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口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7-03-11王笑竹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营口理工学院应用型

张 健,荆 珂,王笑竹

(营口理工学院,辽宁 营口 115014)

营口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张 健,荆 珂,王笑竹

(营口理工学院,辽宁 营口 115014)

高校发展的新形势下,营口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根据地方院校的定位,结合人才培养规律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以通识为本、通专结合为原则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建了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1234”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了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合格人才,实现学校和地方经济的双赢。

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型应用人才;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

一、专业建设的意义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现行自动化专业人才教学计划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重视实验教学和生产实训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但是,仍存在着课程内容趋同,缺乏特色;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实践模拟教学有待完善;实训室的实训内容单一,教学辅助工具不足;学生理论基础、实践能力薄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营口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根据地方院校的定位,结合人才培养规律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以通识为本、通专结合为原则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建了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1234”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应用技术大学自动化专业创新教学模式设置

当前自动化专业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行业覆盖广,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的要求,营口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建设探索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1234”培养模式(即:围绕1条主线,培养2种人才,深化3项改革,加强4相结合):以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深化教学体系与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通识教育与专才培养相结合;深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式改革,加强基础理论知识传授与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相结合,加强课内教学过程与课外科研实践相结合;深化产学研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加强人才培养规格与地方经济建设及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培养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程能力,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并能够承担自动化装置设计、制造、调试、维护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掌握先进理论与技术、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研发、设计的研究应用型人才。

三、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一)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了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改革体系。按照自动化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满足企业及科研院所生产、科研工作需要,设置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与主干课程模块。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设置了自动控制原理、PLC控制系统等校级任选课程以扩大对自然科学知识领域的覆盖;在专业课程中设置传感器技术、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等院级任选课程,开设题材广泛、跨学科的学术讲座及工程技术认知训练课程将工学门类相关知识引入本专业学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强化专业知识内容。通过压缩课时总量满足学生个性培养要求、设置辅修专业和跨专业院系级选修课程,包括理论研究应用型课程,综合应用型课程,技术应用型课程。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将来到企业工作实践做理论铺垫。营口理工学院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的课时,鼓励通过创新创业平台让学生掌握较为先进的实际生产技术,教学模式由传统基础理论教学向增强学生创新与创业的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综合能力培养包括学生认知水平(观察能力),学习思路(发现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动手执行能力);逐步用设计性实验,开放式实验、综合性实验等实践性教学取代传统实践性教学中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探究问题和发挥自身创新优势。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增加学科竞赛,使每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确保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有独立设计、协作完成的实践项目的创新能力,避免与生产实践脱节。

(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式改革

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四层次构成即:基础实践层次、综合工程训练层次、专业技术层次、工程技术综合实践层次,其中基础实践层次采用电工电子实验、电工电子实训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金工实训等内容明确学生专业学习方向,掌握工程技术基本概念术语,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工程训练层次通过机电类系统基础设计、制作与调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拓宽学生工程技术知识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实践层次综合运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技术综合实践层次与企业联合以实际科研项目为背景设计、开发冶金自动化、电气设备、能源动力自动化生产实践项目提高学生对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开发能力。

增加建设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是保证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营口理工学院重点增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投入,营口理工学院大力开展校企联合共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新平台。与德国SIEMENS以联合共建的方式建成PLCS7-200300实训室。搭建系统化的实验实训平台,现有电工电子实训室、大学生创业工作室、金工实训、电机配线实训室、创客空间等多个实训室。细化并完善项目实训内容,拓宽实验、实训项目内容,切实保障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覆盖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

在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自动化类工程技术综合设计实践和电类工程技术综合实践课程,创建“循环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可以自选项目或由指导教师指定项目,通过自主学习、研发、改进等方式创造性地完成实践项目;学生通过机电类系统基础设计、制作与调试明确专业学习方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拓宽学生工程技术知识面,掌握工程技术基本概念术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产学研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强化本专业发展的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师根据科研方向和专业课程内容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实践培训和参与各类科研活动来丰富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同时从相关企业聘请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师资保障。将科研项目组与课程教学组有机结合,使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结合科研项目设置创新学分推进“产-学-研”的一致性,采用校企联合、合作共赢的策略,与营口金辰机械有限公司,北方制桶设备有限公司,阿部配线有限责任公司,营口变压器测试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联合共建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其中营口理工学院联合营口金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省级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工业环境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将自己的职业规划、毕业设计与科研相结合,明确参与科研活动目的,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和最新技术,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实现理论、实训、实习、顶岗、就业一体化培养,使在校内所学的基础知识、应对问题的能力与真实的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的本领。

四、结束语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营口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根据地方院校的定位,结合人才培养规律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以通识为本、通专结合为原则,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建立以产学研为依托的“教-学-做,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合格人才,实现学校和地方经济的双赢。连续多年,营口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在国家和省级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也为地方应用技术型院校自动化专业解决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对今后深化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刘丁, 刘军等. 地方院校自动化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1(增刊):103-106.

[2] 初红霞, 谢忠玉, 赵莉莉等. 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下自动化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5,1(10):12-13.

[3] 杨玲玲, 陈玮, 杜玉晓.不同层次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办学特色的比较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8, 8(7):194-195

[4] 李杰,孙娜娜,李镇.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体系及其借鉴意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 10(3):104-106.

[5] 孙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专业设置的特点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4):98-103+124.

[6] 刘青松,曹泰斌,钱苏翔.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 22(8):25-26,34.

[7] 吕景泉."核心技术一体化"建设模式实践与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 12 (2):3-6.

[8] 王玉华,陈跃,雷必成,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 20(7):19-20.

[9] 戴宪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2, 23(8):54-55.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onstructing Automation Specialty —Taking 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hang Jian, Jing Ke, Wang Xiaozhu

(YingkouInstituteofTechnology,Yingkou115014Liaoning,China)

Under the new era of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automation specialty in 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mbines the demand of talents with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ing of local colleges. 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important to conduct the policy for integrating general education with the principle of improving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herefore, the institute has established research based on the "1234" teaching model reform.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and staff teams construction. Similarly, it could offer more qualified talents who can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for both universities and local community.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innovative applied talents; automatic major; practice teachin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3878(2017)02-0036-03

2016-12-11

张健(1981-),男,辽宁兴城人,硕士,实验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控制;荆珂(1966-),男,辽宁营口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王笑竹(1982-),女,辽宁营口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超声电机与压电材料.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UPRP20140597);营口理工学院教学(教改)研究项目(JG201612);营口理工学院教学(教改)研究项目(JG201508).

猜你喜欢

营口理工学院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理工学院简介
营口成为世界海蜇产业链核心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营口古代文明展》的内容设计与特色
2016年《厦门理工学院学报》论文索引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营口机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