18):1617.

[6] 农业部兽医局. 炭疽防治技术规范[A]. 北京:农业部,2007.

[7]许汝福,沈渝菊,林辉,等. 84个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文献系统评价[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7):1854-1857.

(责任编辑:朱迪国)

Risk Assessment on an Anthrax Epidemic in a County of Ningxia

Zhang Miaojie1,Li Jingning2,Zuo Xingwen3,Yang Wenhuan1,Zhang Heping2,Yang Lin1,Wang Xiaoliang2
(1. China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Beijing 100125;2.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Yinchuan,Ningxia 750002;3.Tongxi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Tongxin,Ningxia 751300)

In May 2016,an epidemic outbreak of sheep anthrax was reported in Tongxin county of Ningxia,the deaths involved 4 sheep. According to Technical Speci fi 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nthrax,the outbreak was handled by local veterinary department. To 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anthrax and to avoid forming new epidemic source,a qualitative assessment was given to evaluate the release risk of anthrax via different routes,as well as the exposure risk for these susceptible animals and farmers in epidemic areas. Results revealed that one bio-safety disposal place of death cases was of high release risk,while the medium release risk in unknown private burial sites and natural epidemic places. When it came to the exposure risk,probability of animals with emergency vaccination was low,in comparison with certain risks for newborn lambs and the immunized cattle and sheep that were beyond protective period,and a medium risk for the breeders on account of habits of slaughtering,bloodletting and peeling at local place. On the basis of assessment results,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were put forward,including doing bio-safety disposal again in the processing place,conducting vaccination for all the susceptible animals at epidemic region every year,earnestly implementing the policy of banning grazing,strictly prohibiting private burial of the dead animals,strengthening advocacy campaign of anthrax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owards susceptible people.

anthrax;release risk;exposure risk;immunization

S851.3

A

1005-944X(2017)03-0025-05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3.007

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兽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杨 林、王晓亮

猜你喜欢

疫点炭疽疫区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炭疽是什么?如何预防?
基于GIS的夷陵区松材线虫入侵松林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西昌市松材线虫病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下)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上)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