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核心素养的落地转化

2017-03-12何衡正

林区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内涵核心

何衡正

(重庆市沙坪坝区南开景阳小学校,重庆404100)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核心素养的落地转化

何衡正

(重庆市沙坪坝区南开景阳小学校,重庆404100)

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音乐欣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打开通向音乐世界的大门,而且对学生核心知识、核心能力的掌握以及转化为适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充分重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积极将核心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音乐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门类,不仅能表达人的内心情感,还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作品的感知和鉴赏能力,能够树立起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进而使他们的成长更为健康[1]。音乐欣赏课具有情感性、形象性等特点,通过学生聆听音乐,引起情感共鸣,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变化,达到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生活态度的目的。

一、音乐欣赏的基本概述

音乐欣赏的基本过程就是让倾听者通过聆听来感受音乐当中蕴含的魅力,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精神享受和其他方面的心理诉求。这是一个以倾听者审美情绪为依托的过程,具体表现在倾听者听音乐的过程之后产生的心理变化,倾听者通过自身的心理变化对音乐价值的内涵作出肯定,从而表现出内心的认同。具体来说音乐欣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过程:首先是倾听者感官上的愉悦,即好听的感受;其次是感情的把握,即通过感官上的体验来感知音乐作品当中的内涵;最后是通过倾听者感情的带入寻求到深层次的心理满足,这种欣赏一般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作铺垫。

二、音乐欣赏课中的素养落地

(一)国家认同与国际理解:了解音乐以外其他形式的文化

从音乐的诞生以及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它并不是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在既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下,才能够产生音乐文化,而且音乐作品的内涵又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所以对不同时代、不同特征的音乐作品欣赏,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不同的文化形式内涵,这对于考察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社会演变过程非常有帮助。具体到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来说,通过对教材上或者教材之外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情感,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对基本真、善、美的判断,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2]。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不断发展完善期,他们在该阶段获取的信息量不断增加,用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去丰富他们的自信心,能够帮助他们树立强大的内心。应努力向学生渗透关于国家的文化自信、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学会尊重民族差异和文化差异。

(二)学会学习与创意表达:培养记忆力,激发想象力

音乐欣赏其实也需要投入情感,只有真正将自己带入环境之中,用自己的内心去感知作品中的内涵,这样的音乐欣赏才算成功。同时,音乐旋律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是一门灵动的语言,必须通过记忆力进行整体把握,才能对整个音乐作品中的内涵进行判断,所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一个记忆的过程。欣赏者要记忆不同的旋律变化,再用自己的情绪进行解读,要抓住不同旋律的表现特征,这其中也需要合理地运用想象。所以说在小学音乐课当中进行必要的音乐欣赏教学,能够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学会音乐创意表达。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非常有必要,在素质教育的改革背景下,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自己的天性。而音乐欣赏教学就是一个通过让学生感知音乐作品中的内涵,从而强化自己内心诉求的过程,这符合当下对于小学基础教育改革的倡导。

(三)人文底蕴与审美情趣:丰富内心情感,启发多维度审美

音乐是一门情感表达艺术,当倾听者投入自己内心的情感去感知音乐作品当中的内涵时,必然会产生内心共鸣。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能够使大脑的声波感受细胞不断增多,从而锻炼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当人们不断从优秀的音乐作品中汲取营养时,就是一个不断丰富自己内心情感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正是很多学生在成长阶段被父母所忽视的,所以说借助音乐欣赏课,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缺憾。在音乐欣赏课中,不断让学生欣赏不同时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音乐舞蹈作品,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式从多个维度审美,这些对于学生感悟人生、鉴赏音乐都有较大帮助。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核心素养落地转化措施

(一)开展针对性教学,落实核心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还没有专业定位,所以近年来音乐欣赏课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音乐课堂教学应由教师进行引导指点,传授必要的音乐知识,使学生对音乐有所了解,培养音乐核心能力。由于音乐艺术种类繁多,有很多都不是小学学段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所以在音乐鉴赏课堂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当前对于音乐的接受程度,适当地进行筛选。例如,世界范围内的有名儿歌鉴赏,之所以是儿歌是因为他的歌词较为通俗易懂,符合小学年龄阶段学情,这种作品更容易获得儿童的感情认知[3]。只有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才能够使音乐欣赏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才能真正落实核心能力培养。

(二)详略得当地讲解能够培养核心技能

对于小学生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作为音乐教师应认清这一现状。课堂上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效率和质量。音乐艺术具有较为抽象的特性,仅依靠语言的表达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有必要在音乐课上向学生详细介绍音乐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以此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音乐要传达出的情感。除此之外,对于知识性和理论性的东西也要适度讲解,因为这些知识较为枯燥也难以理解,因此常会出现“课上教师讲的多,学生听得少”。对于这类知识应适当地讲,因为同样的技巧和方法也会出现在其他音乐中,通过不断地重复和巩固,会加深学生对于此类音乐技巧的记忆,无形中学生也就自己掌握了音乐欣赏的核心技能。

(三)自主性学习助力核心素养落地

音乐是一个相对感性的东西,同一首音乐每个人对其感受和体会都会不同。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做的不是将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强加给学生,而是应该正确引导他们,使其在音乐中发现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4]。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教师不应该轻易下结论,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相关知识,了解更多的音乐背景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因材施教分解核心素养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天生就对音乐比较敏感,具体表现在对音乐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音乐的能力较快、课堂上的音乐相关知识能够牢固掌握。与之相对,也会有很多孩子缺乏乐感,例如,缺乏兴趣,上课容易走神发呆,掌握知识的过程较慢,缺乏乐感等。面对这样的情况,音乐教师不能以偏概全、按照同样的进度进行授课,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性和现实情况采取不一样的方法。例如,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难度稍大的音乐鉴赏和技巧掌握,这样也就更能够发挥通过音乐培养他们核心素养的作用[5]。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进行教学,才能使他们拥有更好的音乐鉴赏能力,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四、结束语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一些优秀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日积月累地努力。

[1]佟贺.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2]陈孝余.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3]孙红成.面向多数强调基础[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陈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验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5):122.

[5]徐吉芳.小学音乐鉴赏教学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崔雅平〕

G623.71

A

1008-6714(2017)07-0092-02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42

2017-04-07

何衡正(1994-),男,重庆人。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内涵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