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难的研究概述

2017-03-10

关键词:师资阶段英语教学

张 莹

(湖北师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难的研究概述

张 莹

(湖北师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育逐渐普及。然而,由于农村小学英语起步晚,且受到师资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加上中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方法差别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出现了脱节的现象。为此,本文笔者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师资培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习惯、评价方式这几方面进行概述,并力求从中寻找应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课程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然而,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资源、课时安排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小学英语教学出现了明显的衔接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难的成因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给英语教学带来新的发展。

一、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难的原因分析

1、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方面

(1)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经验匮乏

农村的英语教师很少来自师范专业,多半是没有受过正规培训的非专业性教师;再加上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经常会出现一个教师教多个科目,或者教多个年级的现象,甚至有的英语教师还是其他专业的老师改行过来的。因此,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由于这些老师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学习或培训,他们对英语教学的规律及教法肯定了解甚少,再加上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难免会出现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无疑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会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1]。

(2)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差别大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倾向于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句型,教师的教学形式多以课堂活动为主,且每次的教学内容比较少,教学进度也比较慢,所以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到了初中阶段,随着英语知识结构大幅延伸,词汇量大幅增加,教师的教学重点也更倾向于固定搭配,特殊句式以及语法结构;而且教学进度肯定比小学时加快,对学生的要求也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向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再加上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科目增多,他们分配在英语学习的时间较之小学时也会减少,因此难免会让很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2]。此外,由于很多老师不重视中小学英语教法、学法的衔接,再加上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缺少沟通,所以小升初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资源匮乏

由于经费问题,很多农村学校无法保证学生上课需要的多媒体设备,教师的教学只能结合收音机和自己的语音讲解;而学生除了上课和学校发的教学资料外,也没有其他可以获得英语资料的途径,如此单一的教学条件不仅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需要,也让原本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了。

2、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

(1)教学要求方面

《英语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分为九个级别,对小学阶段的要求比较低,将小学毕业阶段定位在二级标准,即在语言技能方面强调听说技能的培养;并且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的自信心[3]。

到了初中阶段,随着英语知识结构大幅延伸、词汇量大幅增加,教学容量也会随之增大,教学进度也随之加快;并且在语言技能方面,除了听说还要加上读写,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但是,英语学科如此大的跨度让很多学生一时之间无法适应,所以就出现了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脱节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4]。

(2)课时安排方面

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薄弱,加上学校、家长对小学英语的重视度不够,长期把英语作为副科对待,因此很多地方出现小学英语课时安排不合理的现象。大纲的要求是每周四节,而很多学校最多每周安排两节,有时甚至还会被语文、数学等主课占用,这样不仅无法保证完成所要求的的课时内容,也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更不用谈学生的学习效果了[5]。所以,中小学英语教学出现衔接问题也是在所难免。

3、学生方面

(1)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差异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对知识的掌握多以记忆和机械性的练习为主,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学习习惯倾向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了初中阶段,随着英语知识结构大幅延伸,词汇量大幅增加,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改被动的机械型学习为自主的探究型学习。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科目的增多,使其分配到英语学习的时间较之小学也会减少。因此,学生如果不能尽快转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就难以适应初中的英语学习,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让学生形成了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其学习的长处和薄弱环节也不尽相同,加上学校、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继续学习,如果教师在入学之初没有把握好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会造成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顺利的过渡到初中的英语学习中来。

二、应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难的策略

1、尽一切力量改善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

中小学英语教学顺利衔接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农村地区由于办学条件,教学资源等因素造成教师资源稀缺,教师素质不高,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家有关应重视和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拓宽教师引进渠道,丰富师资来源。在培训方面,不仅要培训教师的英语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还要让教师学习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6];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英语教师提供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经费投入方面,要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大力支持农村地区的新课程改革,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多渠道地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应届师范生到农村任教。

2、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衔接

首先,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差异使得其教学计划和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多了解一些初中英语课程的内容,并结合初中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去设计有衔接的课程计划;同时初中英语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小学已掌握的知识去构建新的知识。

其次,注意教法的过渡。小升初的学生正处于英语学习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切记在课堂一味的进行知识讲解,而应该有选择性的延续小学时的直观教学法,如把对话表演、歌曲、游戏等活动引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7]。当然,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由小学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此外,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能尽快适应新的老师,较好地适应新的初中学习。

最后,加强中小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互相交换信息,互相交流思想,互相观摩揣摩,互相探讨学习。在熟悉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还应该多召开相关的研讨会,让彼此之间多了解,这样才能做到自然过渡,避免脱节。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或多或少接触过英语,然而对于初一新生,他们对英语的学习依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过这种英语学习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因为随着英语知识结构大幅延伸、词汇量大幅增加、课后作业任务繁重,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就会减退,甚至产生厌学心理。鉴于这种情况,初中英语教师在学生重新学习英语之初切忌一味的讲授课本知识,而应该根据初中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特点[8],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坚定其学习英语的信心。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一是学英语的基础阶段,由于农村地区小学英语起步晚,教学资源匮乏,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入学新生在学习上存在一些不良习惯,这些问题势必会阻碍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入学初期,应该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9]。

(1)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对知识的掌握多以记忆和机械性的练习为主,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教学生学会预习,不仅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所了解,也会复习学生的原有知识,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学习效果明显,因而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养成良好的课堂听说读写习惯

英语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并用的过程,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积极提问,敢于表达。此外,多设计一些参与性的课堂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课堂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技能。

(3)养成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

根据遗忘曲线的进程我们知道,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最后趋于平稳状态,所以及时复习很关键。尤其对于英语这种语言类学科,复习更为重要,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反复记忆,及时强化,这样才有助于巩固学生新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

评价方式也是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然而,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手段,这不仅不能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不符合学生英语学习的身心发展规律[10]。

为此,我们应该从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特点和教师教学条件出发,尽量保证评价方式的自然衔接。由于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且教学内容比较少,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低,所以建议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到了初中阶段,考试较之小学明显增多,因此仍然把定期的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但是要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享受评价的自由,才能展现自己的优势,才能获得全面的评价。

三、结语

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所有英语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影响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然而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受师资、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加之中小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差别大,以及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习惯的差异导致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出现了更为严重的衔接问题。本文从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兴趣、学习习惯、评价机制等方面概述了应对衔接难的策略,希望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有机衔接,能使大部分学生顺利的过渡到初中的英语学习。

[1]司小飞.关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中的问题和建议[J].学周刊,2012,(23):168-169.

[2]邓晓芳,李永宝.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难的成因对策谈[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96-100.

[3]张咏梅,胡飞敏.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5):115-116.

[4]耿在军.浅谈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J].中国农村教育,2010,(07):36-37.

[5]欧贵华.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衔接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3):126+222.

[6]丛向辉.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困难诱发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02):54-56.

[7]刘苏霞.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农村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J].学周刊,2011,(13):149-150.

[8]宦 丽.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方法刍议[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86-87+89.

[9]潘晓红.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策略探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131-133.

[10]张书红,田文菡.新课改下河北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12,(19):40-42.

(责任编辑:王国红)

G622.0

A

2096-3130(2017)05-0136-03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5.032

2017—03—04

张莹,女,湖北浠水人,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学科论。

猜你喜欢

师资阶段英语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