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7-03-10肖迎花

环球市场 2017年9期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农村

肖迎花

山东省荣成市崖头街道办事处财政经管服务中心

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肖迎花

山东省荣成市崖头街道办事处财政经管服务中心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农村信息环境建设已成为时下管理人员的研究热点。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先进技术的应用,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比较缓慢。因此,我们必须从深化农村信息化、实现农村信息资源共享、转变农村经济观念、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基于此,文章就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农村信息化;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对策

1.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1.1 农业信息化为农业经济的增长提供动力

我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农村信息化的实现在促进农业人才培养、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生产工具改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农业信息化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提供了不竭动力。

1.2 农业信息化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的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需求。特别是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各类资源都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紧缺或浪费现象。而实现农村信息化,则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向自动化、高效化方向发展,进而实现对传统农业粗放式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的转变。

1.3 农村信息化能够解放农村劳动力

传统农业生产只限于小规模的个体化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使得信息与资源很难共享,生产效率较低。在信息化条件下,农业生产活动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有效地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农业活动可以引入智能化管理,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投入,节约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1.4 农村信息化能够扩大农业生产的活动空间

在信息化条件下,农业的产业链有望得到延伸,从而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业可以与工业进行高度结合,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在以往,农产品只能在当地销售,营销空间有限。通过互联网技术,农民则可以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可以在网上建立农产品交易平台,实现网上购买、销售、发货和支付。这不仅缩短了农民获得支付款项的账期,也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农村信息化实现的途径及方法

2.1 完善相关的法律

通过针对性的法律建设,就能有助于农业信息化的安全发展,保障农民在农业信息方面的广泛获得,从而更好地从事农业经营活动。在法律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农业信息化服务市场的全面建设发展,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完善,才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水平。

2.2 政府部门要加强重视和投入

政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信息化发展目标得以实现。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专项资金,完善农业资金扶持政策,加强信息化软硬件设施配套,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化队伍技术水平。

2.3 健全信息化服务体系

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水平,就要建立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只有信息化服务体系得到加强,才能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才能准确把握农业市场的发展方向,有效推动农业市场化水平提高,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水平。要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使之把农业信息服务作为自身的重点服务内容,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农业信息网络的信息传播优势,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广校、村干 部、农村信息员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逐步完善,要着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网络技术、服务持续创新,提高网络普及率,才能保证信息交流和交换的流畅。

2.5 加大信息人才培训

引进信息化技术的专业人才,提高信息化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也是实现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及村委会必须加大对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信息化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信息技术方面专家讲座、指导,或组织相关人员到先进农村参观学习,不断提高农村信息化建设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还可以通过改善信息化技术人员聘用制度,提高聘用的审核要求,加大对在岗人员的工作质量考核评估力度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管理队伍建设。此外,还应加强对信息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和培训,增强信息技术人员的敬业意识和责任感,树立他们的法纪观念,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村集体和群众利益。

2.6 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手段送信息进村入户

信息的进村入户要视各地信息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采取适当的信息传播手段,绝不能不顾乡村、农户的现实条件,一味地要求农民上网。应从农村的现实出发,采用高科技信息技术结合农村、农民的需求和习惯,逐渐探索便捷、廉价、实用的送信息进村入户的途径。

3.实例分析

3.1 发展现状

某县是一个沿海县,海洋经济发达,海水养殖面积57万亩,养殖品种30多个,有农业人口37万人,耕地面积78万亩,有各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8个,无公害产品255 个,绿色食品121个,有机食品161个。近来年,全县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全县100%的村通电话,100%的村通互联网。全县建起各类村级信息服务站825个,均为标准站,乡镇级中心站8个,县级中心站2个。其中农业局在全县825个村居都设立了农情调查队伍,商务局在42个村成立农村淘宝服务站。各站点均有固定场所,实现无线上网,配备了电脑885台,电话885部,打印机867台。

3.2 信息化建设措施

1)加强机构建设。该县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以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扩大就业创业渠道、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为目标,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商务、农业、财政等部门和镇街共同协同推进的电子商务进农村领导小组,商务部门具体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农业部门负责成立质量安全、农情调查等农业信息队伍。

2)加强队伍建设。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0万元,用于设立农村淘宝项目运营基金;安排财政资金250多万元,用于农业信息队伍宣传、培训、考核、奖励等方面。目前,农业、商务管理的信息员队伍共计1153人,其中初中学历390人,高中学历753人,大专学历10人。邀请电商专家、农业技术人员对涉及到的电子交易、农情调查、安全质量等进行专题培训,仅2016年就组织各类县级培训9次,累计培训2300多人次。

3)完善农业信息网站。2006年县农业局创建了该县农业信息网站,设置了农业资讯、农情统计、实用技术、乡镇导航、农产品供应、农业科技、农机购置补贴信息专栏、政策法规等栏目,及时将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和实用技术、农情信息以及反映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动态的新消息在第一时间发布在该县农业信息网上,同时也报送到该县政府门户网站上。近年来,又进一步丰富完善,增设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农产品安全监管内容。

4)开通手机短信服务。该县自2010年成立“三农通”联络站以来,联络站共向广大农户提供农业政策、农产品价格及供求、农业科技、灾害预警、外出务工以及农村教育、卫生、医疗等涉农实用信息5000多条。

5)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专业队伍以办培训班、现场会及印发技术明白卡等形式,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宣传培训。并从植保、土肥、种子、农技中心等专业站所选派了20多名农业技术员,组建了农业技术专家小组,进村入户对农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采用农村集贸市场进行科技宣传等形式,手把手教农民学科技用科技。

3.3 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6年,该县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在全县实施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开展了农村淘宝项目建设。项目于2016年1月份启动,4月份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开业,开业当天,31处村级服务站完成交易额突破1200万元,名列全省第一名,进入全国前三名。目前,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已经增至42处,累计交易额已经超过5000万元,其中本地产品上行交易额1000多万元。

综上所述,实现农村信息化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影响。此次主要从理论层面对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应用现状以及相关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在这些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能有力带动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1]周冉,李玉鹏,马吉坡.南阳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6,01:25-29.

[2]狄奎.浅析农村电商渠道下沉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作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06:17-18.

[3]魏炳.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河南农业,2016,25:56.

猜你喜欢

信息化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