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洋军阀三大派系的力量对比分析

2017-03-12陆坤鹏

兰台世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个师曹锟段祺瑞

陆坤鹏

(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连 116025)

档案春秋〈〈〈DANG'ANCHUNQIU

北洋军阀三大派系的力量对比分析

陆坤鹏

(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连 116025)

时至今日,历史学界对北洋军阀历史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观之北洋军阀三大派系力量对比的专门研究却鲜有成篇,文章将对直、皖、奉各派军阀的实力作一简单罗列和浅显分析。来新夏先生将北洋军阀时代分为四个阶段,直、皖、奉的分裂混战发生在1916至1926年,属第三阶段,三系军阀的力量都经历了各自发展和此消彼长,所以只能分不同时期对各派力量进行纵向的比较分析。三派军阀轮流执政的顺序是皖、直、奉,这也预示着各派的崛起和衰落,文章将以其军事力量的消长为主线叙述这一过程。

北洋军阀 直系 皖系 奉系 军事力量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军阀分裂,中国进入更为黑暗的军阀割据和政治斗争时期。这一时期,军事上的特征就是军阀割据,各自扩军增强实力。袁世凯的左膀右臂段祺瑞和冯国璋开始自立门户,培植自己的力量,张作霖、张勋等人的野心也开始膨胀。从力量上来说,皖系段祺瑞、徐树铮,直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奉系张作霖各自占有一方土地,可以获得兵源和财源,还有各帝国主义支持,除了掌握自己的嫡系部队,还控制各省督军统领的地方军队。直皖战争前,以段祺瑞、徐树铮为代表的皖系军阀占据着山东、安徽、新疆、山西、浙江、陕西、福建、甘肃、察哈尔、热河,背后有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为代表的直系军阀掌握着直隶、江西、河南、江苏、湖北、绥远、宁夏,背后有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东北的张作霖占有东三省,又逐渐把势力向关内延伸,以日本帝国主义作为靠山[1]594。

一、皖系的兴衰

北洋分裂后,第一个执掌政权的是皖系段祺瑞。段祺瑞上台后,为了扩建自己的军事力量,采用各种手段筹集资金,实行亲日外交,不惜以国家电信、铁路、林矿为抵押向日本借款,并且巧立名目,增收苛捐杂税,发行国债。皖系还曾极力拉拢奉系以对抗直系。1918年2月,直系为扩张自己的实力向日本订购27000支步枪,不料刚运到秦皇岛,就被徐树铮暗中支持下的奉军劫持,直系力量遭受打击,皖系力量增强,而奉系也借助这批武器开始成长起来。

1918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段祺瑞以参加一战为借口,组建参战军,开始培养自己的嫡系军队。段祺瑞的嫡系部队主要有“参战军”和“西北军”。1918年底,段祺瑞便派人到皖系控制下的安徽、山东等省招募新兵共计三万多人组成所谓“参战军”(此时一战快要结束,参战军徒有“参战”之名,实则为段祺瑞培植的个人势力),共计三个师,第一师驻扎北京,第二师驻济南,第三师驻保定[2]165,其装备和训练皆有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战斗力在当时的国内首屈一指。就兵力和装备来说,以曲同丰的第一师为例,拥有一万多人兵力,分两个步兵旅,一旅两个团,另外还有骑兵团、炮兵团各一个、工兵营、瑙重兵营、机枪营各一个,装备有日式三八式山炮、口径10.5cm的加农炮、口径15cm的榴弹炮等重武器[3]606。这支参战军是皖系军队最精良的一支队伍。

再说“西北军”,1918年2月,徐树铮暗中支持奉军入关,劫持了直系军火后,徐担任关内奉军副总司令,他用这批军火装备组建了五个补充旅(含四个步兵旅,一个炮兵旅),后徐树铮脱离奉军后,原属奉军的五个旅的其中四个(含炮兵旅)划归参战处,仍掌握在徐的手里。俄国十月革命后,徐树铮又到各地征兵,四个补充旅扩建为四个混成旅,并被派往西北以应付外蒙古的新情况,是为“西北边防军”。“西北军”是皖系的又一支嫡系部队。

除陆军外,段祺瑞还注重空军的建设和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培养航空兵种,并先后从法国和意大利引进战机十多架,使皖系拥有了空中武力。

到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前,皖系嫡系及其可控制的军队达到鼎盛,共有11个师,另有17个混成旅[4]127,按当时军队编制(1个师约11000人,1个混成旅约8000人)计算,共有20多万人。

直皖战争中皖系段祺瑞共动用军队55000人,直系曹锟动用56000人,兵力相当,后因张作霖引两个师的兵力入关助曹反段,致使皖系兵败,力量削弱,段祺瑞下野。

二、直系的崛起

直皖战争前,直系军队嫡系和同盟军达到180000余人,其中曹锟和吴佩孚直接指挥的军队有1个师(第3师,师长吴佩孚),5个混成旅,新编2个旅,曹锟卫队旅和直隶保卫团共约55000人,二人间接指挥的军队有3个师和1个混成旅,达30000人以上,其盟军为几省督军所掌握的地方军队约十万余众。

直皖战争后,直系掌握北洋政府政权,借此政治优势和军事力量大肆扩充地盘,原属皖系的一些行政区域逐渐被直系控制,在此基础上,直军开始大规模的敛财、征兵和扩军,将直隶第1、3、4混成旅分别扩建为第23、第25和第26师,中央第16混成旅扩编为第11师,还将补充第1旅、第2旅、第3旅和曹锟卫队旅改编成四个混成旅。经过大规模的扩军,直系曹、吴的嫡系部队已达到7个师5个混成旅,人数逾十万众[4]164-165。

第一次直奉战争时,直系共动用了8个师和5个混成旅共12万人兵力,奉军也投入了5个师外加十余个旅,共计12万人,双方兵力大致相当。值得注意的是,大战爆发前,美国派遣了1艘军舰并携带150名士兵助阵,战争开始后,英国也派了一艘军舰到天津,日本则派了3艘鱼雷艇给奉军壮胆[5]78。虽然各帝国主义并未直接投入战斗,但仍是直奉之间力量对比的一种表现。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队气焰日盛,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扩军,至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夕,仅在直隶一省,就有冯玉祥、董国政等人的中央军第9、第11、第15、第23、第26师和9个混成旅又2个混成团,外加陕军暂编第1师,共计约十万人,加上直系控制的河南、山东、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的兵力,曹锟、吴佩孚可以直接控制的部队达到25万[6]35,加上同盟军、游击队和巡防营,人数已超过30万。

除陆军外,直系还拥有了空军、海军兵种,实力强悍。海军方面,第一次直奉战争时,直系就有三艘战舰助阵,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吴佩孚出动“渤海舰队”大小共8艘战舰。空军方面,段祺瑞执政时期政府向英国订购了大小飞机120余架,直皖战后,战机被直系和奉系瓜分,直奉第一次战争便动用了飞机进行空战,这是我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动用空军作战。战后曹锟大力扩展航空兵种,至直系鼎盛时期,共拥有飞机89架,多分布于华北地区,仅北京和保定两地就有80架。第二次直奉战争时,直军出动飞机70余架[7]242。

武器方面,在数量上,曹锟、吴佩孚接掌直系之后,控制了几家大型兵工厂,并逐渐增加产出,武器的数量有了保证;在武器的质量上,直系从欧美购得大量武器,如1921年,曹锟从意大利购买的4011吨军火,除常规炮弹外,还有菲亚特机关炮等新式武器,再如1922年从法国、德国购进飞机、迫击炮等,武器的质量也得到相当保证[8]29。这为第一次直奉大战的胜利奠定了牢固基础。

三、后起之秀的奉军

奉军在民国初年即1912至1916年间,并未统一东北,只有三万人左右,黑龙江、吉林兵力更少。在1917到1919这两年统一东北的过程中,奉军开始扩军,1918年2月在秦皇岛劫持的军械更使奉军如虎添翼,至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前,奉系已拥有5个师、23个混成旅和3个骑兵旅,总兵力逾20万人[9]61。

第一次直奉大战时,奉军溃不成军,十万大军逃回关外的只有区区两万余人,这一仗使张作霖看到了奉军的缺陷。战后,张作霖便开始“整军经武”,提高军队质量,并在日本的支持下扩建军队。

首先,张作霖裁撤了一部分不堪作战的军队冗员,开设“东北讲武堂”提高军官军事素质,改善军制,增加了辎重、通讯、侦查还有摩托兵等兵种。在装备上,一方面大力扩建兵工厂,聘请外国技术人员,引进先进设备和军工材料,提高自制武器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也花重金直接购买外国军火,并在此基础上扩建军队。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奉军陆军已达到27个步兵旅,5个骑兵旅,2个炮兵旅,总兵力约25万人。

张作霖也积极筹建海军、空军。海军建设方面,从接管黑、吉江防舰队开始,张作霖通过设学校培养海军人才,购买外国军舰,收编渤海舰队,组建海军陆战队等措施扩建海军。东北海军全盛时期共拥有战舰20余艘,包括巡洋舰、炮舰、鱼雷艇等各类战舰,共计32200吨,海军官兵3300人,占当时全国海军战舰总吨位和官兵总人数的半数以上[10]111。空军建设方面,张作霖一面设立航空学校培养航空人才,一面从美、法、德购进飞机,这些飞机加上直皖战后瓜分的战机,至战前,奉军已拥有各式战机近300架,共编了4个航空队[11]100。

经过此番建设,至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庞大的军队加上充足优良的武器装备使奉军在当时的国内无可匹敌。

第二次直奉大战后,直系大败,奉系掌握了中央政权,控制了东北、华北、西北等广大地区,并将势力向南方扩展。随着地盘扩大和势力延伸,到1925年9月,鼎盛时期的奉系陆海空军队竟达到了36万余人[9]61,也正因如此,张作霖到后期逐渐无法控制全局,奉系内部出现了矛盾和冲突,军队开始分化,奉军的力量遭到削弱。

1916到1926年十年间,从段祺瑞上台到曹、吴掌权,再到张作霖称霸,从直皖战争到两次直奉战争,其过程诠释了直、皖、奉三大派系力量的此消彼长。争斗虽然在某一方面刺激和鞭策了中国军队的成长,但军阀的分裂和大肆扩军却加剧了内耗,更给广大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是弊大于利。

[1]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静观.全国陆军之近况[J].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1919,16(6).

[3]中国军事史编写组郭汝玫等.中国军事史兵制卷[M].解放军出版社,1983.

[4]李文平.民国前期的扩军与裁军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5]陈长河.从档案看1922年的直奉战争[J].军事历史研究,2002(2).

[6]丁文江.民国军事近纪[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7]陈安东.军阀与西方国家的军火贸易[J].近代史资料第74期.

[8]张洪光.直系曹锟吴佩孚军事力量研究[D].河北大学,2007.

[9]来新夏,郭剑林,焦静宜.略论北洋军阀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学术月刊,1982(4).

[10]杨晓虹.奉系集团“整军经武”的积极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6).

[11]陈长河.从档案看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J].军事历史研究,2003(4).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Three Factions of the Northern Warlords Forces

Lu Kunpeng
(Marxism School of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116025, China)

Today, the study on the Northern warlords history is in an immense number, while specialized research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factions of the Northern warlords forces is rare. The article w ill make a simple list and a simple analysis of power in Zhili warlord, Anhui warlord and Fengtian warlord. Lai Xinxia divides the era of Northern warlords into four stages, among which the division and melee of Zhili, Anhui and Fengtian warlords from 1916 to 1926 belongs to the third stage. Then, the three warlord forces experienced their respectiv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so we can only make a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different forc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equence of the three warlords ruling in turn is Anhui first, Zhili second, and Fengtian warlord third, which indicates the rise and fall of all the faction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chiefly through the grow th and decline of their military forces.

Northern warlords;Zhili warlord; Anhui warlord;Fengtian warlord;m ilitary force

K258.2

A

2016-10-26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3.26

陆坤鹏,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个师曹锟段祺瑞
曹锟贿选与法制局长选任风波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房子无小事,手续很重要
贿选总统不当汉奸
善意的谎言不能说穿
段祺瑞的棋局
“贿选总统”曹锟不亏晚节
『贿选总统』曹锟不亏晚节
段祺瑞的“航空计划”
“他值5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