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5及骨桥蛋白的影响及疗效

2017-03-13任小东蒋晓平陈天宾谭嘉萌

河北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偏曲鼻甲鼻中隔

任小东, 蒋晓平, 陈天宾, 谭嘉萌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耳鼻喉科, 重庆 万州区 404000)

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5及骨桥蛋白的影响及疗效

任小东, 蒋晓平, 陈天宾, 谭嘉萌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耳鼻喉科, 重庆 万州区 404000)

目的:分析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及骨桥蛋白(OPN)的影响及疗效。方法:10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抽签法分作对照组(n=53)及研究组(n=53),对照组予以鼻中隔偏曲成形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鼻腔阻力、体征评分、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IL-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gE、OPN均低于对照组[(15.21±4.18)ng/L比(29.46±6.35)ng/ L、(41.28±4.60)ng/L比(54.27±5.30)ng/L、(1028.53±154.70)IU/mL比(1211.35±163.68)IU/mL、(42. 67±6.58)ng/L比(53.79±7.84)ng/L],(P<0.05);研究组鼻腔阻力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1/53)96.22%比(45/53)84.90%,(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可降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5及OPN浓度,疗效值得肯定。

变应性鼻炎; 鼻中隔偏曲成形术; 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白细胞介素-5;骨桥蛋白

近年来,随着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逐渐开展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中,并已取得不错的疗效[1]。临床上关于两种术式联合治疗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5及OPN的影响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2]:鼻塞、鼻痒、喷嚏、清涕至少出现2项,且症状持续超过1h;伴鼻黏膜水肿、苍白等体征;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呈阳性或者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纳入经抗组胺药物、鼻喷激素规范治疗3个月无效,单侧鼻中隔偏曲,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排除鼻中隔骨部支架偏曲,鼻息肉、鼻窦炎或者其他鼻部占位性病变;鼻部手术史;近期急慢性感染、创伤者;妊娠或者哺乳期。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抽签法分作对照组和研究组,各有53例。对照组男有28例,女有25例;年龄18~60岁,平均(33.47±2.51)岁;病程2~5年,平均(3.14±0.35)年;鼻中隔偏曲:左侧有29例,右侧有24例。研究组男有26例,女有27例;年龄18~64岁,平均(34.81±2.23)岁;病程2~5年,平均(2.78±0.12)年;鼻中隔偏曲:左侧有25例,右侧有28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有比较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3d口服5mg/kg.d泼尼松使黏膜炎症反应减轻,术前30min肌肉注射1kIU血凝酶以减少术中出血。患者处于仰卧位,予以2mL0.1%肾上腺素及15mL2%丁卡因局部麻醉鼻腔,再予以0. 2mL0.1%肾上腺素及5mL1%利多卡因行鼻中隔软骨膜麻醉。对照组予以鼻中隔偏曲成形术,于患侧鼻腔皮肤和黏膜交界处沿鼻中隔前缘由鼻底方向使黏骨膜纵向切开,充分暴露鼻前棘及鼻中隔前缘。于鼻内镜下进行黏骨膜剥离,完全显露鼻中隔支架,于鼻侧软骨及鼻背缘处见鼻中隔软骨离断,于鼻中隔软骨后上下底部和骨质交界区域分别切除3~4mm窄条,确保鼻中隔软骨仅依附于未剥离的对侧组织上。使黏骨膜复位,确保鼻中呈平直、居中位,缝合切口。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接通刀头,功率设定为5档,时间在10~15s。选择下鼻甲前端附着处前缘2mm作第1进刀点,开启消融开关,使刀头进入黏膜组织,由后水平方向平推直至下鼻甲后端,同时进行消融处理,直至黏膜变白。选择第1进刀点的后方上下缘为第2、3进刀点,同时进行下鼻甲前、中、后点处理。两组术后双侧鼻腔均填塞高分子膨胀海绵,于48h内取出,常规予以抗生素防止感染,并予以鼻喷剂避免鼻腔干燥,定期清理鼻腔异物,避免鼻腔粘连。

1.3 观察指标: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观察各指标,术前及术后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4mL,常规处理后使血清分离,保持待用。IL-5予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予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gE予以免疫比浊法检测;OPN予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予以鼻阻力计检测鼻阻力。评估患者体征评分:下鼻甲和鼻中隔、鼻底紧密粘连,未见中鼻甲或者中鼻甲黏膜可见息肉形成计作3分;下鼻甲和鼻中隔或者鼻底粘连,但可见缝隙,计作2分;鼻甲可见轻度肿胀,同时可见中鼻甲及鼻中隔计作1分。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后体征评分减少在66%以上即显效;减少在26%~65%即有效;减少低于25%即无效,显效和有效即总有效[3]。

1.4 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8.0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前后IL-5、MCP-1、IgE:术前,比较两组IL-5、MCP-1、IgE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IL-5、MCP-1、IgE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前后IL-5、MCP-1、IgE(s))

表1 比较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前后IL-5、MCP-1、IgE(s))

组别 例数 IL-5(ng/L)术前 术后t P MCP-1(ng/L)术前 术后t P IgE(IU/mL)术前 术后tP对照组 53 43.69±7.20 29.46±6.35 10.791 0 82.31±7.84 54.27±5.30 21.571 0 1367.84±189.541211.35±163.684.549 0研究组 53 42.25±7.60 15.21±4.18 22.695 0 82.11±7.45 41.28±4.60 33.948 0 1362.58±187.601028.53±154.7010.001 0 t 1.001 13.646 0.134 13.475 0.143 5.909 P 0.319 0 0.893 0 0.886 0

2.2 比较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前后OPN:术前,比较两组OPN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OPN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前后OPN(s))

表2 比较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前后OPN(s))

组别 例数 OPN(ng/L)术前 术后t P对照组 53 73.48±10.27 53.79±7.84 11.094 0.000研究组 53 72.29±10.46 42.67±6.58 17.449 0.000 t 0.591 7.909 P 0.555 0.001

2.3 比较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前后鼻腔阻力:术前,比较两组鼻腔阻力无差异(P>0.04);术后,两组鼻腔阻力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4 比较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前后体征评分:术前,比较两组体征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体征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2.5 比较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3 比较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前后鼻腔阻力(s))

表3 比较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前后鼻腔阻力(s))

组别 例数 鼻腔阻力(Kpa·s/L)术前 术后t P对照组 53 0.66±0.11 0.33±0.09 16.903 0研究组 53 0.65±0.13 0.24±0.08 19.554 0 t 0.427 5.441 P 0.669 0

表4 比较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前后体征评分(s))

表4 比较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前后体征评分(s))

组别 例数 体征评分(分)术前 术后t P对照组 53 2.89±0.23 1.38±0.18 37.639 0研究组 53 2.87±0.22 1.07±0.12 52.291 0 t 0.457 10.432 P 0.648 0.001

表5 比较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疗效(n)%

2.6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分别有3例鼻腔粘连,2例鼻黏膜水肿;研究组分别有1例鼻腔粘连,2例鼻黏膜水肿,两组均无鞍鼻、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

3 讨 论

变应性鼻炎是由IgE诱导的变态反应,起病机制比较复杂,可有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参与,其中Th1/Th2细胞间的免疫反应失衡能够使免疫炎症因子激活。IL-5为多种生物活性的炎症因子,能够利于B细胞的合成、生长,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化,同时也可与IL-4起到协同作用,促进机体分泌IgE[4]。IgE作为变态反应的重要介导因素,过敏原能够诱导机体生成特异性的IgE,并与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结合,导致机体对呈过敏状态,若再次接触相应过敏原可使机体立即产生系列抗原抗体反应,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ICMP-1能够于鼻黏膜中聚集,引起机体释放组胺等介质,调节黏膜产生变应性反应,参与鼻部的炎症反应。OPN是一种骨基质非胶原性蛋白,能够于多种细胞组织中广泛分布,为Th1型细胞因子,对Th细胞的分化过程有调节作用,能够Th1/Th2细胞比例失去平衡,导致机体产生多种免疫性疾病。

变应性鼻炎多伴程度不一的鼻中隔偏曲,其病情程度和鼻腔异常的生理结构相关,能够使两侧鼻腔接受不对称刺激,增加鼻腔神经兴奋性,形成一种异常感觉反射,从而使病情加剧;同时由于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鼻喷激素等药物无法达到有效的范围及深度,使药物效果受到限制。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能够使鼻中隔偏曲得到有效矫正,恢复鼻腔组织的正常解剖结构,改善鼻腔的通气状态。

下鼻甲作为鼻腔重要组织,对空气流量有调节作用,保持鼻腔阻力,确保正常呼吸,同时也可起到黏膜免疫作用。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能够导致减小下鼻甲体积,使总鼻道扩大,降低鼻气道阻力,并使鼻腔黏膜敏感性减弱。低温等离子消融根据双极射频生成能量的原理,导致鼻腔黏膜下的组织蛋白产生凝固并变性,其作用时所需温度较低,能够减轻周围组织的热损伤,避免组织碳化,也可使鼻黏膜的纤毛功能得到保留,满足鼻腔的正常生理结构[10]。本研究显示,联合手术组IL-5、MCP-1、IgE及OPN均低于鼻中隔偏曲成形术组,提示联合手术更能有效改善正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使炎症递质的释放减少,缓解鼻部的炎症反应。同时,本研究显示,联合手术组术后鼻腔阻力低于鼻中隔偏曲成形术组,考虑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能够使腺体出现萎缩,导致下鼻甲黏膜敏感性减弱,使腺体分泌量减少,缓解鼻腔的通气状态,进而改善鼻腔阻力。经联合手术治疗后体征评分明显降低,提示联合手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体征,减轻痛苦。且联合手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鼻中隔偏曲成形术组,提示联合手术更能有利于患者恢复,考虑与联合手术能够使下鼻甲黏膜的神经末梢减弱,缓解鼻塞、鼻痒、喷嚏、清涕等临床症状。两组均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但其远期疗效仍待进一步考察。

[1] 吴李仲,苏炳泽,黎才惠,等.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6789~6790.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专题学术会议.2009:166~167.

[3] 沙骥超,董震,孟粹达,等.美国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2015)解读[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 (8):699~703.

[4] 陈益丹,金肖青,朱杰,等.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Eotaxin、ICAM-1、ECP、IL-4、IL-5、IFN-γ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18):3041~3044.

[5] 毕永华,汪永干,史前妹,等.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2,20(6):418~421.

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7.01.044

1006-6233(2017)01-0132-04

重庆市万州区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503030)

猜你喜欢

偏曲鼻甲鼻中隔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
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的疗效观察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
中鼻甲的处理在鼻内窦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Medpor联合鼻中隔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