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语文学汉译中杂合现象的成因

2017-03-14陈丹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杂合归化异化

陈丹

【摘 要】基于多语文本在当代英语文学作品中已大量存在,这些多语文本的杂合处理被广泛应用在原作的汉语翻译实践当中。本文对英语文学作品汉译中杂合现象产生的原因做出分析,并揭示杂合对英语作品的翻译及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意义。

【关键词】多语文本;杂合;归化;异化

An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Hybrid i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Literature

CHEN Dan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Dandong Liaoning 118000,China)

【Abstract】Numerous multi-lingual texts exist in contemporary English Language Literature which are widely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way of hybrid.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hybrid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Literature, which exemplify the significance of hybrid to the translation and its readers.

【Key words】Multi-lingual text; Hybrid; Domestication; Foreignization

英语中的“hybrid”一词早期主要被应用在自然科学中,当时汉语中通用的翻译是“杂交”。作为名词时,主要是指“不同种、属的两种动物或植物的后代”。后来该词被逐渐应用在不同学科领域当中,被翻译为“混合”或“杂合”,基本是指两个具有不同特质的事物相互影响、交融而产生的一种具有新的特质的事物。语言学是社会科学中较早使用“杂合”概念的学科之一。“hybrid”的意义在这里一方面是指“历史上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构成的单词”,另一方面是指“词汇中含有大量外来语的语言”。

各学科对杂合问题的讨论也逐渐引起了翻译理论界的注意。在当代英语文学翻译领域当中,杂合现象经常表现得非常明显。究其成因,一方面,由于原作品本身处于多种文化意象或语言特点、处于不同语体或文本类型的综合氛围,或者原作者创作时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很多英语文学作品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杂合体,它往往具有了多种语言、文化的成分,最明显的部分就是原作品当中的多语文本。也就是说,文学翻译所处理的原文本身有时候就是杂合的。这无疑对译者的翻译工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首先,英语是一门借词非常非富的语言,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语言的影响,这与英国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凯尔特语应该算是最早的古英语,之后是罗马军团的拉丁语,接下来是日尔曼部落的盎格鲁萨克逊语(由于盎格鲁萨克逊语对英语的影响最大,也被称为是古英语,被认为是英语的起源),然后是法语,斯堪的纳维亚语和荷兰语。这几种语言对英语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当今英语又成为了美国等其它许多国家普遍使用的母语或官方语言,因此在当代英语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反应各时期文化及语言特点的多语言文本。

其次,文学作者在创作时,通过混合使用多种语言文化成分,可以实现英语这一主要叙述语言无法实现的一些效果。第一,利用多种语言成分可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比如,一些作品中描述了非英语国家的某个人物形象,如果让这个人物在作品中的说话内容使用自己的母语,或者至少在对话里夹杂一些母语的成分,那么作者就能让作品中的细节刻画更加接近现实,从而让读者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描写的情节是真实的。读者通过原文里的某种非英语成分,也会大致判断出作品里的人物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描述的某个事件大概发生在什么地方,从而更深入体会作品本身的内涵。第二,利用多种语言成分可以帮助作者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得更加鲜明。如果能够在作品人物的对话里自然恰当的融入一些英语外的其它语言文化成分,那么读者就可以体会到该人物特定的身份,因为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往往是与其接受的教育、拥有的地位和职业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英语文学作品中,法语、拉丁语的使用往往被视为有地位、有教养的象征,拉丁语更是神职人员经常使用的语言。因此,这些语言及相应文化成分在作品中的出现就起到了暗示人物身份的作用。

从目前可得的大部分英语文学作品来看,作品里面多语文本除英语外的其它语言成分一般只用于作品里面人物的对话或心理描写部分,另外它们有时也会根据作品情节发展的需要,被用来转述文学作品里描述的信件内容等,但这些非英语语言很少被用于作品的主体叙述语言。在多语文本杂合的英语文学作品中,叙述语言通常还是在作品中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即英语。而多语文本中那些非英语成分带来的杂合虽然帮助文学作者实现了某种创作意图,但它却给这些作品的汉语译者带来了极大的翻译挑战。

另一方面,文学译者对文本翻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杂合的过程。尽管很多译者力图忠实原文,让自己的译文尽量不露出翻译的痕迹,但结果还是会不可避免地显示出译入语的一些语言文化成分。这些成分和原文学作品中本就融合多种语言文化现象的状况再一次形成了融合,因此,整個译文就构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杂合体。

首先,在翻译过程中,非英语的外语成分给译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文学翻译要求译者既能准确地传达出原作内容,又能忠实地道地再现原文的写作风格。由于精通多种语言的译者为数不多,对大部分译者来说,理解原作的非英语文本内容本身就有一定困难,除非译者恰巧懂这些其它语言。大部分译者即使靠大量翻阅资料或请教他人,恐怕也很难传神地翻译出原作往往独具匠心的艺术效果。即使在相关地方标注出此文出自何种语言,也很难让译文的汉语读者瞬间感受出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隐含文化或背景而畅享原作。因此,原作者的思想和译者的思想再一次杂合构成了最终的译文。

其次,正是为了尽量让汉语读者能够意会原作品多语文本里这些隐含的深层内容,译者往往会采取异化翻译的策略,让译文更接译入语即汉语的地气,这就需要杂入汉语及其文化成分了。这时就又出现了中国传统翻译界所讨论的归化和异化之争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学者还是对采用归化策略的必然性普遍深信不疑,因为翻译的目的还是要忠实地展现原作的内容。但对具有多语文本的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来说,适当的异化不失为忠实原作文化的手段。因此,在这个归化和异化的衡量中,文学译者再一次需要考虑到杂与不杂的问题了。

在英语文学作品的汉译中,许多原作文本本身都具有明显的杂合性,多语文本的数量也较多,在文学界影响也大;另外,不管译者如何努力,除了译入语和原作品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影响以外,其翻译仍然会受到来自种种条件的影响,并最终将这些影响体现在译文的杂合表象之中,而这直接关乎到译文读者对原文学作品的把握。

【参考文献】

[1]陈晶晶.浅谈多语文本的功能和翻译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7).

[2]韩子满.文学翻译与杂合[J].中国翻译,2002(2).

[3]张艳妤,张健,胡东平.归化与异化翻译的辩证关系与运用原则——基于文化转向的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杂合归化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从翻译到文化杂合——“译创”理论的虚涵数意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雄激素可调节的肾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靶向杂合启动子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