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年级现象”的探究及应对措施

2017-03-11曲永华

辽宁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家长老师

◎曲永华

“八年级现象”的探究及应对措施

◎曲永华

从事多年初中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会有这样的感触:八年级学生事儿最多,八年级学生最难管理。八年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将这一阶段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也有专家称之为“八年级现象”。“八年级现象”是学生在思想及行为上两极分化的高峰期。有的同学思想进步,是阳光般的学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有的同学则心理阴暗,胸无大志,自暴自弃,在班级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他们的行为没有及时得到纠正,就可能越变越差,后果极其严重。

一、探究“八年级现象”,寻找原因

(一)八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在我国,一般把12~18岁这一年龄段看作是青春期。青春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性心理发展也发生了质的飞跃。青春期是人精力奔放、智慧焕发时期,有人以“狂飙期”“危机期”“心理断乳期”来形容青春期的剧烈变化。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时间,青少年及其家长都应该了解这些变化,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以使青少年顺利度过这一美好时光。

1.自我意识高度膨胀

现在的八年学生,其年龄一般在十三、十四岁左右,正是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多数学生的心理素质较稳定,思想健康,人格健全,性格开朗,能和老师沟通,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他们逐渐突破了儿童模式束缚,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事物,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指导,不像初一时那样容易接受。

2.情绪波动起伏较大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八年级学生对新环境的磨合和适应已不再是关注的中心,但建立在新环境之上的新矛盾与冲突又开始左右着他们的心理,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在家里,他们不希望父母将自己当小孩看待,最讨厌大人“管头管脚”,喜欢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行为和生活,这就造成了他们内心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有部分学生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甚至个别的还耍“小皇帝”脾气的,令行不止,软硬不吃,我行我素,完全以自己为中心。

3.闭锁性与社会性相冲突

当孩子进入八年级后,大多数变得不爱讲话,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往往把真实的思想隐蔽起来,把话埋在心里。如果家长问起学校里的事,八年级学生往往在态度上显得不耐烦,或者冷冰冰地三言两语就讲完了。这一时期,一方面他们对父母闭锁心灵,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希望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加之现在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想寻找友谊,交朋友,一旦遇到自己信得过又理解自己的人,不分好坏人,就会把心扉完全敞开,无所不谈,毫无避讳。

4.性意识骤然增长

当孩子进入八年级后,开始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异性产生好奇心,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乐于接近异性,甚至对某一个异性有所牵挂,这种心态若得不到控制将引发早恋,造成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上课走神、精神恍惚。

(二)八年级学生的家庭教育

一般来说,大多数八年级学生的父母已进入中年,他们对未来社会提供给孩子发展的机遇心存期盼,而对风险存有担忧。父母普遍对孩子期望值偏高,而孩子实际表现和家长的理想又往往有一段距离,因此造成孩子的气馁和家长的急躁。亲子关系疏远、紧张是初中生家庭相当普遍的现象。大多数家长看孩子缺点多,看优点少;埋怨多,赏识少;指责多,称赞少。他们往往缺少观察,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仍旧用管小学生的方法管教他们;对学习成绩过分敏感,而对学习过程缺少细致深入的观察分析;生活中过度照顾,过度呵护,剥夺孩子自理、自主的机会;爱唠叨,说教多,而不注重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尤其异性交往有很多误区,指导不得法;容易把青春期教育的问题孤立分析、单独解决,不懂得将之放在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人生理想等大背景下,整体分析和解决;严重忽视孩子群体中的个体差异,爱以别家孩子的长处比较自家孩子的短处……

二、针对“八年级现象”,采取有效措施

种种状况表明,八年级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教师要抓住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启发,防患于未然,把他们不良的言行举止消灭于萌芽之中。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完善自我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及表现,我利用早晨例会、班会、团会、生活会、家长会、午休的时间及寒暑假的时间,多次召开会议,在会上,老师讲,学生讨论,家长参与;或者是通过小品、故事会、讲座、每日中午才艺展示、校园课本剧、社团活动、每周一节趣味运动会等及各科竞赛活动,给学生释放体能及进行心理拓展的空间,实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辨别是非曲直,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远离负能量,亲近正能量。

(二)经常“谈心”,获得学生及家长的信任

首先利用微信、QQ、“校信通”和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用信任的态度、诚恳的目光和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谈心”,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充分利用和家长沟通的机会,在微信、QQ、“校信通”等交流平台上发布一些国内外家庭教育方法和成功案例,介绍好的家教经验;多给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而不是告状、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家长及孩子的高度信任,有很多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棘手问题,他们都会及时与我沟通,让我帮助他们解决。

(三)面对学生的叛逆性,使用“爱”的策略

我讲有关自己的、同学的青春期叛逆性方面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我的观点就是:爱学生就是爱自己,“爱”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要想方设法成为学生的朋友。我采用的方法是“尊重、理解、引导”,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施之以行,真心对待学生的对与错。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能够理解学生当时的想法和做法,对待学生的错误不回避,不夸大,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要让自己“丰满”起来,不仅仅做一个“教书匠”,而是要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精彩,授课更加引人入胜,让学生主动喜欢上“这个人”“这门课”,让学生“亲其情,信其师”。

(四)采用“先学后教”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大面积提高成绩,避免两极分化

八年级的学习至关重要,处于承上启下阶段。一方面,由于年龄小,八年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但逆反心理已经萌芽,这就使得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和强化课堂秩序的矛盾突显;另一方面,随着学生所学课程的增多,学习方法的掌握至关重要,其表现就是学习成绩容易出现分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避免成绩分化,我采用“先学后教”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技巧,努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在“先学后教,分层教学”基础上,加强对一部分学生的“培优”工作,使学习优秀者一直保持在领先行列,引领和鞭策其他学生,努力拼搏,迎头赶超,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培优”“补差”相结合

通过单元测试、月考、期中及期末考试成绩,认真对八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与其他老师达成共识,主要是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在“培优”上下功夫,关注每一个优秀生;对第二、三层次的学生“培优”和“补差”相结合,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兵教兵,兵练兵”,在课堂辅导、作业批改及已学知识“过关”上进行系统化跟踪管理。

(作者单位:东港市黑沟学校)

(责任编辑:史晓红)

猜你喜欢

心理家长老师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