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讲读课“四步”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2017-03-12陶晓岚

林区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说明文阅读课文本

陶晓岚

(黑龙江省海伦市立新小学,黑龙江海伦152300)

小学语文讲读课“四步”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陶晓岚

(黑龙江省海伦市立新小学,黑龙江海伦152300)

关于语文阅读课堂如何讲解问题,许多教师一直在探寻并总结经验。从“四步”入手,阐述语文阅读课的讲解方法。以课堂实例阐述从“引”到“入”,再到“学”和“用”的整个过程,教师在实际的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接触到的教学实践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值得借鉴。

读想结合;读说结合;读议结合;读写结合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关键时期,如果在小学阶段打不好阅读基础,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会出现“塌腰”或“走形”现象。在小学语文讲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讲读课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讲读课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学中,在详细解读课标总体要求的同时,要不断探寻讲读课阅读教学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阅读教学的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依据这一目标,结合目前阅读教学实际,要想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要在情景、趣味、指导、体验、策略等方面下功夫。经过反复研究与实践,探索出小学语文讲读课的“四步”阅读教学模式。

一、欣赏引趣,营造阅读氛围

氛围是兴趣的起点。在初学课文时,如何使学生喜欢阅读课,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为此,每一节阅读课,都应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与文本有关的音像或图片资料,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才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不但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鉴赏中不断积累,丰富感悟,陶冶情操。

教师在讲少年聂耳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聂耳本人的了解并不多,但学生对《义勇军进行曲》却耳熟能详,于是在新课伊始,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学生跟唱。在演唱中让学生体会作者澎湃的爱国激情,从而了解聂耳的个人信仰与爱国情操,为学习这篇课文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再比如,在讲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也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段配音的黑龙江自然风光画面。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既感受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范读引领,感知文本大意

课标倡导教学要着重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的“导”在课堂中的体现尤为重要,而这种“导”要因势而导、因情而导。这里的“导”,不是像导游一样使学生围着教师转,而是要适当地“点”与“拨”。在学生没有完全解决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时,学生不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下来。针对比较难读或是感情丰富的课文,教师首先要播放录音或亲自范读,教师范读时学生可以在书上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这样不但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降低了难度。如在学习沙漠里的“船”、火烧云、狼牙山五壮士、三峡之秋、月光曲等课文时,应先用范读引领。

范读有利于孩子更加自信地领略课文所要表达的意义。范读时教师为学生扫清了字词的阅读障碍,使他们能大声地读出来。试想在阅读通顺、初步理解课文含义的基础上,学生又怎能不想继续探究课文的深意、进一步领略课文的风采呢?诚然,现代教学法主张放手让学生自学多一些,如查字典读准音、查词典理解词义,但这些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做到,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范读还是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以读代讲,掌握文本内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扫清课文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后,就要通过以读代讲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也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阅读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感情,学习表达方法。

记叙文多半语言文字优美,情节波澜起伏,是比较适合朗读的文章类型。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进入意境,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达到用声音再现情境、人物和画面的程度,从中感受情节的曲折、描写的细腻和景色的优美。尤其对一些优美的语句和有丰富内涵的段落需要重点读、反复读,甚至达到熟读成诵。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采用齐读。

比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要紧紧抓住描写军需处长被冻僵时的形象,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默读、思考和体会,从而感受到军需处长那种为了革命而不怕牺牲自己的精神,学生也能从中理解课文“写什么”到体会作者“怎样写”,从而了解和掌握详写与略写的妙用。

有一部分说明文,还需要学生反复读,在读中理解所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在《黄山奇石》一课中,怎样使孩子领略文中描述的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猴子观海、仙桃石等一系列的自然奇观呢?多读是有效、直观而又最可行的手段和方法。

说明文语言朴实,基本没有什么波澜,语气也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这类课文需要培养学生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非体会感悟课文的语言,这类文章宜采用默读或浏览读。例如《赵州桥》一课,就课文内容而言,大多采用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突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使学生在充分朗读中学会归纳整理,并提升对事物的概括整理能力。

不论何种形式的阅读教学都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教师范读不能太多,只是引路而已,要尽可能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朗读,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的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课文中如果有对话较多的部分,也不宜让学生齐读;第二,要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价。

四、搭建平台,训练语言表达

语文课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因此,每节阅读课,在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后,都要给学生搭建一个语言训练的平台。或讨论文本的重点段落,或评价文中人物,或表述课文的写法,或仿写、缩写、扩写或专题辩论,或给材料写。值得一提的是语文课中的写作是检验孩子字词句和语法应用综合能力的一种方法。说明文一直困扰着小学阶段的学生,当学完一篇说明文课文时,在学完了说明文诸多方法之后,让学生借助于这些说明方法,去仿写身边的校园、学校、公园或特别熟悉的场所,使说明方法能及时学以致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叙文学完之后,可通过文章所要表达的寓意,延伸为围绕这一主题来写作文。如在讲《苏红的画》一课时,文章表达了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把坏事变好事这一思想内容,让学生搜集生活素材,写相关内容文章,这样,学生在行文时,不但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内涵,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而续写更能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学完《小溪》一课,马上让学生想一想,当小溪想实现到远方看看这一理想时,在路上,它会遇到什么,困难也好,风景也罢,结果会怎样?以《勇敢的小溪》为题续写,以课文的学习内容做铺垫,学生写得到位、精彩,而且行文流畅。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仿写、缩写还是扩写,都不是照写,教师着重学习的是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以及欣赏优美的段落或是词句。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读想结合、读说结合、读议结合、读写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这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行之有效方法。

〔责任编辑:钱晓玲〕

G623.2

A

1008-6714(2017)07-0028-02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13

2017-06-03

陶晓岚(1978-),女,黑龙江海伦人,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说明文阅读课文本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用问题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一堂组文阅读课的感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