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艺术社会学体系的建构

2017-03-15陶小军

关键词:社会学艺术研究

陶小军

(南京艺术学院 文化产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论中国艺术社会学体系的建构

陶小军

(南京艺术学院 文化产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艺术社会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而艺术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相对缓慢,探讨中国艺术社会学构建体系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复杂的艺术现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艺术社会学在构建过程中应汲取西方丹纳、格罗塞艺术社会学思想,以中国艺术社会学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借鉴艺术学、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明确艺术社会学研究对象,并借鉴社会学中成熟的定量研究方法,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统一,推动中国艺术社会学的发展。

艺术社会学;体系构建;艺术学理论

艺术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中期,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从刚开始的不被重视,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学术界公认的一个独立学科。艺术社会学是以艺术为主要对象,以研究审美活动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艺术社会学既是一门艺术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美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研究的是社会与艺术活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艺术在具体社会历史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1]

在中国,由于受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学界曾经一度简单地认为意识形态现象直接取决于物质现象和社会阶级的经济基础,艺术社会学发展一直相对局限。如何消除庸俗社会学对艺术社会学的影响,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社会学,是目前我国艺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一、艺术社会学发展溯源

1847年,比利时的米查尔斯(Michiels)出版了《弗兰德尔派绘画史》,主要考察如何构建科学的艺术史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应该将艺术史与社会相关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该书标志着艺术社会学的萌芽。法国的丹纳(Taine)进一步发展了米查尔斯的思想,他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提出了一些关于艺术研究的观点,认为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集团均是时代和社会的反映,而不是艺术家个体观念的表现,时代与社会对艺术家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丹纳接受了实证和理想主义一系列思想,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演变都有规律可循,并认为种族、环境、时代是艺术的三种基本动因,环境与时代共同对艺术产生影响,而种族内部形成的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是艺术作品产生的根本原因。

德国的格罗塞(Grosse)进一步发展了丹纳的艺术社会学思想,他在《艺术科学研究》中主张把哲学、美学与艺术学分离开来,提出从社会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等多学科角度对艺术学和艺术史进行研究,认为艺术学要研究艺术的本质,将艺术从其他事物中区分出来,研究艺术的诸种动因以及文化上所受的制约,研究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他还认为艺术学在解释艺术时有个人与社会两种形式,个人艺术史是不全面的,真正做解释的形式是社会艺术史。格罗塞的艺术学观点和艺术史观点等对艺术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匈牙利人阿诺德·豪泽尔(Arnold Hauser)的艺术社会学理论在他所著的《艺术社会史》《艺术史的哲学》《艺术社会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艺术社会学逐步走向成熟,并奠定了艺术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基础。

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中,虽然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社会学思想,但并没有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中国古代以孔子的儒家精神作为指导精神,将艺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高度强调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4]。20世纪初,西方艺术社会学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如丹纳的《艺术哲学》、弗理契的《艺术社会学》、豪泽尔的《艺术社会学》等西方艺术社会学著作分别由傅雷、天行、居延安等人翻译,徐蔚南编写《艺术哲学ABC》进一步传播了丹纳的《艺术哲学》的思想,胡秋原的《唯物史观艺术论——普列汉诺夫及其艺术理论》对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观和美学观进行了介绍,中国艺术界接纳了西方艺术社会学的思潮,艺术理论形态开始出现转型。

然而,在转型过程中,由于西方文艺批评模式的引介和消化与中国现状的不适应,加之艺术社会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将马克思主义简单化与庸俗化的现象,导致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庸俗艺术社会学一直充当着工具的作用,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中国庸俗艺术社会学的信奉与实践者,十分迷恋政治运动,惯用阶级斗争和政治批判的方法,把不同风格、技法、艺术观点和学术见解上的分歧动辄与“方向”、“道路”和“政治问题”的高度联系在一起,打击、压制、消灭不同意见。新中国文艺史上的思想批判运动,无一不是阶级分析思维和斗争哲学的产物,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抒情歌曲的批判、对胡适思想的批判、对艺术界“右派分子”和“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等足以说明问题。

庸俗艺术社会学遭到批判之后,在有深广的马克思主义背景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学成为中国艺术社会学的主流。按照马克思艺术社会学的发展轨迹,重新确认人民性,重新思考文艺的审美属性和社会属性,把注重文艺的技巧手法同文艺的思想内容统一起来,随着俄国的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在中国的传播,探讨艺术的发生、发展同社会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的关系,揭示艺术的社会历史根源成为中国艺术社会学发展的方向。中国学者也出版了自己的艺术社会学著作,如蔡仪的《新美学》是中国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有体系地讨论美学的第一本专著[5],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则把艺术社会学看成是构成美学的三大部分之一[6],这些均进一步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学。

二、艺术社会学学科的划分

从理论上认识到在整个社会状态(或者是社会的某个方面)和作为特殊社会活动领域的文学和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从关系,这个要素构成艺术社会学的理论基础[7]167。关于艺术社会学的理论定位,国外学者众说纷纭,国内学者也没有一致结论。童庆炳[8]认为应该从属于艺术学,司马云杰[9]6认为应该从属于社会学刘崇顺等[10]1认为应该既从属于社会学,又从属于艺术学,是二者联姻的产物。

“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它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认识的深入,其数量不断增多、内容越来越丰富。”[11]548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世界并对其进行改造,需要对各个领域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于是产生了各门类学科,艺术社会学正是为满足人们从审美的视角来考察社会特征的需求而产生。某一科学学科的建立,应该“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12]284。

艺术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学科,同艺术学有紧密联系,又与社会学有密切关系,这就决定了艺术社会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自然与人文双重学科的特性。一般社会学以研究普遍的社会现象为目的,艺术社会学则研究艺术作为特殊社会现象呈现出的本质以及艺术形式与整个社会的关系。“艺术社会学以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介于艺术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科学。”[13]

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艺术现象,有益于阐明艺术发生、发展、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艺术问题,以受到社会制约的诸种艺术现象、形态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社会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即形成我们所称的艺术社会学。

艺术社会学有别于艺术学理论,虽然他们研究的共同载体都是艺术,但是着眼点不同,艺术学理论着眼点是哲学,而艺术社会学着眼点是社会,主要思考人类如何基于艺术与社会建立联系,并不断完善整个社会。艺术学理论与艺术社会学虽然均以经验世界作为研究的立足点,艺术学理论是主要研究经艺术家加工的深层次超验世界内容的学科。艺术社会学吸取社会学研究方法和成果,着重阐明艺术的社会功能特征和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是一个在社会学向专科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既是社会学的也是艺术学的门类。

三、中国艺术社会学体系构建

艺术社会学是在研究方法上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并吸收其他学科成熟方法上发展而来。中国的艺术社会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不仅吸收了西方众多艺术社会学者的思想,而且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应有研究,并且开拓了艺术社会学的新门类。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研究对象,艺术社会学也不例外。关于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以下几种不同说法:弗理契从反映论角度出发,认为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的某种典型和社会的某种形态之间,设法合法的联系的科学”[14]8;普列汉诺夫从唯物论出发,认为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盛衰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5]10;格罗塞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出发,认为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原始的艺术研究的对象”[16]25;李泽厚从美学角度出发,认为艺术社会学的对象是艺术理论、文艺批评与艺术史三个方面[17]556。除上述说法外,还有学者将艺术社会学看成是研究艺术作品带来的社会问题等。

上述观点没有看到艺术创作者、艺术作品与创作过程的社会性的关系,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蔡仪认为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品、创作者与欣赏者和社会,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整体[18]173。本文更倾向于该观点,将艺术品视为一种社会创作现象,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并从社会角度考察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征。艺术社会学既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具有典型的民族特性。“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的和其他的观念和目的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艺术。”[19]19

毋庸置疑,一门科学的学科,方法是重要的前提,如果方法有误,无论做出多少努力都是徒劳的。虽然艺术社会学从产生之初便是反对粗陋的形而上学,承认艺术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承认艺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但艺术社会学仍受经验论与机械论困扰。在经验论方面,泰纳也好,格罗塞也好,他们在批判旧美学、旧艺术理论方面,虽然是正确的,然而他们所谓只供给事实给大家、提示这事实如何产生给大家的方法,也就是所谓自然科学的方法,实际上是受了经验论的思想的影响,以致他们的努力也没有得到所预期的效果。在机械论方面,弗里契为艺术社会学做出较大贡献,他所著的《艺术社会学》被视为艺术社会学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但是他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缺陷,如他认为社会的经济形态规定社会心理、也即阶级心理,再规定艺术,将艺术史和社会史看作是直线的关系、平行的发展,这种错误显然是由于机械论历史观的局限所致。

从方法论上说,艺术社会学必须处理好“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也即“艺术社会哲学”与“艺术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在处理这一关系问题上,一定要有正确哲学观点作为指导。哲学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相统一的,任何一种艺术社会学理论总是属于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的。艺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思维与存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方面的问题。历史的主体是人——活动的人和人的活动,有了人方可以形成人类在特定时空中运动而存在的历史,艺术也正是因有了人类的精神创造性的具体实践活动才得以存在、发展而形成艺术史。

解答艺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就不能不运用哲学方法论。在这里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科学地研究艺术社会学的起源、发展与实践。

在研究方法上,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加上对艺术社会学特有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艺术社会学对艺术社会规律的发生、发展及其有规律运动上所做的种种解释,还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同时,吸收其他成熟学科的科学方法,以其推动艺术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而言,在继承定性与规范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定量社会学研究方法,追踪时间差异,培育实验思维,关注濡染机制,构建宏观测量和再建理论思维。

中国知网中第一篇关于艺术社会学论文出现在1980年的《社会学与艺术学》,介绍苏联艺术社会学家列弗希娜的思想,他思想的精华在于认为“艺术的内在规律就是建立社会性的审美激情”[20]。一直持续到1990年,关于西方社会学的研究均围绕西方学者的思想进行分析。董国炎的《谈艺术与社会学分析》可以称得上是本土第一篇真正从社会学视角分析艺术问题的文章。中国知网2016年有18篇艺术社会学方向的文章,有6篇文章是关于西方艺术社会学学者思想评论文章。在广泛吸收西方艺术社会学思想基础上,构建起了本土艺术社会学思想体系。

新时期中国艺术社会学研究不仅仅局限在西方艺术社会学思想方面研究,针对具体问题,基于我国现代艺术形态与民族特色,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开展的应用研究成果丰硕。如岑家梧在《论艺术社会学》中认为艺术研究的动机应该满足社会的需要,并倡导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大力推荐应用社会科学中成熟的方法来研究艺术问题,推动艺术社会学得进一步发展[22]193。宋建林在《现代艺术社会学导论》中认为“艺术社会学是艺术学的分支学科”[23]1,他回顾了中国艺术社会学的演变历程,评析流派,研究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揭示艺术活动完整的社会过程等。王智洋在《艺术界视域下中国当代艺术群落衰落现象分析》中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了中国艺术群落走向衰落的原因,认为组织结构缺陷、运行逻辑分歧、外部资本强势进入是应该为衰落承担主要责任的[24]。上述的应用研究不仅丰富了艺术社会学的理论体系,而且对中国艺术社会学的实践具有指导性作用。

随着艺术社会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众多以艺术为门类的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如音乐社会学,曾遂今在《音乐社会学》中认为“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与社会两方面均有密切联系,音乐社会学一词强调音乐,也指向了社会,明确标志出音乐与社会相互联系的内涵”[25]1;如美术社会学,王海霞在《中国民间美术社会学》中认为,民间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它不是单纯的艺术题材,也不是某一阶层独有的艺术,民间美术不是纯粹的造型艺术,而是一个交叉学科[26]2;艺术社会学的新门类还有戏剧社会学、舞蹈社会学、设计社会学、影视社会学等。

四、中国艺术社会学发展展望

艺术是一种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社会功能的全面反映。艺术作品必须具有思想性,应该介入社会的干预,否则存在的意义就不大,而只是传统的技巧复制,应该要有广泛的社会洞察力和跨界知识,去创造自己独特的语言[27]2。当代艺术社会学关注的“具体问题”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与人的“生命”的身体、心理、精神有关的社会学、艺术学问题,都是艺术社会学关注的对象。因此,对于艺术社会学的研究也应该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角。豪泽尔认为,艺术社会学是艺术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统一体,艺术学强调的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美学强调的是形式和媒介,心理学强调的是个人的动机,社会学强调的是社会目标,只有四者相互补充,社会艺术学的整体性与统一性才能体现出来[28]20。

基于交叉学科视角考虑艺术社会学问题也有助于我们对相关问题的全方位把握。然而,对于中国艺术社会学而言,在借鉴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把握好各学科之间的理论边界,保持艺术社会学的独立性。

在艺术社会学构建过程中,避免从理论上构建多学科的模糊的理论框架,该做法看似增强了艺术社会学的理论解释基础,但实质上并无益于艺术社会学理论建设。从当前艺术社会学研究的主题来看,其几乎涵盖了所有关于艺术的问题,如艺术的起源、艺术制度构建、艺术心理、艺术与社会关系等,研究主题的广泛性决定了研究内容的交叉性,如艺术与社会关系是艺术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几个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问题在于,艺术社会学如何在交叉研究中突出自己研究的理论逻辑?从早期的研究看,一部分学者将艺术社会学纳入艺术学理论范畴进行研究,另一部分学者在社会学理论视角下开展研究,还有些学者从艺术学与社会学综合的角度看待艺术社会学问题,没有构建一个统一的艺术社会学理论体系,缺乏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因此,明晰艺术社会学研究理论体系,构建清晰的研究思路是艺术社会学后续研究中需要不断深化的问题。

艺术社会学必须要不同于社会学,不能仅停留在对社会学理论借鉴上,而应该引入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方法来解决艺术社会学问题。在人文社科领域,社会学研究方向相对来说比较科学,不仅包括实验研究、回归分析、数据挖掘等定量研究方法,同时也包括访谈、政策文本分析、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已经成为管理学、传播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然而,我国的社会艺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艺术社会学的西方思想评述等理论探讨层面,如卢文超的《论艺术社会学的双重面相》主要探讨霍华德贝克尔的艺术社会学思想[29],范丽甍的《从艺术社会史到艺术社会学》主要探讨阿诺德豪泽尔学术思想[30],卢文超、王廷信的《美国艺术社会学知识地图》主要考察美国艺术社会学[31]。

五、结 语

总体而言,中国艺术社会学的相关研究对“艺术社会学”的本体研究关注较少,缺乏对艺术社会学的实证考察与实践路径研究。艺术社会学应该引入科学的研究方法,处理中国情景下的艺术发展现实问题。从现象中归纳对于中国艺术现象有独特的解释力的理论,这是建立中国艺术社会学研究的必要途径,否则所论的只能是一些脱离中国艺术活动与机制等现实问题的宏大空谈,所谓的“艺术社会学”也不过是“艺术理论”的翻版而已。

[1] 陶小军.艺术社会学发展态势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128.

[2] 丹纳.艺术哲学[M].天津: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7:8-13.

[3] 宋建林.20世纪中国艺术社会学研究述评[J].民族艺术研究,2004(5):69-78.

[4] 宋建林.艺术社会学的学科定位及现代形态问题[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4):11-16.

[5] 师雅惠.蔡仪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 2007(2):222-223.

[6] 李修建.试析李泽厚的实践美学[J].理论探索, 2012(4):32-35.

[7] 程正民,童庆炳.文艺社会学:传统与现代[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167.

[8] 童庆炳.论文艺社会学及其现代形态[J].文学评论,1995(3):130-140.

[9] 司马云杰.文艺社会学论稿[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10] 刘崇顺.文艺社会学概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11] 俊心.软科学手册[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89.

[1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3] 翁其银.交叉新学科便览[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453.

[14] 弗理契.艺术社会学[M].天行 译,上海:作家书屋出版社,1930.

[15] 普列汉诺夫.艺术与社会生活[M].雪峰 译,水沫书店, 1929.

[16]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蔡慕晖 译,商务印书馆,1985.

[17] 李泽厚.美学四讲[M]//李泽厚.美学三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18] 蔡仪.新美学(第三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9]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0] 列弗希娜, 由之.社会学和艺术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0(4).

[21] 岑家梧.论艺术社会学//李健,周计武.艺术理论基本文献中国近现代卷,上海:三联书店,2014.

[22] 宋建林.现代艺术社会学导论[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

[23] 王智洋.艺术界视阈下中国当代艺术群落衰落现象分析[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6(14):49-52.

[24] 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5] 王海霞.中国民间美术社会学[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

[26] 孙海力.艺术的存在意义在于介入社会[N].华西都市报,2017-04-21(A10).

[27] 豪泽尔.Hauser A:艺术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28] 卢文超.论艺术社会学的双重面相——以霍华德·贝克尔为例[M].艺术学界, 2015(1).

[29] 范丽甍.从艺术社会史到艺术社会学——阿诺德·豪泽尔学术思想述评[J].南京社会科学, 2016(4):120.

[30] 卢文超, 王廷信.美国艺术社会学知识地图(1951—2015)[J].民族艺术, 2016(2):89-95.

J0.05

A

1671-511X(2017)06-0135-06

2017-08-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明书画消费与文人生活”(16BA008);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艺术与中国精神研究”(2016ZDIXM028)阶段性成果。

陶小军,男,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社会学。

(责任编辑 卢 虎)

猜你喜欢

社会学艺术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