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新创业情境下《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017-03-12陈嘉华

关键词:建筑专业模型

陈嘉华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泉州362000)

0 引言

目前,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围绕“挑战杯”、“文化创新创意”和“创业计划”等比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这种形式的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小.再加上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等,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从长远发展来看,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普通的基础课程中,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建筑模型》是建筑学院中建筑学、风景园林以及室内设计等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设计专业中反映和展现设计过程及成果的重要方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想象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对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创新创业主要是指能够将原有知识熟练运用于创新设计,并将自己设计的产品转化为现实产品.这与《建筑模型》这门课的教学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也成为两者结合的基础.

1 创新创业教育下《建筑模型》课程的教学目标

传统《建筑模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掌握一般的建筑模型知识、建筑模型的制作规律以及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建筑模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发生了一些新的改变.

1.1 培养学生对模型材料及工艺的把握能力

在传统的设计及模型制作中往往忽视材料以及工艺的重要性,然而材料是建筑模型最后成型的最基本要素[1],而工艺则影响到模型最终的呈现效果.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材料的把握,使学生明白凡是可以用来表达形体的材料,都可以运用,也就是说除了常规材料的运用,还可以采用一些不常用或者新型材料,材料的运用范围还可以随着自身的想象力而不断扩展.同时加强学生对工艺的把握,使学生做出的模型具备可以实现的可能性,从而在课程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2 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模型是设计者设计过程的一种推敲手段,也是设计完成后向观众展示的一种方法,它与平面图纸相比,具有立体的形态、丰富的色彩、真实的质感,更具深刻的感染力与直观性.因此,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有助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感知难以想象的空间关系,增强对立体空间的感受,对色彩、材质的利用,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空间比例尺度、空间设计的理解与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课程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与以往的动手能力不同,这里的“动手”能力不单单是指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的能力,更包括学生自主创意、自主设计、自主选材、自主制作以及相互合作的“动手”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可能性.

除此以外,学生与客户的交流沟通能力,工作中的团队协调能力,甚至于环保、节约意识的养成,也是课程的教学目标.

2 《建筑模型》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造成学生思维局限

传统的模型教学通常以制作工具、制作材料、制作模型等为主要内容,因此成为一门只是为了做模型而做模型的课程,使学生在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后,很难将所学知识贯穿到相关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导致学生的设计手法仍然是传统而局限的,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平面合理但立面造型单一、缺乏审美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对设计的深入理解,因此设计方案也很难有创新之处.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对于材料的采用、对工艺的选择往往过于单一,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较为局限.

2.2 教师习惯性包办,学生学习过于被动

在创新创业的教育背景下,学生 “眼高手低”的问题日益凸显,大多数学生由于习惯了课堂中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如采用什么材料、模型如何制作表达等,导致在面对实际项目时,不知从何入手,缺乏自主判断与独立设计的能力,因此设计出来的作品可能会脱离实际,缺乏文化内涵和创新性.

3 《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建筑模型》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措施:

3.1 化整为零,融入专业课程

首先,将《建筑模型》这门课程的内容化整为零,使得它不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而是将它融入到多门相关的专业课程中,如《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景观建筑小品》等,使得模型制作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形成一套完整的从概念设计(概念模型)—设计雏形(研究模型)—设计成果(成果模型)的与模型同步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模式[2],所做出的模型不再是单一的大师作品重现,而是自己设计作品的展现,从而有利于创新性设计的产生.

3.2 建立工作室模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以3~5个人为小组组建工作室,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每个学生就是企业的员工,负责制定任务计划书,教师充当部门经理,负责分配工作任务,并要求学生按企业工作流程和要求,通过整个工作室的协调合作共同完成模型设计、制作及展示工作.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某个设计模型的制作,能够加强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并从中发现自身擅长的工作,使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群体.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在以往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与设计、施工或管理人员有效沟通交流的问题.而且初期的工作室模式也为学生今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加入导师团模式,多专业融入

与学校导师团模式相结合,建立建筑模型导师团团队,每学期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课程从面向单一固定专业到面向所有相关专业,以及一些对此感兴趣但非相关专业的学生.多专业的融入,不同专业学生的相互交流,使得思维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领域,而是向不同的领域扩展,因此所做出的模型也不再是单一的建筑模型,而是更具多元化的特色,也为学生以后的创业和就业发展方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4 与创新创业相结合,进一步寻求校企合作

以往的创新创业活动往往只局限于创新类活动的开展,而创业类活动的开展则比较缓慢.究其原因,创业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是行动层面的创造,是把创新的作品现实化、产品化,比单纯意义上的创新更难实现[3].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校教师本身的创业能力有限,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因此,尝试将《建筑模型》这门课程的设计作品转化为产品,在学校和一些展示平台,如创意市场、跳蚤市场、微信平台进行销售,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创业体验,获得一些创业的经验,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可以寻求校企合作,改变以往只到模型公司参观学习的传统模式,增加制作楼盘沙盘的实践教学内容,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实现校企双赢.

4 结语

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应该把其当作游离于专业教育教学之外的技能训练活动,而应该将其融入专业教育教学中,其成功与否不应只用简单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多少、获了什么等级的奖项以及创业实体的数量多少来衡量,而是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这也是《建筑模型》这门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与目标.

猜你喜欢

建筑专业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