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研究

2017-03-11王彬彬武选民

关键词:分级学习者院校

王彬彬,武选民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研究

王彬彬,武选民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高职院校英语分级教学具有分级方法明确、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材料更有针对性和考核方法相对科学等优势。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分级缺乏专业差异性;(2)教学方法缺乏职业针对性;(3)教学内容缺乏职业导向性;(4)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分数。高职院校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强化英语分级教学改革:(1)分级编班应考虑专业特点;(2)课程设置要切合职业需求;(3)采用切合职场情景的教学方法;(4)校企合作开发英语教材;(5)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唯有如此,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职英语;分级教学;职业导向

我国高等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人才培养质量面临巨大挑战,最终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该立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备、可用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是未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交流工具,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此,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分级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英语分级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强化其职业导向的实施建议。

一、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语言输入假说理论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i+1)理论认为,人类只有在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该语言。假设学习者当前语言认知水平为“i”,“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水平的语言知识,“2”表示远高于语言学习者水平的语言知识,只有当外界语言输入既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又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时,才会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换句话说,学习者只有充分理解了含有“i+1”的语言输入,才能从“i”层过渡到“i+1”层。假如语言输入难度低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或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等同(i+0),学生通过该学习过程不仅不能学到新的知识和语言技巧,反而会产生焦虑心理,进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假如语言输入过难,达到“i+2”的水平,学习过程就不会发生[1]20-22。

克拉申输入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有相似之处,即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个人性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教学。如果教师对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采取同一种教学模式,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就很难有效吸收语言知识,容易因学习障碍而自信心受挫,进而放弃英语学习。故而,教师有必要通过分级教学的方式,根据合理、科学的标准将学生分成若干等级,使学生都能在“i+1”水平上实现可理解性的输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需求分析理论

外语学习需求分析,即思考如何满足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的一系列主客观需求。20世纪80年代,哈钦森(Hutchinson)和沃特(Water)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需求分析细化为目标情境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在他们的倡导下,需求分析理论开始被运用到英语教学中。

目标情境需求分析是指对目标情境里学习者所必要的、缺乏的和想要的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分析。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目标情境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对英语学习者在未来工作领域中掌握英语技能的必要性的调查、对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需求程度的分析、对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英语水平要求的了解等。学习需求分析则指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认知能力水平和课堂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进行分析,主要着眼于对学习者学习动机和愿望的调查,学习者对英语水平的自我评价和对学习者英语水平的客观评价(考试成绩),以及学习者对教材选用、课程设置等学习资源的需求[2]325-338。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借鉴需求分析理论,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全面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学习目标与动机的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还要重视学生情感需求,以了解学生需求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二、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势

英语分级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施教、学生接受的局面,对教与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传统教授型课堂上,教师按照同一套教学模式授课,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而在英语分级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因材施教,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分级方法明确

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统一要求,分级指导”[3]3的原则。教师根据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对高职新生进行英语水平摸底考试,将考试结果与学生高考英语成绩、生源背景等情况做综合考虑,将新生分为A、B两个等级,分别设班。A班学生大多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高考入学的,还有少数通过注册或单招入学的、英语成绩较好的、英语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B班学生主要包括注册入学或职高、中专单招入学的学生,英语综合素质较低。按成绩等级分班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级,实施“走班式分级”教学。

(二)教学方法更为合理

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分级水平制定不同的课堂任务。对于A级的学生,考虑到他们的基础较好,课堂任务多以语篇分析为主。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课文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实施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讨论整合,然后利用PPT展示汇报,实现了锻炼语篇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的目的。对于B级的学生,教师先讲解课文中的知识点,如词汇、句子和语法,同时辅之以适当的词汇、语法练习,最后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总结,达到基本掌握课文语言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材料更有针对性

教师根据分级结果为学生选择符合其英语水平的学习材料。在精读教材的选择上,考虑到B级的学生基础较差,为他们选择的阅读文本比较简单、文后配有语法和词汇练习,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A级学生的语法、词汇和理解能力较好,选择的教材则以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主,选编的英语课文在确保题材多样性的基础上,具有一定难度,文后练习还包括词汇、翻译、写作和会话等。

(四)考核方法相对科学

首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并给予及时、合理的评价反馈,引导学生总结、巩固知识。其次,在命题方式上,编制分级试卷,面向B级学生的试卷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核,面向A级学生的试卷注重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最后,以考试成绩和平时课堂成绩为基础,对A、B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B班中英语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升级到A班,A班中学习能力下降的学生也会降到B班,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三、当前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适应职场需求的英语应用能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在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某个方面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快地适应与英语相关的专业工作[4]。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只是按照英语水平将学生重新分班,并未将职业导向的理念贯彻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评价实施等方面。

(一)分级缺乏专业差异性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时就具有岗位所需要的英语能力。实际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英语能力的要求各有不同。比如,航空服务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应该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而机电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则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文本阅读能力。但是,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节约教学资源,在分级教学中往往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使用同样的英语教材,所学的内容也大同小异,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性,难以实现分级教学的原本意图。

(二)教学方法缺乏职业针对性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大多毕业于英语师范专业,尽管具有较高的英语知识水平与综合素养,但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专业内容缺乏了解,无法将英语教学与学生面向的职业情景结合起来。在分级教学中,教师虽然能够做到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确定不同的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但教学方法缺乏专业针对性,不能区别对待。

(三)教学内容缺乏职业导向性

由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内容可以发现,A级、B级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虽然能较好地体现对学生的不同要求,但英语教材的文本内容大多以文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为主,无法突出高职教育重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特点。高职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大多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熟练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简单的文字阅读与交流能力,而不是长篇学术文章的读译能力[5]。而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多侧重于读写教学,缺少职业导向性训练,尽管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很多英语知识,遇到实际涉外任务时却一筹莫展。

(四)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分数

大多数实行分级教学的学校仍然以考试卷面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唯一依据,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要学习方式,致力于卷面成绩的提升。这种单一的学习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在考试结束后就遗忘了学习内容,不能达成相关的目标要求,更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英语能力的实际要求。

四、职业导向的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建议

(一)分级编班应考虑专业特点

由于不同专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不同,学校在分级编班时应该尽量将培养规格相近专业的学生编入同一班级。如数学系的应用数学专业、信息计算与科学专业虽然同属数学系,但是应用数学专业更偏向理学,可以将该专业的学生与物理系专业的学生编入同一班级,信息计算与科学专业更偏向计算机应用类,可以将该专业的学生与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的学生编入同一班级。根据专业特点的分级编班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展开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能力。

(二)课程设置要切合职业需求

很多用人单位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英语资格证书或英语等级证书,其中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四六级英语证书最受用人单位青睐[6]。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可以在低年级开设英语必修课,采取分级教学之后,面向不同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英语公共选修课程。比如:面向A班学生开设英语三级、四级备考公选课,教师可以在传授学生英语知识、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介绍各类英语证书考试的复习备考经验,通过课后练习督促学生加强训练,帮助学生取得各类英语水平证书,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对B班学生开设强化英语基础训练的公共选修课。再如:将来从事文职工作的学生大多在工作交流、商务接待、商务谈判等场合中使用英语,需要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技能,学校可以考虑对基础较好的A班学生开设商务口语课程,提高其听力水平,强化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从事技术工作的学生则需要阅读英文版的工作指南、使用手册、技术文件,学校可以开设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与翻译能力的相关课程,让学生根据实际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英语阅读训练,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此外,考虑到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能会有出国深造的需求,学校还可以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师资水平,开设出国英语考试(TOEFL、IELTS)的相关课程。

(三)采用切合职场情景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岗位培训,使他们拥有丰富的职业英语知识储备。英语教师也应该利用课外时间,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相关合作企业的交流,了解社会各行业岗位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的需求。英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起到导学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语言情境,如接待外商、回复信件等,带领学生进行实战操作,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专业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创设模拟的职场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英语学习,有利于学生深刻感受英语应用的社会环境和职业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校企合作开发英语教材

目前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多为基础英语教材,专业针对性略有不足。高职英语教材的选择或新编既要考虑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需求,又要考虑教材内容的职业导向性。学校可以以本校的师资力量为主体,联合企业一线人员共同开发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的行业英语教材。教材内容应紧扣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以简单、实用为主,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养成训练,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开展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职业导向的英语分级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加强学生在职场中的应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因此学习评价既要采取书面考核的方式给出考试成绩以考查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又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建立科学的英语学习考核评价体系。这一体系既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又要注重终结性评价;既要注重英语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又要重视英语学习观念与学习方法的评价;既要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唯有如此,才能更加全面客观地考查出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

综上,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推行职业导向的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包括教学理念、分级方案、教学方法、课程教材等方面的改革,使高职英语教学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应社会的需要。

[1]Krashen S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2]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 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UP,1987.

[3]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张琼.浅谈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1):122-124.

[5]严育.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原则[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67-69.

[6]李思阳.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36):81-83.

On the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Career Orientation

WANG Binbin,WU Xuanm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Lianyungang 222006,China)

The graded teaching of English based upon the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leve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already proved such advantages as a clearly-defined gradingmethod,more reasonable teachingmethods,more specific teachingmaterials and relatively scientific assessmentmethods;however,it has also shown the following problems:(1)insufficient consideration of different majors in the grading;(2)teaching methods in lack of career orientation;(3)teaching content in lack of career orientation;(4)too much emphasis on score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graded English teaching:(1)due consideration of the specific needs of differentmajors;(2)the curriculum setup capable ofmeeting the professional needs;(3)the use of workplace scenarios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teaching methods;(4)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ingmaterials;(5)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ssessment system.It is firm ly believed that the proposed measures will cultivate the talents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both the employers and the society.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graded teaching;career orientation

H319.3

A

1009-7740(2017)03-0062-04

2017-08-10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课题“新形势下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研究”(项目编号:2015JSJG496)

王彬彬(1985-),女,江苏徐州人,讲师,主要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分级学习者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