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探究

2017-03-12许青青

林区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许青青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基于建构主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探究

许青青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评价是价值判断的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必不可少,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十分重要。结合我国国情,一些教育学专家和一线教师提出新的评价理念,尝试有益的评价方法,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建构主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

建构主义教学评价理论是知识获取的过程,过程和发展是其评价的主题[1]。无论是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甚至是评价主体都在追求多元化。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参照,力求在一些专家和教师相关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创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系统,以此鞭策学生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建构主义评价观倡导的评价理念

知识是由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这是建构主义的基本假设。根据建构主义的基本假设,美国学者戴维·乔纳森(David Jonathan)提出了集中建构主义评价观[2]。

(一)目标游离评价

拉尔夫·泰勒的评价观是传统目标导向模式的起源。其重点在于完成预设目标,而不注重培养预设目标以外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不同于此,建构主义的评价理念注重对学生知识重构经过的培养,而非结果。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每人建构过程不同,其学习目标也不一样。因此,评价应注意学习者的实际所学。而且,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商讨的结果,教师可以与学生沟通学习内容,而不一定是教师的预定目标,在教育评价时可以通过评价协商来评价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二)以真实任务为标准的评价

真实任务要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相关,或者源自于真实的世界。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评价不是知识或技能的重复,而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方法。从生活中解决实际任务需要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有助于学习者以综合的方式使用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学习者实现知识的相关性和意义。

(三)以知识建构为标准的评价

建构主义对于知识的根本看法是知识是不确定、笼统、建构的。在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影响下,提倡学习是学习者的学习,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对学习者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知识的建构过程要注意智力,包括知识发现过程、信息分析和知识归纳过程,而过程又因人的不同而具有独特性。

(四)基于学习情境的评价

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获取与转移的潜在影响因素是情境。学习情境的特点是多层次的:学习者位于中心地位,学习者被周围环境所包围。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产生在有深度和真切的情形中,因此,评价也应根据确切的情况进行判断,评价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任务。

(五)以协商建构意义为标准的评价

协商学习是经过协商、教育对象共享以及教学活动和教育理念同享的学习。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结果呈现出多面性,因此,教师应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发表独特意见。然后在对话、协商、共享的基础上获取各种认识,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构建新的释义。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

(一)过程性价值取向

过程性价值取向是指评价在注重学生研究结果的质量时,更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取向的关键是过程、体验与参与。这就要求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内容,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应参与评价的全过程。

(二)真实性价值取向

真实性价值取向是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它以学生的真实表现为依据,以真实情境为评价根据,并对学生在未来生活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兼具真实性和情境性,整体目标与个性化表现并行。

(三)主体性价值取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具有学习主体和评价主体的双重身份,因此,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处于平等地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发展性价值取向

评价的目的不仅要着眼于教育目的,而且要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一切服务于学生发展是发展性价值取向的中心理念。因此,发展价值取向要遵循一切以教育为导向,注重发展和激励功能。

(五)科学性价值取向

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以科学规律为基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导向,以科学的评价方法为手段,循序渐进地展开。评价工作的基本准则是价值取向,同时也体现了评价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在说明学生的内在潜力,为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创造空间,为个性化评价方式提供可能。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法

(一)表现展示评价

作为质性评价的典范之一,行为表现评价受到了各国教育评价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所谓表现展示评价就是通过观察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是在从事社会调查、专题研究、学生参与感兴趣作品的背景下经非测试工具进行,如观察、评价形式、录音等,然后解决学生的问题,创造产品,完成工作过程的表现[3]。表现展示是全面展示学生的知识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发展到一个更高层次而建立的一个“关卡”,学生借此向自己和身边的人证明他长期以来在学校受过的训练以及形成的技能和习惯。

表现展示评价的特点为:(1)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生的评分,更是为了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2)评估关心的范畴是对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3)问题情境比较现实,使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从抽象的实际情况出发;(4)表现展示评价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运用,以解决繁杂的任务;(5)表现展示评价强调学生的辐射思维,允许多样化的答案;(6)此种评价的耗费代价相对较高,费时费力[4]。

可以看出,评价的整体表现和对教育目标的综合评价更加被注重,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多方位地进行展示。表现展示评价重视教学活动和课堂中学生实际而完备的生活,在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和分析,用以对学生操作能力、团队意识、创造性、健全人格进行评价。

(二)参与评价

1.学生自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整体评价,从而让学生自己不断反思活动,自主探索,努力提高研究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促成学生的自主发展,使评价成为学生自评、事必躬亲、自我改进的过程。

2.同行评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途径是进行小组合作。以学习小组为核心、个人表现为辅助,对学习进行评判。通过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组织总结会、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等,使学生进行个人研究成果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给每位学生参考点,最后由班主任或评定组给出等级。

3.家长或社区评价。学生家长或各小区团体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首要条件就是对家长及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力求他们赞同和帮助。因此,应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或社区评价相对接,其中以学生自评为中心。

(三)观察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意志,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而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是在动态地变化和发展,而教师就应该随着这种动态变化适时地进行评价,这种适时评价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影响较大[5]。在积极情感的带动下,学生能够愉快、积极、有创意地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重视观察,注重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及时发现学生在原来程度上的进步,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成长,捕获学生的立异行为,并且察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学生存在不足的时候能够及时矫正,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辅助者,共同品味成长的愉悦。

[1]张世贤.建构主义评价观下学生成长纪录袋评价探究[J].文教资料,2007,(25):155-157.

[2]李文霞.建构主义评价观对教师教育评价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4,(19):29-31.

[3]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程慧丽.课题式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5]郝铁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与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J].当代教研论丛,2014,(2):36-40.

〔责任编辑:钱晓玲〕

G632.3

A

1008-6714(2017)07-0116-02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52

2017-03-30

许青青(1990-),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教学论研究。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