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制作专业国内外教学研究

2017-03-10周展旭

关键词:电脑音乐专业课程院校

周展旭

(湖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音乐制作专业国内外教学研究

周展旭

(湖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音乐制作在国内的发展时间不长,与国外进行对比研究便于认清国内外的差距所在,为国内专业的良好发展提出意见。

音乐制作;课程设置;教育

较之国外同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我国高校电脑音乐制作专业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如何提高对本专业更加客观的认识,以及如何建立和完善该专业的教学体系是一个复杂而长远的工程。本科研项目通过对国内外部分开设音乐制作与创作相关专业院校的调研,分析其教学体系中该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学科交叉等特点,试图找出我国高校中该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与音乐制作专业学科建设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一、开设电脑音乐制作专业的必要性

在当前这个电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在诸多领域中愈发重要。电脑音乐制作在音乐教育与实践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脑音乐制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涉及到音乐制作与创作、音乐编辑、录音、混音、音响学以及相关的音乐基础理论和实践。它是音乐艺术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并逐渐渗透到音乐教育的各个学科当中。所以能熟练掌握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提高音乐专业学生整体素养和音乐实践综合能力,是当前音乐教育中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以湖北省为例,目前现有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有64.3%都已开设了电脑音乐制作专业。但各院校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等办学条件差异较大,教材的选用与教学实践的能力各不相同。其中音乐专业院校的电脑音乐制作专业,相对设备较齐全,师资力量较雄厚,配置基本能达标,能让学生进行具有实效的实践活动。而综合性院校的音乐专业,由于多种原因,总是不尽如人意。在对开设了该专业的学校进行调研后发现,以中国地质大学音乐系为例。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中能熟练运用音乐制作软件并独立完成音乐创作实践的学生不到20%。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基础太差,综合能力不足,课程开设流于形式,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等。

二、国内外部分音乐院校电脑音乐制作专业开设概况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主要通过网上资料检索,及英文期刊中相关论文。笔者对美国部分著名音乐院校及著名综合大学的音乐学院中本专业开设现状作出了分析。

(一)在专业开设方面

1.美国电脑音乐制作专业的开设情况

以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为例,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的教育大州,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百多所大学中,绝大部分的学校都已经开设了电脑音乐制作(计算机音乐)专业的课程。

在开设音乐制作专业相关课程的院校中,绝大部分院校比如柯蒂斯音乐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专业设置是设置在作曲专业之下 ,开设比例达到了 95%。少部分综合大学专业设置则零星分布于计算机、电子工程、信息技术、数学、以及专门的的计算机和录音技术等专业之下,比如德雷塞尔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等。

由此可以看出在美国社会对电脑音乐制作专业有比较强的需求。并且越是排名靠前即综合实力越强的学校,对本专业越重视。综合类院校电脑音乐制作专业开设比例相对较低,但开设该课程的系科和根专业有多样化的特征。它们对知识和技能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比较完整地涵盖了计算机音乐技术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比如计算机、数学、物理学、电子学以及声学等。综合类大学正是利用了自身学科结构上的优势,使它们的计算机音乐学科基础更广泛和扎实。

另外,美国计算机音乐课程普及率极高,并且不少大学在开设该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计算机音乐研究中心和计算机音乐实验室,这些研究中心有非常强学术研究能力,许多与本专业相关的革命性的突破和新技术的产生,都与这些大学的研究中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中国本土大学电脑音乐制作专业课程的开设情况

在中国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的院校当中,比例最高的是音乐专业院校。全国28所音乐专业院校中,有92.4%开设了本课程。在全国2000多所综合类大学中开设本课程的只有12.6%,占1成左右。以湖北省为例,设置了音乐制作专业的学校有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师范大学等少数几所学校。国内在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课程普及程度其差异性要明显得多,音乐、艺术类院校的课程开设比例远高于其他类院校,而且音乐院校专业课程开设的更加合理和规范。例如武汉音乐学院的计算机音乐专业,开设的主专业课程就有电子音乐作曲,录音技术,音乐制作,混音等,开设的音乐基础课,复调,和声,配器,即兴键盘演奏等,分类细致,技术课程和基础课程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音乐制作专业的的主专业课设置只有音乐制作与创作,而且课程时长较短,一学期8节,配套辅助课程有和声,曲式,配器,但是同样课程时长比较短,会影响实质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所属专业方面国内院校几乎全部隶属音乐专业,只有少数隶属录音和教育技术专业。和美国课程隶属学科比较,国内课程涉及面较窄,并且鲜有课程跨专业的情况出现。

在专门研究机构上看国内为数不多的音乐实验室(如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实验室和上海交大电子计算机音乐实验室等)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发展缓慢。

国内在该学科教育上比美国至少晚了近十年,虽然和美国在该领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从普及的规模上看,还比较令人欣慰。但如果从学科之间的价差研究和融合的有时来看,国内的形式就不容乐观,如果没有相关知识的支撑和有力补充,在教育和教学质量上很难有大的突破。

(二)在专业课程结构内容方面的比较

1.美国电脑音乐制作专业课程结构及内容

课程数量的多少,说明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的宽窄和内容的深浅。美国的计算机音乐课程在综合类院校中优势明显,这可能得益于这类学校在教学环境、师资和资源上的优势,当然还有课程目的的定位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比如综合类院校跟本专业相关的课程有三百多门,其中包含了基础原理性质的课程、开发研究性质课程、应用性质课程等。应用性质课程就包含8类104门,在计算机作曲这类里还包含15门,例如柯蒂斯音乐学院开设的 《互动作曲》、《电子音乐作曲》、《计算机音乐作曲》 等。还有曼哈顿音乐学院所开设的《新媒体理论与作曲》、《合成、作曲和演奏》、《新媒体理论与作曲》、《计算音响与音乐》等。

2.国内电脑音乐制作专业课程结构及内容

国内的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几乎都是音乐系科与电脑音乐制作与创作相关的课程,有近40门,在音乐专业的合成结构中,占主导的是介绍性质课程和应用性质课程,课程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突出实用性,另外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制作专业课程均属于辅助性质,另外在少数非音乐系科课程中也有相关课程的开设,如在录音技术类开设的《现代录音技术》《录音工艺》等。从总体上看,国内在该学科上的目标都在使用技术解决某一类具体问题的应用层面上,不像美国注重课程之间循序渐进的知识继承性。

(三)国内外本专业师资方面的比较

美国和中国师资的规模和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距。以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国内的湖北省为例,美国所有开设了音乐制作专业的院校所配备的教师数量平均不少于3人,而国内平均只有1.8人,很多院校只有一位教师。教师数量少就会影响科研、教学研究以及相关课程的开设,最终也会制约教师水平的提高。其次美国从事该专业的教师结构呈多元化趋势,有很多教师属于计算机、物理、数学等专业背景,而国内教师在音乐专业和非音乐专业之间的有机联系还很薄弱,这最终会使我国该专业的发展停留在浅缓的发展层面。

三、对我国高校电脑音乐制作专业课程设置及教育的几点建议

1、人才培养方案设置

良好的教育模式和优秀的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完善的学科建设。我们既要把握学科定位,又要注重该专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当让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但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学科建设的意识。即使在当下我国与其联系最紧密的音乐专业学科中,电脑音乐制作与音乐学的诸多学科中都有渗透和交叉,但在不同学科重点地位和作用均存在不小的差距,针对此,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电脑音乐制作与创作相关课程。首先,在作曲专业中应将计算机音乐作为专业必修课程,这不但打破了传统音乐创作的在乐谱上写作的模式,也弥补了学生在创作时音响经验的匮乏,并且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多是教育以及专业和商业音乐创作等工作,如歌曲、影视、广告、舞蹈音乐的创作以及编曲配器等。现在社会上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不但能够创作还要能够制作音乐,如果只会在谱面上进行音乐创作,已经不太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作曲专业应将计算机音乐作为专业必修课,并可以加大课时安排及相应的音乐实践活动。其次面向其他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开设专业选修课,音乐制作及创作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课程及硬件设置

很多教师尝试将电脑音乐应用中在教学中,取得了丰硕的的研究成果,比如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除了可以利用视唱练耳音乐软件(Auralia)让学生自主练习,当然也可以利用音序软件(cubase)进行录音并通过(Tune)效果器来观测自己的音高及声波的变化等。最后,增加音乐实践课在电脑音乐制作课程教学中的比例。除了基础理论课程以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各种硬件的操作和连接原理,除了学习音乐软件的操作以及各种软件音源,还要大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经验。有很多细节和经验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增加电脑音乐制作实践课的教学比例,在创作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音乐制作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个好的师资队伍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地降低许多教学中的不利因素,如教学设施、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不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我国在计算机音乐教育整体水平不高,所以师资队伍建设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按照计算机音乐合理课程结构的要求 在合理配置有限的教师资源同时 施行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具体可采用派遣专业教师到专业前沿的专业院校进修,或者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方式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快我国第一代专门的计算机音乐教学人才的培养步伐。

4、“宽口径”的交流实践平台

为电脑音乐制作专业提供一个广阔的交流实践平台,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首先要勇于尝试该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有机结合,包括一些传统音乐专业学科,甚至是其它非音乐专业学科的交叉研究;其次是加强各种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交流,相互借鉴,资源共享,这对迅速提高教育观念,以及拓宽师生的视野都有极大的裨益。

5、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音乐制作与创作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我国比较侧重实用性,虽然这时该专业初期发展的必经阶段,但也要注意在人才培养上的可持续性。在我国现行阶段就是要重视好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电脑音乐创作不是只会操作各种音乐软件,比如在许多院校该专业的学生软件应用熟练,但在音乐创作基础上就比较薄弱,导致音乐作品没有深度。在此也有一些教育的误区,就是电脑音乐创作和传统音乐创作之间的关系,诚然电脑音乐改变了传统音乐的的教育模式,但它只是丰富和拓宽了传统音乐教育,而不是替代。其实,无论是传统音乐创作还是计算机音乐创作的基石都是音乐实践活动。所以要处理好传统作曲与计算机创作之间的关系,不能走向极端。

[1]杨 熠,唐 龙.浅谈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的课程设置[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Z1).

[2]刘传波.浅谈我国电脑音乐制作发展现状[J].大舞台,2010,(01).

[3]白 锐.高等艺术类院校电脑音乐制作专业开设前景探析[J].硅谷,2009,(14).

[4]魏 慧,魏 莉.电脑音乐制作的教学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5]徐 敏.浅谈对电脑音乐制作及其课程设置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1,(02).

[6]谢世超,李 铭.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电脑音乐制作课程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27).

(责任编辑:王国红)

G642.0

A

2096-3130(2017)05-0118-03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5.028

2017—06—23

周展旭,湖北鄂州人,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

猜你喜欢

电脑音乐专业课程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电脑音乐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电脑音乐制作现代技术的应用性研究
电脑音乐的音色优势与编创理念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