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推进就业工作路径研究
——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

2017-03-10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王 浩

(湖北师范大学 党政办,湖北 黄石 435002)

地方高校推进就业工作路径研究
——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

王 浩

(湖北师范大学 党政办,湖北 黄石 435002)

根据国家人社部统计,2017年高校毕业生达795万人,比2016年增加3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同时,地方经济发展却迫切需要人才。如何转变毕业生就业创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服务质量,实现高校人才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效结合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呈现出的新特点,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从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加强职业生涯、就业指导,打造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等方面,就地方高校如何推进就业工作进行研究,为地方高校提供一定参考。

就业新特点;校内资源;政府、企业合作;就业指导;创业服务体系

一、新时期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颁发,标志着“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为配合国务院关于“双一流”建设的统筹规划,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均发布了相关文件。其中,“区域一流”成为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科学研究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技术革新针对区域产业升级,区域一流大学的建设不能脱离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区域一流大学的建设。2017年作为十三五关键之年,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各地更加注重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资源与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和动力源。另外,全国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各层次、各类型高校毕业生就业,并活跃在各地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科学研究及产业升级的第一线,不断做出新的重要贡献。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强烈要求高校人才教育要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效结合。

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就业工作要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整。但不少地方院校忽视就业工作研究,整个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考研等一般性解决学生出路的轨道上。这种传统思路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以及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已经相对落后。虽然专家学者已经开展了许多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困境研究,但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近两年大学生就业难又出现了新特点,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就业创业观念还有待转变,就业创业质量不高、就业创业信息不畅通等方面。

二、大学生就业难呈现出的新特点

1.经济结构制约社会就业岗位的因素更为突出。国家人社部每年统计的毕业生数据,反映出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其中,当前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不可忽视。《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3》显示,最受大学毕业生欢迎的行业依次为: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金融业。5种行业中接受过高等教育毕业生从业人数比例分别为68.3%、67.4%、62.5%、59.3%、54%。但实际上,这些行业的就业弹性较低,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弱。因此,国家、政府和企业应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吸纳能力。

2.高校培养模式陈旧问题更为凸显。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部分高校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四处求职,找不到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许多岗位空缺却无合适毕业生应聘,时常出现“用工荒”现象。这反映出高校的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存在的诸多不协调的问题。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次年《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印发,进一步提出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改革的十四项主要任务,强调地方高校办学思路要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基本思路就是坚持顶层设计综合改革、需求导向服务经济、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和省级统筹协同推进。因此,地方高校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的就业合作交流,建立双方人才培养和输送的良好机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3.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问题较为突出。近年,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对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扩大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不同对象范围、强化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当前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过去的“以考研躲避就业压力,以考编寻求稳定”等传统就业观念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质量。

三、地方高校推进就业工作路径

就业不仅需要高校的主导和推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指导和财政的支持,市场和企业的引导和协助。高校需要加强与政府、企业协同培育人才。

1.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依托行业特色成为业界名牌的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历年毕业生也就约6000人,但其管理学院稳定高居英国前五位,战略行销学系位列英国前三,其学科发展可以归纳为三步:首先,优先发展特色学科与专业建设;而后,围绕特色学科开展学科群建设;最后,进一步加强与所属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克兰菲尔德大学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高校与行业可以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一方面,积极为在职人员提供短期职业培训,注重向行业人员输出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积极与商业公司、政府合作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多个相关学科的紧密结合,往往更能促进人才的培养和行业的发展。同时,市场需求对行业发展的刺激反应,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行业特色性大型的相关学科进行重组、互补,优化了学科结构,使学科特色得到大大加强。

2016年,黄石市以“抓创新、抓技改、抓投资、抓服务、促转型”为主题,深化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其中要求地方院校要为企业提供人才和科技创新服务,政府、企业与学校的协同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湖北师范大学立足“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办学定位,主动探索向应用型转变,以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为重点,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探索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的治理结构,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建成以教育技术学院为核心的文化信息产业的校级创业基地,以大学生活动中心为核心的服务咨询产业的校级创业基地,以及以生命科学学院食用菌大学生创业基地为核心的科技转化型创业基地。并且先后联合企业成立“聚点众创空间”、黄石市蚁聚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等。

2.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积极构建开放多元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教师传授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和模拟演练,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就业择业观,增强就业能力。同时,地方高校也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为学生就业搭建宽阔的平台。毕业生就业情况好,也反映了学校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就业指导、后勤服务等工作方面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湖北师范大学把“两访两创”、“创先争优”(干部访谈教师、教师访谈学生,创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创教育事业发展先进)等活动与就业市场建设结合在一起,要求校直各单位部门教职工全员参与,通过访谈等活动,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就业动态,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提出合理性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从而促进学生就业。同时学校要普及创业教育,升级创业孵化基地,推动学生创业就业。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统一纳入学校整体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了特长学分,形成长效机制。作为黄石市定点培训机构,每年定期开展SIYB创业培训,培训学员达2000余人。学校目前已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工程。创业基地建设从2010年开始,先后投入2300平米,基地免费为入驻团队提供办公设施,实行拎包入驻。

3.加强职业生涯、就业指导,构筑精准指导体系。学生的家庭成长背景不同导致性格、认知程度、价值理念等不同,对个人的职业规划也各不相同,甚至部分学生并无职业规划的概念,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知所措。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如何做到吸引学生,真正发挥好促进学生就业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系统、广泛、针对性强的职业生涯教育。一方面,持续观察大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能力素养的增值,进而不同年级实施不同的就业指导内容,针对不同年级遇到的问题,提供相应帮助。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创新创业、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调适等方面问题。

湖北师范大学领导、教学系和有关职能部门都高度重视不同年级所发现的问题。在优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基础上,加强“大学生职业咨询室”建设,开展个案咨询与团队辅导工作坊,实现就业指导个性化辅导。同时各学院结合本专业特色,积极研发行业性就业技能工作坊和个性化就业指导项目,形成特色鲜明的差异化生涯辅导模式。同时,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注重师资培训。现有高级职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职业指导师40人,SIYB创业培训师5人。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增强就业指导针对性,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认真落实,努力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打造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搭建立体化就业信息平台,完善就业数据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增强学院就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就业新媒体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功能和移动信息设备的优势,努力实现就业信息与毕业生点对点无障碍对接、就业信息精准推送,削减毕业生就业信息不对称现象。

如何在学生和雇主之间“牵线搭桥”,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这里可以借鉴一下日本高校的做法。日本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行政机构,还承担着与就业相关的服务、咨询和研究功能。一是参考社会机构数据分析,把握企业招聘变化趋势,经常与各类企业合作开展就业指导帮扶工作或者研究工作。二是注重学生的就业意向,在校园内竖起“天线”,鼓励学生直接与口碑良好并与学校有着长期用人关系的企业招聘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以期获得内定或推荐机会。三是鼓励学生参与信息收集,增强求职就业感受。如此,可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充分运用“互联网+就业”和新媒体应用技术新模式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有效提升人岗匹配效率。

当前毕业生总量进入稳定期,较长时间内保持高位运行将成为常态。而就业工作也已进入转型期,高校整体工作已由过去就就业抓就业、单纯抓就业,转向就业与创业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以及传统就业渠道与网络信息化手段并重的新模式。同时,毕业生就业改革进入关键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战略和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为高校人才改革和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地方高校,要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标尺、以专业结构优化为重心、以切实服务区域发展为追求的转型发展模式。当然,高校如果一味迎合就业的需要,可能就失去了大学的引领价值,可能会导致毕业生工作以后上手非常快,但可持续发展性比较弱。因此,高校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督评体系,充分发挥就业质量年报、就业统计核查作用,进一步加强配套改革,以就业状况倒逼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A].2013(11).

[2]张德江.培养的定位问题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

[3]张应强.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4(6).

(责任编辑:胡乔)

C913.2

A

2096-3130(2017)05-0096-03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5.022

2017—03—09

王浩,男,湖南信阳人,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