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大学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2017-03-09张永伟朱静然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博雅大学职业

张永伟,朱静然

(1.江苏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河北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18)

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大学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张永伟1,朱静然2

(1.江苏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河北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18)

人职适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精髓,也是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规格及标准诉求的立足点。大学应树立“博雅教育是本科教育的核心,专业教育是博雅教育组成部分”的理念,整合专业教育课程与博雅教育课程,建立健全按学科大类招生和专业灵活转换机制,从而实现人职适配的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人职适配;博雅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一、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现实制约因素,为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学生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的教育活动。[2]大学阶段是人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加之中学阶段了解自我、探索职业方向等教育内容的缺失,致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要选择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使学生确定适合自身的专业职业领域,这既是他们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对高等教育提高育人成效提出的现实要求。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最初起源于古希腊“自由人知识”(Eleutherion Epistemon)和古罗马“自由人技艺”(Artes Liberals),在中世纪演变为“七艺”。17世纪后,与绅士观念合流,演变为近代“博雅”教育学说。18世纪和19世纪的博雅教育均强调“博”与“雅”两个维度,18世纪的博雅教育深受文雅观念(Politeness)的影响,以社会——道德为指向。19世纪,心智训练取代文雅观念的地位,另外,博雅教育和专业教育间的矛盾也开始突显,Liberal的语义重心从“雅”转向“通”。20世纪,Liberal Education等同于Liberating Education,其制度含义发生革命性变化——从大学本科教育变成大学本科教育中“通识”部分的教育。[3]从博雅教育概念变迁的历史过程可知,博雅教育是以人的心智训练、性格修养和理智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4]是高等教育中最古老也最具生命力的一种理想类型。[5]其内涵既反映了古典教育中“雅与俗”的区别,也反映了古典教育中崇尚“博与通”的基本精神,只是语义重心已经从“雅”转向“通”和“博”。其功能需要经历广泛阅读经典、认真观察现实事物、批判质疑并重、思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得出判断结论,这一完整过程才能实现。正如纽曼所说,“首先是通过博览群书和涉猎各式各样的学科,接着是观察,是通过对许多不同的事情的本质和精华综合而成。如果头脑里只装了一种明白的见解,那么,所接受的教育只能让他成为盯着或围绕一个问题思考的人,即便在这个问题上也做不出合情合理的判断”。

专业教育亦称专门教育,是指培养某一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6]旨在培养学生未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7]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显著特征,作为连接高深学问和社会需要之间的重要枢纽,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虽然接受专业教育在当今还未成为一个人工作生活的必备条件,一个人的职业特质也并不是他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唯一条件。但是以专业学院为基本单位开展专业教育已然成为高等教育的普遍形式,成为大学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最重要的合法性来源和基础。毕竟,具备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经历,对于任何高水平的专业实践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但大学过于强化专业教育势必会削弱大学博雅教育的实施效果,势必会影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及人格素养的全面提升。

因此,在高等教育实践过程中,决不能将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分别对待,更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厚此薄彼,而是要围绕培养“人”这一目标将两者有机融合并贯穿于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既能适应社会需要又能满足自身发展的全面人,高等教育的合法性不仅建立在政治论哲学和经济论哲学基础之上,还要建立在认识论哲学基础之上。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负责任的社会公民,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某种专门职业技能的人。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一不可。专业教育教给学生从事职业谋取生活的本领,博雅教育教给学生认识生命和幸福生活的体悟。对生命价值的追问及对生活意义的考量要求人的教育必须融合博雅教育和专业教育。从大学组织的功能角度来看,二者也是不能分离的。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仅培养精通高深专业却不懂生活的专家或者仅知晓普遍知识却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并不符合大学作为现代社会组织的理想目标。正如学者王建华所言,“如果说离开了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就失去了根基,那么没有了博雅教育,大学就失去了灵魂”。要在认识上把二者融合起来。理想的高等教育必须既能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毕业之后胜任工作岗位,又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保留学生向其他方向发展的可能,为学生提供追求完美理想和幸福生活的能力储备和选择空间。

二、职业生涯规划内在要求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精髓是人职适配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考虑个人兴趣、潜能以及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职业,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完美匹配。而在现实中,社会职业是客观存在的,个体只有通过建构完整的人格和知识结构,才能在自我评估、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科学选择职业岗位,在适应社会的同时追求自我实现。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性格类型是职业选择的关键,因为个体的性格类型不仅预测个人的技能与特定的专业或职业的任务需求匹配的程度,而且还预测一个人对周围学校文化环境或工作场所的适应程度。[8]总的来讲,人在本质上是追求和向往精神自由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向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从低级到高级主要体现为时间自由、行动自由及精神自由。时间自由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人要有闲暇时间,二是个人能够自由支配闲暇时间,在闲暇时间做一些个人爱好和感兴趣的事情。行动自由主要指人的行动不受时间、空间和金钱的制约,这需要通过教育培养人的高精深的专业技能才能实现。人的精神自由是指人的精神、心理、社会性特征等方面的自由,是人的真正自由。换句话说,只有拥有自由精神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9]精神自由需要通过接受博雅教育得以实现。因此,从人的本质来看,人职适配是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最佳途径。人所从事的职业和兴趣特长相匹配,人在闲暇时间做感兴趣的事情才能实现,社会发展要求人必须要从事工作,否则,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的时间自由和行动自由也都无法实现,人的精神自由也就无从谈起。理想的状态是人所从事的职业和兴趣特长相匹配,这样人的行动自由也会在兴趣范围之列,自然不会受到工作的束缚。实现人在从事工作创造时间自由、行动自由的同时,也就实现了人的精神自由。

(二)大学是开展博雅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专门机构

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其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大学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为塑造人的健全人格,即通过博雅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生命个体达成自我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属于博雅教育的一部分。二是从政治论角度来看,大学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为生命个体将来步入社会提供职业胜任能力方面的准备,即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其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能满足现代社会工作岗位的需要。但是,学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鲜活生命,他需要根据兴趣来选择职业,这就需要大学要坚持把专业教育与博雅教育结合起来高效育人。要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功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博雅教育,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社会及个人的同时,发现自己的特长,尝试探索出感兴趣的专业领域,经过全面分析权衡后,选定专业方向并坚持学习。

(三)人职适配需要博雅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

大学培养人的理想状态是融合博雅教育和专业教育共同育人。博雅教育关注人作为人的卓越和人作为公民的卓越,[10]大学通过开展博雅课程培养学生成为知识丰富、思维严谨、人格健全、具有怀疑和批判精神的人,培养学生能理解与基本问题相关的理念以及若干基本论题领域中所运用的概念,在所有领域都能全面地思考。职业生涯规划内在要求个人与职业的匹配,这就要求大学要将旨在培养健全人格的博雅教育和旨在培养专门技能的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即人职适配内在要求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专业主义过度重视专业教育,导致给博雅教育的开展仅仅保留了“象牙塔”的一小块领地。事实上,只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准确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和职业,日后的自我提升和主动实践才可能成为现实。因此,对大学或者施教者来讲,要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某一领域的专家,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并指导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选定适配的专业,并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将旨在培养健全人格的博雅教育与培养专门知识的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通过博雅教育,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具备自我提升和主动钻研的基础、能力和方法,最终实现“人职适配”的完美理想。

三、大学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举措

(一)重审理念:确立博雅教育是本科教育的核心

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培养什么人”的理念问题,个人本位主义教育观与社会本位主义教育观一直争论不休,以认识论教育哲学为基础持非功利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和以政治论教育哲学为基础持功利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大学有必要以澄清教育价值观为目的,组织高校政策制定者、高等教育学科专家等开展学校层面的教育理念研讨,就大学的使命、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及其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等问题开展深入而充分的探讨,从根本上澄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另外,大学还要强化师生融合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意识,营造学校融合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氛围。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宣传研讨会的内容和观点,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大讨论,消除在教育观层面存在的误区,确立博雅教育是本科教育的核心理念,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高校教育改革。

(二)整合课程:专业学院博雅教育课程的实施与渗透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实行学院制管理,学院制是大学以学院为实体性主体和管理中心的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形式与管理模式。[11]在此背景下,学校要根据学生发展内在要求及知识体系将博雅教育课程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数理自然科学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开设若干门课程,并提出严格的修习标准。学院要确定专业教育课程与博雅教育课程的合理比例以及博雅教育课程中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数理自然科学的合理比例。在确定博雅教育课程合理的比例时尤其要注意数理自然科学的比例,针对目前设置人文修养课来开展博雅教育的传统做法,结合国外高校的一般做法,数理自然科学在博雅教育课程中的比例应不低于40%。[12]学院要结合各自专业特点要求本学院学生必须在以上三个知识领域各修习若干门课程,采用教师独立或协同承担课程、课程班额不设人数限制等灵活管理办法,同时制定详细的修习课程计划和考核标准,以克服目前以学院为基本教学单元模式中重专业教学、轻人的发展的不足。此外,在确定课程的范围时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课程的整合性。

(三)健全机制:建立健全按学科大类招生和专业转换机制

为顺应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校要大力普及按学科大类招生并辅以灵活的专业转换机制,即“高校不再按专业或专业方向来确定招生计划并进行招生,而是按学科制定招生计划并进行招生和录取”。[13]同时,要以利于培养学生成才而不是方便管理为出发点,设置灵活度高、普及面广、可操作性强的专业转换机制。学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生命个体,有着独特的潜质、特长及兴趣倾向,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人和职业的完美适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也是每个人实现自我的最佳途径。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中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缺失导致学生专业志愿的盲目选择,高校按照专业方向进行招生录取并在学院进行培养,部分学校执行的专业转换管理办法规定苛刻,而且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为扭转这种局面,迫切需要大学按学科大类招生并辅以专业转换配套机制。

[1]李迎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典文章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3-97.

[2]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8.

[3]沈文钦.近代英国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渊源——概念史的视角[D].北京:北京大学,2008:1.

[4][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

[5]王建华.高等教育的理想类型[J].高等教育研究,2010(1):3-5.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296.

[7]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0.

[8][美]劳伦斯·沙特金等.看性格选专业[M].刘应诚,译.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2.

[9]王丽琴.为了学生的精神自由——教学秩序之思[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32-34.

[10]董成龙.大学与博雅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20.

[11]严 燕.学院制的内涵与学院的设置[J].教育研究,2015(10):76-79.

[12]张会杰,张树永.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及其特点[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86-90.

[13]张永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考志愿选择的矛盾冲突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45-50.

(责任编辑:王释云)

Integration Reserach of Liber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Career Management

ZHANG Yong-wei1,ZHU Jing-ran2

(1.College of Education,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2.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18,China)

The matching of person and vocation is the essence of career management. It is also the foothold of the society’s demands on the training specifications and standards. University should set up the concept that liberal education was the core of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as a part of the liberal education, integr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to lib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establish and improve college enrollment according to discipline and flexible Professional transfer mechanism, and the goal of person-vocation matching is achieved accordingly.

career management; person-vocation matching; liberal education;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G649.561

A

1008-6471 (2017) 01-0106-04

10.13983/j.cnki.jaechu.2017.01.020

2016-11-26

2015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职业生涯规划视阈下大学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研究”(编号:2015SJD450)

张永伟(1978-),男,河北保定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博雅大学职业
王博雅访谈录
“留白”是个大学问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赴博雅之约 促学校发展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