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2017-03-14曹鹦鹉

青春岁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意识大学生学校

曹鹦鹉

【摘要】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现状出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自身感恩意识淡薄、家庭教育的偏失、高校教育人文关怀的不足和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应提倡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四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不断从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五个层面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是对他人、社会、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在我国,感恩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我们需要继承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共同推崇的优秀人生品质。感恩意识缺乏将不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以及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个性张扬、敢于面对现实和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他们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这为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同时也存在着叛逆和幼稚、缺乏团队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薄弱、感恩意识淡薄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家庭教育理念过于现实;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多元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缺乏理性思维能力。这些原因导致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层面,孝亲观念薄弱

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所有美德的本源,一切教化皆由此产生。子女应该以孝的形式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然而在当代的大学生中,“一位辛酸母亲的来信”事件屡见报端,孝道之举不尽如人意。子女往往从父母身上索取得多而回馈得少;不能正确理解父母,过度的攀比心理造成抱怨父母,甚至做出伤害父母的事情。

2、学校层面,培育之恩缺失

尊师重教早已成为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和尊重科学的重要表现,反映着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能够珍惜上学的机会,对家人和学校的教育懂得感恩,但是也存在着漠视师恩的现象,如不尊重老师、随意迟到早退或旷课、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或睡觉、随意进出课堂等;对母校的情感淡,如把在上学和就业时出现问题的责任归咎于学校、对学校的事情漠不关心、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淡薄等。

3、社会层面,回馈意识淡薄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单独存在,由于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乐意为他人而活,恩情便是维系这种关系的伦理和道德情愫,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受社会上的一些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缺乏了公民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理想信念缺失。他们认为社会对他们不公平,把许多不良现象当成社会的主流,把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帮助当成是理所当然的,存在着缺失诚信、拖欠助学贷款等现象,有时甚至存在着掠夺式的心理。

二、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自身感恩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过渡期和生理发育的成熟期。抽象逻辑思维正在迅速发展但容易带有主观片面性,情绪情感逐渐丰富但波动性很大,自我意識较强但发展不够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互并存。父母的过度溺爱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容易出现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对待事物时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缺少理性支撑,不利于形成与完善感恩意识。

2、家庭教育的偏失

家庭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便是父母。由于优越的物质条件,父母的过度溺爱导致了学生自立精神的缺乏,物质上的无限满足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始终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过着众星捧月般的生活,不能很好地体会父母的辛酸。单向的接受导致了学生缺乏对父母的孝敬和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赋予了强烈的欲望,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了孩子的成绩上,从而忽视了对他们的感恩教育,这导致部分当代大学生成了“冷漠的一代”。

3、高校教育人文关怀的不足

一直以来,许多高校的教育更多的是通过考试选拔英才,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放到核心的位置上,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忽视了人文课程的合理安排,甚至出现削减公共课课时的现象;在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僵化的理论缺乏现实基础,理论与现实脱节,学生在接受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教师甚至把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当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工办的责任,部门人员之间缺乏联动机制。

4、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网络的传播方式、多元文化、市场经济及价值取向等。首先,市场经济环境下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市场的竞争为社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损人利己和唯利是图等现象给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出现偏颇,物化和异化现象严重,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了个人的社会价值。其次,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的误导。由于多元化文化的影响,部分网络新闻和影视作品在制作上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而缺乏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上的鼓舞、情感上的触动和心灵上的启迪,甚至一些不良现象在大学生的心里形成了暗示效应,社会的正能量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大学生身上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

1、学校是当代大学生感思教育的主渠道

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校,所以学校要充分发挥其在感恩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形式,有意识地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之中以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学生的感恩行为,健全学生的感恩品质。学校的主渠道功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手:首先,设置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目前,高校感恩教育主要是通过德育课程进行渗透,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使高校感恩教育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高校应开设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系统地向学生讲授感恩教育相关理论。其次,开展感恩实践活动。在开设感恩实践活动前可以由点向面宣传,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其中以增强感恩活动的影响力。在开设感恩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大力激发大学生的感恩情绪,引发大学生的感恩共鸣。在感恩活动结束后,可以引导大学生的感恩反思。最后,设置校园感恩节。高校可以效仿“西方感恩节”,开设“校园感恩节”。设置校园感恩节一方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感恩意识。

2、家庭是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环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家庭人文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健康、文明、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中。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对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一定要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家庭环境,积极引导孩子的感恩认知,灌输孩子的感恩意识,引发孩子的感恩行为,实现从识恩到感恩再到施恩的由情感到行为的转化。与父母的“言传”相比,亲历亲为的“身教”更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感恩意识培养。在日常生活之中,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行为会被孩子模仿,他们会把父母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从每个孩子的言行中可以看到父母的缩影。因此,父母要作一个好榜样,成为孩子心中的楷模。

3、社会是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不仅是学校的成员,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经过在学校的学习和历练之后,迟早是要走向社会,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之中。感恩教育要深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去,将要社会实践与感恩教育相结合。感恩教育是实践性的教育,是将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转化为个人品质,再将个人品质转化成感恩行为的过程。因而,感恩教育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实现,人的感恩意识的提高是通过社会实践和自我反思得来的。社会的组织机构、舆论媒体、社区团体等都承担着宣传感恩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各种社会团体应该积极向大学生及全体社会成员宣传感恩、普及感恩,让社会充满感恩。舆论媒体要主動承担起社会责任,对社会之中舍己为人、知恩善报、乐于奉献的人或事开展大力宣传和报道,使感恩之情充满整个社会环境。组织机构和社会团体也要从社会的利益出发,对身边懂得感恩的事例给予关注,对感恩意识缺失的行为给予曝光。

4、自身是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坚实力量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必须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而自我教育作为内因在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增强主要是靠自身认知的变化而起作用的,感恩认知的变化才会引起感恩意识的增强,进而促使感恩行为更好养成。

大学生应该主动地向身边懂得知恩善报的榜样学习,向榜样学习有助于大学生感恩品质的形成;要积极地投入到各种感恩的实践活动之中去,促进自身感恩意识的养成;要积极踊跃地参加各种感恩教育的专题活动,使自身感恩理论得到提升。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不仅要靠外在教育,也要靠受教者内在自我教育,从而促进自身感恩意识的增强,感恩行为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李利荣. 浅析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J]. 价值工程, 2011(12):224-225.

[2] 陈 颖. 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J]. 科技信息, 2008(14):141.

[3] 苏小坤. 高校感恩教育对策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2.

[4] 郭 屹. 大学生感恩教育探索[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

猜你喜欢

意识大学生学校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学校推介
消防意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