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研究

2017-03-12王金凤

林区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俄语语言学言语

王金凤

国内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研究

王金凤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

心理语言学最早在国外兴起,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并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初步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心理语言学的重要发展成果之一。我国俄语界心理语言学起步略晚,深受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以近20年(1996-2016)33篇发表在国内外语核心期刊和心理语言学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为蓝本,从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且总结其研究成果。望更多学者了解并关注国内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研究。

心理语言学;综述;俄语界

引言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晚于西方10余年,但有着自己的研究特点。我国最早由英语界的学者开始研究心理语言学,深受欧美国家研究的影响,早于俄语界。但俄英两届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均有各自的特点,都是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俄语界主要以赵秋野教授等一批学者为主导,系统介绍了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及方法。俄语界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已发展近20年,但目前还未有学者对国内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研究进行过系统梳理。本文旨在概述国内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

一、理论基础

欧美心理语言学更多受语言学理论(特别是乔姆斯基理论)的影响和推动;在其发展过程中,较于心理学,更多的依靠语言学的发展。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维果茨基,它的发展主要受心理学的影响和推动[1]。俄罗斯语言学流派创立的心理语言学理论(又称言语活动论)的依据恰恰是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列昂节夫的活动观以及卢利亚的神经反射学说。在此基础也深受洪堡特语言研究心理观的影响。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著名代表人物列昂节夫(А.А. Леонтьев)创建的言语活动论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核心理论。言语活动论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均是活动,所有活动均有动机,动机是比目的更宏观的内容[2]。俞约法在《言语活动论》(1987)中详细叙述了言语活动论的内容,是国内最早涉及此内容的文章。赵爱国在《“言语活动论”学理形态及其特性浅析》(2010)中指出,“言语活动论”所有概念内涵的核心所在,即把心理学当作“活动论”(теориядеятельности),而把语言学视作“言语活动的一个方面。高凤兰、宁悦彤在《论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观》(2010)中阐释了言语活动的动机目的性、意识控制性、社会文化性和动态结构性等特征。2011年高凤兰在《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列昂节夫言语活动理论研究》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言语活动理论。

卢利亚(А.Р.Лурия)的神经反射学说,为后来神经心理语言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赵秋野在其《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研究》(2011)中着重介绍了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各个流派的研究内容。神经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与人的交际能力相关的大脑组织,得出了独特的关于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分布的研究结论。大脑右半球主要参与情感、语调的加工,以及加工在完整性(不完整性)特征上有区别的语句,左半球主要感知逻辑重音[3]。赵秋野、孙秋花《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大脑言语功能与交际能力研究》和别春红的《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的言语理解机制研究》(2011),分别探究了大脑与人类语言交际的具体功能机制。

综上所述,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均由中国学者介绍到国内,已经成为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

我国俄语界心理语言学起步较晚,从1996年至今有20年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理论引入。此阶段主要是引入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理论和成果。

第二阶段:方法意识的崛起。该阶段赵秋野教授及其学生开始进行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词汇联想实验进行“语言意识”(языковое сознание)、“语言个性”(языковая личность)和“世界图景”(образ мира)的研究。除此之外,在研究内容上学者们也开始将心理语言学应用到外语教学中,具体到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

“语言意识”研究是我国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英语界认为,语言意识是语言信息处理的一种内在能力,可以是直觉的,更是清晰的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甚至是更高层次的元认知[4]。而俄语界认为,语言意识是借助语言手段及联想场而形成和外化的意识映像的总和。语言意识具有人本属性和民族属性。任何语言意识都是具体某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许高渝的《意识·意识中的意义·语言意识》(2003),赵秋野的《试论语言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2003)和《俄罗斯语言意识核心词研究综述》(2008),宁秀鑫、赵秋野的《论语言意识的研究方法及内容》(2012)等文章分别论述了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有关意识和语言意识的研究,回顾了俄罗斯有关语言意识研究的历史、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总结了语言意识的功能和民族文化特点。随后,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界的语言意识研究开始转向对语言意识的实验研究,并且注重不同民族语言间的对比研究。分别从“面部器官词”“空间词”“俄语动词”“俄语成语”“俄语字母语音”“时间词”“道德核心词”和“情感词”的不同角度对语言意识进行多方面的实证分析,进而探究中俄语言意识的异同,分析中俄语言意识的心理、文化、符号和认知特点。

同时学者们也将心理语言学理论及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甚至具体到外语的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李雅君的《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听的解码过程》(2006)和《图式知识对俄语听力理解的影响》(2015)等文章均是将心理语言学理论应用在“听”上的文章。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把俄语“听”作为言语解码活动论述其心理过程,对其心理机制进行心理语言学分析,并且为俄语听力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即应重视培养学生图式知识的积累。赵秋野在《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看联想在俄语阅读中的作用》(1996)中详细介绍了心理语言学中的联想(ассоциация)及联想实验理论,并把该理论应用到俄语阅读中。提出提高俄语阅读效率的重要策略:通过言语联想建构词、词组、句子、语段、篇章,加速对言语、篇章的感知,同时也对其中包含的信息进行了加工,从而提高俄语阅读效率。李景华的《浅析俄语写作的心理机制》(2003)利用心理语言学理论分析写作的心理机制。栾新宇用调查分析的方式研究了俄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策略。在《俄译汉的思维、文化、语言、心理机制研究》(2014)一文中赵秋野和李冬艳依据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理论探究俄译汉翻译过程中语言思维转换的心理机制及其过程,指出汉译俄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还包括两种语言意识、民族心理、思维机制的转换。因此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不等值的思维转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也会影响翻译,因此翻译过程中也存在文化机制转换。俄译汉的心理语言转还机制是影响翻译效果的根源:俄汉心理词汇差异、俄汉联想方式不同、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与语言意识的不同等。

第三阶段:进行本土研究。赵秋野教授及学生开始从最初的俄语词汇联想转变到汉语的词汇联想实验的本土研究,从而进行汉俄语言意识对比,避免了俄语并非母语的短板,充分发挥汉语特长,关注我国汉语研究发展的同时,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对汉语及中国人的语言意识进行研究。

三、研究方法

我国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方法经历了由非实证研究到实证研究的转变。赵秋野教授及其学生主要通过自由联想实验进行研究。该实验方法引进于俄罗斯,自由联想实验是建立在联想基础上,它是俄罗斯语言意识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自由联想实验中受试对刺激词(стимул)回答大脑里首先出现的反应词(реакция),并且对反应词不做任何形式和语义上的限制和要求。在语言意识研究中重点关注的是自由联想实验,因为它对反应词不做任何形式和语义上的限制和要求,这保证了联想内容的客观性,但进行自由联想实验时需考虑反应类型、联想频率、反应时间等。一般要求受试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对固定数量的刺激词的反应,由于限定了时间,因而刺激词激活的应是受试认知基础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知识[5]。赵秋野及其学生经常使用的是词汇自由联系实验,由最初的俄—俄联想,发展到今天的汉—汉联想,已经对该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良,并且开始本土研究。

结语

俄语界心理语言学研究是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语言先行,跨文化交际变得尤为重要,俄语界心理语言学对“汉俄语言意识对比”的研究无论是对跨文化交际,还是外语学习都具有重大意义。

[1]许高渝等.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与俄语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89.

[2]赵秋野.俄罗斯哲学家施别特对洪堡特语言意识观的阐释[J].俄罗斯文艺,2012,(2)

[3]赵秋野.施别特对洪堡特语言“内部形式”的哲学阐释[J].学习与探索,2012,(1).

[4]赵秋野.俄国洪堡特研究[J].外国语文,2013,(2).

[5]许高渝.维果茨基和苏俄心理语言学[J].心理学探索,2001,(3).

[6]赵秋野.维果茨基的人文研究与语言研究[J].外语学刊,2004,(2).

[7]高凤兰.论维果茨基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哲学观[J].东北师大学报,2009,(6).

[8]余约法.言语活动论初探[J].外语教学,1987,(2).

[9]余约法.言语活动论—苏联学派心理语言学纵横[J].外语学刊,1991,(3).

[10]贾旭杰.А.А.Леонтьев的《心理语言学原理》评介[J].外语学刊,2001,(4).

[11]贾旭杰.俄罗斯的言语生成模型理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12]赵爱国.“言语活动论”学理形态及其特性浅析[J].中国俄语教学,2010,(3).

[13]高凤兰.俄罗斯心理语言学——А.А.列昂节夫言语活动理论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4]А.Р.Лурия著,赵吉生,卫志强译.神经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5]赵秋野.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研究[J].外语学刊,2011,(4).

[16]赵秋野,孙秋花.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大脑言语功能与交际能力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7).

[17]别春红.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言语理解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18]许高渝.意识·意识中的意义·语言意识[J].现代外语,2003,(3).

[19]赵秋野.试论语言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J].外语学刊,2003,(3).

[20]赵秋野.俄罗斯语言意识核心词研究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

[21]赵秋野,张雳.由俄语字母语音语义词联想看中俄语音意识差异[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2).

[22]赵秋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与俄语教学[J].现代外语,2003,(3)

[23]李雅君,高慧敏.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听的解码过程[J].中国外语,2006,(6).

[24]李雅君.听作为言语理解活动的心理语言学分析[J].外语学刊,2005,(5).

[25]李雅君.图式知识对俄语听力理解的影响[J].中国俄语教学,2015,(4).

[26]赵秋野.心理词汇研究与双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

[27]赵秋野.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看联想在俄语阅读中的作用[A].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学术年会,1996.

[28]李景华.浅析俄语写作的心理机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

[29]赵秋野,李冬艳.汉译俄的思维、文化、语言、心理机制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5).

[30]赵爱国.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形成标志及发展阶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6).

[31]赵秋野.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索民族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1-10.

Research on Domestic Russian Psychological Linguistics

WANG Jin-feng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150025,China)

Psycholinguistics,which is a cross discipline between linguistics and psychology,was first developed in foreign countries.It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ing and has been highly valued by foreign scholars. Russian psycholinguistics,which was first formed in1960s,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s of psycholinguistics.The psycholinguistics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Russian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and has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psycholinguistics research in Soviet Russia.Taking 33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domestic FLT journals and psycholinguistics core journals during the past twenty years(1996-2016)as the prototype,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psycholinguistics research in the domestic Russian fiel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oretical basis,research contents and research methods,and summarie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order to let more scholars understand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inguistics research in the domestic Russian field.

psycholinguistics;review;Russian field

H359

A

1008-6714(2017)08-0058-03

〔责任编辑:崔雅平〕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8.028

2017-05-10

王金凤(1992—),女,内蒙古通辽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心理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俄语语言学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关于冬天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