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产业发展背景下体育类毕业生就业政策探析

2017-03-12郭媛媛

关键词:体育类体育产业毕业生

郭媛媛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530012)

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体育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或“无烟产业”,它实质上是一个经济行业的概念,隶属于第三产业大类,指的是与体育有关联的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主要有体育相关物品的生产和经营销售两个内容.体育产业在社会中包括的范围很广,如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健身活动、休闲体育活动、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活动、体育中介服务类、体育培训和教育活动、体育新闻传播、体育信息服务等,除此之外与体育相关的服务、体育产品的生产、销售、租赁、体育场馆建设与使用等都属于体育产业.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文件出台,体育产业在我国有着日趋红火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一是体育竞赛表演使体育产业营销有了新突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足球走上职业化道路之后,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项目也陆续职业化,体育项目的职业化,给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此外,以体育竞赛表演为主的球会市场和各种各样的体育无形资产的产生和发展,给体育产业增加了新的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市场,调动了产业发展带头人的积极性,比如说各类体育项目俱乐部以企业赞助、合营投资等方式存在和发展状大起来.

二是健身娱乐市场推动了体育产业发展规模.1995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产业发展纲要》陆续颁布实施,加速了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在全国,特别是发达城市,以体育项目为经营内容以及经营场所的私营企业越来越多,并且投资运营方式趋向于多元化发展,此现象给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是体育用品市场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能量.以上两个纲要为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春天,健身和运动器材、运动服装和鞋帽市场活跃,体育用品的消费和质量档次,也逐渐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时尚层.每一个家庭用于体育产品的平均消费都在增加,加上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的举办,更加提高了体育用品的销售额,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运动服装及鞋帽加工基地.

四是新兴体育中介和体育博彩业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经济人作为新兴的体育中介人员,他们深度了解市场需求,挖掘市场、润滑市场,在体育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体育彩票事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一支社会集资力量,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2 体育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根据对全国体育类院校就业质量报告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综合全国各高校体育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就业质量来看,情况并不很乐观,体育类毕业生的就业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育类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所带来的岗位竞争.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类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形势,越来越多学生加入到体育行列,加之目前高考政策下体育生文化分数录取低的优势,对于一些文化成绩不好但又想进入到一所好大学的学生来说,体育成了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因此体育类学生增加的速度超过体育产业发展所能提供的新增就业机会,就造成了岗位竞争加大.

二是体育类岗位数量的限制.由于体育产业发展所提供的就业机会的有限性,对于体育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来说,能从事对口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项目培训教练、体育营销、体育场馆管理等岗位的人毕竟不是多数,这类发展路线单一、空间有限,且也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因此,刚毕业的体育类学生可选择发展的岗位只能是基层的少数岗位.

三是体育类毕业生自身专业素质无法胜任专业要求较高的岗位.目前体育类专业中所录取的学生很多来自文理兼招的学生,此类学生的体育专项是不强的,即便体育生进入到高校,在大学四年的教育中专项的培养和训练时间也有限,因此对于一些专业要求较高的体育类岗位他们无法胜任,只能转向其他要求较低的行业.

四是由于学生本人的原因所带来的就业困难.这方面来自于学生的就业观,比如对于较稳定岗位工作如体育教师行业的追求,或非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不进等就业观念的影响,造成了体育产业中各类岗位需求供需不平衡,也成了很多体育类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体育产业发展与体育类毕业生就业相关性研究

3.1 体育产业发展给体育类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与体育类毕业生的求职选择息息相关.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大都基于为社会培养一批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的专业化人才.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行业的人才市场需求也在增加,各高校也将体育类专业学生列入学校发展计划中.因此体育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也趋于多样化,这使体育类学生就业困难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此外,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全方位,也推动了体育类专业培养的新方向的产生,如体育康复专业、体育科技研究等都是由于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而有待发展的专业领域.这使体育类学生的学习专业方向更为多样化,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宽阔的就业前景.除此之外,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体育类毕业生的薪酬待遇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据调查,全球的体育产业年产值已达到了4000亿美元,同时每年增长的速度达到了20%,体育类学生毕业后选择投入到体育产业的相关工作中,在待遇方面有着比较可观的增长前景[2].由此说明了随着体育产业的腾飞,体育类毕业生也随之成为了增值的个体,职业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3.2 体育类毕业生就业多样化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经济学告诉我们,就业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社会就业人员的增加就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因,因此就业人数的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仅仅在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因素之下[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体育类毕业生的就业对体育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它能有效地提高体育产业收益.人才是第一资源,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才能正常运营和维持,体育各细分专业人才的增加对体育产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体育类专业的增加,也为正在兴起的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储备.因此,体育类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要把眼光放长远,不仅局限在政府或事业单位,不要只看到体育教师或教练员职业,而是要根据本地的发展情况,结合市场需求,为体育行业的其他领域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4].

4 促进体育类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在体育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要解决体育类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健全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

4.1 体育产业政策方面

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同时要进一步推动地区间的相关产业链互补,创造更为丰富的社会需求,实现体育产业良性发展和体育类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最优环境.此外,加强配套性政策的制定,实现主政策的落地,进行政策引导,改善高校体育类毕业生的就业不良心理倾向,建立体育产业新领域发展的专项工程,优化体育产业相关企业招聘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其就业人数的吸纳能力,为体育类毕业生实现就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实现体育业发展与体育类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协调.

4.2 教育政策方面

教育部门以及高校要鼓励体育类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实现就业,带动就业.通过创业带动体育产业领域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升体育类学生的劳动生产率和个人价值.高校在对体育类毕业生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与社会相结合,着眼于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注重与体育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实践性教学安排,对体育类学生加大职业化培养力度,减少结构性失业,允许体育类毕业生的合理人才流动.此外,还要推出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学校社团活动、校园创新创业项目等培养校园精英队伍,完善相应奖励政策,吸引其他领导人才进入到体育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中.

4.3 产学研政策方面

政府要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内各领域的一体化协调发展,推动体育产业企业与高校实现研发合作、校企实践合作,形成校中企、企中校的局面[5].实现政府推动、校园孵化、企业实践紧密相联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强调体育类毕业生智力的直接流入,减少智力成果向生产力转换的时间,以刺激体育产业对体育类毕业生的就业带动效应.此外,要完善高校体育类毕业生的教育与体育产业就业需求间的沟通服务渠道,合理调配人才资源,实现学校创新与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结合.

4.4 学生自身就业意识方面

体育类毕业生要增加对自身专业及综合素养的提高,高校要制定相应鼓励政策,推动体育类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职业资格以及相关就业技能培训.此外,完善就业指导政策,引导学生从自我找原因,合理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转变就业意识,做好求职前准备,努力让毕业生就业与体育产业的调查步调相一致.

猜你喜欢

体育类体育产业毕业生
浅析体育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以抖音为例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体育类高校学生党支部优化建设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