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念在黄石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2017-03-10孔庆君

关键词:黄石市黄石海绵

孔庆君

(湖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海绵城市理念在黄石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孔庆君

(湖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当下黄石市转型成为生态旅游城市,已势在必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黄石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将使黄石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地质灾害、适应城市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海绵;城市;黄石;应用

一、海绵城市的定义与研究现状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体一样可以在应对自然气候、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可以吸取雨水,把雨水储蓄起来,净化雨水资源,需要水资源时可以将蓄存的水利用起来。

在国外德国是最早对雨水实施环保利用,对城市雨水采用政府管制制度的国家。德国的建设法规和地区法规、联邦水法都是以法律条文或规定的形式,对水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提出明晰的法规要求。法规要求要防止排水量的增加,实行“零增长排水量”。德国雨水利用的典范是波茨坦广场。波茨坦广场把占总广场面积将近百分之二十的用地规划为水体,足可容纳约1.5万立方米的广场周边房屋排水和地面的雨水。种植在水塘中的水生植物和培养在水生植物上面的微生物构成净化水塘,雨水经过水塘再被引流注入波茨坦广场水体,完成雨水的滤化和二次洁净,确保水体的明净和有健康的质量。

生态景观设计强调植物、绿地、水体等自然条件和景观相结合,这是第二代雨水资源管理和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最佳管理方案,如城市景观设计中设置植物浅沟、植被缓冲带、湿地等。像美国的波特兰和西雅图这样终年雨水充沛的城市,景观设计师会运用收集雨水并利用植物、沙土净化雨水的自然或人工凹形绿地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

日本的水资源较缺乏,所以政府非常重视对自然界雨水的采集和合理利用。他们想到的办法是降低操场、绿地、公园、花坛、楼间空地的地面标高;利用碎石和透水砖铺设停车场和广场地面,为加速雨水渗透,在适当场地尽可能建造渗水井;为了蓄水在合适的场地修建地下水库,比如在运动场下面;把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建成水库以便用来调蓄暴雨洪水。在东京、大阪等城市将低洼地区雨水导入城市建设的地下河。

2012年4月“海绵城市”概念首次在中国被提出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打造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我国的深圳市很早就引入了低冲击开发理念,积极探寻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方法;努力寻找深圳转型模式和南方特有的气候条件对城市规划建设影响的新模式。

根据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我国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展开海绵城市试点的建设工作。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按照城市规模和级别不同分别给予4-6亿元不等的资金补助。对采用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还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以此可以看出我国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2015年首次获批试点城市为白城、武汉、镇江、迁安、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正式在国内兴起。

二、黄石市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

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政府以把黄石加快建设成特大城市为目标,大力提升城市功能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计划以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为契机,坚持以规划、建设、管理三者相结合,加强城市形象设计,提倡城市改建,着力在提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城市宜居性上下功夫。

当下黄石市把城市转型发展作为城市的重要任务,在转型成为生态城市取得进展的同时,黄石市政府也认识到了当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困难。比如城市中心偏小、腹地城区发展较弱、城市经济总产量不高等现实问题。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被提出来,黄石市政府受此启发,把这种理念引入到黄石的转型建设中。大冶湖生态新区是黄石市近年来规划的重要区域,海绵城市的建市理念为黄石城市建设指明了一条生态转型之路。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方法可以使黄石在改善生态环境、适应自然环境变化、防止地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解决方法。黄石市大冶湖生态区拥有广袤的自然湖泊和丰富的城市产业基础,与长江黄金水道毗邻,将来的大冶湖新区将被打造成生态、环保、兴盛的黄石黄金地段。

三、黄石市城市建设现状

黄石市是鄂东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是沿江开放城市,更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近些年,黄石市转型跨越发展,以加快完成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目标。黄石市《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人们总是开玩笑的说黄石是“光灰”的城市,这是因为历史原因造成黄石市空气环境质量较不理想,污染较多。建设海绵黄石可以使城市改头换面。

处于城市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黄石,在城市转型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城市中心偏小、中心城区较弱等均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在黄石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黄石找到了城市发展生态转型之路,那就是建设海绵体城市。黄石市在建设海绵体城市时,应该把排水转变为吸水,重视“绿色设施”的建设,好好利用城市中的雨水,使地表水达到a类标准,内涝防洪达到标准,大冶湖生态新区作为黄石未来发展的重要地区,将充分展示黄石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这条发展之路是一条将现有城市与未来城市融为一体的路径;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路径;为转型城市提供一条可资借鉴榜样的路径。大冶湖地区具备了优良的发展基础条件。大冶湖生态新区地处黄石、大冶、阳新交汇之地,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东接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与武汉相接,是鄂东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黄石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和同城化政策平台的焦点地区,也是拓展黄石城市腹地的重要地区。大冶湖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黄石市的重要湿地,此处自然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大冶湖地区还是长江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城市建设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只能从管道中集中快排,人们也戏称“雨季一来,城市看海”。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工程建设做地面硬化,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钢筋水泥过多地替代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池塘,使城市成为铁壳城市,导致城市无法“自由呼吸”,产生“热岛效应”。建设海绵城市能避免和减少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是控制径流,降低汇流是海绵城市控制的关键。海绵城市建设顺应了“低碳—生态”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对于提高黄石市城市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四、海绵城市理念在黄石市建设中的运用

黄石市建设以大冶湖新区为未来主要建设区域,也是应用海面海绵城市理论最佳地区。大冶湖生态新区总体规划范围是大冶湖周边区域,跨大冶、黄石、阳新,东到长江沿岸,西到武九铁路,南到父子山,北到黄荆山。把大冶湖生态新区作为黄石建设的主要核心区域,加快推进核心区建设。利用大冶湖新区的现有有利条件的同时借鉴国内外优秀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系统地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到黄石新区的规划设计中。可以先修复大冶湖堤围内的水面面积,从六十多平方公里提升至近百平方公里;建设微观生态雨洪管理体系,逐级拦蓄雨水和净化雨水;根据黄石市大冶湖地形特征建立滨湖湿地缓冲区,沿大冶湖修建生态湿地公园,强化水体自洁本领和生态含量;达到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水平。黄石市还应增添一定数量的“海绵体”。比如在大冶湖建设的公园道路、广场铺装可以选用透水铺装,尤其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下沉。在城市建设中应围绕磁湖、大冶湖等水体,加强城市公园、城市绿化、道路铺装设计。

让城市返璞归真、道法自然,建设自然、生态、绿色的基础设施。针对传统城市开发模式的遗留问题,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实现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

以海绵城市为建设方向,大冶湖生态新区开发上应依照生态优先原则,将自然环境和人工手段联合起来,在保证黄石市排水和防涝安全的条件下,最大程度的完成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使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黄石市建设海绵城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 要突出黄石地域特点

建设海绵城市充分利用黄石自然山水资源,利用磁湖、青山湖、大冶湖等水域,利用黄石山体地势,因地制宜,形成“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城市布局,最大限度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黄石市建设科学、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城市排水系统。建立大型蓄水池。建立严格的地面建筑排水标准。在黄石市景观设计中大量使用水体,以增加空间的活力。可以在景观带上营造一个通畅、循环的水体景观,以动态喷泉形式出现,循环水体。还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雨水、废水,通过循环净化系统形成可用水,既可以灌溉景区的植物,又可以将其用于喷泉水体,增加景观区的趣味性。

(二) 增加建设城市海绵体

长江、磁湖、大冶湖、青山湖、池塘等水体、森林绿地、公园、可渗透路面等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都属于“海绵体”。建设海绵城市中的绿色设施,比如建设城市河道、城市生态公园、城市绿化等。通过植被的介入,使城市变得如海绵一样净化城市。大力发展乡土树种,设计合理的乔、灌、花、草的种植配置,在城市绿化上,注重层次的协调,充分体现植物造景特色。可以在大冶湖生态新区植物种植设计中,利用黄石本土植物,根据四季季节变化来种植不同的植物。比如春天盛开的连翘、迎春花;夏天绽放的紫薇、石榴花;秋天璀璨的菊花、桂花、月季花;冬天低调的梅花、鸡爪槭。让大冶湖生态新区四季都能看见美丽的开花植物,拥有不同色彩的四季。很好的利用黄石的有利地理条件,把黄石建设的更加宜居、美丽。

(三) 建设城市道路,尤其是沿湖道路

现有的沿湖道路整治时,河床应该全部扔掉硬质铺装。应该设计绿色植物软质铺装,让水渗透下去。大冶湖水系和管网净化后的水串起来变成活水。广场铺装需铺设渗水砖,方便水体渗入地里。

(四) 加强黄石生态公园设计、高效集水、平衡生态

伦敦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中提出在市内将一些废弃、凌乱的街道角落以及建筑之间狭小空地进行整顿,改良小型范围及休闲场地,为附近居民或上班人士提供些许清新的绿色生态公共用地。黄石也应学习这一方法,在城市中多寻找并改建这类型的公共空间,减少硬质铺地,缩小道路宽度,以人行合适尺度为依据。为了方便雨水收集,绿地部分应低于道路部分。景观墙小品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设计理念,利用废弃石材、水泥、钢筋,这样可以降低资源的消耗和减少建设成本,也能更好的营造出具有艺术文化景观生态型产业园区。还可以用水泥墙外覆盖钢铁材质,表现黄石特有的矿业文化。

五、结语

黄石需要继续扩大和发展,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改善黄石的环境,给黄石市未来带来更美好的景象,因此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抓好黄石城区与大冶市区设施对接、一体建设、同城发展。努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宜居宜业生态城市是本课题将要继续研究的重要方向,并可以为政府建设大冶湖生态区提供建设方案。其意义在于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实现政府“十三五”计划,让黄石市成为更美好的国家级海绵城市

注释:

①《黄石日报》 2015-01-08《城市向南,生态之城正崛起》记者杜鹏,左聪,侯娜,朱达.

②《华中建筑》2015-09-10《武汉园林绿地中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季冬兰,李婷,甄斌.

③《广东土木与建筑》2011-10-15《雨水利用在公园景观设计方面的应用》王文娟.

④《海绵城市的国际样板,澳洲南岸公园的实地体验》 俞昌斌,网络(http://blog.sina.com).

⑤《绿色科技》-2015-06-25 《武夷新区规划建设和开发中海绵型城市理论和实践探索》陈钢兵.

⑥《中国园林》2015-06-10《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车生泉,谢长坤,陈丹,于冰沁.

⑦盘点2016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新词、热词.网络(http://news.sina.com).

⑧《中国水利报》2015-03-13 青岛济南提出建设“海绵型”城市.记者 赵新.

⑨《滨海时报》2016-01-05《建设“海绵城市” 破解“看海之困”》李光照.

⑩《山西建筑》2015-09-01《谈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解静静.

(责任编辑:胡光波)

J5

A

2096-3130(2017)05-0027-03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5.007

2017—01—13

孙庆君,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黄石市黄石海绵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The Simple Analysis of the Usages of “IT”
海绵是植物吗?
黄石市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