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市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7-03-11杨加玲王永红

关键词:体育场馆连云港场馆

杨加玲,王永红

(1.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2.淮海工学院体育部,江苏连云港222005)

连云港市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存在问题及对策

杨加玲1,王永红2

(1.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2.淮海工学院体育部,江苏连云港222005)

调查显示,连云港五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人力资源和学术资源部分地实现了与社会共享,但存在共享度较低、组织管理不到位、缺乏高效共享平台、社区健身活动缺乏指导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牵头建构健身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平台,参与高校体育资源的规划,为体育人才引进提供政策支持;高校要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共享合作;社会要在共享管理方面创新优化。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现状调查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条件、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已经把追求身心健康和休闲娱乐放在了重要位置。运动健身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并且呈现大众化、终身化的趋势。国家也从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为实现全民健康提供保障。2016年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标志着“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的实施效果也被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考核指标体系。

体育资源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保障,而当前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设备十分有限,保障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庞大的健身队伍的需求。调查发现,制约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健身场地和器材匮乏、缺少体育健身组织的协调管理、民众健身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全民健身体育资源匮乏。连云港全民健身运动同样面临这一问题。目前连云港优质体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学校,特别是集中在高校。在国家政策与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下,高校拥有优质的场馆资源、精良的体育师资队伍、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和优美的锻炼环境。如能实现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可以解决连云港全民健身存在的场地匮乏、组织松散和指导不力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连云港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问题进行探讨,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地方高校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以资源共享为纽带,推动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共同发展。高校拥有丰富的体育场馆资源、体育人力资源、体育信息资源和体育学术成果,以高校为平台,可以完善连云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向健身人群提供优质场馆资源的同时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提高健身人群的科学健身意识、素养和能力,引导、服务、促进连云港全民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

一、连云港地区高校体育资源及共享现状分析

为了解连云港地区高校体育资源及其共享现状,我们走进连云港地区的五所高校包括淮海工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以及高校周边的3个街道8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随机选择的体育教师、体育管理人员,以及3个街道8个社区的部分锻炼者和指导者,调查主题为连云港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开放和利用情况,高校体育教师参加社会体育活动情况,以及影响连云港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因素等,所得数据总体上能反映连云港高校体育资源的基本情况。此外,我们还对部分专家、健身群众进行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全民健身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了解大众的健身需求和健身状况;走访高校体育主管领导、相关教师和工作人员,了解高校体育器材配备、人力资源数量及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开放和利用等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

(一)体育场馆资源及共享现状

1.体育场馆资源情况

体育场馆资源是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载体,也是体育文化交流的桥梁与支柱。体育场馆资源只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才能彰显其独特价值和社会效益。我们通过走访得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体育场馆等设施正在筹建之中,各类体育资源还不完善;其他四所高校由于近年来教学评估和学科建设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修建、改建和扩建了大量的体育场馆,并购置了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空间较大。淮海工学院室内外体育教学场地用地面积达187 472.30平方米,场地面积为137 188.91平方米;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室内外体育教学场地用地面积达73 157.37平方米,场地面积为52 835.41平方米;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场地面积为31 205.76平方米,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场地面积约为33 264.22平方米。这四所高校共计拥有综合场(田径场、足球场)8块,体育馆5座,综合馆8个,室内篮球场9片,室内排球场12片,室外篮球场、排球场100多片,网球场25片,游泳馆1个,健身路径5片。四所高校校内乒乓球室、健美操室、健身房等体育场馆和设施较为完善。与社会体育场馆相比,连云港高校体育场馆数量、质量和环境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总体上仍以小型化、多样化的中低水平为主,且各高校间也存在不平衡。其中,公办本科院校和大型专科院校体育场馆设施较为完备,且设施配置水平较高,管理制度相对完善;而民办院校和小型专科院校的体育场馆资源匮乏。

2.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情况

调查显示,除康达学院外,其他四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都部分对社会开放,室内健身房、室内乒乓球房、健美操房等健身场地不对外开放。开放的主要形式是有偿与无偿相结合:室内场馆资源多为有偿开放;室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场地大多为无偿开放。有偿开放类场馆资源占开放场馆资源的比例为82%,无偿开放类场馆仅占开放场馆资源的18%。在向社会开放的场馆资源中,开放比例最高的是体育综合馆,排在第二位的是室外足球场,排在第三位的是室外篮球场。有偿开放的场馆资源主要用途是场馆租赁、承接大型文体活动、竞赛表演、体育俱乐部活动、体育保健信息咨询、各类体育技能培训等。无论采取有偿开放还是无偿开放的方式,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基本都是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基本状况是体育馆资源以服务教学为主、服务社会为辅。开放服务对象依次为本校学生、社会个人、本校教职工和社会团体。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学校自我管理和承包方与高校协同管理,学校自我管理为主要管理方式。

(二)体育人力资源及共享现状

1.体育人力资源情况

高校是各类体育人才的聚集地。五所高校体育教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57人、讲师25人、助教7人,占比分别为5%、61%、27%和7%,具有初、中级职称的教师少,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多。体育教师中,教学型教师占80%,训练型教师占7%,管理型教师占4%,综合型教师占9%,可见,管理型、训练型与开发型的人才缺少。高校体育教师多为双师型教师,其中国家级裁判员7人,拥有一级裁判员证书的71人次;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人,拥有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72人次;国家级健身指导员7人。此外,高校还拥有省市级健康体质测试点3个。高校体育教师在组织各类体育赛事、指导群众健身、引导社团体育文化建设、预防运动损伤,以及保健康复、科学膳食、心理疏导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具备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为健身群体提供健康咨询、体质测试、健身技术指导,以及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前沿健身知识、健身信息的技术和能力,也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社区健身锻炼的组织与指导工作。这些资源社区基本不具备却是社区健身所必需的。

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各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人文素养,是各种体育社团、健身俱乐部、体育协会和各种体育赛事的积极参与者。这两所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获得健身(教练)职业社会指导员资格证书的有130余人,获得健美操职业社会指导员证书的有170余人。如果对这些体育人力资源加以合理调配与整合,就能解决连云港全民健身指导员数量不足的问题。

2.体育人力资源社会共享情况

调查显示,五所高校仅有30%的体育教师经常参加社会体育活动,高校体育人力资源与社会共享度较低。体育教师花费近75%的课余时间用于校内带队训练、指导学生课外锻炼和活动健身,只用不到1%的课余时间参加社会体育活动。体育人力资源社会共享的主要途径为部门派出、单位聘请、校内办培训班、个人联系等;主要方式为担任裁判、教练、健身指导,以及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健身咨询等活动,其中担任裁判工作是体育教师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最主要方式。高校体育教师在社会上兼职的项目主要是篮球、健美操、武术,其次为足球、网球、羽毛球和其他一些运动项目。在参加校外体育工作方面,赞同的体育教师占调查人数的70%,不赞同的体育教师占调查人数的27%,反对的体育教师占调查人数的3%。调查还发现,爱好运动的体育教师更希望有机会进入社区,与健身群众进行交流沟通,发挥自己的才智,引导、服务、规范全民健身活动。此外,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近17%的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指导,有的是经过培训的体育骨干在教师带领或指导下参与体育比赛或体育表演工作,有的是利用业余时间到健身房或其他场馆做短期兼职工作。

(三)体育学术资源及共享现状

在我们调查的高校中,有四所高校拥有独立的图书馆,建有借阅一体化的文献中心,拥有中国知网、维普资讯、超星数字图书馆、人大复印资料、万方博(硕)士论文等大型中文数据库和Elsevier、Springer Link、EBSCO等外文数据库,体育类图书数量也很可观。五所高校的体育部门都拥有专业资料室,体育期刊种类丰富,体育专业网络信息资源开通的数量也比较充足。但以上体育资源不对外开放,只有本校师生员工可以凭校园卡或借书卡入馆借阅,或登录校园网直接获取各种学术资源。由此可见,连云港缺乏高校体育学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

二、连云港地区高校体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场馆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连云港各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共享存在的问题有:(1)总体开放不足,开放层次低,场馆资源利用率不高;(2)有偿服务的比例和经营收入明显偏低,维护资金紧张;(3)对外开放宣传力度不够,与社会的信息沟通方式单一;(4)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体育活动现场缺少指导人员;(5)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经营意识落后,经营手段单一,经营水平低;(6)网络等新兴活动组织渠道缺乏;(7)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各高校场馆管理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制度,各高校之间缺乏场馆利用与开发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调查还发现,学校体育管理者和体育教师对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未能广泛地面向社会开放资源并实现高效共享[2],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1)学校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势必会影响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2)场馆开放存在各类安全问题,社会在校内开展体育活动造成的安全事故在处理上无法可依;(3)场馆维修保养经费和人员没有保障;(4)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规范,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不具备完全对外开放的条件。

(二)体育人力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日趋繁重,工作负荷逐渐增大。多数体育教师下班之后都希望多休息,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科研工作,因此体育教师深入社区兼做健身指导员的愿望不高,参与人数和比例偏低,健身工作指导缺少连续性,职责和作用相对单一。此外,高校教师很少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导致高校体育人力资源与社会的需求相脱离。据反映,高校体育教师很少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主要原因是:(1)没有接到邀请;(2)没有时间或指导工作与校内工作有冲突;(3)社会指导工作报酬太少,带有很大的志愿和奉献的成分。

(三)体育学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高校虽然拥有丰富的体育学术资源,且这些资源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是学校为了加强管理、方便本校师生使用,一般不对外开放体育学术资源。而社区居民平时习惯观看健身类的视频资料,很少来高校查阅相关体育资料,因此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度也非常低。

三、推进连云港地区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的策略

要想实现高校优质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仅仅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很难产生良好的规模效应,必须借助政府行为,消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比如,政府给予高校政策、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激励高校主动开展体育资源共享工作。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以资源共享为纽带,协调跨校联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身需求,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快速发展。

(一)政府协调,推动共享

1.政府牵头建构健身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高校体育资源共享平台要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主体,依据国家政策促进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政府可以引导高校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开拓健身产品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使之成为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可以增加高校之间的融合度与互补性,使得高校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以促进高校协作,明确各方责权利,加强社区体育人群的融入度;还可以将高校体育资源打造成体育健康知识普及、体育健康文化传播、体育健康服务的软实力,最终实现连云港市民健身活动科学化、大众化、终身化。

2.政府部门参与高校体育资源的规划

政府可以利用国家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并采取适度政策干预、优化高校体育资源的配置与开发,让高校体育资源发挥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引导高校体育设施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并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高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因为地方高校层次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落实能起到促进与引领的作用。同时,政府应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社会共享功能纳入城市规划设计,便于实现社会共享。

3.为体育人才引进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要支持高校引进体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并针对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工作人员缺乏的现状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并引导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走进社区、街道和社会体育团体,提高高校体育人力资源与全民健身的融入度,形成高校与社区的良好互动机制,真正实现校内与校外体育资源的有机共享[3]。

(二)高校合作,加强共享

1.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

高校体育社会化、市场化是当前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面向社会定期开放、有偿使用、合理收费既是减轻国家经济负担,又是高校体育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一项积极举措。高校要转变观念、加强合作,提高服务意识,避免相互推诿,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向社会开放高校体育资源,并做好安全保障、维护秩序、宣传与安全提醒等工作;要以资源共享为纽带,发挥自身在体育场馆资源、体育人力资源、体育信息资源、体育科研成果等方面的优势,为社区体育发展出谋划策,助力全民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

2.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共享合作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经营与管理,不仅可以增加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种类与数量配置,还可以借助商业运营模式推动体育场馆的多层次开放与利用,提高体育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高校可采用争取政府拨款、学校补贴、社会筹集、个人捐助的方式多渠道保障高校体育场馆使用维护的经费,积极引导企业和私人资金流向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开发、利用学校体育场馆无形资产。比如,出售冠名权、广告位等,以解决高校资金短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设备维修资金不足等问题,进行合理规划和运营监管,争取实现双赢,推进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社会化、产业化。

(三)管理创新,优化共享

1.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高校要探索科学运营管理模式,完善经营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保证场馆资源可持续地向社会开放;发挥网络资源渠道优势,加强健身类信息的宣传,保障健身现场的健身指导服务;完善规章制度,合理安排体育场馆资源的开放时间和收费标准,提高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率,确保体育场馆资源的良性运行。

2.加强高校与社区的联系

高校要多方指导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居民对科学健身的认识,带动社区居民开展科学健身活动;要以服务为宗旨,加大健身信息的宣传力度,让社区居民及时获取体育健身相关信息,为他们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比如:加强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在进行体质测试评估运动风险的同时,指导健身群众规避运动风险的发生,使他们真正做到科学运动;协同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做好社区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员的培训工作,为社区群众提供咨询、策划、组织等多项服务;推动社区体育组织的建设,指导、参与社区体育社团建设,培训能在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服务类体育团队,形成架构清晰、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的社区体育组织发展新局面,实现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系统化、秩序化,推动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

此外,还要明确安全职责,对开放的场馆实行专人负责,保证安全,解决纠纷,形成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安全保障机制。

[1]李楠,井红艳,李良胤,等.黑龙江省高校体育资源整合服务于社区体育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3):53-55.

[2]王宏程.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及经营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运动,2013(23):135-136.

[3]郑小凤,张朋.普通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机制研究[J].体育科技,2013(3):26-27.

The Existing Problem 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Sports Resources Sharing among Universities in Lianyungang

YANG Jialing1,WANG Yongho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Lianyungang 222006,China;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ianyungang 222005,China)

As is shown on the survey,the resources of sports venues,talents and academy in f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Lianyungang have been partially shared with the whole society.However,there are many problems like the low rate of sharing,poormanagement in the organization,lack of efficient sharing platforms and a shortage of guidance counselors in social communities.Action has to be take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a leading position in forming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s for sports and fitness,making plans for the redistribution of sports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roviding policy support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sports talents.In addi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learn to serve the communities and cooperate with external resources in the society.Also,the communities need to initiate and optimize themanagement process for resource sharing.

sports resources of universities;social sharing;status survey

G818

A

1009-7740(2017)03-0078-05

2017-07-10

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连云港市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7LKT337)

杨加玲(1966-),女,江苏盐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连云港场馆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