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式理论及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15李雪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阅读

李雪

[摘 要] 本文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大学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通过阅读任务的布置来激发学生的原有图式背景知识,使学生的图式知识同所学内容相联系,使学生能够产生新观点,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英语阅读;图式理论;任务型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107-02

一 引言

一直以来,在大学英语听、说、读、写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技能。阅读是学生获取各类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尽管,近些年来,在大学基础英语教学阶段,阅读课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在现阶段的英语阅读实际教学中,学生即便学会了相关的词汇、句子和语法,还是不能明确理解阅读的内容,从而不能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所以,本文将图式理论同任务型阅读教学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图式理论

1 图式的定义

德国哲学家Kant于 1871 年首先提出图式(Schema)一词,Kant认为图式即“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家Bartlett(1932)将其引入心理学,并指出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大脑中的一种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1] Rumelhart(1977)把图式解释为以不同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高云峰(2000)认为图式是人的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组织形式,是人们赖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它既有语言的,又有非语言的和文化的。桂诗春(2003)认为图式是人们用已有的结构来记住新资料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学者在不同领域对图式定义的理解,可以得出图式就是指长期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对过去经验的反应和积极组织,并依据图式来解释,判断,预测,组织和吸收外界信息,为读者的预测提供依据。

2 图式的分类

图式可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策略图式(Carrel,1983b;J.O Malley,1990;刘明东,2004;董艳2005)。语言图式是与篇章语言知识点有关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是与篇章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是与不同篇章的形式、修辞、组织结构有关的背景知识;策略图式指大脑对整个阅读过程的监察、预测、判断和对阅读方法的选择,也就是读者所采用的阅读策略的知识。[2]

三 任务型语言教学

1 任务的定义

Prabhu(1987)提出“任务是学习者根据所给信息,经过思考等过程,得出某种结论或结果的活动”。Nunan(1989)指出“任务是指课堂上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继续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3] Ellis(2003)所给任务的定义更简单,“任务是那些主要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虽然,“任务”具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强调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去表达有意义的思想,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仅仅把思想集中在语言本身的形式上,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如何完成任务,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4]

2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操作过程

Willis(1996)设计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操作模式分为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链阶段(the task cycle)和语言分析阶段(the language analysis)三个阶段。

(1)任务前活动

教师向学生介绍任务的话题和任务目标,可借助图片、个人经历等与任务有关的话题和内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任务话题有关的词汇或短语以激活学生的原有图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熟悉材料内容的时间以做好准备活动。

(2)任務链活动

①做任务:根据事先提出的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步骤完成任务,可以使用任何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自由表达。教师在教室里巡视,监控学生的做任务情况,以确保所有的学生按事先提出的要求去完成任务。

②准备报告任务结果:小组成员要按着教师的要求就如何报告任务的结果做些准备工作。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报告的目的、主要内容以及报告的方式和时间。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简单的准备,并决定由谁代表小组作报告。

③报告任务结果: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简要汇报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重点展示任务的结果。在这个阶段,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如果有必要,可以要求其他小组成员对报告结果发表评论,教师也可以对其做简要的比较和评价。

(3)语言分析阶段的活动

①分析:根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阅读的书面材料或听到的录音材料,教师设计一些与语言为焦点的活动(language focused tasks),如找出相关的词汇、短语和一些具体的语言形式。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向学生教授语言项目,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在全班同学一起活动后,教师对重点语言项目进行归纳和总结。

②操练:根据语言分析活动中的项目进行其它操练。教师适量的控制练习是必要的,例如,可以通过齐声朗读来练习语音语调,通过记忆练习来帮助学生熟悉语言中存在的大量固定词组。更为重要的是,这类练习使整个教学模式更易于为学习者所接受,安排在程序的最后似乎起到一种总结作用,有可能让学习者感觉到这些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语言点,是该程序可能的学习结果的一部分。

四 图式理论及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图式理论指导下实施任务型阅读教学,可将阅读过程分为三部分即阅读前任务,阅读中任务和阅读后任务。

1 阅读前任务

教师可通过阅读主题设置任务来激发学生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即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或背景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对篇章内容进行预测,这样会减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陌生感。如:观点差活动,即让学生就某件事或某种观点表达自己的喜好,态度等,并引用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预测,即让学生根据已有图式及文章的相关信息以对文章的内容作出猜测。

2 阅读中任务

明确篇章的形式图式知识,运用策略图式,鼓励学生采用相互作用的模式进行阅读,学生将已有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同阅读到的内容进行加工,即Piaget(1970)所提到的将所学到的内容同原有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形成对图式内容的补充与学习。如:信息差活动,即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因交换彼此的信息所获得的内容;解决问题和对比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文章的形式图式;推理差和观点差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文章的内容图式。

3 阅读后任务

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会有一定的新的理解,即将所学的新知识同原有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知识进行重新构建从而达到平衡,这也是重构和丰富图式的过程以达到对图式内容的巩固和篇章内容的理解。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复述篇章的内容。

总之,本文将图式理论和任务型教学运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之中,通过阅读任务的布置来激发学生的原有图式知识,分别将四种图式运用到不同的任务阶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原有图式知识同所学内容相联系,使学生能够产生新观点;而通过任务型教学,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任务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Bartlett. F. C. (1932).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董艷.图式理论的探索与实践[J].宜宾学院学报,2005(5):119-121.

[3]David Nunan. C. (1989).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英语阅读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报刊阅读的应用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培养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