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2017-03-11王金华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大学生

王金华

(武汉纺织大学,武汉 430073)

新时期高校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王金华

(武汉纺织大学,武汉 430073)

国家提出21世纪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战略部署,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型国家基础和引领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简述我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论和实践,接着分析我国高校当前培养创新型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重点论述了新时期高校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应当采取的主要举措。

新时期;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也是信息化时代。为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综合国力,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实施的关键问题。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1]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人才强国,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责无旁贷。因此,在新时期高校如何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值得认真加以研究。

一、我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回顾

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工程中,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一)我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论依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以上这些文件精神都为新时期高校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关于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问题,教育部制定的《大学生创新性计划》中指出,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从传统的以理论教育和以书本教育为天职的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倡导高校进行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要从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大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热情和创造素质。同时要通过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在学习基本课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的制度。[2]

(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动了高校本科教学改革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全国高校广泛开展教育体制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为国家建设和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在办学层次上,根据国家人才的需求,我国各类大学分成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高级职业院校等四个层次,在加强本科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研究生教育,使我国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数量和水平迅速发展;二是在办学规模上,通过不同门类的高校进行合校,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为了适应国家和地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在稳定普通本科教育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级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各省都增添了高职院校的数量和扩大了招生规模,同时国家大力提倡创办民办高等学校,新型的社会主义高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二、高校当前培养创新型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高校不断的改革发展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验虽然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但与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相差甚远。在当前高校要完全适应和大力开展创新型人才教育与培养,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部分高校的办学理念还停留在大众化教育的认识上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各类高等学校不断诞生,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教育质量,都是改革前的数倍增长。随着大众化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各地高校都在不断地谋划扩展新校园,增办新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特别在普通本科院校中,不少的学校忙着改“大学”,千方百计筹办研究生教育,办学思想里还是大众化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的理念并没有扎根;还有一部分高校为了获取最大的办学效益,一边忙着办普通本科、普通专科专业,在办学资源、师资队伍已经紧缺的情况下还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这些高校的领导班子只是把创新型人才培养说在口上,还没有认真制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规划和实施计划。

(二)高校教材建设仍处于不同程度的水平上

在我国高校中,按学科分类包含有11个大类学科,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兴的学科门类还在增长,因此长期以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使用的教材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类高校,使用的教材也不相同。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下,制定了我国“十一五”、“十二五”高等教育统编教材规划,并逐步按学科和专业设置组织编写了不少教材,国家部属院校也各自出版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教材,以满足自身的教学需要。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从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至今也没有统编教材,各个大学在相同的学位课程中虽然教学大纲基本相同,但实际教学的导师没有使用统一的教材,特别是博士生教育,基本是以博士生导师的专业方向来定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方向。由此看来,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目前使用的教材还是不统一,有些课程的教材处于滞后状态,还不能满足在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三)高校的创新实验基地建设还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在党和国家的统筹计划下,我国的社会主义高校建设飞速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随着高教大众化热潮,高等学校不断建设新校区,增加新专业,通过教育贷款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高校的各种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扩大与完善,基本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特别是部属院校和少数省属重点大学的实验室建设也成为各个高校的亮点,但相当一部分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还比较落后,学校占地面积不大,特别是行业办的高职院校和民办大学基本上只能满足理论教学,还没有满足适应教学需要的实验设施,更没有资金和空间建立创新实践实验室,当前普通高校的创新实验基地建设也满足不了新的发展形势下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实际需要。

(四)高校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实践证明,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没有一只政治素质坚强、业务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大学教师队伍,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学是办不好的。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教学工作基本上是以中青年教师的为主的,在普通本科院校中,教授们都注重科研和带研究生,对本科教育重视不够,为此,教育部专门下文件,要求大学教授每年必须承担一定的本科生教学任务。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占比例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也在不断增强,但他们仍然缺乏教育经验,在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思想方面还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主要是因为其本身没有接受过真正的创新教育。当前大学老师上课基本上还是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这种“灌”的模式还没有完全改变,尝试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生,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还非常欠缺。

三、新时期高校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新时期高等学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满腔热情,立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第二要立足自己的专业方向,在了解传统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具有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创新意志。第三, 要有自觉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具有探索新领域、新科学的坚强毅力,培养一定的创新型思维。 第四,要不断积累科学创新的专业知识和本领,具有敏锐的目光、深刻的洞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可贵的创新品质。为此,我国高校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切实的建设和完善。

(一) 高校要加强创新教育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

各个高校领导班子和广大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历史任务落实在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之中,加强创新教育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学科和专业课程建设,将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活动贯穿于大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大学的书记、校长是构建科学的创新教育体系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牢牢把握深化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和主动权,在办学目标上,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高校的中心任务,一是要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建设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加强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育环节,必须抓住实践这个创新人才成长的最关键环节,建立创新人才成长的运行机制。特别是普通本科大学在培养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除了进行基础理论方向研究的学生外,大多数的研究生都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大胆创新本学科的理论,另一方面又能结合社会实际进行实证研究,为社会政府的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参谋。高校还要建立鼓励创新教育教学的奖励制度和评价机制,以在高校各个领域顺利推进创新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二)要注重加强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还要加强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在实施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更加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二是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更加重视方法论课程的比重,在打基础的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理论与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建立科学思维。三是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将第二课堂的各类学生学术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使其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目的的延伸。目前各高校基本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改革和建设,特别在专业重点课程的设置、课时数做了重点规范,讲授也比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还必须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适度砍掉一些不重要的基础课程,以突出专业特色课程。在教材建设方面,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的系统性,但要精述基本原理;要进一步把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材,重点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与培养。各类高校要组织专家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培训工作,增强大学生自觉学习兴趣;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课外空间多方面拓展理论视野和实践活动;学校的“第二课堂”也要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报告,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当代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把握社会创新活动的基本规律,学习创新实践的最基本方法,不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

(三)必须加强创新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的一切工作,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服务的,它是全部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可能有若干个工程,但始终要把师资建设作为第一个工程,这个工程做好了,大学的水平就上来了。因此,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创新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基础,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高校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施加积极正面的影响,成为学生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这就要求教师“德艺双馨”、“术德并重”,要求教师要内外兼修,既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又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只有自己拥有良好的创新专业素养,才能安排好教学内容,解答好学生创新活动中的疑问;也只有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和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人民教师的责任应当是教书育人,但高校的专业教育的致命弱点却是忽视人的整体素质的培养,它所关注的是大学生的专业水平,而忽视对人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政治思想品德以及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应当慎重纠正的。

为了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各个高校要有计划地选拔中青年教师,到国外的知名大学去做访问学者,在发达的教学科研环境中去学习,迅速培养自身的创新理念和创新的教学科研方法,回校后扎根做好创新教学工作。同时高校要大胆地引进一批国外的专家学者来校教学和带领科研团队,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学习与科学研究活动,加快实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四)要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力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4]在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践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高校的各个专业的创新理论教育只有与大学生的创新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本领。因此高校要加强专业实验平台建设,逐步建立本校的创新实践基地。

1.要继续加强学校内部专业实验室建设

高校的教学实验和创新活动大多数是在实验室里完成的,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通过装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吸引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各高校都在强化实验室所具有的科学研究的综合优势。通过承担高水平基础研究、竞争性战略高技术研究和公益性研究,实验室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在国家经费支持,在各地大学相继建立了许多重点实验室,承接了一大批国家和地区的重大科研项目,完成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也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

2.要加强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一方面应当继续加大学校内部的实验室的建设,还可以建立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试验区”,以扩大大学生的创新实践平台。随着大学生创新性实践的深入开展,可以与社会工厂、企业、公司合作开展创新研究项目,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好的环境,创造更好的成才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5]当代大学生的实践创新,就是表现不甘落后、奋勇争先、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科学发展、知识更新、技术创新迫在眉睫,高等学校要促进大学生不断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创新,自觉为国家的创新发展积极做贡献。

[1] 李克强.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6-03-05].http://news.163.com/16/0305/11/BHD14IBD0001124J.html.

[2] 陈启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力行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8-11-14.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EB/OL].[2016-12-08].http://www.china.com.cn/newphoto/news/2016-12/08/content_39878764.htm.

[4] 习近平祝贺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的贺信[EB/OL].[2013-11-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08/c_118069180.htm.

[5] 习近平总书记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3-05-0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文献著录格式要求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2.期刊文章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格式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报纸文章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5.电子文献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题名[电子文献类型代码/载体类型代码].(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取地址.

(本刊编辑部)

Study on Accelerating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Era

Wang Jinhua

(WuhanTextileUniversity,Wuhan430073,China)

It is clear that China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objective to become the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and strong economic power with creative talents in twenty-first Century. No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basis and leading force for achieving the goal of innovative country. The paper firstly describ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China′s universities. Then, it tries to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era.

new perio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study

G642

A

1673-3878(2017)02-0001-05

2017-02-08

王金华(1950-),男,安徽宿州人,博士,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湖北省教育厅2016年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6ZD025).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大学生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