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党的领导核心问题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2017-03-11程盈琪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领导核心全党党的领导

程盈琪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北京 100091)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浅析党的领导核心问题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程盈琪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北京 10009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对党的领导核心都有重要的论述,历史证明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党的领导核心是党的权威的重要组织基础,对于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权威;党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

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

一、党的领导核心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权威观

普法战争结束后,第一国际中产生了在组织上究竟应该分权还是集权的争论,这给工人运动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为了纠正这种否定一切的集中和权威的无政府主义思潮,马克思、恩格斯与无政府主义的追随者进行了论战,分析了权威的实质,对政党的权威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理论武器。

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1]224。“凡是有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2]510而这种指挥就是权威。在人类生活中,权威是一种维系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其本质就是社会各界对权威服从,把权威的意志转化为统一的行动。没有权威,实行无政府主义,社会中各种力量就会各行其是,变成一盘散沙,政治生活便没有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对权威的必要的服从或者服从不够,权威意志就无法贯彻,权威的作用就无法体现,权威就成了镜花水月、空中楼阁。正如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的:“一方面是权威,不管它是怎么形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都是我们必须的。”“假如铁路工人对乘客先生们的权威被取消了,那么随后开出的列车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1]226

(二)列宁从组织上界定领导核心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权威的思想,并从党的组织的角度,提出党的领导核心问题。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应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以职业革命家构成的党的领导核心和其他广大党员。其中,由职业革命家构成的党的领导核心是全党的领导力量,对无产阶级事业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只有将有经验、有威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组织起来,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核心,才能带领整个无产阶级政党取得革命的胜利。正如他在强调党的领导集体核心的重要性时所说:“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3]由此可以看出,政党的权威要想在实践中得以实现,就需要拥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作为组织基础。

在此基础上,列宁对如何处理党的领导核心和普通党员的关系做出了思考,制定了确保党的权威得以实现,确保党的领导核心的精神和决策能够被正确地、彻底地、不打折扣地执行的组织原则,即民主集中制。在《我们当前的任务》中,列宁提出:“必须成立统一的因而也是集中制的党。”[4]167政党的统一和集中正是党中央对党的各级组织具有权威的体现。“无产阶级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统一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4]415,否则党必然走向分裂,丧失战斗能力,并给投机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历史证明列宁是有预见性的。后来的苏联解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共在所谓“公开性”“民主化”的口号之下,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原则,采取各级党组织自治,使得部分党员和领导干部失去了纪律的约束,最终导致政党的分裂。

(三)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发展了领导核心理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参照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继承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原则。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提出的是“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与“本党一切会议均取决多数,少数绝对服从多数”的“两个服从”的原则。而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之扩展为“四个服从”原则,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四个服从”不仅在当时的严峻形势下起到了辨明是非、确立党的领导权和全党发展方向的历史作用,而且丰富拓展了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党的七大以后历届党代会通过的党章中,都强调了“四个服从”,并在理论上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

邓小平继承毛泽东在党内树立领导核心的思想,并强调树立核心就是要树立一个核心领导人物。邓小平指出:“我们党,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都特别强调树立核心,后来,核心大体上树立了,就特别强调如何当好’班长’。这就是说,一定要树立核心,不建立核心,处于涣散状态,这个党委的工作是做不好的。……现在没有适当‘班长’的,还要培养‘班长’。有了‘班长’,大家就要帮助他当好。”[5]310-311

当然,坚持民主集中制,树立党的核心,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并不是不要民主,只要集中。这一点邓小平亦早有论述。在1956年9月16日发表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邓小平指出:“我们主张巩固集体领导,这并不是为了降低个人的作用,相反,个人的作用只有通过集体,才能得到正确的发挥,而集体领导,也必须同个人负责相结合。没有个人分工负责,我们就不可能进行任何复杂的工作,就将陷入无人负责的灾难中。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不仅需要分工负责,而且需要有人负总责。”[5]

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历史经验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由于缺乏权威而使得党的事业险些毁于一旦的情况。例如,从1931至1935年,党被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左”倾错误思想统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少数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党员,常常遭到排挤和打击。党在政治、军事、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使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多次将党和红军推向覆灭的边缘,最终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直到遵义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党才走上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正途。

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战胜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革命实践进程发展,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核心地位也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延安整风后,毛泽东思想在理论上达到成熟,并被全党所接受。1945年召开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也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书记,确立其在全党中的最高领导地位。

在取得革命胜利后,党的性质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但党仍然需要保持对社会的权威。一方面,推翻了旧制度并不意味着就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新秩序、新制度。在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专制王朝历史上,尽管旧的王朝不断被推翻,但封建帝制周而复始地自我重复,政权的更替并未能推动政治文明前进。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的是要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除旧立新的过程中,党需要扫除旧思想和旧制度的遗留问题,就需要领导社会,掌握权威,否则,将会丧失得来不易的胜利。

1977年恢复工作以后,邓小平以其非凡的智慧、巨大的魄力和坚定的原则性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他率先批评“两个凡是”,支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提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做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重申四项基本原则,发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发展经济特区,重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段时间内,尽管没有担任党的主席或总书记,但邓小平在实际工作中已经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党的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转折,为党成功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组织保障。

80年代末,社会上掀起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浪潮。在此影响下,北京部分高校的青年学生针对当时存在的现实社会问题展开活动,形成学潮。4月15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逝世,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却被极少数自由化分子利用,以悼念为借口,进行反党、反社会活动。

“八九风波”发生后,陈云在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上坚定地表示:“现在是关键时刻,不能后退。如果后退,两千万革命先烈用人头换来的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会变成资本主义的共和国……中国现在是十一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动乱不得。”[6]425同时,陈云强调了确立中央权威的重要性,提出了邓小平的领导核心地位:“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就办不成大事,社会也无法稳定。”[6]449“现在就是要坚决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6]425正是由于及时确立了领导核心,党才得以将全社会紧紧团结在自身周围,化解危机,将中国引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实现“中国梦”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一)党的领导核心的内涵

党的领导核心是政党权威在党组织中的物质组织形式,是全党的政治核心、思想核心、组织核心。

首先,党是社会的领导核心,对社会拥有权威。无产阶级政党在建立之初,其任务是带领无产阶级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革命,而“革命无疑是天下最有权威的东西”。[1]227如果革命党不以暴力手段迫使统治者接受自己的意志,就不会取得胜利;如果革命党在取得胜利后产生松懈情绪,反动力量就会抓住这一机会进行反扑,破坏革命成果。

其次,领导核心权威的第二个层次体现在党中央对党的各级组织的权威。在这一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都强调党的纪律的重要性。例如,恩格斯在《桑维耳耶代表大会和国际》中指出,如果没有纪律,党将会变成只会祈祷和期待的早期基督徒组织,党将失去先进性和战斗力,失去完成其历史使命的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第八章特别设置了“反盟罪行”等条款,规定盟员若不遵守党的纪律,应受到组织的处分;视情节轻重或暂令离盟或开除出盟;凡开除出盟者不得再接收入盟。

第三,党的领袖在党内的权威也是必不可少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党每次面临重大挑战的危急时刻,必须由一位强有力的政治领袖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艰苦奋斗,走出困境。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总结的那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当党的事业面临巨大挑战与上述三代领导人面临的情形类似时,同样是事关党的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时候,领袖人物必须挺身而出,责无旁贷,救党救国,担负起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引上正确发展方向的重任。

(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首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执政党是社会的领导核心,执政党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路径,引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由于多年的粗放发展,中国经济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追求数量粗放扩张转变为追求质量提高效率的转型刻不容缓。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思想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然而,尽管经济转型已经取得巨大成就,我国还没有完成从粗放发展的高速增长阶段向集约型平稳增长阶段的转换。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放缓带来了包括政府财政相对减少、地区发展仍不平衡、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实体经济挤出效应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社会出现了许多杂音,甚至出现了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怀疑。

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全党上下统一思想,行动一致,戮力齐心,共同克服经济转型时期的阵痛。而要统一全党上下的思想和行动,关键是要树立和维护党的核心。只有确立党的领导核心,才能坚定立场,坚持改革开放不走回头路。只有团结在党的领导核心周围,才能使全党上下面对当前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达成共识,并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决定和主张。只有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全党才能在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为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

第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自身发展的必然诉求。随着我国改革进程不断深入,党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包括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即“四大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即“四种危险”)。要应对“四种危险”,经受“四大考验”,就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带头执行八项规定,集中惩治腐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赢得了党心民心。然而,我们仍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方位,那就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还远未结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还在进行,“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依然存在。作为处于执政地位并将长期执政的党,亟待解决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康。

破解这一命题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有了党的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就确立了方位,建立了起点,明确了方向。有了党的核心,才能摆脱自由主义,坚决刹住政令不通、各行其是的坏风气。有了党的领导核心,全党、全国上下才有可能统一部署、步调一致。

第三,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途径。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正在进入世界舞台中心,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恰在这个关键时刻,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各种发展陷阱、疑难杂症、两难命题摆在我们面前。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党和人民比任何时刻都更加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如果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就会进退失据、贻误战机,甚至出现颠覆性错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四个全面”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解决突出矛盾的顶层设计。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做了许多过去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在深化改革、从严治党、制度建设、内政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事实上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三)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措施

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首先要树立和维护党对全社会的权威,确立党对全社会的核心领导地位。

党是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核心。党组织必须持续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总体功能。具体而言,要不断完善党对人大、政协的领导;规范党政关系,支持依法行政,推进简政放权;不断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正,实现司法高效的有效途径;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实现依法治国。

第二,要持续加强党中央对各级党委的领导。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保证,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党的领导弱化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在现实中,往往体现在部分党员、干部拉帮结派搞小团体,部分党员、干部乱评乱议、口无遮拦,不负责任地传播消息或发表议论。

针对上述情况,要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确立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顶风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党员干部进行严厉查处;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党员干部的组织纪律性;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强化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第三,要维护党的领袖的核心领导地位,保证全党行动一致,令行禁止。现实中存在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方面存在模糊认识,部分地方和部门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将个人的、局部的利益置于集体的、国家的大局之上。因此,一定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局部服从整体,地方服从中央,坚决打击各种表里不一、阳奉阴违、各行其是的行为。

综上所述,树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得以贯彻、党的主张得以实现、党的权威得到维护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抓手,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力保障。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民心所向、实至名归,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只有服从和维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党才有可能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从胜利走向胜利,人民才有可能走向共同富裕,国家才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7.

[4]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0.

[6]陈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编辑:林钢)

The Core of the Political Party: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pirit of 6th Plenary Session of 18th CPC Central Comm ission

CHENG Ying-qi
(Party Construction Department,Party Schoolof the CentralCommitteeofCPC,Beijing100091,China)

Marx,Engels,Lenin,MAO Ze-dong,and DONG Xiao-ping put forward important theories about the core of a political party,and China’s history shows thatmaintaining the core of a political party plays a key role in achieving the victory of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and in obtaining achiev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sm construction and reforms and opening-up to the outsideworld.The core ofa party is an importantorganizational foundation formaintaining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ty,and a guarantee for centralized leadership and longlasting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Therefore,at the 6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CentralCommission,XIJinpingwas designated as the core of the Communist Party’s Central Committee.It is necessary to uphold the core of the leadership to realize national rejuvenation ofChina.

authority;coreofCPC;comprehensive,strictgovernanceoftheCPC;comprehensivelydeepening reform

D25

A

1671-4806(2017)01-0056-05

2016-11-14

程盈琪(1987—),女,北京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领导核心全党党的领导
罗亦农——“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之楷模”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论领导核心的战略定位与历史意义
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需要坚强领导核心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全党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四位资深理论工作者谈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