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17-03-11王洋洋

辽宁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改革

◎王洋洋

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王洋洋

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以来,截至目前为止已有20个省份陆续出台高考改革方案。高考制度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模式、班级管理以及学校的组织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教学怎么适应学生的需求、怎么去开设课程,班主任如何有效监督与进行班级管理,学校如何处理教学场地有限、师资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高考改革;学校管理;挑战;走班制

一、高考改革后的实然状态

(一)教师教学与班级管理方面

在高考改革指挥棒的牵引下,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将发生很大的挑战与变革。未来走班和分层教学将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理不分科就对专任教师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认知、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技术等提出新的挑战。教师驾驭课堂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知识结构中的内在联系等必须耳熟能详,教师在未来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信手拈来,学科体系支离破碎,学科修养肤浅必将遭淘汰。高考改革后,学生的选择更加自由,传统的教学形式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分层教学和课程开发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高考改革后,“走班制”将成为主要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给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带来了新挑战。“走班制”在时间与空间上造成“教”与“育”的割裂。中国的教育一直是寓“育”于“教”的,而“走班制”改革模式下,班主任教师和班级学生的分割,“教”与“育”在一定程度上就被人为割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走班制”模式下“每人一张课程表”,原来固有的集体被打破,不利于学生的交流,不利班级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对班级文化的建设带了极大的冲击。最后,实施“走班制”后,学生分散在不同教室上不同的课,削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监督作用,班级管理的效果有可能减弱。

(二)学校组织管理和教学管理方面

高考改革后,学生多样性的选考科目、外语的多次考试,将对高中学校的教学安排、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班制”的实施必然对教育资源的数量和结构提出新要求,教学场地、实验设施及相应的学科师资配备等都是高中学校面临的难题。就师资方面而言,短时间内,某一学科选择人数的剧增必将导致该学科师资不足问题的出现。就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而言,“走班制”的有序管理和合理的课程设置成为学校面对的难题。就教学管理而言,长期以来,高中学校习惯了以行政班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以教学成绩作为学校管理的唯一杠杆。实施“两依据一参考”高考改革后,一系列新的教育管理问题摆在面前。

二、面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教师层面

1.更新教学理念

高考改革后,取消文理分科,将学业水平测试纳入高考成绩录取,把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录的重要指标,势必带来高中教育理念的变革。高中要从过于偏重文理转向全面打好文理基础,从单一的关注分数转向关注人的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要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探索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培养,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挥;要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上,要打破以教师和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关注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式带来的变革,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参与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针对“走班制”,教师需要重建自己的专业结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深入研究实践“走班制”教学和分层教学,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选课走班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承认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各得其所,共同发展。

3.创新班级管理理念

走班制改革后,班级管理就难以采用传统模式。班级是一个“特殊”的规范性组织,与其他组织一样,需要各种各样的规范来维持其正常运转。但是,这种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且具有因“人”而异、与时俱进的特点,这就规定了它的特殊性。“走班制”改革后,班主任教师需要通过引领学生参与班规的修订,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习得社会规范,实现初级社会化。由于走班制条件下,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大大减少,这就要求建立起适合“走班制”教学的一整套科学、合理、完备的考核、评价制度,使班级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二)学校层面

1.实行多元化管理

学校需要推进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实行多元化管理。首先,学校应当优化课程设置,合理进行教学安排,以课程设置多元化带动教学管理的多元化。其次,为了适应高考改革和“走班制”教学的需要,学校应改变以“班级”为单位的单一行政管理方式,多元化管理。学校可以在高一下学期做统计,了解学生选课、高考参考科目计划等,然后再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计划,课程选择比较多的,可以实行行政班编班,剩余的科目,则可以实行走班。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班主任协同管理。

2.优化整合教学资源

学校在合作交流中更能创造出促进互相学习的氛围,使优秀的老师脱颖而出,这样能使教师更好地教学,也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中学校需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教学方式改革的相关准备,充分考虑教学场地和师资等问题。同时,学校亦可以“互联网+”为契机,创设“精品课堂”,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此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可在鼓励高中学校探索区域内紧缺学科教师“走校教学”,即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置换、交流,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3.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要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就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这就要求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高中的必然选择,学校的管理架构过去是强化,传统的科层制管理体系要打破,从而变成一个扁平化分布式和专业化的一个管理模式。由于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直接挂钩,学生评价制度的完善就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学校要改革教师考核和评价制度,调整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机制,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

[1]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10).

[2]陈继革.当前深化课程及高考改革的几点商椎[J].教育与管理,2015(1).

(责任编辑:赵静)

王洋洋,大石桥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改革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班主任
改革创新(二)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