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体系源流考察
——以五大发展理念的渊源承启为例

2017-03-11邱龙虎辜美惜

文化学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理政马克思主义理念

邱龙虎 辜美惜

(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文化视点】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体系源流考察
——以五大发展理念的渊源承启为例

邱龙虎 辜美惜

(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聚焦发展,从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发展方式、发展目的等五个层面厘清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面临的发展问题,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统领着我国现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并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指针。

习近平;治国理政;五大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与党和国家发展紧密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学术界、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研究,探讨较关注中国梦、四大全面战略等内容,近一年来五大发展理念也演变为了讨论的热点。现有研究虽然涉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方方面面,但存在研究零散、分散、碎片化的弊端,缺乏对当代中国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刻回答的整体性思考,缺乏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整体把握、体系化构建……缺乏以历史的时代的世界的视野和思维,运用多种方法、理论和工具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的深度创新研究”[1]。鉴于此,本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心,以历史和当代、国内与国际的交叉视角对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渊源、内在逻辑体系、丰富内涵、性质属性、历史地位、指导作用等潜在维度展开考察,彰显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品质,藉此探讨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宽广的视野考量了当下世界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厘清了发展的动力、布局、保障、方式、目的等事关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更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引着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聚焦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从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演化的,换言之,即是从原始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方向演变,一直到共产主义社会。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为何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作为重点分析对象,认为“资本主义是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动态性、扩张性经济进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政治冲突,因为各国为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争吵不休。这个过程最终达到极端,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由此可见,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理论是以经济发展理论贯彻始终的,马克思主要分析了生产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以及相关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的影响,进而分析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特点,最终引向共产主义。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方面,马克思也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人的发展必然经历四个阶段,即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人类发展必然经历依附于自然、依附于人、依附于物并最终走向全面自由的四个阶段。同时,马克思还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紧密联系起来的,两者相辅相成。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历史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并创造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使之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先后提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发展是党执行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等著名论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站在时代制高点,高瞻远瞩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及对其把握的新高度

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我国历史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着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发明与创新曾经创造了辉煌,但近代中国错失了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机遇,以闭关锁国政策消极抵制全球化早期的潮流,造成落后挨打的悲惨局面。新中国建立后,通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地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构建起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彰显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秀性。但由于当时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足,对发展阶段认识不清,先后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民经济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拨乱反正,再次认识到了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上来,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党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发展,怎样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根据具体发展阶段和形势的变化,在实践中探索和提炼具体的发展理念。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发展实际,再次深化对发展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从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发展方式、发展目的等方面提出新的思想理论,体现了我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其把握的新高度。

三、五大发展理念是基于我国现阶段具体国情的顶层设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还是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贮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格局的重要力量。但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新问题,表现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依靠粗放型发展模式,经济结构不合理,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生产要素驱动,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通过出口、消费和投资来拉动经济,造成我国经济总量大但经济实力不强,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在全球化时代,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五大发展理念就是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做出的顶层设计。创新要覆盖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等,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通过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四化同步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经济的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3]协调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是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重点推动展开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是持续发展的基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是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发展之路。改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更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目的性要求。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趟过改革深水区,顺应全球化的世界潮流,全方位扩大开放,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发挥大国风范。共享是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树立共享理念,就是要坚持发展的动力、发展的目的、发展的主体与依靠力量的有机统一,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劳动人民,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四、五大发展理念是纵览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后的理性选择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通过文艺复兴破除了思想的禁锢,抓住了人类发展史上工业化的先机。而工业化本身相继经历了蒸汽动力、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阶段,现已进入智能化阶段。坚持创新抓住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潮流的国家无一例外地成了科技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各方面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工业化的发展衍生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又反过来加速了工业化的发展。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各民族、各种族、各地区的文化、政治、生产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呈现出新的全球化特征。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普遍放缓,增长动力从传统产业和技术转向新业态、新技术,经济增长引擎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地区,新规则制定由原来的中心国家主导转向外围世界广泛参与。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发展理念,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实施全面创新驱动发展,如德国期望利用智能制造再次引领工业化浪潮,美国希望本土企业回国发展,实行再工业化战略。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只有坚持创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保持资本、商品、人力等固有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在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等领域发挥大国担当,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战略等将我国发展的成果与世界各国共享,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才能走出新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不能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或者这一部分像欧洲、那一部分像非洲”。

五、五大发展理念是贯彻落实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新战略

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遵循“一切为了人民”的唯物史观作出的新战略。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共产党人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奠定了发展的政治基础。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将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工作的重心。在当前国内外发展境遇的新形式下,我党再次将发展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密联系起来,突显出发展的人的价值尺度,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强调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需要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要让全体人民共享。这就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完善制度,废除人人享有发展成果的制度性障碍,注重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平等,保障基本的民生权利,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综上所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态势,把握时代脉搏、立足本国国情的新举措,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指导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具体语境的运筹帷幄、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趋势的深刻洞察、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守,统领着我国现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而且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4]的深邃真理力量。我们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坚持开放、增进共享,以实际行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为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马立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述评[J].社会主义研究,2016,(4):160.

[2]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M].杨宇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305.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119.

[4]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3.

【责任编辑:周丹】

D61

A

1673-7725(2017)08-0011-04

2017-06-05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专项“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研究”(项目编号:MYZX201615)的研究成果;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指向”的研究成果。

邱龙虎(1975-),男,安徽安庆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理政马克思主义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신시대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