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3-11张晓菁

关键词:隐性载体院校

张晓菁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晓菁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高职院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资源挖掘不到位、载体开发不全面和教育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思想认识、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综合的评价机制。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通过在教学中渗透、环境中强化、交往中重视和活动中提升等措施来优化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成因,对策分析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利用校园内外所有的环境与资源,采用一系列潜隐的、暗默的、区别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方式,具有隐蔽性、渗透性、愉悦性等特点[1]。其实质是通过活动(学习、生活、管理、人际交往、娱乐活动等)使学生在无意之中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把教育与活动、环境融合在一起,把教育目标隐匿在活动和环境之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其独有的隐蔽性、渗透性、愉悦性等特性,符合当代青年的心理特征,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因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随着学生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主体意识的不断加强,高职院校特别重视作为规范性教育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为提高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本文着重探讨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就优化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具体策略。

一、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把握不准,对其功能与价值认识不清,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在:对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远远超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开展的专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忽视发掘活动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不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教师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上,漠视了课程内容隐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管理人员只注重完成份内的事务性工作,忽视管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自身形象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觉得学校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丰富课余生活,以娱乐为主,没有深入体会、思考活动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不到位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非常丰富,校园中的任何现象和活动都可以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然而,有些高职院校过分注重物质教育资源的开发,花大力气优化校园环境,相对忽视了隐性的精神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比如对校风、校训的内涵和校园精神的挖掘与宣传。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开发有所关注,侧重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体性教育元素,但对非主体性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应用重视不够。例如,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只注意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三)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全面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指的是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相关的教育载体被教育者运用,从而促使教育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切活动形式和物质载体[2]。这类教育载体主要有实际空间载体、活动载体、行为载体、网络载体。实际空间载体涵盖自然、建筑、文字、塑像等,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在为学生提供美丽怡人的自然风景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各类比赛、各种活动是活动载体,活动载体可以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行为载体指的是师生员工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一举一动,其中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品质特点也是一种隐性教育资源;网络载体指的是依托互联网而建成的各种终端、平台和虚拟社区等。当前,高职院校对实际空间载体和活动载体进行了有效的开发与利用,重视校园环境建设,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但是相对忽视了行为载体、网络载体的开发与利用。比如:少数高职院校管理不严格、教育不到位,对极少数师德素养不高、综合素质不强的教职工缺乏必要的监督措施,致使这些教职工疏于自身的言行和修养,未能在学生中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不善于设置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对网络传播的监管不到位,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四)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科学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渗透式教育方法、陶冶式教育方法和实践体验教育方法等,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只单独使用其中的一个教育方法,没有将这些方法有机地融合起来,影响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教育教学过程还存在着另外一种“隐过头”的现象,即为了达到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着眼于设计出学生易于认同的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忽视了活动隐含的教育目的的设计,最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3]。此外,职业院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经常采取传统方法,创新不够。比如:采用的实践体验教育等感性教育方法大多流于表面形式,对其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挖掘不充分,教育效果得不到有效巩固;虽然注意利用新媒体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但是内容与主题未能紧跟时代步伐,难以及时变革教育理念和更新教育方法。

二、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

高职院校往往更注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太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长期积累下来,致使自身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涵义、本质及有效载体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显性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区别与联系缺乏深刻的理解;部分教职员工对隐性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正确认识,以片面的眼光看待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把它当作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形式;大部分学生没能正确认识教师行为、校园环境、校园活动和网络媒体蕴含、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价值,缺乏自觉审视并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

(二)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源自西方。国内学者对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历史也只有20年左右,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往往局限于具体的经验总结,或者评介、移植、借鉴西方相关研究成果,尚未形成切合我国高职教育实际情况的、富有本土特色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引导,高职院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缺乏综合的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由于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同时隐性教育本身具有的潜隐性的特点,使得保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综合评价机制未能建立起来。首先,没有引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标准来考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为没有必要做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其次,对于开展的隐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活动所产生的教育效果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优化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在教学中渗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如何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转变成学生真正想学、愿意倾听并乐意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课程,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材,借助相关电影、影视剧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与民族发展,巩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用学生讨论、演讲等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包含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师要有效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比如,教师可以结合专业内容挖掘隐含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确立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念,养成团结合作的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培养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养成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

(二)在环境中强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要重视优化两个环境。一是要优化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因此高职院校要创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比如:可以从校训、校歌、校园建筑、校园绿化等方面着手,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优化育人环境,凸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可以利用学校的LED屏幕、宣传栏、橱窗、教室走廊等实物载体,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二是要净化网络环境。当今时代,互联网成为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和传播渠道。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官方网站、贴吧、微信公众号等多样化的大众媒体发布内含主流意识的网络信息,更可以结合当今的热搜、热词、热点新闻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网络信息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创建学校各类官方微博,通过微博、私信、微信等新型方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使网络变成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营造有利于创造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网络环境。

(三)在交往中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各自的地位、作用、价值和活动的联结及其相互作用的状态,它以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中介,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5]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中,教师具有的良好品质、渊博学识容易为学生所钦慕和效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此外,学生与学生之间容易相互影响,学生群体中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与规范的行为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辅相成,有助于达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相反,学生中出现不良的行为和思想,也容易同化身边的同学。因此,高职院校要设法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通过优秀学生来影响其他同学,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四)在活动中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课余时间相对宽裕,需要富有特色、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高职院校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针对现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动手技能,同时磨练学生的意志,并借此加强对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探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杨奇靖.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1):116-120.

[2]安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人学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44-146.

[3]毕蕾.“95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122-124.

[4]宇文利.高校思政工作应切实做到育人为本[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1):1-3.

[5]宁波,杨书微.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J].高教研究,2014(11):51-54.

On the Problem 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eces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Xiaojing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Nanjing 210000,China)

In vocational colleges,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emphasi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lack of resources mining,the incomplete development of the carrier and the unscientific education methods.The main reason lies in the lack of scientific ideas,systematic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mechanism,Therefore,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infiltration of teaching,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environment,the emphasis on the communic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activiti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reces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oblems and causes;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G711

A

1009-7740(2017)03-0049-04

2017-08-12

张晓菁(1988-),女,江苏盐城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隐性载体院校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