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文学资源的连云港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与优化策略

2017-03-11尚继武

关键词:连云港西游记文学

王 林,尚继武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江苏连云港222006)

基于区域文学资源的连云港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与优化策略

王 林,尚继武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江苏连云港222006)

丰富的文学资源既是连云港文化旅游开发的坚实基础,也与连云港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具有内在切合性,更具有接受当代阐释的必要性。连云港依托文学资源的文化旅游开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文学内涵发掘不到位、文创产品种类单一、吸引游客“底气”不足等问题。连云港可以采取培育崇敬经典与作家的文化情怀、推进文化旅游的全域性开发、虚实兼顾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等措施,提高域内文化旅游的开发质量与业态水平。

文学资源;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优化策略

现代旅游业因具有非生产性、非商品流通性等特征,被称为无烟工业、绿色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甚至是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在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三个要素中,旅游资源是基础和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占有或发掘优质旅游资源,就意味着占领了旅游产业乃至市场的高地。而就旅游资源的三大形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内蕴而言,自然资源源自天然,可遇不可求,具有不可复制性;人文景观的开发取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文化意蕴根植于地方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代文化的创生积淀,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丰富的想象空间及多维衍生的可能性,成为旅游开发的“弹性资源”而备受关注。自20世纪80代起,为满足由四大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拍摄需要,各地建造了一批与上述文学名著相关的人文景观,如北京的大观园、无锡的三国城与水浒城。这些人文景观借助文学名著的晕轮效应,并随着电影、电视剧的传播走进人们心中,逐渐成为旅游者青睐的热门景点。旅游业这一开发途径与发展态势给各地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启发、新思路和新方向,各地纷纷依托域内文学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业。连云港依托境内丰富的地域文学资源,尤其是依托古典名著《西游记》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从资源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连云港文化旅游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尝试对存在的问题略作分析,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作出切实探索,以期对连云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借力文学资源是连云港文化旅游产业高地崛起的必由之路

以自然景观为载体的旅游开发是有一定限度的,随着自然景观资源的深入发掘,旅游业依托自然景观的增长之路就到了尽头。当前,连云港境内的山海资源、森林资源开发度较高;农业旅游资源开发虽然方兴未艾,但大多只能吸引本地人自驾游,难以招揽外地游客。再加上连云港旅游旺季、淡季分明,旺季相对较短(仅每年7-9月,以及“五一”“十一”两个小假期),单纯依靠自然风光、季节性旅游产品吸引并留住游客比较困难。连云港要想突破这一制约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做到“旺季留人、淡季引客、高地崛起”,需要对域内文化旅游业开发作出全新构思,而借力域内文学资源开发并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不失为一条具有现实可行性的路径。

(一)连云港域内文学资源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坚实基础

“作为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作家由于其自身的名人效应,也会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与作家作品相关的旅游资源都会受到旅游者的青睐。”[1]连云港特色旅游品牌花果山景区、文化旅游项目“西游记文化节”之所以对中外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与花果山是吴承恩《西游记》创作的取材地及《西游记》的魅力辐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除了《西游记》这部名著外,还有许多文学名著与连云港有深厚的渊源关系。清代作家李汝珍长时间在连云港板浦镇居住,创作了以古海州地区的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自然风物为素材或原型的炫学小说《镜花缘》。这部小说不仅在内容上与地方风景、民俗、仪式存在一定的呼应关系,而且自身就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游记小说,尤其是小说的前半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旅游文化”[2],具有供连云港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汉末刘备避难于海西国一带(今连云港灌南、灌云一带),东海朐人糜竺(故居在今连云港关里村)把妹妹嫁给他,还赠给他财物、人马,这些史实在《三国演义》中也有所反映。《水浒传》与连云港也有密切关系。据《宋史·徽宗纪》记载,宋江进入楚州、海州(今属连云港市)界,宋朝廷命知州张叔夜招降宋江;《宋史·张叔夜传》载有宋江侵犯海州被张叔夜设伏击败之事;海州境内的白虎山不仅留有与梁山好汉失败直接相关的张叔夜题名碑,还被作为孔明、孔亮的落草栖身之所写入《水浒传》。

还有许多文学家在连云港境内留下了足迹。唐代诗人李白曾遨游连云港,在今太白涧一带留有遗迹;宋代著名诗人石曼卿曾任职海州,石棚山上现存有“曼卿读书处”遗迹;苏东坡于熙宁七年(1074年)登临石棚山,赋诗缅怀石曼卿。此外,连云港境内还保存了一些古代作家的故居、遗迹、题词、题刻等文学元素,如板浦镇的李汝珍故居(现已辟为“李汝珍纪念馆”对游客开放)。“文学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往往与其生产者——文学家有着很深刻的依赖关系,有时文学家本人的吸引力甚至超过了文学作品本身。”[3]这些文学元素是连云港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先天宝藏”和优势资源,若能就此进行实地调查、深入发掘、精心整理,连云港文化旅游业完全有可能开发出新线路、打造出新品牌。

(二)文学作品与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具有切合性

各地发展文化旅游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项目)。从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看,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资源特别是文学资源能产生丰富的旅游附加值,从而成为实现这一核心目标的“动力强劲型”资源。一方面,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人文资源,既是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直接素材和内容载体,又能以其人文魅力、淑世情怀、审美特质为文化旅游产业增光添彩;另一方面,文学作品还能赋予自然风景深刻的文化意蕴,让作家的人格魅力、作品的审美魅力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为山川河流增添神奇的灵性、奇特的情韵。连云港依山傍海,山明水秀,自然风光具有“海、古、神、幽、奇”五大特色[4]前言,地方政府若能以文学作品为翼,有望创造文化旅游的新增长点。比如,位于东海县的羽(禹)山,山势不高,当地有“羽山放扁,离家不远”的说法。《山海经·南山经》载:“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晋代郭璞注云:“今东海祝其县西南有羽山,即鲧所殛处。”[5]15《山海经·海内经》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5]470如此一来,羽山不仅与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有了血缘关系,而且成为古代小说(《山海经》为博物体地理志文言小说)的记载对象,由此获得了神秘与传奇色彩。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和《山海经》为羽山提供了厚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若游客熟稔这些文学作品,定会油然而生怀古幽思和追慕神想。同样,如能围绕古代关于东海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围绕石曼卿、苏东坡等诗人及其诗作进行深度开发,也能为连云港以山海为主体景观的旅游业增色许多。连云港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对本地未来五年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了指导性规划,其中与文化旅游产业有关的规划目标是“保护和弘扬连云港西游记文化、古海州文化,延伸发展海洋文化,强化发展红色文化、祈福文化等,促进文化休闲产业的繁荣”[6]。欲实现这一目标,连云港应该着眼并依托域内丰富的文学资源,在夯实源自《西游记》的西游记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上,围绕海州歌谣、民间故事、历代诗词歌赋、民间戏曲、小说名著深入发掘、精心设计、全方位开发,定能做出一篇关于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大文章。

(三)文学名著当代阐释的必要性

任何文化都是当代的文化,任何文学经典也都是当代的文学经典。作为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经过当代传播、接受与阐释,才具有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独特价值,而不至于沦落为仅仅作为文化符号而存在的“死语”。地方区域内的文学资源同样如此,“文学遗产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它不是‘死’文化而是‘活’文化,本质特点是依附于特定民族、群体、区域或个体存在,流传至今”[7]。如果不注重对域内文学资源的价值发掘与当代利用,那么不仅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缺乏发展后劲、内涵深度和视野宽度,还将使本地区丧失对历史文化、文学遗产的继承,割裂现实与历史。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连云港人不了解《镜花缘》及其作者李汝珍与连云港之间的渊源关系;很少有人知道苏轼、李白、石曼卿等诗人曾驻足连云港,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只有朝阳镇部分居民以及地方文化、文学研究者才知道本地蔡姑庙祭祀的蔡姑是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的众多人物原型之一;而知晓南朝诗人鲍照、《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代诗人袁枚、当代散文家朱自清、当代作家吴强等与连云港有渊源关系的连云港人,更是少之又少。可见,连云港域内文学尤其是文学遗产已经濒临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依托连云港域内文学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迫在眉睫。一旦开发成功,就可以带来双重效应:一是文学资源能够借助文化旅游的兴盛走进民众视野,获得当代生存的空间与价值;二是文化旅游能够依凭文学资源的内涵与魅力,获得较高的文化衍生值。

从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来看,发掘文学资源、助力文化旅游产业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的需求,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可行性。艾泽欧·阿荷拉认为,旅游的驱动力一方面来自个人摆脱个人环境(个人遇到的麻烦、问题、困难和挫折)、人际关系(合作者、家庭成员、朋友邻里)的欲望,另一方面来自个人想通过在一个新环境中的旅游,获得某种心理上的回报,满足心灵的某种企盼[8]62-63。文化旅游业态完全可以满足游客的这种心理欲望,因为文学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具备创设“新环境”帮助摆脱现实焦虑的天然禀赋。比如,围绕《镜花缘》建造景区、景点,创作情境剧、游乐作品,开发文化产品、游戏产品,定会因小说自身具备的异域风情而带给游客新奇感、神幻感。

二、基于文学资源的连云港文化旅游开发成效及存在问题

连云港文化旅游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地方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名片效益,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和开发者给予充分重视并全力加以解决。

(一)文化旅游开发取得的成效

“借瓶装酒”,巧用文学话头。借助文学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一般遵循三条基本路线:一是利用地方风物、景观、风俗作为文学作品原型、素材的先在优势,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稍加改造,或者按照现代理念整体开发,以西游记文化旅游、梁山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为代表;二是依据文学作品的内容,或者利用文学作品的衍生产品开发项目,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北京大观园、无锡的三国城和水浒城等旅游产品为代表;三是巧借文学资源的名目,“无中生有”,针对地方自然景观特点建设文化旅游景区,以广东河源镜花缘文化旅游、湖南常德桃花源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为代表。无论走哪一条路径,各地都立足文学作品而又不拘泥于文学作品,在主题内容、人物形象、空间场景等方面多有突破。连云港基于文学资源的文化产业开发基本上走的是第一条路线:西游记文化旅游主景区是花果山,代表性景点集中在三元宫、水帘洞、七十二洞、女娲石一线,为了凸显西游记文化特色,景区内建造了吴承恩塑像、大圣佛像、“三打白骨精”雕像,并借鉴第三条开发线路,在景区内“虚构”了高老庄景点,将之建成儿童游乐场所;镜花缘文化旅游则以市内板浦镇李汝珍故居为核心,辐射东磊景区。围绕这两大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文化产品以《西游记》情景剧为代表,在本地演艺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西游记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演出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应该说,在借《西游记》这只“古典之瓶”装现代文化旅游之“新酒”这个方面,连云港做得比较成功。

“巧夺天工”,打造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开发文化旅游的第一环境,也是文学资源得以呈现的重要载体。自然景观属于天然赋存,一旦生成,其形态状貌、空间分布便基本定型,除非遭遇重大地质变动或人为改造、破坏,否则难以形成新的自然景观形态。而文学资源具有人文性、意蕴性和多解性特征,客观上决定了开发文化旅游必须重视人文景观建设。连云港西游记文化的风景载体是花果山景区,景区内有历史遗留下来的丰富的人文景观,核心古建筑群三元宫在历史上一度是香火旺盛之地;郁林观石刻群包括重要石刻16处,现存最早的是刻于唐代的崔逸《郁林观东岩壁纪》,被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和李清照收入《金石录》;建于北宋时期的阿育王塔,是苏北地区现存的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宝塔。此外,还有屏竹禅院、义僧亭、茶庵、九龙桥等。连云港一方面对上述人文景观精心修缮、妥善保护,整治其周边环境,使它们以古雅典重的面貌出现在游客面前;另一方面紧扣西游记文化主题,对景区内景点进行拓展。花果山景区内修建了三打白骨精雕像、大圣佛、多宝佛塔,增添了《西游记》元素、佛教文化元素,丰富了景区的宗教文化内涵;新辟了瑶池、猴苑、神路、仙人湖等景点,以写意手法与《西游记》内容遥相呼应,便于唤起游客对《西游记》的回忆与联想;开辟了怪石园,以石头的天然形态为基础,经过想象构思命以佳名,如猴子拜师、镇猴佛手、哮天犬、白骨精、拜月兔等,与《西游记》巧妙关联,巧显神思;墨香小径在104块形态各异的山石上镌刻了当代书法名家作品,真草隶篆,众体皆备,书兼南北,风韵各异,为景区增添了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这些人文景观既能与花果山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又能与西游记文化相扣合,还能使古典艺术与当代文化相得益彰。

“明修栈道”,带动旅游产业综合发展。各地在规划开发之时,已经将文化旅游项目与区域内旅游产业开发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关联起来,做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尤其是近年来全域旅游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以某一文化旅游业态为纽带,实现全域内的旅游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开发文化旅游项目的战略性思维。连云港“以西游记文化为主框架,以‘神奇浪漫之都’为城市总定位,深度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整合独特的山海旅游资源,相继举办了‘西游记文化节’‘连云港之夏’‘徐福海洋文化节’‘东海水晶节’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连云港的旅游文化得以有效地发挥和展示,推动旅游业从低端向高端的跨越,从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9]。自2014年以来,连云港充分利用自身是《西游记》成书背景地的特色优势,以西游记文化为纽带,打造西游记文化平台。目前,已建有西游记文创产品展示中心、徐培晨西游记文化艺术馆、西游记文化陈列馆、西游记文创工作室、西游记文化节等五大平台[10]。这些平台在深度发掘西游记文化的同时,也为连云港文化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二)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得“形”遗“神”,文学内涵发掘不到位。旅游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来自景观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通过景观的形态、色彩、质地等表现出来,内在美则通过景观的文化内涵、人文特质等体现出来;外在美能愉悦游客耳目,内在美能震撼游客的心灵。然而,受时间条件所限,游客往往难以充分领略景观的外在美,更难以深刻体悟景观的内在美。这导致旅游开发主体往往注重景观的外在形象包装,以获得炫人耳目的观览效果,力求短时间内吸引游客的眼球,相对忽视了景观内在美的提炼与呈现。这种倾向在文化旅游开发中也存在,主要表现为重视自然景观改造、人文景观建造,而对借助景观表现文学的思想内涵、文化意蕴、审美特质用力不多。就连云港西游记文化旅游品牌而言,该项目长期以来一直被连云港市视为全市旅游业的龙头倾力加以开发,然而时至今日,该旅游项目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依然占据绝对优势,部分人文景观如玉女峰顶的小广场、人工平台,不仅没有增加自然美,反而产生了负面作用;目前已有的西游记文化五大平台看上去数量不少,但开发的文创产品与《西游记》的关联性不强,难以体现古典名著的文化特质;《西游记》部分资源得到了利用,但其宗教文化、西游精神、文学典型、民风节俗等方面被忽视,缺乏适合的创意载体、呈现形态;对与《西游记》相关文学元素的旅游功能、旅游价值不够重视,如忽视作家吴承恩的“形象塑造”、对玄奘藏经堂的文化内涵呈现不到位。而除了《西游记》之外,仅有《镜花缘》进入了地方政府文化旅游开发的视野,其他文学资源甚至尚未获得重“形”的资格。这种开发状况与连云港拥有的丰富文学资源基础极不相称。

重“物”轻“文”,文创产品品类单一。创造经济价值、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应该是旅游开发的终极目标之一,却很容易被当作唯一目标。正因如此,有些地方政府善于指导、组织实施“有形”建设,如环境整治、交通配套、餐饮服务、商品生产;不善于指导、组织实施“无形”建设,而在指导设计、生产旅游产品使之具备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历史价值的策略方面显得捉襟见肘。有些地方政府对实体经济的实物产品开发方面舍得投入资金,提供技术支撑,甚至制定倾斜性政策予以扶持;对非实物产品的开发帮扶力度不够,如对文创产品往往有规划缺指导、有帮扶少落实。连云港打造西游记文化旅游品牌数十年,开发的旅游产品还是老一套的绒毛猴、金箍棒、钉耙、面具等玩具,明信片、风光图片、邮票等印刷品,以及葛藤粉、云雾茶等地方特产;文创产品以工艺品、玉石、画册、书籍、图片等为主,而影视、演艺、游乐等方面产品匮乏。诚然,将实体产品放在开发首位,利用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游客集散地的便利推动产品销售,在短期内可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然而,一旦处置不当,忽视无形的、有内涵的文创产品开发,就很有可能制约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20世纪80年代连云港酝酿开发“镜花缘”文化旅游,围绕“镜花缘”文化的相关产业也已起步,依托“镜花缘”文化开发生产了“镜花缘”牌白酒,但该品牌白酒在市场上昙花一现,至今已经难觅踪影。究其原因,是连云港在“镜花缘”文化的资源发掘、内涵提升等方面所下的功夫远远逊于对西游记文化所下的功夫,致使“镜花缘”文化难以深入人心,进而影响了“镜花缘”文化旅游业的整体发展。目前,连云港再次重视“镜花缘”文化产业链的开发与打造,假如只在相关旅游产品的外在形态上做文章,而忽视对“镜花缘”文化的系统建构与传神呈现,恐怕难免重蹈旧辙。

“引”强“留”弱,文化旅游的“底气”不足。文化旅游开发成功与否,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市场定位;二是文学资源的质量与社会知名度;三是旅游文创产品。在这三个要素中,市场定位决定了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文学资源的质量和社会知名度决定了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度,文化旅游产品能否满足游客的消费需要决定了游客的“停留度”(在景区及景区所在地域的停留时长)和“回头率”(游客第二次及以上的回游率)。而国际通行的对旅游业的要素定义包括出游的目的、旅行的距离和逗留的时间,据此,衡量文化旅游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尺度是游客的“停留度”和“回头率”。按这个尺度考量,连云港文化旅游境况不佳,主要表现为主要载体花果山景区对初游游客的吸引力较强,但“挽留”游客的能力不强;对游客“回游”的吸引力较弱,难以借力游客形成辐射效应;景区建设与项目开发仍然满足于方便游客观赏、购物、拍照层面。总的来说,连云港文化旅游缺少留住游客的底气和基础,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旅游项目的参与性、互动性不强,游客不肯停留脚步;景观、项目缺少深度,其内涵一览无余,游客没必要停下脚步;游客只拥有欣赏风景的空间,无法享受富有文学气息的美食、文化娱乐、艺术欣赏等配套服务,游客无法停下脚步。2016年“五一”期间,连云港花果山景区接待游客12.64万人次,同比减少4.2%;门票收入601万元,同比增长10.4%[11]。游客数量减少,门票收入不减反增,这不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常态。连云港应该在开发系列项目、提高游客参与度上下功夫,设法留住游客并使他们“自愿”消费。北京大观园的文化旅游值得连云港借鉴:每年农历春节初一至初六举办“红楼庙会”,“元妃省亲”古装巡游是其传统的独家特色项目;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期间举办“北京大观园‘中秋之夜’”,每届举办3-4天[12]。游客一旦参与此类互动型、体验式的文旅活动,就需要在景区逗留3-6天,由此带来的辐射消费与后续消费规模十分可观。

三、基于文学资源的连云港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化策略

(一)培育崇敬经典及其作者的文化情怀

文化旅游可以吸引更多的文化游客,而文化游客因其优雅的生活品位、较高的消费层次,不仅能给风景区所在地域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凝聚效应,而且能带来文化的叠加效应、文明的提升效应。这种良性互动为各地解决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短期化,在自然旅游资源的消耗中经济效益逐渐消退”[13]等问题提供了思路。然而,人们常常误以为文学资源带动的旅游开发热或旅游热,属于文学资源“盛名”的功劳,忽视了其背后的根本动力是人们对作家人格的感佩、对文学艺术魅力的追慕。麦康奈尔说:“所有的旅游吸引物都是文化体验。一种文化体验有两种基本的组成部分……文化体验的第二个方面是在模式基础之上的信仰或情感,已经被改变、被创造、被增强了。”[14]2因此,不能将文化旅游打造为纯粹的“知识之旅”“文化之旅”,必须重视游客深厚的文学情怀这一原动力的培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育人们对文学家、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形成全民乐于阅读文学作品、乐于与作家心交神会的良好风气,是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治根之法。连云港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民众的文学情怀。(1)借力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倡导每一个人都享受阅读的乐趣,尊重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大师们。利用全民阅读平台推介连云港域内文学,可使人们对连云港文学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进而对连云港文学产生热爱之情。(2)切实推进“真阅读工程”。“真阅读工程”是连云港市从2016年起开展的一项面向全市中小学的读书专题活动,旨在引导广大师生及家长感受、领悟阅读的魅力,提高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连云港可以编写连云港域内文学读本或者校本教材,引领中小学生深入学习、带动教师和家长参与阅读,使连云港域内文学之花盛开在每一个连云港人的心中,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人们一道涵养文学情怀,为促进连云港文化旅游发展积聚后劲。(3)借助其他平台、方式,如文博会、图书展、网络、期刊杂志、文艺演出等,大力推介连云港域内文学遗产和当代连云港文学成果。比如:开通连云港文学专题网站、全面宣传、介绍连云港文学;举办连云港文学专题研讨会,提高对连云港文学的认识;对连云港域内文学遗产、当代连云港文学开展文学批评与研究给予基金资助,繁荣地方文学批评;出版域内文学(遗产)作品集、连环画,或者将其改编为戏剧、曲艺、音乐剧、舞蹈剧等艺术形式,深化人们对连云港文学的认识与体验。

(二)推进文化旅游的全域性开发

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全域旅游要求统整某一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体系,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转换功能、资源共享,以实现区域旅游业整合发展、优质提升;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全域旅游要求针对社会需求,加大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力度,为人们提供最优化旅游服务。无论从发展模式还是从发展理念的角度来看,文化旅游开发都最符合“全域旅游”的要求。其一,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以文学作品为资源聚集对象,能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开发实现功能互补,有利于推动地方旅游业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其二,根据国际一般经验,当人均收入超过3 000美元以上时,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会有明显的提升,当前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这一基线。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成分,而且是富有情感与美质的成分,定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文学旅游资源开发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求,属于落实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之举。其三,文学旅游资源开发能够带动对区域文学遗产的发掘,既能将地方文化传统形象化、审美化,又能密切某一区域内风景区(点)之间的文化血缘关系,便于地方政府在全域旅游视角下规划、发展旅游业。

连云港着眼于“全域旅游”开发文化旅游,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1)针对文学资源尤其是遗产的“个性”,实现旅游项目的特色错位开发。例如,与连云港关系至密的《西游记》《镜花缘》《山海经》均具神幻奇异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它们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精神气质。针对它们开发的文化旅游项目,应凸显《西游记》在宗教观照下的对现实世界的空间改造和神奇想象,展现《镜花缘》浓郁的域外风情和光彩照人的才女群像,强化《山海经》中交织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悲壮的英雄使命感。(2)以西游记文化的重要载体花果山景区为核心,重点规划并处理好其他文化旅游项目与花果山景区的空间地域、欣赏时序的衔接关系,文化主题、游乐演艺、视听享受的组合关系,景点布局、路线贯通的衬托关系,以景区(点)联动、个性呈现、功能统整的策略“牵绊”游客的脚步、“留住”游客的心。(3)推动旅游风景区与居民区的整体化开发。连云港一向重视主体风景区建设,“十三五”期间将以花果山西游文化发展为“极核”,全面提升花果山景区功能,将前云台山片区打造成西游文化度假旅游集聚区[6],目前正在启动镜花缘特色小镇、西游记风情小镇的项目规划与建设。在着力打造这些文化旅游主景区的同时,连云港可以在城市、村镇景观建设方面多维创意,为居民生活区增添区域文学色彩。比如:以地方文学资源命名街道、街区;依托文学资源建设特色社区;依托广为传颂的神话、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建设文学、文化主题广场;建设文学、文化长廊,开办专题图书馆(室),宣传、普及连云港域内文学。

(三)“虚”“实”兼顾,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对文化产品而言,“虚”“实”具有多层含义。就具体形态而言,所谓“虚”,指的是非物化的、符号化的文化旅游产品,比如动漫、影视作品、文艺演出、游乐活动等;所谓“实”是指物化的、非符号化的文化旅游产品,如工艺品、土特产、特色小吃等。就生产过程而言,所谓“虚”是就生产工艺、制作技艺而言的,如板浦滴醋制作工艺、东海水晶加工工艺等;所谓“实”,是就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旅游产品而言的。就外在形态与内在意蕴而言,所谓“虚”指的是产品蕴含的文化意义、审美特性等,如制作的《西游记》面塑人物所展现的个性特点与精神气质、游乐活动渗透的文学元素与风俗观念等;所谓“实”就是文化产品的外在形态,如包装、美工、命名等。“虚”与“实”能够满足游客不同的旅游需求:“实”更多地满足游客的视听、品尝、器用等方面的需要,“虚”更多地带给游客精神的享受、审美的愉悦。

从连云港围绕文化旅游开发的产品来看,对“实”的方面用工颇多,成效显著。在地方土特产方面,与花果山关联的“花果山”风鹅、云雾茶、葛藤粉市场较为成熟,经济效益突出;与《镜花缘》相关的海州辣黄酒已初具名气。在工艺品生产方面,与《西游记》有关的玉器、水晶、石雕等工艺品观赏性、艺术性兼备,口碑较佳;赣榆面塑、东海版画等艺术品发展前景良好。在其他产品方面,已经有企业围绕西游记文化设计生产保温水杯、相片架、打火机、靠枕、鼠标垫等。今后的旅游产品开发应该在“虚”方面加强引导,深入开发,可以遵循以下思路。(1)发掘文学资源的多元因素,赋予文化旅游产品丰富的意蕴。连云港可以以域内丰富的文学资源为基础,针对多样化的文学形态、多元化的文学内涵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比如:集思广益,拍摄《镜花缘》电视连续剧;提高生产工艺、制作工艺的社会知名度,在保护知识产权和商(工)业机密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参与制作、体验生产的机会;加大动漫、演艺、娱乐产品的开发力度,让文学元素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和舞美设计焕发新的光彩。(2)全方位包装域内文学。连云港可以采用田野式调查、田野作业的方式,深入民间广泛采访,专门收集整理,绘制域内文学地理分布图,并在对文学遗产、当代作品整理的基础上,择取精华,从出版、美术、曲艺、游乐、食品、餐饮、工艺、演艺、竞赛、动漫、影视、包装等多方面加以设计开发,生产文创产品。(3)借鉴“无中生有”的开发策略。在“无中生有”的理念下,景区就是文化产品,而非实体产品。比如,“鲁镇”是鲁迅先生笔下虚构的文学空间,但它是当时绍兴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绍兴人将这一虚构的文学空间实体化,将“鲁镇”建在了鲁迅的故乡绍兴。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鲁镇”竟然成为现实的存在。连云港建设西游风情小镇、镜花缘特色小镇,完全可以借鉴这一开发策略和理念,深入挖掘西游文化,强化文创产业的发展。

基于区域文学的文化旅游开发,就其整体而言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但是落实到每一个文学单元,又是微型项目、单体项目。由政府承担开发主体的职责,负责项目运营甚至还参与市场拓展、营销促进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因为这会将政府拖入琐碎的管理经营事务的漩涡中。连云港市必须改变策略,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政府在项目立项审批、市场环境管理、平台搭建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而资金投入、产品开发、技术改造、项目运作等完全可以交给市场。比如,吸纳民间资本或发动中小企业联合投资,成立专门的文化旅游公司,从事文化旅游的项目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运营、景区管理等。应该说,连云港若能在战略定位、资源发掘、突显特色方面精心构思,在开发实施中引导得当、融资到位、运作有序,其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定能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

[1]吴琼.基于沈从文文学作品的湘西旅游开发研究[J].文学教育,2015(4):50-51.

[2]徐永斌.《镜花缘》与旅游文化[J].明清小说研究,2010(1):220-232.

[3]张维亚.文学旅游地的遗产保护与开发:南京夫子庙李香君故居和王谢古居案例研究[J].旅游学刊,2007(3):40-44.

[4]王志国,周宁.连云港文化概观[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5]山海经[M].杨帆,邱效瑾,注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6]连云港市政府.“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EB/OL].[2017-05-16].http://www.lyg.gov.cn/zglygzfmhwz/zxgh/content/a98a2737-6088-4ead-aaba-c3bcf5c1b4bd.html.

[7]张维亚,赵步阳,曹千里,等.民国文学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南京民国文学为例[J].商业经济,2008(9):109-110.

[8]李伟.旅游文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9]连云港:依托文化内涵做大旅游产业[EB/OL].[2017-05-16].http://gjzx.jschina.com.cn/20179/201212/t1104 231_5.shtml.

[10]连云港市精心打造西游记文化产业[EB/OL].[2017-05-16].http://www.taiwan.cn/local/dfkx/201507/t2015 0720_10288569.html.

[11]连云港“:五一”假日旅游繁荣有序[EB/OL].[2017-05-16].http://js.ifeng.com/a/20160503/4514302_0.shtml.

[12]北京大观园[EB/OL].[2017-05-16].https://baike.so.com/doc/5335282-5570720.html.

[13]马伟.文学旅游开发下经济效益的获取途径探析[J].消费经济,2005(12):102-104.

[14]麦康奈尔.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and Optim ization Strategy of Cultural Tourism in Lianyungang Based on Regional Literature Resources

WANG Lin,SHANG Jiwu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Lianyungang 222006,China)

The abundant literature resources not only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exploring the cultural tourism in Lianyungang,but also correspond with developing the cultural tourism features of the city.Therefore,it’s necessary to interpret the literature resources of Lianyuangang from the contemporary point of view.Based on literature resources,Lianyungang has got some success in exploring cultural tourism.However,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such as the under-excavation of literary connotation,monotonous category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s well as“lack of confidence”in attracting tourist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business format of regional literature tourism,Lianyungang can adopt a series of measures,including cultivating the culture of reverence for classics and writers,promoting the exploration of literary tourism comprehensively,along with developing literary tourism products virtually and fictitiously.

literature resources;cultural tourism;development status quo;optimization strategy

F592.7

A

1009-7740(2017)03-0008-08

2017-07-08

江苏省连云港市文化创新应用研究课题“基于连云港区域文学资源的文化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LWHKT1708)

王 林(1965-),男,江苏连云港人,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和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连云港西游记文学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我们需要文学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