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力提升路径探究
——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2017-03-10汪艳霞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新疆师范大学科技类社团

汪艳霞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力提升路径探究
——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汪艳霞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有效激发和提升学生社团的活力,对校园文化更好的传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同学加入学术科技类社团等。本文结合新疆师范大学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术科技类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激发活力的策略进行阐述。

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力;提升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1]。学校发展越壮大,社团发展越迅速,校园活力就越充沛,社团活动就越活跃,社团在整个校园文化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就越明显。学术科技类社团作为社团的一部分,是以学校的相关专业为依托,起到普及知识、兴趣引导、辅助科学研究、以提高专业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学生组织。学术科技类社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和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平台,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新疆高校的学生是由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共同组成的,为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更好发展、促使各社团之间平衡发展、提高各民族学生热爱科学、努力求知的意识和社团会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一、学术科技类社团发展现状和特点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指出社团的各种细则办法,这对推动高校社团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发展,除了一般社团具有的属性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属性。首先,社团的会员是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组成的,他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着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会员的组成类型相对固定,而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对这一专业领域有较好的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社团的创新性和传承性[2]。其次,由于专业知识和研究领域的限制,社团的会员不可能像文娱艺术类社团一样人数很多,它的规模相对较小,这就限制了参与活动人员的范围及活动的影响力。最后,由于此类社团平时开展活动的形式以各类学术讲座、研讨会、科技创新大赛为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较单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新疆师范大学是区域知名大学,目前在校学生1457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016人。截止2017年2月,我校共有70个社团,其中学术科技类社团有27个,占社团总数的38.6%,如大学生创新社团、公共事业管理协会、法学研讨会、外语协会、爱电脑多媒体协会等,通过1069份调查问卷得知,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的人数占32.25%。其中少数民族学生负责的社团有4个,占学术科技类社团总数的14.8%,比往年的情况有所好转,如何运用合适的形式和方法,使社团活动更具丰富的内涵,更加贴近、吸引和教育学生值得更深入的思考。高校的社团活动在新疆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但是目前社团的质量普遍不高,社团活动缺乏创新,部分社团管理不善,社团之间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同学参加社团活动少,经费及活动场地有限,激励机制跟不上等问题导致社团的活力得不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二、学术科技类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新疆师范大学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笔者在12个学院共发放了1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69份。通过对回收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学生对于社会实践和文娱艺术类社团的活动喜好程度最高,对于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喜好程度一般,尤其是少数民族同学对于学术科技类社团的认识及参与率相对较低,从问卷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社团活动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新疆师范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和吸引力。在活动上局限于与学生相关的日常生活,涉及面狭窄,这就不能充分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社团除了从指导教师和校团委得知相关的信息之外,主动寻找机会和平台的力度不大,会员不能自主地寻找机会搭建创新平台,等待和维持现状的情况普遍,加上会员之间关于专业知识和问题的讨论不充分,这就导致社团的创新力不足,尤其是少数民族同学在社团活动中发挥的创新作用更加渺小,大部分都等待别人发表意见,而自己对于别人发表的意见不多加思考。

(二)社团指导教师发挥作用不明显

各社团在成立之初,都有相应的指导教师给予支持,时间一长,由于联系不紧密,指导教师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因此,缺乏相应的指导,导致社团活动缺乏特色,活动的水平达不到一定的层次;再者,大部分社团的指导教师是由该专业的任课教师或学院的辅导员担任,很多指导老师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和管理团队经验,加上精力有限,所以不能很好地指导社团的活动。比如在4个少数民族同学担任负责人的社团中,其中3个指导教师都是辅导员,而且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自主开展的,指导老师很少参与。

(三)社团内部缺乏管理章程

由于校团委只能给十佳社团提供活动场地,因此,很多社团没有独立的活动场地,这就导致大部分社团并不能按照每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来开展活动,这对于刚加入到社团中的新成员来说影响很大,尤其是很多有想法的少数民族同学由于社团举办活动少、没有凝聚力而退出社团。此外,大部分学术科技类社团的负责人由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他们疏于对社团的日常管理,所以造成凝聚力不强、管理不严、纪律较差等问题的出现,大部分社团都存在第一学期人满为患,第二学期到处招人的情况。

(四)社团经费缺乏合理保障

校团委除了给十佳社团每学期提供2000元的活动经费外,其他社团想要举办大型活动就很难了。比如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大学生电子科技创业协会的会长马红桥,想邀请杭州师范大学的知名专家给社团目前进行的一个科技项目作指导,由于经费有限,加上社团所依托的学院经费也有限,所以这个想法就很难达成,这样一来就对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有所影响。此外,如果其他社团想举办大型活动,大部分经费只能自力更生,很多活动都需要学生自己垫付活动经费,这就导致学生举办活动的活力和兴趣大大减退。

(五)社团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目前学校的社团异常繁荣,但活动方式大多相似,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缺乏创新,而大部分学生满足于安于现状,这对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的当代大学生而言,是缺乏吸引力、影响力和发展平台的。其次,由于次类社团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辐射面不是很广,所以很难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加入到社团中来。另外,由于新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是很强烈,所以有的活动自是为了举办而举办。

三、激发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力的策略

在高校的社团发展中,应强调学生在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将舞台真正地留给学生,挖掘大学生的潜力和能力,组织和引领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共建美好新疆”的建设中,使社团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拓展大学生素质的实践平台。

(一)健全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既要加强组织内部建设,规范会员选拔和考核制度。在社团的日常管理中,将社团活动日常化,内容丰富化、品牌化;又要严把选拨社团负责人的机制,每个社团在选拨社团负责人的同时,必须将副职人选设置为少数民族学生,只要他们愿意加入到这个团队中,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就要进行尽力去培养。定期组织社团骨干进行培训,努力提升社团骨干的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做好社团的传承工作,为更好地激发社团活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立研究社团,提升社团凝聚力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优势,在平时的社团活动中,会员应通过激烈的讨论来思考和探索社团的发展方向,社团的全体成团都应利用自身特色和资源,多举办各种交流会、座谈会和学术科技讲座,创造和实现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在实践调研中,社团共同协作,这样可以增强各民族会员间的凝聚力和成就感,使更多的各民族学生加入到社团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整合有效资源,打造科研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造科研实践平台。学术科技类社团应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积极整合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地提升创新实践的平台,如由阿尔玛·热苏里江负责的二外拓展协会在老师的指导下,目前有会员36名,36名学生中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奖的学生占90%。其中20名是少数民族学生,全部获奖。除了指导教师让大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和比赛之外,校团委应给予社团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和项目。

(四)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健康发展

校团委应推出多项激励政策。除了在70个社团中评选出十佳社团之外,对于其他的社团包括新成立的社团,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对于优秀学生社团、优秀的社团负责人、优秀的少数民族骨干、优秀社团项目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尤其是对于表现突出的少数民族会员一定着重培养,想办法给他们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社团更健康地发展。

(五)健全评价机制,实现自我评价

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定位和评估。只有将社团的定位、学生的需求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才能保证利用好所有的平台,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社团所挂靠学院、指导教师、会员都应共同参与评价,并定期总结,实现作为会员的荣誉感。社团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将自己所长发挥到极致,以便更好地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社团中,实现各自的价值。

综上所述,学术科技类社团作为社团的一部分,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其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开阔视野、提高各种能力,同时在参与项目中,对于如何撰写策划、如果组织、如何申请专利、如何撰写论文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加入到学术科技类社团中来是当前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渠道,也是党团组织育人的有效途径[3]。社团活力的提升对于社团自身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综合实力的一种表现,而且对于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

[1]李青. 和谐视阈下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1.

[2]张拥军. 高校学术科技型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08(23):170-171.

[3]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 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 2001(11):55.

2017-03-10

2016年度新疆师范大学管理服务工作科研项目(XJNUGF201628)阶段性成果。

汪艳霞(1986-),女,新疆乌鲁木齐人,讲师,新疆师范大学团委干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疆师范大学科技类社团
月度荐书
月度荐书单
新疆师范大学普通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缤纷社团
月度荐书单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食品科技类SCI来源期刊影响因子一览表
喻白杨作品
吕蓓佳作品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