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思考

2017-03-14周晨

科教导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实践教学

周晨

摘 要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在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来说,高校应充分挖掘其专业特色、教学目标和教学优势,对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予以创新,不断地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当前的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最后提出了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现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电子信息专业 实践教学 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1.035

电子信息专业是一门實践性和应用型很强的专业,且在当今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均比较青睐那些拥有较好实践能力,且工作上手快的人才。为此,对高校来讲,在课程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培育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校的人才培育的重点。目前,各大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的强化实践教学。但是,如何将传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将工程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过程,不断完善其教学体系,是我们应该更加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1 高校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 高校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现状

第一,人才需求量大。据深圳华强电子网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企业招聘职位数为45696个,远远高于求职数7292个,缺口为38404个,高于2012年的缺口(10677个)。且招聘职位数呈现周期性上涨,而求职人数波动则相对较为平稳,两者之间的距离在扩大。①由此可以发现,现阶段中,行业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仍然比较大,且高校在此类人才的供给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人才缺口还在不断扩大。第二,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供给结构呈现明显的不合理的问题。整体上来看,当前电子行业中对于高精尖研发人员和高级技工需求依然很大,但是人才供给层面存在稀缺情况。在求职人员中,工作经验少于两年的求职者占据了33%,其大部分来自于高校毕业生,而高校毕业生往往不具备企业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1.2 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大部分高校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偏重理论化教学,实验性课程偏少。

(2)授课内容老套,不能根据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进行实时更新,致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落后,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3)电子信息类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的比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强的主要原因。目前,多数教师在理论储备、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缺乏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型教师。

2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明确其教学目标,即以学生文本,以培养创新型电子信息类人才为目的;其次要更新该专业的教学理念,包括树立起学生自主动手、自主实践创新的能力,树立起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确立教学目标和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该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重构,构建强化基础,注重实践,争取创新,突出特色的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加强认识,重塑理念。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环节上注重学生自主动手、自主实践创新的能力、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培育应用性、综合性的人才,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第二,注重教学模块化,实践目标化。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和教学实践目标化。可以探索从知识层次、实验技能、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大方面进行,如实践环节模块的划分、模块的目标、任务、考核方式等。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在革新校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实践教学还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增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育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外出实习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也可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来学校进行定期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知识技能,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到企业中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第四,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骨干教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师水平不高,工程型骨干教师稀缺。这就需要高校高度重视并强化对高校电子信息类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实践经验、科研能力等层面提升师资队伍质量,优化电子信息专业教师队伍,为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支持。

3 探索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路径

3.1 着眼社会需求,增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

将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良好途径,如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等,这些实践教学形式是基于专业技术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的要求而设置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因此,高校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深入调研电子信息行业的需求现状,提升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

二是,依据社会需求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尤其是应对实践教学体系中各类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的具体开展予以改革和创新,进而提升学生的兴趣与创新能力,提升高校培养的质量。

3.2 完善考核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完善考核体系是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可以尝试将创新实践能力考核融入到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考核体系中去。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考核,还可以通过创新设计、竞赛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考核。通过完善的考核体系对学生进行督促,是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外力。

3.3 加强实验教学,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而什么才是完善的课程体系呢?一个完善的课程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认知规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

目前,有部分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尝试了教学改革,如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向以课题为中心转变。但是这种转变的缺陷在于有可能导致提高了学生的课题获得能力,却没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創新能力。而电子信息专业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优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以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让企业中的技术骨干也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如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4 注重理论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虽然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因此忽略该专业的理论研究。相反,科研成果历来是衡量一个学科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也要强化学生的理论研究,提升科研能力。例如,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分小组合作完成,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5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但目前我国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师受到所学专业的限制,其本身对电子信息专业的认知和理解不全面。另外,部分具有高职称或高学历的老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不熟悉,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一是要提高教师对电子信息专业的认知和理解,对教师加强专业培训,名师才能出高徒,先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二是要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体系,将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纳入考核范围,以促进教师多使用高科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三是要建立高素质的实验型教师队伍。当前很多高校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师为研究生或博士学历,虽然其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动手能力不足,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提高这些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除了教授理论课程外也能教授实验课程,将这些高学历教师打造成“理论+实验”的“双师型”教师。

4 结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高校必须不断革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和企业需求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路径,完善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争取培养出更多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的人才。

注释

① 周细凤,胡晓东.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6):119-120.

参考文献

[1] 何建新,习胜丰.地方高校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138-140.

[2] 薛巧巧,吴援明.光电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101-103.

[3] 李圣清,何伟华.产学合作培养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2(3):101-103.

[4] 陈晓琴.高等学校中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实践教学
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概论”课贯彻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