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县城的教育梦:让农村初中孩子享受城里教育

2017-03-11周航许振利刘浩

辽宁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法库县三中东湖

◎周航 许振利 刘浩

一个县城的教育梦:让农村初中孩子享受城里教育

◎周航 许振利 刘浩

近年来,法库县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实现均衡优质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特别是2012年开始,结合县情,经前期调研论证、科学规划,举全县之力,实施农村初中集中进城办学工程,建设东湖中学城。2013年9月工程竣工,10月10日开学,全县农村初中学生全部进城读书。三年来,城乡初中学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极大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一、着眼长远,科学规划

我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教育快速发展,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但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东湖中学城建校前,法库县共有21所初中,其中农村初中(九年一贯制初中部)18所,长期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一)办学条件

近年来,上级义务教育投入以九年制为主,法库县6所未建九年制学校多年无专项投入,办学条件不均衡。县城初中随城市发展,布局不合理,学区失衡,校园狭小,操场不标准,硬件落后。随着县城人口剧增,仅陶瓷产业就有7万多名工人,其子女进县城学校的增多,使县城教育资源不足。

(二)师生资源

原来农村初中教师短缺,尤其缺体音美学科教师,“教非所学”现象普遍,有的班还不足二十个学生。当时,全县普遍雇用临时教师,教学质量差异大。县城初中生源不均,有的学校中年部设8个班,每班学生多达60人;有的学校设4个班,每班仅30名学生,且生源流动问题难以控制,群众意见较大。

(三)教学质量

据统计,2013年县城总平均分高于农村52.3分;县城升入高中学生所占比例为35%,农村仅21%;县城三校中,一中为47%,三中为21%;农村为32%,最低为13%,相差悬殊。

2010年开始,法库县先后到省内喀左、铁岭和山东平原等率先实施初中进城工作的地区学习考察,经调研论证,完成了《法库县东湖中学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了《法库县“十二五”期间教育布局专项规划》《法库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经上级批准后,对初中进城办学进行了规划部署。

二、加大投入,质量为本

(一)改善办学条件,优化硬件设施

东湖中学城位于法库东湖新城,辽代风格,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占地千亩,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2012年5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竣工,分为东湖一中、东湖二中、东湖三中三所独立的学校,设有东湖中学服务中心。每所学校的教学区有教学楼3栋,实验楼和综合楼各1栋,生活区宿舍楼6栋,食堂(含超市、浴池)1栋,运动区标准体育场1个。学校共享区有图书馆、教师公寓和体育馆各1栋,正在新建9700平方米的素质教育基地。2014年,学校建成了9100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已达30万册,全日开放,成为学生读书的乐园。三块标准环400米的塑胶运动场为万名师生提供了高水平的文体活动场所。学校的综合报告厅、社团活动室以及物理、化学、地理、生物、计算机、书法、音乐、舞蹈、心理健康等各种专用教室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化初中建设的,一应俱全。

(二)制定长效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1.优选专任教师,强化队伍建设

东湖中学城建成后,各种教育资源集中,教育局及教师学校的业务指导更贴近学校,内部优化,外部支撑,形成了合力。全县在2013年9月竞争择优,选聘了3名校长及85名学校干部。干部们工作积极,拼搏奉献,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学校管理与运转的平稳顺利。为了优化教师结构,教育局从全县1200名自愿报名的初中教师中聘用了1067名,均衡分配到3所学校中。各校采取竞争择优上岗,配齐了专任教师,全县师资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且均衡的提升。

2.开全开足课程,保证教育质量

教师素质明显提升,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统一,教育教学秩序井然。课间活动丰富多彩,教研员深入课堂,全面调研,指导推进教育教学。东湖一中实施“三三四变式模式”课改方案,各年部通过“三段三位式”导课,提高教师业务的素质。东湖二中切实加强校本研修工作,重视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东湖三中探索实践小组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成效显著。

3.完善各项管理,用心提供服务

一是后勤保障有力。学校饮食实行管理、采购、食谱“三统一”,由学校经营,部门监管,实行员工聘任制,制度健全,流程规范。食材由超市统一采购、配货到校,指定种类,确保安全。学生免费住宿,舍务管理有序开展,每年级男女生各一栋三层的宿舍楼,学生的床上用品全部免费,由教师管理舍务。教师公寓为130名教师提供住宿服务。

二是安全管理规范。校园实行封闭管理,车辆实名登记。干警进驻,每日巡逻,有专职保安,昼夜值守。高清监控,硬盘存储,医务室的医务人员周到服务。学校备用4台发电机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责任到人、规范运行。农村学生免费实名乘沈阳安运集团的大客校车往返,县城师生自行乘坐公交车往返,交通保障,安全有序。

三、集成理念,彰显特色

三年来,按照《法库县东湖中学办学方案》和《法库县东湖中学培植优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三所学校以“厚德乐学、责任在肩”为校训的文化核心,朝着“面向世界,国内一流”的目标,运行越来越顺畅,管理越来越完善,优势越来越明显。校园成了孩子们享受公平教育,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的乐园。

(一)德育创新发展

以“人格自尊、心理自信、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的五自为培养目标,通过三年的全面育人,校内学生比原来更加有礼貌,尊重师长。经过集体生活的锻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学生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竞争意识、合作精神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优质的初中为高中输送了优质生源,寄宿制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适应集体生活,形成了团队意识,远离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来到这里后,由于学校制定了严格有序的作息时间,学生形成了不挑食,不乱吃零食,不攀比穿着的生活习惯,克服了依赖、任性等不良习惯。经调研,96.7%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老师水平更高,学校的环境更好,硬件设施更优,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学习生活更加开心。

(二)特色教育逐步形成

师资资源整合优化后,我县开齐开全多种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综合实践课程成为亮点。目前,三所学校开设了机器人、航模、海模、汽车、陶艺等15个实践专业,做到了“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拥有科学影像、科技创新、三模教室。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师资源,发挥潜力,各尽所能,培养出优秀的综合科技专任教师。综合科技开课两年来,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教师已经积累了很多科技综合实践方面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2015年6月,东湖三中教师林玉凤的“林氏民间剪纸艺术”被沈阳市人民政府确定为“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湖三中成为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2014年12月,东湖三中依据大辽战鼓的传说及相关史实,挖掘整理出大辽战鼓鼓谱《得胜归》。目前,东湖三中大辽战鼓已被评为沈阳市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活动品牌。

(三)体艺教育硕果累累

我县注重体育卫生艺术、心理健康、科学实践等教育。学生视野得到拓宽,知识更加扎实,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自2013年秋季开始,三所学校举办了由万名师生参加的三届艺术展演。开展了足球、小提琴、山水画等多项主题比赛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放飞梦想”为主题的艺术节盛况空前,演出内容集中体现出三年来东湖中学的办学成果,为东湖中学城增添了新的内涵,推进文化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建设“足球之乡、小提琴之乡、山水画之乡”的过程中,东湖中学城时刻走在前列。强化体育与艺术特色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设置特色选修课,陶冶情操,彰显个性,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学有所成。东湖二中成立了“赵志坚山水画工作室”,吸纳爱好山水画的师生组成研究团队,积极培养、储备人才。2015年4月22日至25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班在法库县举行,来自北方5个省区143个县(市)的500人参加培训。法库县全县及东湖中学城三所学校的校园足球经验受到了教育部体卫艺司的赞许。2016年8月13日,我县运动员出征2016年“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这也是法库县足球运动员参加的最高级别的比赛,东湖中学的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辽宁省足球联赛中,东湖三中女队成为沈阳市唯一进入四强的球队。

(四)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2014年,东湖中学城成立一周年,学生中考成绩优异,600分上线人数校际差最大仅21人,成绩均衡提升。2016年,全县参加中考的考生700分以上达111人,700分段人数校际差不超过6人,650分段不超过10人,陈宇飞同学以737分荣获沈阳市八个郊区县(市)榜首。

(作者单位:法库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法库县三中东湖
想三中
我爱东湖
智救小鸭
东湖古柳
东湖一角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践行“真教育”“大教育”的八年蜕变
——东乡三中发展掠记
《趣味课堂》2019年全国小学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核心素养知识竞赛获奖名单
对“一线三等角”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续写《坐井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