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研究

2017-03-15陈玉华何彦妮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人际交往新媒体

陈玉华 何彦妮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形式和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现状及新特点和新问题,提出了将新媒体与团体活动相结合、以新媒体为平台来加强大学新生的媒介素养和引导大学新生理性对待新媒体,积极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等建议,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 人际交往;大学新生;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056-02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互动,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1]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其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4.6%。[2]在本研究问卷调查中也发现,目前在大学新生群体中,拥有手机的人数达 95%,其中88.3 %的人已拥有这些设备半年以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成熟,传统人际交往方式正发生改变:传统书信逐渐被电子邮件所取代,传统图书出版被电子书所取代,传统面对面交流方式被网络聊天、电话或者短信交流所取代等等。[3]而在这样一个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对于人际交往,大学新生相对其他大学生又存在其特点和问题。

为更好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现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90份,回收率为99%,有效问卷975份,有效率为98%。本研究以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人际交往形式和内容及如何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等进行调查分析。

一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新生人際交往呈现的特点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4] 新媒体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大学新生,因其新媒体的便利性,时效性,互动性改变了传统交往方式,使他们人际交往形式、内容产生了新变化。

1 新媒体发展让新生人际交往形式多样化、便捷化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人际交往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新生不再拘泥于书信和明信片,更倾向于使用新型社交工具,实现与他人的快速交流。社交媒体对新生人际关系的重塑首先表现在人际联系的爆发式增长,它帮助新生便捷地认识更多朋友,进而帮助适应。新媒体环境下,他们网络社交工具的选择多种多样,据调查85%新生喜欢QQ、微信,20%新生选择人人网、新浪微博、BBS等。此外,网络游戏也是现今很多新生交友的平台,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有了更多心灵上的契合和可聊话题。

2 新媒体的普及让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内容更宽广、更开放

互联网的流行,新媒体的发展,打开了人们认识未知的大门,让他们不再局限于身边的人和事,有更多途径去了解社会上乃至国际上发生的事情。另外,新媒体也提升了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便利和速度,使他们人际交往内容发生了新变化。对新生来说,大学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书外知识,开拓视野。据调查,有22%大学新生会通过新媒体进行学习和时政交流,交往话题中有54.2 %的人会涉及到情感,因为大学新生正处于一个青春年少的时期,随着他们的青春萌动,情感也成为他们所好奇的一部分。不管怎样,新媒体的普及让新生交流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从娱乐八卦到时事政治,从人文社会到科学技术。

二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出现的新问题

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一样,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新生便利的同时也使他们的生活、学习和交友出现了新问题。

1 人际盲目性增大

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正处在对新环境的适应阶段,为了更好地融入新环境,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对其进行了解。而新媒体恰恰成为了他们的选择之一,其中大部分新生会通过社交媒体去认识新同学或新老师。但是网络信息也有虚假,而对于刚结束“三点一线”生活的大学新生来说,此时的他们迫切地想结识新朋友,融入新环境,其判断力和警戒性都会降低,对于有关联的人和社交群,他们都会去了解或添加,至于后果,并不是他们当时考虑的第一要素。这恰恰反应了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 人际冷漠化增大

据调查现今大学新生中有30%的人是独生子女。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他们接触到新型媒体提供了条件,而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多是受后天环境影响。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某种程度上会比较自我,若他们长期只进行网络交往,那这并不利于他们良好性格的形成。此外,现今大学校园住宿环境优良,设备配套齐全,校内无线网络覆盖,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这样的环境让他们更喜欢待在宿舍,舍友间虽都身处寝室,但交流仍依赖于网络,而不是互相面对面交谈。[5]这样非现实的交流,仅仅依靠网络表情表达情绪,经常缺乏眼神和肢体上的接触,长期以往会让他们现实的人际变冷漠。社会就像一个大团体,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如果由着大学新生发展这样的性格特点,那么这并不利于他们今后人际关系的建立,且易滋生人际问题,另外也不利于社会幸福感的培育。

3 人际压力增大

大学新生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地方,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会不适应,相对老生,他们面临更多压力,如人际交往、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其中最突出的是人际交往上的压力。面对新环境,新生们不单要调整自己心态,尽快适应新环境,还要学会与不同的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两人的相处从陌生到熟悉,这是一个磨合的过程,如果人际关系不好,很容易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相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广的人脉圈更有利,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都需要来自他人的帮忙。

三 运用新媒体促进大学新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新媒体让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变得丰富多样化,但也导致他们人际交往的盲目化,冷漠化,压力大,而只有认清新媒体的两面性,充分发挥其优势,才能更好地去促进大学新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1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大学新生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对媒介及媒介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对各种媒介信息的选择、解读和批评能力,以及利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6]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新媒体都会是时代的主流,而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所以不管是新生、学校还是社会,都应充分认识新媒体的双面性,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去加强大学新生的媒介素养。而正处于对新事物好奇阶段的新生们,在张扬他们个性,追求平等的同时,在某些事物的明辨力和自控力上仍有所欠缺,所以这不仅要求大学新生能加强自我管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要学会约束自己,理性交友,同时这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能正确引导,让他们认识网络虚拟性。据意见调查,有47%新生希望学校能开展相关座谈会和主题班会。其中有43%觉得建立自信心,主动与他人交流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所以,学校可多开展相关会议,收集学生看法,适时调整入学教育方针,培养他们对媒介信息的判决能力。而新生则应多锻炼胆量,建立自信心,主动与他人交流,培养自己良好人际性格。

2. 将新媒体与入学教育团体活动相结合,拓展大学新生人脉圈

对于新生在人际方面存在盲目、冷漠和压力大等问题,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应重视。学校方面,应多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和人际问题,及早发现并正确引导。作为新生,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要调整好自身心态,积极融入新环境。调查还发现在新生交友中有19%的人是通过社团认识,67%通过网络社交工具。对此学校也可将新媒体和团体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优势,让学生在享受网络便捷的同时也可参与团体活动,进行网上和网下相互动,如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活动,让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同学报名参加,然后把他们相聚于网下,通过让他们一起完成活动来彼此认识,以此拓展他们的人脉圈。此外,学校还可建立官方公众平台,如QQ群、微信圈、易班群等,然后将其发布到网上或者放到新生录取通知书上,学校可在这些平台上发布入学通知或注意事项,让新生在未入学前就可通过平台了解即将生活的环境,另外,也让他们通过这样可靠的新媒体平台来交友,寻找老乡或舍友,以解决了他们人际盲目和人际压力等问题。

总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刚步入大学的新生而言,无论是对今后的大学生活还是以后的社会生活都是必不可缺的,如今新媒体的发展和流行对于大学新生人际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他们交往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新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正确引导,加强他们的媒介素养,让他们充分认识新媒体的两面性,扬长避短,将新媒体与人际交往相关内容相结合,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梅芳芳.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0):27-30.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

201507/t20150722_52624.htm[EB/OL].2015-07-22.

[3]张利蕊,兰国帅.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3):111-113.

[4]赵铮,张玉龙.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悖论影响[J].现代商业,2016(1):174.

[5]崔治,葛友華,卢倩.大学新生特点浅析[J].才智,2013(11):174-175.

[6]吴勇.网络传播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J].学术论坛,2011(3):201-204.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人际交往新媒体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