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时代意义

2017-03-11胡宝元

文化学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文明生态

李 典 胡宝元

(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文化视点】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时代意义

李 典 胡宝元

(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现如今,“生态文明”一词越来越成为了全世界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对当代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未来的生存发展问题都密切相连。我国的生态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国家前进壮大的重大阻碍因素,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不能再是一种口号,而是全体中国人民所迫切需要付诸行动的强烈要求。国家主席习近平执政以来,根据我国特色的国情、特色的发展阶段,制定并施行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治国方略。他的生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闪耀着时代的曙光,必将引领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潮流。本文从不同深度,宏观上以习近平生态思想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影响入手,具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以及国家综合治理体系等方面进行论述,全面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思想对中华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文明的伟大意义。

习近平;生态思想;生态文明;时代意义

引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过渡阶段,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人民的生活不再是单一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追求更舒适更美好的健康居住环境。但是,我国的发展却经历了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阶段,老百姓的生态文明意识还普遍低于发达先进国家的水平,加上我国生产方式的粗放,能源、资源利用的不合理,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给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都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习近平生态思想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下所产生的。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了老一代红色革命家的优良作风,以自身的工作经验为实践基础,深深理解着最普通百姓的要求和愿望,研究出一整套最适用于广大群众的治国理政方针,并将生态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任务纳入了国家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之中,使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最有效地进入了国家治理体系,使人民更近距离地体会到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认真态度与不懈奋斗。习近平同志的生态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生态文明方面的发展,深化了人类生态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创新,对保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具有深远意义。[1]下面笔者将针对习近平生态思想所蕴藏的时代意义进行详细分析。

一、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

习近平主席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原理,吸取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最新成果,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共同智慧,形成了新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主张积极向上的生态文明观。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没有盲目采取大刀阔斧的表面治理,他对待生态问题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单独的生态环境领域,而是提出要努力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使国家产业保障生态工程的修复,反方面再以良好稳固的生态工程带动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等多方面协调运行。这一思想将生态保护融入到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之中。以积极的动态的方式,使生态文明建设与整个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相辅相成,共同前进。其次,习近平生态思想推动了绿色的生活消费观。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生态资源极具减少,如果继续采用浪费型、污染型的生活消费模式,很可能会对现有的生态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绿色生活方式是建立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是生态文明最贴近广大人民日常生活的表现,每一个人的生活消费观,都影响着这个国家,有时甚至整个世界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积极倡导绿色、低碳、适度的消费观已经是人们所迫切需要的,这也正是习近平生态思想所体现的绿色生活消费观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启迪。最后,习近平生态思想还坚持了人文历史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人文生态观。过去我们总强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偏重于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方面。而习近平总书记则从人文历史角度,提出了对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的双重可持续发展利用,突出了强调了历史文化资源同样不可忽视。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再简简单单的是某一方面的单一作用,而是所有对于人类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集团”。贯通历史现状与未来,统筹人与自然,保护历史文明,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永续”发展。

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生态思想作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几代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有着下面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方面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的优秀共产党人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集体的智慧结晶。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他以人民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依据,结合了我国生态环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与要求,深刻阐述了当前社会形势下中国生态文明的具体情况以及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这不仅是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以史为证的生态文明观,而且将生态文明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提升到了又一新的高度。

第二方面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变。一个国家执政党的理念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走向,没有一个适合当前绿色发展要求的执政理念,从根本上转变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方式,我国发展空间将会变得越来越狭窄。习近平生态思想突破了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人民谋福祉的角度,将生态文明发展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系的重要位置。以实现“美丽中国”为目标,加强了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力完善法律监管制度,为生态文明理念在全国广泛推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并多次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2]从而时刻警示着人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毫无顾忌地消耗和使用自然资源,提高了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以新的发展思路和理念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指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和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小康社会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着人民的全面发展,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生态文明的小康社会是不全面的小康社会。[3]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性,他指出:“如果建成的小康社会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缺失,存在短板,那么就不能说建成了全面的小康”。[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多方位的全面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国家的繁荣,人民的共同富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落脚点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利用的关系,这也是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旨所在。而习近平生态思想正是在立足于我国自身的生态地理资源环境,以满足人民发展的需求为依据,最大限度的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与新型工业化路子,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加速绿色生态文明社会的转型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切以牺牲当前环境为代价所取得的发展成效都是转瞬即逝的,迟早都会引发不可预见的严重后果。只有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认真思索发展的道路,找到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才能促使民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才能走向良性循环。因此,在推行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以习近平生态思想为指导方针,充分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运行规律,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理念,增强全民族的生态意识与环保理念,国民经济才会在正确的轨道上又好又快地前行。

四、优化我国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自然环境的破坏依靠生态循环的自我恢复与调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形成严格的治理体系来从根本上扭转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国家的治理能力关系着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建设,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治理体系是新时期我国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对回应社会公众的诉求,完善国家体制机制与治国理政的水平与能力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习近平生态思想在形成发展中不断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迎合中国特殊的国情与发展需要,把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在环境治理体系中的方针要求,并积极扩大公共服务范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大生态文明治理的力度,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安全健康的生态产品的需求。习近平生态思想对国家治理体系与综合治理能力的优化不但表现在制度方向上,而且还突出强调了调动人民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公共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贵在全民参与,必须坚持走群策能力、群防群控的群众路线。”生态文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自身的生态道德自律和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自我判断。习近平生态思想主张把生态道德融入到社会道德建设之中,通过提升群众的生态公共道德,强化人们内心对环境的责任感,从百姓的行为上发生根本性转变,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荣誉感,提高全民族的法律与道德素质,在各个领域构筑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观,促进公共环境意识的强化。总体来说,只有强化党的领导、国家的生态文明意志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参与,才能有效的提升国家的生态文明程度,实现生态与社会的有机统一,彻底的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结语

生态文明的兴衰关乎着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入思考,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指导,并坚持以民生为根本,将生态文明理念拓展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范畴,是今后我国建设绿色生态社会的科学指南。习近平生态思想的提出彰显了共产党人与长期困扰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严重生态问题进行决战的勇气与信心,对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1]李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62.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26-127.

[3]三新专题解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129.

[4]郝潞霞,韩建新.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2):3.

【责任编辑:周丹】

A8

A

1673-7725(2017)08-0015-03

2017-06-24

本文系2016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特色研究”(项目编号:L16BKS004)研究成果。

李典(1989-),男,辽宁沈阳人,主要从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对不文明说“不”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