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高校立德树人路径探析

2017-03-12曹梦张鸿燕

林区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立德道德

曹梦,张鸿燕

网络时代高校立德树人路径探析

曹梦,张鸿燕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48)

紧跟时代步伐,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对于高校教育走出重智轻德困境,培养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网络为切入点,探究我国高校立德树人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就如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提出可行性对策。

网络时代;立德树人;路径

一、网络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面临的问题

1.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竞相设计以博眼球,西方腐朽思想观念,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以多样方式不断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渗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时刻影响着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的人,急需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身提出严格的道德要求,提高自身道德认知水平并加强道德修养,正确处理自身发展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时刻警惕西方腐朽思想价值观念的传播,才能走出网络时代德育发展的困境。然而,目前有些大学生缺乏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能力,利用大学生感性认知进行误导舆论走向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应时刻保持警惕。

2.德育课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高校德育开展往往只是单向灌输和要求道德知识的熟记,却忽视道德教育实践,使学生容易形成对道德的“假性认知”,当面临道德两难问题时,不懂得道德知识的灵活运用,使道德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认知不等于认同,认同不等于行动,单纯的道德知识灌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道德问题,主体理性认知并付诸实践才是德育实效性的关键。互联网时代信息繁杂,大学生缺乏辨别能力,会陷入到非理性认知中,会接受一些有悖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信息。大学生是拥有主观判断的人,德育需要以理服人,使大学生真正信服。高校急需创新德育课堂教学方式,改变灌输式德育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使大学生信服并认同目前进行的德育教育。

3.课堂与课外德育活动都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

德育实效性的现实着眼点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一些大学生在自我道德教育方面的缺席,使其成为德育的“旁观者”,使当前德育课变成了走形式,未能使高校德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在高校德育课堂上,学生的关注点转向丰富、有趣的手机信息浏览,有些学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参与意识、对话意识和主体意识,德育课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在课外,大学生把大量的自由可支配时间用于单纯消磨时间的一些活动中,如网上聊天、浏览网页等,课堂德育与课外德育活动都缺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内和课外德育缺乏有效衔接性。目前,有些大学生并没有发觉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旧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知识碎片化中,对德育理论知识学习的关注度不够,自我德育意识不强。

二、网络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1.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德育氛围

网络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学生要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理性认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导向意识和阵地意识。高校应抓住德育教育的契机,通过网络平台积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引导,使大学生的自我德育方向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吻合,明辨是非。社会需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德育氛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理念,促使大学生把大量的自由可支配时间利用到自身道德建构中,把大量过剩的精力投向自身内在限度的超越,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2.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自我德育需求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当你的心灵里永远有着良心、羞耻、责任和义务的时候,你才会变成有道德的人。”要使大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必须激发大学生的内在道德需求,教师应根据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改变传统德育模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德育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让大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人。如高校应大力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如“学习雷锋”主题活动、“绿色之行”主题活动、“心怀感恩”主题活动等,鼓励大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开阔视野、认知自身,对自身发展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只有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德育需求,才能使大学生产生德育追求,使大学生意识到接受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从而对德育产生认同,自觉接受德育,实现思想道德的内化。

3.建立牢固培养“真正人”的愿望纽带,形成网络德育合力

高校要积极构建牢固的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培养“真正人”的愿望纽带,形成以家庭德育为基点、学校德育为重点、社会德育为主导的德育网络系统。明确各主体的德育责任,防止家庭、学校、社会各主体之间产生责任推委现象,增强德育实效性。父母应加强与学校的网络沟通和交流,及时反馈学生道德状况,明确自身德育责任。父母应树立道德榜样意识,如尊老爱幼、奉献爱心等,潜移默化地积极正确引导孩子的道德行为。高校应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重视德育知识灌输的同时加强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开展道德主题讲座,设计出吸引眼球的道德教育宣传页面,做好德育公众号的推送工作。利用网络平台做好课内和课外道德教育的有机衔接,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提高学生用道德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道德问题的能力。社会应通过网络建立社会网络德育开放平台,占领网络的社会舆论主阵地,积极、主动地建立与学校之间的桥梁,采取由教育类媒体作主导、全方位借助各种应用工具的形式,如QQ、微信、微博等,形成以道德案例形式开展德育教育的格局,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社会正能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激发大学生自我德育需求,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者联合培养“真正人”的愿望纽带,实现大学生自我德育构建与社会价值引导相统一,是高校德育实现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孔子认为外在的律力只有通过内在认同,才能形成道德自觉,而德育是基于道德自觉基础之上的,使大学生真正成为道德的“主人”。加强社会价值引导便于产生道德认同,从而实现道德自觉,避免陷入社会本位或个人本位德育理念的困境。网络媒介是时代工具,应秉持科学的态度,充分利用网络媒介,为我国高校以德树人寻求新的现实路径,促使我国德育理念趋向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相融合,从而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理念的契合,最终使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1]骆郁廷,郭莉.“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立德树人”专题研究),2013,(7).

[2]张澎军,苏醒.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使命[J].思想教育研究(“立德树人”专题研究),2013,(7).

[3]王新皓.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理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4]潘虹.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J].辽宁高职学报,2013,(12).

[5]龚成.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内涵与实践策略[J].煤炭高等教育,2014,(11).

[5]曾长秋,周含华.中国德育通史简编[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5]古人伏.德育实效性研究与实践[M].长沙: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0.

[5]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Study on Path of College Strengthening Morality in Cyber Age

CAO Meng,ZHANG Hong-yan
(School of Marist,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China)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implementing“Strengthening Morality”concep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out of heavy intellectual and light moral dilemma,and for students trained to becom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Taking the cyber ag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college strengthening moality in our country,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train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be moral peopl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yber age.

cyber age;strengthening morality;path

G641

A

1008-6714(2017)08-0004-02

〔责任编辑:钱晓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8.002

2017-05-09

曹梦(1993—),女,甘肃武都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立德道德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跟踪导练(五)(2)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