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旅游行为对比研究※

2017-03-15合肥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空巢动机旅行

刘 力(合肥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旅游行为对比研究※

刘 力
(合肥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在旅游约束、旅游动机和旅行相关特征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研究发现,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更少受到家庭责任的约束,参与旅游活动的意愿更为强烈,旅游的动机更多是为了寻求社会交往,旅游的频率更高,在外停留的时间更长,即使没有子女的经济支持也有较强的旅游支付能力,旅游信息来源更多依赖传统媒体,对参加旅游团队或与朋友一起旅行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对旅游相关组织提出三点建议:加大空巢老人旅游市场开发力度,有针对性地设计老年旅游产品,制定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

空巢老人;旅游行为;对比分析

随着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世界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进入老龄社会,老龄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与过去相比,当今老年人收入更高、闲暇时间更多、旅游意愿更强;许多老年人非常活跃,他们经常旅行,与青年人相比,他们度假时间更长,在休闲活动上的花费更多[1]。因此,旅游业界把老年人当作一个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而着力开发,老年旅游也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但是,不管国外还是国内老年旅游研究都忽略了老年人的一个特殊群体——空巢老人。

1 研究设计

调查问卷设计成两个版本。一个版本用来了解过去三年中有过旅游经历的老年人外出旅游的主要动机以及旅行相关特征变量。Hsu等人在对中国两大城市——北京和上海的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建构了一个包括“外部条件”和“内在欲望”两大组成部分的中国老年人旅游动机模型[2],本研究以此为基础结合前期老年人访谈设计了28个旅游动机问项。另一个版本用来对过去三年中没有旅游经历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制约老年人外出旅游的主要因素。Nyaupane和Andereck把休闲研究领域比较成熟的休闲约束理论扩展到旅游研究领域,构建了旅游约束模型[3],本研究以此为基础结合前期老年人访谈设计了20个旅游制约因素问项。旅游动机和旅游制约因素问题都设计成5点李克特量表形式,赋值为1到5,表示“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

2015年1月23日至2月24日,项目组对安徽省6个主要城市——合肥、宿州、淮北、阜阳、亳州和六安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12份,收回有效问卷551份。其中,过去三年(2012—2014年)有过旅游经历的老年人填写的问卷209份,过去三年没有旅游经历的老年人填写的问卷342份;空巢老人281份(独居79份,夫妻同住202份),非空巢老人(二代、三代、四代同住)270份;年龄:56~65岁256人,66~75岁178人,76岁以上11人;性别:男292人,女258人;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322人,初中122人,高中及以上100人。问卷资料录入数据库后使用预测统计分析软件PASW Statistics 18进行分析处理。

2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旅游行为对比

2.1 空巢老人旅游约束和旅游动机分析

为了简化分析,首先分别对20个旅游约束项目和28个旅游动机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20个旅游约束项目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共萃取出5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负面认知”“缺少同伴”“费用约束”“家庭责任”和“时间约束”。28个旅游动机项目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共萃取出5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丰富生活”“实现梦想”“怀旧情结”“追求健康”和“社会交往”。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对比分析主要建立在上述因子分析结果之上。

从表1可以看出,除了“家庭责任”,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在进行旅游决策时面临的约束因素基本相同。由于非空巢老人与子女在一起生活,虽然他们已经退休而没有了工作压力,仍然需要承担着大量的家庭责任,如帮助子女做家务或照看第三代等。空巢老人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在承担家务劳动或照顾孩子上的付出则少得多。因此,“家庭责任”对空巢老人旅游决策的影响显著小于对非空巢老人的影响(均值差值0.433,t=3.797,p=0.000)。

表1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旅游约束对比分析

注:独立样本t检验,***表示p<0.001(双侧)。

从表2可以看出,空巢老人在5个旅游动机因子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非空巢老人。这一结果表明,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具有更强烈的旅游意愿。本次调查数据也显示,过去三年有过旅游经历的老年人中空巢老人占了一半以上(53.4%)。在5个旅游动机因子中,“社会交往”和“实现梦想”两个因子的均值差值比较大(分别为0.608和0.559),说明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社会交往”和“实现梦想”的旅游动机最为强烈。

表2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旅游动机对比分析

注:独立样本t检验,***表示p<0.001(双侧)。

表3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旅行相关特征对比分析

注:列联分析,皮尔森χ2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α=0.05。

2.2 空巢老人旅行相关特征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

第一,出游率。空巢老人不仅旅游意愿更强,而且旅游频次更高,平均每年至少旅游一次的空巢老人所占比例(24.0%)显著高于非空巢老人所占比例(17.8%)。

第二,资金来源。大多数(56.5%)空巢老人都是花自己的钱旅游,只有不到1/4(23.1%)的空巢老人完全是花子女的钱旅游;与此相反,多数(54.7%)非空巢老人完全靠子女出钱旅游,只有1/5的非空巢老人花自己的钱旅游。

第三,停留时间。空巢老人每次旅游时间显著长于非空巢老人,将近60%的空巢老人平均在外停留时间超过5天,只有46.2%的非空巢老人平均在外停留时间超过5天。这可能是因为,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较少受到“家庭责任”的约束,因而旅游时间较为自由和宽松。

第四,人均花费。就每次旅游的人均花费而言,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并没有显著差别。将近60%的空巢老人人均花费在1 000元以上,说明空巢老人具有较高的旅游消费能力。

第五,参团兴趣。空巢老人对旅行社组织的老年人旅游线路非常感兴趣的比例(28.4%)显著高于非空巢老人(4.3%),说明空巢老人对参加团队旅游的兴趣更大,这也与下文的“旅行方式”分析相呼应。

第六,旅行方式。从图1可以看出,非空巢老人更愿意选择与家人一起旅行,而空巢老人选择参加旅游团队和选择与朋友一起旅行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空巢老人。这再一次证明,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社会交往”的旅游动机尤为强烈。

图1 旅行方式对比分析

第七,信息来源。从图2可以看出,空巢老人更多依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或者是通过咨询旅行社获得有关旅游信息,而非空巢老人更善于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体或通过亲戚、朋友等社会人际网络来获取旅游信息。

图2 信息来源对比分析

第八,住宿类型。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对住宿设施的偏好并没有明显不同,57.4%的空巢老人选择经济型饭店和中等档次的星级饭店作为首选住宿设施。

第九,交通工具。与非空巢老人一样,火车、旅游大巴和飞机是空巢老人旅游时选择的主要交通工具(选择比例分别是40.6%、27.7%和15.8%)。略有不同的是,选择私家车作为交通工具的非空巢老人占有较大比例(16.5%)。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自驾游的兴起,子女开车带父母旅游也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孝敬父母的方式。

第十,目的地偏好。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在目的地选择上并没有明显不同,山水景观、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类旅游地是老年人普遍偏爱的目的地类型。

3 结论与讨论

3.1 研究结论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有许多不同之处,这种差异必然影响到空巢老人的消费与休闲行为。本研究发现,旅游作为老年人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在旅游约束、旅游动机和旅行相关特征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首先,就旅游约束而言,由于空巢老人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承担较少的家务劳动或照看第三代的责任,给予子女经济支持和体力付出的压力较小[4],因而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从事休闲活动。在旅游活动上就体现为,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旅游的意愿更强,旅游的频率更高,在外停留的时间更长,即使没有子女的经济支持也有较强的旅游支付能力。其次,就旅游动机而言,虽然空巢老人在5个旅游动机因子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非空巢老人,但这一差异在“社会交往”动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的空巢老人在心理上感到更为孤独寂寞,对自己人际交往状况以及与家人关系的满意度更低[4],因而希望通过旅游来结识更多的同龄人,加强与异地亲友的联系,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排遣孤独寂寞,提高生活幸福感。在旅游行为上一方面体现为空巢老人的旅游信息来源更多依赖传统媒体,另一方面体现为空巢老人对参加旅游团队和选择与朋友一起旅行表现出更大的兴趣。

3.2 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空巢老人旅游市场开发力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3)》可知,我国外出旅游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仅占老年群体的14%,在旅游市场中所占比重不到20%,而发达国家老年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中的比重在20年前就达到了40%~50%。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规模大,受到的约束少,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旅游意愿,具备了旅游的主客观条件。要充分挖掘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潜力,应把空巢老人作为重点群体着力开发。

第二,有针对性地设计老年旅游产品。根据ISO-AHOLA的“逃避—寻求”旅游动机模型,人们外出旅游一方面是希望离开日常的生活环境,一方面是为了获得内在的心理回报[5]。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可能面临更多的生活和心理问题,如社会交往范围狭小、与家人关系紧张、经常感到孤独寂寞等。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缺失希望能通过旅游得以弥补,因此,“社会交往”成为空巢老人主要旅游动机之一。旅游相关组织(目的地、旅游企业等)应针对空巢老人的旅游动机有针对性地设计老年旅游产品,增加空巢老人与同龄人交往互动的机会,提供更具人性化和人情味的服务,满足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提升旅游满意度。

第三,制定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就营销媒体而言,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仍是空巢老人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旅游相关组织(目的地、旅游企业等)应重视发挥这些媒体的作用;另外,空巢老人也经常通过咨询旅行社来获得旅游信息,旅游企业可以考虑设置专门服务于老年旅游群体的岗位或人员,为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旅游咨询服务。就营销主题而言,旅游相关组织在进行面向空巢老人的宣传时应着重强化和渲染旅游产品满足老年人情感需求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3.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样本代表性。取样范围仅限于安徽省的6个城市,抽样方法也没有遵循严格的随机抽样要求,因此,样本的代表性和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值得探讨。二是研究深度。通过与非空巢老人的对比分析,虽然有助于了解空巢老人的旅游行为特征,但没有揭示出外在行为背后的内在动因和机理。

未来应着重进行以下两方面的研究:一是空巢老人社会旅游研究。社会旅游是指对收入过低的社会阶层提供补贴或资助,帮助他们能够参加到旅游或度假中来,在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旅游参与、减少社会排斥、增进社会融入、提高社会福祉等问题上具有重要价值[6]。二是旅游参与对空巢老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幸福生活,旅游业是体现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研究旅游参与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不仅有很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Kazeminia A, et al. Seniors’ travel constraints and their coping strategies[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5, 54(1):80-93.

[2]Hsu C H, et al. A model of senior tourism motivations:Anecdotes from Beijing and Shanghai[J]. 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5):1262-1273.

[3]Nyaupane G P, Andereck K. Understanding travel constraints:Ap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a leisure constraints model[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8, 46(4):433-439.

[4]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等. 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的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294-296.

[5]Crompton J L, Mckay S L. Motives of visitors attending festival event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7, 24(2):425-439.

[6]Morgan N, et al. Social tourism and well-being in later lif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5( 52):1-15.

Comparison of Travel Behaviors between Empty and Non-empty Nesters in Cities

LIU Li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Anhui, China)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ravel constraints, motivation, and travel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empty and non-empty nesters. Compared with non-empty nesters, empty nesters are less constrained by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and more willing to travel, especially for the sake of seeking social interaction. They have higher travel frequency, longer length of stay, and higher affordability even if without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ir children. Empty nesters are more reliant on traditional media to search travel information, showing greater interest in package tourism or traveling with friends. Suggestions for the tourism organiza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empty nesters; travel behaviors; comparative analysis

本文为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面上项目“城市空巢老人旅游行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TACG016。

刘力(1975—),男,安徽萧县人,合肥学院旅游系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者行为研究。

F590

A

2095-7211(2017)02-0077-04

猜你喜欢

空巢动机旅行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