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改薄”契机提高办学水平

2017-03-11武艳新

辽宁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电子白板学校课堂

◎武艳新

抓住“改薄”契机提高办学水平

◎武艳新

有一种蜕变叫做重生,有一种坚守叫做责任。2015年9月,黑山县常兴镇四间小学借助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的东风,完成了学校高标准校舍的改建工作。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教育装备水平,全校更换健康桌椅330套,新增了实验器材和图书,配套了其它各类学科器材,全校所有教学班均装配了交互式智能电子白板,为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新环境与新教育装备面前,我校领导与教师们却异常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要抓住薄改的契机,提升四间小学的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办学的效益。压力就是动力,四间教育人没有迟疑,在思考中迈开脚步,在实践中坚定前行,开始了一次与自己过去“决裂”与“蜕变”的历程。

经过一年多的教育教学“改薄”工作,四间小学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成为了一所学校环境优美、教育装备一流、办学水平先进的农村小学。其薄改之路可谓是“一路汗水,一路欢歌”,亮点纷呈,硕果累累。

一、改善学校环境,提高教育装备水平

2014年从“改薄”工程立项开始,黑山县委、县政府领导会同县里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到四间小学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规划。面对学校破旧的校舍和落后的教育装备,他们开始了对四间小学全面的改薄工作。经过多方论证,最终在农村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与学校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确立了校舍的重建方案,并对校园布局进行了调整。

2015年9月,按照国家标准新建的四间小学总建筑面积1995.5平方米,集教室、各功能室、办公室于一身的四栋北京平校舍矗立在黑山四间的大地上。同时,计算机实现了更新换代,师机比更是达到了1∶1,这是以前所不能想象的。全校所有教学班均配备了电子白板设备,使学校教学手段有了历史性的革新。特别是“班班通”工程后,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科教学呈现出多样化态势,教师再也不会为资源单一而苦恼了。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具备了相应条件,困扰如科学等学科无法完全开展的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拓展学习渠道少等难题也已经得到化解,四间小学基本达到了硬件设施完善的要求,在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上更是实现了一次跨越。

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

四间小学以前由于计算机老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得不到有效的培训与应用。薄改工程为学校添置了办公电脑,配置了班班通设备以后,学校以此为平台,由学校教导处牵头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电子白板与PPT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并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竞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如今,课余时间再也看不到教师集体闲聊、无所事事了,教师们都在电脑前紧张地忙碌着。现在教师去的最多的地方是计算机教室,受访人数最多的人是我校的计算机教师刘文龙,因此被戏称为我校的“网红”。在新的教育装备面前,人人都感到了危机与压力,而我校的教师则用行动把压力变成了动力。如今学校教师100%能利用计算机开展备课、教研工作,70%的教师能够自制PPT课件并能熟练运用,80%的教师能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学校图书室的开放,使农村的孩子再不必为无书可读而犯愁,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与未来的窗户。每天一到借书时间,学校的图书室就聚满了借书的同学,借书的喜悦与急切写在他们尚显稚嫩的脸上。他们借走的是一份份将营养他们心灵的食粮,从他们笔下流淌出的读书笔记,如同他们与书籍与作者的对话,这些读书笔记在图书室的专柜里定期展出。此举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也正因此发生着深刻而显著的变化。

科学与实践活动等学科充分利用学具、教具,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力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也培养了学生求知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

“改薄”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教育技术在我校的普及,为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新一轮课改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转变教学方式,加快教改步伐

四间小学一直把教研活动的开展纳入学校主要的工作日程。通过教师的集体备课、教学竞赛等活动形式,将教研工作常态化,促进课堂教育教学改革。薄改工程实施后,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呈现出一片新气象。

一是形式更趋多样,从坐下来发言式探讨到如今的在线数字化交流,从纸质教案到电子教案的便捷整理,从现场听课到观看视频资料,学校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二是资源更加丰富,从闭门造车到网络资源的博采众长。“改薄”工程为学校配备了30M的光纤接入口,学校通过网站载体,建设了大量的学科资源平台,涵盖了所有学科的全套教学设计、课件及示范课视频,还有德育、艺术教育等内容的资源库,为广大教师投身教研教改提供了资源保障,提升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速度与质量。

时下,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成为学校的热点,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设备操作的学习和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融合探讨之中。我校即将退休的安素华老师,原来对电脑一窍不通,但通过培训与自己的刻苦练习,在课堂上已经能够熟练地应用一体机。在今年举行的课堂教学展示课中,她主动请缨,承担了一节语文课《雨后的森林》的教学展示课,课堂上,无论森林美丽画面的展现,还是生字的指导书写,她都熟练地在电子白板上完成。下课的一刹那,听课领导与教师的掌声在班级中响起,这是对她付出努力最好的奖励。她在交流中说:“电脑真是好东西,我不能落伍,即使退休了,我也有底气带我孙子呢。”大家报以笑声。这掌声与笑声给四间小学一支粉笔一言堂的课堂时代划上了句号。

四、创立特色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对于农村学校而言,优秀的学科教育教学质量之外还面临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压力。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师资及其他教育教学资源的缺乏,艺术等特长教育基本无法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教师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愿望越来越显得迫切。四间小学借薄改契机,加大硬件环境建设,建设了音美及书法艺术教室和标准化的操场、运动场,建设了先进水平的微机室,计算机全部完成更新换代,为特长、特色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艺术教师培养方面出台举措。一方面充分发挥已有教师的艺术特长,发展自己的学校特色。如我校的省书法协会会员苏红日老师,在建成书法教室后,主动承担起全校的书法教学任务,同时成立书法小组,每周三开展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校教师和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教师和学生的书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2015年举办的黑山县第三届“蓓蕾杯”毛笔书法大赛中,我校的吴卓妮同学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们在厅廊里设置了书法展板,定期将学生和教师的优秀作品进行展览,书法已成为我校的特色和亮点。另一方面,学校在无专职音乐教师的情况下,开启了“一师两校”的教学和培训模式。由中心校的音乐教师才丽健老师每周一、周五到我校进行学生电子琴集中授课,同时对我校的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每到放学后,音乐教室总能传来教师练琴的声音,虽然还显稚嫩,但艺术之花已然悄然开放。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教育装备以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满足教育教学的同时,成立了学生兴趣小组。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全员参与小组建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小组。全校共组建了兴趣活动小组13个。足球队、篮球队、跳绳队,让体育走进学生的生活。我校的跳绳队在体育教师侯颖老师的带领下,代表常兴小学参加了黑山县举办的花样跳绳比赛,获得了第二名,直接带动了学校全体学生跳绳的热情,课间操上全体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精彩的跳绳表演已经成为我们一道靓丽的风景和名片。而计算机小组里则高手云集,一个个小画家、小书法家、小音乐家……在学校里涌现,艺术之花满园绽放。同时,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在学习与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提升,为构建农村小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有益的道路。

五、强化工程项目应用,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作为黑山县2015年薄改的重点学校,学校多措并举,在改善硬件环境的基础上,着力挖掘设备、资源的功能性作用,使薄改工程发挥最大的效能,促进学校硬件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双“薄改”。作为农村基层的“改薄”学校,我们深深认识到:

(一)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是前提

学校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学校负责人思想的前瞻性与工作的主动性。从薄改之初校园布局的调整规划到工程的监督实施与顺利交付使用,这背后都离不开以齐校长为首领导集体的亲力亲为、精心设计与全面考量。

在“改薄”之初,学校遇到了采用何种方式取暖的难题。齐校长到县里有关部门多方奔走,争取到了省里农村学校电取暖试点项目,解决了困扰学校取暖的问题。在工程开始后,又会同县里有关部门多次到学校调研考察,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利用原有校舍翻建了一座占地420平米的食堂。

“改薄”工程结束后,他同领导班子成员又主动投身到教育教学的薄改工作中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带头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用先进的手段打造学校的课堂、用科学的管理激发教师群体的能动性,实现“一个都不能少”。善于化解工程实施中的各种难题,使这项惠民工得以程顺利实施,为最终教育目标的实现指明方向。

(二)硬件建设与配套实施是基础

此次“改薄”工程的实施,为学校添置了很多“家当”,这些硬件无疑成为了学校发展的助推力:从“三通二平台”的建设,到学生课桌椅的配置,再到其他如图书、计算机与器材设备的充实。学校底子厚了的同时也给学校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就是如何落实建设和配套,保证设施设备的安全和尽快地投入使用。为此,学校新建了一个有14路监控的安防监控室,来解决功能室贵重物品的安保问题。学校图书室建起来之后,图书需要更换和补充,学校采取自购、求助、受捐等渠道,逐步使学校的图书达到使用的标准。为节省开支,学校的教职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铺甬路、平操场、立体育器材,为学校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赢得了时间。自己动手绘制文化墙、制作展板等,建设呈现四间小学办学理念及内涵的校园文化,为薄改工程的全面投入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师资培训与学科整合是保障

“改薄”工程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如今教育大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加快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加强师资培训,使设备器材发挥最大的应用效能,是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工程实施初期,四间小学举行了七轮教师集训,包括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操作、优课资源的应用及系统日常维护等几方面,使广大教师能够迅速融入到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环境之中。强化了业务水平、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今,通过深入持久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工作,学校掀起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优课教学资源应用的新高潮,为打造高效课堂找到了新的平台契机。以师资培训为先导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学校得以顺利推进,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四)科学管理与维护保障是关键

“改薄”工程实施以后,学校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设备财产的管理、使用、安保、维护到应用环节的科学评估,建章立制,做到责任到人、注重细节、档案资料完备,确保管理不混乱、无死角。小到功能室设备的使用记载、计算机桌椅的编号登记,大到一体机及网络的报修流程。细化课堂教育教学评估,做到“事事有人管,环环有规章”,努力实现每个细节不疏漏,用管理实现治校科学化,在管理中要效益,出成绩。

(五)强化应用与激励导向是重点

再好的设备不用都是装饰,再好的资源不用也是垃圾。“改薄”项目工程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而使其发挥效能的重点就是应用。

如今,四间小学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走进课堂、海量的学科资源应有尽有,多媒体学习方式异彩纷呈,开放式、便捷式教育教学环境为我们打开了教育的一片新天地。学校建立了教师学习新理念、应用新设备、使用新方法的制约激励机制,如制定了课堂上交互式电子白板操作、资源使用等应用指标考核细则。鼓励教师勇于实现课堂创新,用最新的理念、最好的手段、最活的方法、最佳的效果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驾驭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的能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一个属于四间小学的教育春天已经来临,但四间小学的所有教育人都牢记着自己的使命,不忘初心,努力耕耘,朝着“书香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的内涵式发展之路阔步前进。

(作者单位:黑山县常兴镇四间小学)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电子白板学校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巧用电子白板 激活英语课堂
电子白板助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学校推介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