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

2017-03-12肖泽忱

林区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互联网+时代

肖泽忱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5)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

肖泽忱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5)

互联网为高校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强化技术支撑与应用、改革教学方式、推动高层次认知、促进教师思想转变、完善师生关系、运用大数据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等策略,推动“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教学改革创新。

“互联网+”;高校;教学改革;创新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在社会、经济各部门的扩散和应用过程。在“互联网+”的应用中,新兴的信息技术对不同行业的运行逻辑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最早提出制定“互联网+”计划是在2015年,政府把关注焦点放在了教育领域,而且政府相关部门提出要依靠互联网探索出新型教育模式。面对互联网的强有力冲击,我国在教育领域以及各相关领域都开始了深度变革。互联网的新型态在市场化区域中不停地出现,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和未来空间都极其庞大,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互联网带来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显现出来。

一、“互联网+”对高校教学产生的影响

1.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对教学的影响不断加深,有人预测互联网可能会取代高校教学,但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认识,互联网在给传统高校教学模式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高校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机遇。互联网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校教学形式,但教学本质并没有变化。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只掌握书本知识很难适应社会,互联网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互联网使传统教学模式从单一的知识传播转变为对人才的全方面培养,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而且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兴趣、未来职业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系统。

2.对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评价提出了新要求

互联网可以获取的教学信息比较全面,扩展了知识的来源,师生可以借助网络通过在线方式获得一系列的教学材料。教学不再是仅凭借教师讲述使学生获取知识,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技术打破了日常教学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常规限制,甚至打破了教师限制和课程限制,学习过程呈现出自主化趋势,学习内容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对教学的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与评价都提出了新要求。

3.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要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往往不对等,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往往要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迅速记下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点,但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充分,日后的遗忘速度也十分快。这就造成了教师教授辛苦,学生听课认真,但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互联网使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等设备查询资料,把握学习先机,减少了在地位中的不对称性。“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要主动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配合学生各项学习,才能确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4.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单单掌握书本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教学与学生多元化的知识需求。“互联网+”时代下,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单纯讲述知识,还要帮助学生甄别有效信息、指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满足互联网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对策

1.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国外应对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远程教学、慕课、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模式,其中使用最为广泛、流行性最高的是翻转课堂和慕课。这两种教学方式都可以通过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我国教学模式创新。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把学习资源、教学过程、教学难题等内容以在线方式进行呈现。慕课和以往的高校教学有所不同,它具有自身的群体性、扩展性和开放性。慕课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高校教学中的时空限制,使教学互动变得更加简单。我国高校教学应借鉴慕课的可取之处,尤其要改变单线交流模式,提高网络多向交流。

翻转课堂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模式。翻转课堂同以往的课堂差距较大,在课前,以往教学模式是学生自己先预习所要学习的课程,而翻转课堂是学生针对教学视频,自主巩固知识,做出自己的思考。在上课过程中,传统教学大多是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听课,翻转课堂则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全方面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课下,传统教学通过作业使学生巩固知识,而翻转课堂则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通过小组交流的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困惑。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对教学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师生间的交流。

2.强化技术支撑与应用

高校在互联网教学模式创新中,一是加强资金投入与硬件支持,配置互联网教学中所需要的相应设施,为教师利用互联网教学提供坚实基础。二是对教师的互联网技术进行培训,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缺乏必要的互联网知识,要在技术上对其进行帮助,克服操作困难与心理障碍,使教师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前备课中。三是建立学习评测系统,使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在线学习质量。四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学校应把握教师互联网教学的进展与效果。五是通过立项方式建设部分优质互联网课程,强化互联网的应用导向功能。

3.改革教学方式,推动高层次认知

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相对低层次的认知,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是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理解与记忆,宝贵的课堂时间大多被浪费在了低层次的认知上。依据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完善教学方式,在上课前根据教学视频完成低层次的认知,把课堂时间更多地用来进行交流、分析、评估、应用等高层次认知。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学流程,而且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也变得更加灵活,学习效果也会有所改进。

4.强化教师思想转变,完善师生关系

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主要人员。由于扩招等原因,我国高校普遍表现出师资不足、供需不平衡现象。再加上近年的职称导向,一些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科研、论文上,对教学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为更好地依据互联网进行教学创新,教师要快速转变自身思想、不断调节心态、积极尝试新方法。在知识传播速度快、更新频率高、学生兴趣爱好广的时代,教师更应树立危机意识、跨界学习意识与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融合时代要素、紧跟时代步伐,以此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效果。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隔绝,也增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教学材料,把各种有效信息纳入到自己的课堂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要主动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把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编排教案和选择方法时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思考,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在线交流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方案。

5.运用大数据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互联网上的知识繁杂,教师对学生要予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在互联网上的学习能够做到聚焦专业、适度延伸、不同学科体系有机交融,强化高效学习与思维的拓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在线交流、学习记录、浏览次数等进行数据分析,对不同的学生通过示范课程推广、针对性链接的方式予以引导。

[1]刘刚,李佳,梁晗.“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7,(2):93-98.

[2]于丽美.“互联网+”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教学思考——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创新发展的视角[J].亚太教育,2016,(16):129.

[3]刘立军,张耗,顾骏飞.“互联网+”时代下农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6,(17):153-155.

[4]杨翠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启示[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10):108-110.

[5]孙飞,赵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S2):111-112.

[6]孙玲,赵建梅.“互联网+”时代下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64-65.

〔责任编辑:李海波〕

G642

A

1008-6714(2017)07-0016-02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07

2017-03-27

肖泽忱(1983-),男,江西赣州人,讲师,硕士,从事景观生态学、林业管理、生态经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互联网+时代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