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2017-03-11韩邦兴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课程体系食品

张 莉,韩邦兴

(皖西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张 莉,韩邦兴

(皖西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建设尚不成熟,各高校各有各的特点。重点探讨皖西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综合改革的举措,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方法与思路。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综合改革

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的问题,是一个涉及科学、技术、政策、法规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其技术涉及食品加工、现代生物技术及分析检测等技术,其管理过程涉及政策、法规、文化和消费观念等问题[1-5]。它已成为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于2001年首次批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招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该校于2002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4-6]。至今已经有176所涉及工学、农学、医学及理学等各类高校先后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由于是年轻专业,同时各院校的专业背景又不尽相同,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也不尽相同[6]。同样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及核心课程设置上,医学院校侧重于营养与健康,农业院校侧重于农产品的加工,工科院校侧重于食品加工及检测。有的院校开设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近,人才培养模式上没有体现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特点。

皖西学院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2004年开始面向安徽省招生。由于我校是2000年升本的新本科院校,前身是六安师范专科学校,虽然从1993年就开设食品检验专科专业,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针对自身不足,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通过招生12年来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不断地改革, 最终确定了适合并具有我校特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

一、确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专业培养目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人文素质,掌握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理化检验与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食品加工、分析检测的核心专业能力,胜任食品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产品销售,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研发、分析检验、生产、安全评价、食品品质控制与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掌握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较系统掌握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理化检验与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有一定的工程制图、食品设备及工程原理方面的知识;

4)熟悉我国食品标准以及与食品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5)具有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科技方法和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6)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哲学等综合知识;

7)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

2、能力结构

1)掌握食品科学相关的基本实验技术;

2)掌握食品营养与功能成分及安全性检验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3)具有在食品企业和质检机构从事分析检验和质量评价的能力;

4)初步具备食品工程设计与机械设备选型能力;

5)具有初步外语运用能力和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科技写作能力;

7)具有较强的组织策划、社会交际和公关能力;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8)具有自学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

9)初步具有产品研发的能力。

3、素质结构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较强的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

2)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饮食文化,具有基本的文学、艺术知识和人文修养;

3)具有一定的科学素质,包括科学思维、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

4)具有一定的工程素质,有较强的工程意识、价值效益意识和较高的综合分析素养;

5)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科学的信念、坚韧的毅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改革措施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培养的人才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高的生产实践能力。具体教学进程安排如下:

1)前7学期完成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任务[6];

2)第三学期初,进行1周的认识实习;

3)第六学期末,进行两个月的生产实习;

4)第七学期,实施模块化专业实训;

5)第八学期,结合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意向,到相应的企业进行毕业实习,由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二)构建应用型综合性实验、实训课程体系

为了增加学生的应用性、实践性知识,强化学生的生产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将实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实验课程方面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工科类的本科专业,实验课在所有课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实验技能的训练对培养适用型十分重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较多,要充分考虑食品专业实验课程之间存在交叉,增加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7]。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的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将原有的专业课实验进行综合分成三块:

(1)食品工程基础实验

将原有的工程制图、食品机械设备、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综合起来设置食品工程基础实验。让学生把每个孤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2)加工工艺实验

将原有的食品工艺学实验、发酵工程实验综合起来,加工不同的食品产品。该产品可作为分析检测实验的原料。

(3)分析检测实验

综合原有的食品理化检验实验、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食品掺伪实验、食品感官评定实验以及仪器分析实验,将原有的实验课程中的每个独立的小实验综合起来,对某一具体食品进行一整套的指标分析检测,得出一系列指标对食品进行综合评价。

2、实习实训

第三学期初开设1周专业见习,第六学期末开设8周专业实习,第七学期开设4周专业实训,第八学期开设16周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6]。

3、走校企合作之路,扩大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强实习基地与实训平台建设

(三)增加地方特色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大别山特色山野菜加工”及“大别山茶产业及茶加工”等地方特色课程。

(四)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以培养“双能型”教师为重点,采用培养和聘请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观念先进、改革意识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1)鼓励本专业年轻人员赴国内外高校进修,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6];

2)支持中青年教师申报各级各类项目,提高科研学术水平[6]。

3)积极进行产学研合作,鼓励教师参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解决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防止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脱节。

4)与企业合作,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6],提高教师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每年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锻炼与培训;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习,要求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进住合作企业;同时,每学期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校对师生开展讲座[6]。

5)聘请食品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参与教学团队组成。

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化教师的生产实践与动手能力,以建设成一支结构合理、观念先进、改革意识强、“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60%的高水平优秀教学团队。

(五)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1、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

为了进一步规范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在学院在教风、学风建设方面根据学校的规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如《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实施细则》、《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实施规范》、《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等,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教学的规范管理提供保障。

2、以教研室为中心,规范专业建设

健全完善教研室制度,一切教学教研活动如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都以教研室为中心开展。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出发,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制定《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健全奖励考评制度,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专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实施专业班主任制,加强对学生业务学习的指导

为了加强对学生业务学习的指导,在每个班级配备一名辅导员基础上又配备一名专业班主任。专业班主任都是由本专业教师担任,专业知识与业务素质过硬,懂得教育规律,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专业班主任制有利于指导低年级学生科学选课,有利于指导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指导高年级学生以优良的成绩顺利通过课程论文、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答辩。专业班主任制度也是高校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12年的建设过程中,已经初步形成“双能型”教学队伍,建成实验实训平台,有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本专业依据学校的培养学生定位,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紧紧围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性应用型食品人才培养为目标”[6]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步形成食品工艺研究与开发、食品质量监控和新型保健食品创制等3个具有明显应用特色和优势研究发展方向。

[1]肖贵平,郑宝东.新形势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福建轻纺,2007(7):1-5.

[2]方海田,刘慧燕.新形势下我校增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要性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97(3):50-53.

[3]肖贵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福建轻纺,2010(1):36-41.

[4]沈玉栋,柳春红,孙远明,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发展及构想[J].食品与机械,2014,30(3):264-267.

[5]牛广财,杨宏志,王宪青,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食品与机械,2013,29(5):270-272.

[6]刘鑫,陈存武.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皖西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育,2014(12):40-42.

[7]张永利,王庆雨.化工类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化工,2008,37(3):219-321.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ZHANG Li, HAN Bangxing

(SchoolofBiologicalandPharmaceutical,WestAnhuiUniversity,Lu’an237012,China)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is not yet ma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universities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This paper researches into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methods and thoughts for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pecialty.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reform

2017-02-28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建多资源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模式与实践——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2015zdjy132)。

张莉(1973-),女,安徽六安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开发利用;通信作者:韩邦兴(1978-),男,安徽枞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学。

TS201.3

A

1009-9735(2017)04-0027-03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课程体系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对策
基于产业链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