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17-03-11刘战伟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新建财务会计应用型

刘战伟

(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刘战伟

(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为了适应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趋势和要求,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实践教学是提高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及问题,着力构建了全程化、模块化、层次性的“12345”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纷纷提出了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办学思路,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财务会计类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群的实践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在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等方面不尽合理,而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则是要求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为了真正做好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了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要求,就必须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探索具有转型发展特点的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一)适应高校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目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都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要求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高等特点。[1]为了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财务会计类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探索和创新新型教学模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这就要求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必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针对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增强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避免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工作的脱节,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为学生学习和就业之间构建沟通的桥梁,以利于培养技术型、应用型、桥梁型人才。

(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要求

会计类专业属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技术型、应用型和桥梁型人才,主要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会计从业人员,其对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可包括出纳、档案管理、会计主管等。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通过财务会计类课程群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但当前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理论功底扎实,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很好满足企业对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导致对工作岗位的使用能力弱,甚至出现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现象,这种结果都违背了高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2]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加强财务会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以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需求,从而为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提供更多的合格人才。

(三)推动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

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到许多课内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深化和拓展,而这种结果反过来又可以促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完善自己,适应教学要求,有助于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高等院校的发展在于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能够被社会所接受。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较短,目前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其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是存在普遍的问题,不少院校并不十分清楚企业特别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导致这些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资源分配不是十分合理。[3]对于财务会计类课程来讲,由于部分教师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是十分清楚,即使有一定的了解但却没有完全贯彻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例如有的教师对财务管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有的教师对财务会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其结果是学生一方面不能系统的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会计实践中。所以,财务会计类课程建设没有体现应用型本科的特点。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协调性不足

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协调性不足主要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许多学生对财务会计类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倒背如流,但却不能很好的应用这些理论与解决企业会计工作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而且实践教学设置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偏小,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所学到的知识。[4]例如基础会计学课程主要是依据会计核算程序设置的,其一般流程为: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告。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理论。许多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过于偏重理论,忽略了学生技能培养,其实践教学环节占课程教学时间很少,导致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以后,仍然不会编制会计凭证、填制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这种人为地割裂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必然会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三)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新建本科院校层面来讲,很多地方还是在模仿老牌的本科院校,没有根据自身院校的特点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中普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许多院校的财务会计类课程虽然也开展实践教学,但是比较零散,而且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各个课程的实践教学自成体系,没有形成课程之间实践教学的联系,缺乏实践教学体系之间的连贯性。即使一些院校也积极开设了实践教学,但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活动脱节较大,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完成,忽略了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的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进行的实践学习通常是重复性的,杂乱无章的,漫无目的的,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不是很大。

(四)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双师型”比例偏低

财务会计类课程是既重视理论教学又重视实践教学的课程,其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既要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熟悉,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5]但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由授课教师完成,“双师型”比例比较低,虽然他们中的一部分学历很高,但是很多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任何的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认知。再加上授课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导致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准备课程,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其结果是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转化为实践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一个总体目标

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基础,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对于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实施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具有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具备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国际化视野,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胜任经管部门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两个层面

两个层面是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校内实训是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主要是通过校内会计方面的实训室,如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综合实训室等,利用仿真的会计实训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对所学的财务会计类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6]校外实训主要是在校外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课程教育、职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企业实际的会计处理方式,实现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的提升。

(三)三个一体化

三个一体化是指一体化的教室、一体化的教师和一体化的教材相结合。一体化的教室是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相关会计工具,演练会计实训和强化会计训练,从而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一体化的教师是实现三个一体化的重要条件,主要是指具备普通教师和会计师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例如可以鼓励基础会计学教师利用寒暑假期间到会计师事务或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兼职,最终提高其会计职业技能和双师素质,提高教师中“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比例,为学校转型发展奠定基础。一体化的教材。针对财务会计类课程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相分离的状况,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材。财务会计类课程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素质编写适合自身教学使用的实训教材,处理传统的题型外,应增加仿真实训题,同时在编写过程中应按照行业规范,操作流程更加贴合实际,实现一体化的教材。

(四)四个结合

四个结合包括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分岗实训和综合实训、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是指在重视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强化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方面的培养。分岗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是指在进行会计实训时,实施一人一岗,按照小组的形式,轮流岗位,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岗位的能力。[7]分岗实训后实施综合实训的方式进行,采取一人多岗进行训练,使得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会计处理的全盘账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是指利用手工账和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技能的训练,将二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达到既掌握了会计理论知识又能达到财务软件的熟练应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采取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这种方式能够缩短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五)五种实训方式

五种实训方式是指课堂单项实训、分课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课堂单项实训就是在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中,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单行技能训练,做到“教、学、做”融为一体。分课综合实训是在完成单项实训以后进行,对财务会计类每门课程分别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从而既能使学生掌握每门课程,又能提高学生会计的综合处理能力。专业综合实训。将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训融合在一起,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以一个企业模拟运营的方式,让学生处理运营中的各种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综合会计知识的运用能力。企业顶岗实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将财务会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延伸到企业,安排学生到企业里面从事一定的工作岗位,轮流实习,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提高职业素养。毕业论文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然后以这些问题为基础,进行论文写作,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综上所述,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各个高校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正确认识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文建立的“12345”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财务会计类课程知识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 梁斌,周志和.“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甘肃科技,2014(20):77-79.

[2] 周志秀.“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J]. 中国市场,2015 (19):215-216.

[3] 凌世寿,石勤.“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J]. 高教论坛,2014(3):54-58.

[4] 沈应仙.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一体三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 财会经纬,2009(6):89-90.

[5] 侯翠平,张红轶,丰蓉芳.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当代会计,2015(9):61-63.

[6] 罗艳芬,吕朝周.加强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81-182.

[7] 赵彦锋.执业能力导向的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财会通讯,2013(6):34-3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urse in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Liu Zhanwei

(XuchangUniversity,Xuchang461000Henan,China)

It is apparent that it is a major reform to transform the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into the applie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and requirements of transform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and refor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course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eaching practice is the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urs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practice teaching, the paper advocate to build an overall, modular, and hierarchical "12345"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The purpose is to enhanc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so as to satisfy social wants and needs.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financial accounting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230

A

1673-3878(2017)02-0049-04

2016-12-15

刘战伟(1979-),男,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商学院讲师,美国欧道明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2015年度许昌学院教学研究项目(02015042);2015年度许昌学院转型发展项目(2015023).

猜你喜欢

新建财务会计应用型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