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2017-03-09君,邵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培训评价教师

徐 君,邵 庆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徐 君,邵 庆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培训是中小学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增进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评价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具有诊断、激励、调节、反馈等功能,然而在培训评价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评价内容陈旧、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模式应用不当以及评价缺乏反馈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完善培训评价步骤、落实评价责任机制、加强评价信息管理。

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对策

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手段,培训受到广泛关注,主要在于它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的不二法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形式。如何确保培训活动取得实效显得更为重要。评价作为培训的重要环节,是培训方针和培训目标实现的保证,也是促进管理科学化的关键,更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动力。培训与评价息息相关,正如加德纳所言:“过去和现在我都相信评估对于教育是最有力的手段。”[1]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的问题

目前各省属师范大学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开发网络培训平台,开通教师教育网,为中小学教师网上培训提供优质资源和便利服务。浙江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之一,也是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浙江省小学教师资培训中心等,每年都会定期、不定期举办相应的教师培训活动,这为笔者开展研究提供了方便。笔者从成人教育学科角度出发,以2016年暑期培训的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深入挖掘培训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陈旧

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最常采用的一种评价方式,虽然囊括了培训主题、培训设施条件、培训日程安排、培训讲师等多个方面,但是相对来说比较笼统。例如针对培训讲师的评价仅限于“您对培训讲师满意吗”,对于“为什么满意或者为什么不满意”并没有设计相应的问题展开追问。在教师培训评价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评价者通常会根据学员对培训的喜好程度来判断一个培训项目是否成功,然而影响学员对教师培训的感受因素很多,包括培训课程、培训讲师、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环境等,这些都会直接、间接影响学员的看法、反应与感受。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每一次暑期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除参加培训的学员不同,培训师、培训课程、培训教材甚至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基本是一样的,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评价内容千篇一律,没有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改进,大大降低了培训评价的信度。

(二)评价方法单一

柯氏评价模式认为:“知识的衡量和态度的改变借助笔试,技能提升方面可借助实际操作”。[2]因此除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外,考试也是培训评价经常采用的一种评价方法。虽然评价者深知不同评价内容需要采取不同评价方法,但是在“经济、实用、快捷”的理念下,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态度都简化成笔试。“目前培训评价所应用的方法非常单一,仅仅是以考试形式进行,没有深入到态度的改变、能力的提高、绩效的改善等层次”。[3]对于知识评价,可以采用笔试。因为传统的书面测验考察重点大多是记忆、理解、简单应用、分析等较低层次内容。对于技能评价,如果采用书面测试,而非模拟演练、动手演示、真实任务等方法,则评价效果将产生严重偏差。对于态度评价,如果采用书面测试而非观察法、访谈法等,那么很难实现评价预期效果。因为一纸答卷囊括不了学员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和习惯态度等,难以评价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较高层次的内容,最终导致评价结果失真。

(三)评价模式应用不当

柯氏评价模式作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价模式之一,也受到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者的青睐。柯氏评价模式由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级构成,每个层级各有侧重,且环环相扣,理论上是一种比较全面的评价模式。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论是在内容、方法、原则方面,还是在程序、管理、执行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2009年,美国培训和发展协会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整个柯氏评价模式体系中约92%的受访者使用第一层级评价,其后的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评价技术使用呈急剧下降趋势。”[4]柯氏评价模式十分强调行为转化层级的评价,然而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过于重视反应层、学习层,从而导致行为层评价缺失。究其原因是评价者没有真正理解柯氏评价模式的深刻内涵,再加上行为转化评价具有特殊性,评价主体、行为转化评价指标、行为转化时间等很容易遭到遗忘,致使该模式难以发挥真正的评价作用。

(四)评价结果缺乏反馈

将评价结果及时向学员、培训师和领导者等各利益相关方传达是整个评价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考核结果反馈体现对学员的尊重,保障学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然而大部分评价只是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价过”的证据,将“数字”分类汇总作为工作汇报时的佐证材料,缺乏反馈沟通。评价者通常只是将本次参加培训的教师数量、培训课程数量、培训教材数量、培训课时数量等进行统计,然后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简单整理,结合出勤率、到课率、优秀率和通过率等数据,汇总成培训报告,就标志着培训评价工作结束。评价人员与被评价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没有针对结果展开反馈、沟通和交流,这无疑变相剥夺“数字会说话”的权利。

二、改进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的策略

(一)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促进专业化发展

发展性评价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一种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现代教育评价观,其核心观念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5]发展性理念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观念”截然不同,它是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等理论基础之上,对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过程中,要将“发展性”贯穿于评价的各个方面,评价目的是为促进教师发展,从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是以现代教育科学思想为依据,采用不同的方法找出学员之间的差距与不足、优势与长处,对教育实践中的要素、变化、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使学员进步、提高。[6]在评价功能上,改变传统选拔的甄选功能,注重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调节和教学等多重价值;在评价维度上,不能局限于学员的课堂测试成绩,要综合考察其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等方面;在评价关注点上,不仅仅关注评价结果,而是使结果和过程并重,在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和反馈;在评价表达上,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提高培训评价准确度;在评价主体上,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让领导、行政人员甚至学生、家长等全部参与进来。

(二)完善评价步骤,注重评价程序规范化建设

程序就是事物发展或活动进行的先后次序,[7]培训评价活动的开展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评价程序是评价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合理规范直接影响着评价的效率和效果。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程序规范化可以围绕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处理阶段和反馈阶段开展。

其一,准备阶段。做好人员组织准备,选择合适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做好方案上的准备,明晰评价目的、评价依据、基础理论等,制定合理的可行性实施方案。其二,实施阶段。采用相关媒介做好评价宣传工作,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获得上级领导的全力支持和管理人员的全身心投入。做好预评价和复评价工作,以提高评价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接受性。其三,处理阶段。评价结果检验可采用步骤检验、统计量检验等方法。结果分析可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例如趋势直推法、因果分析法等,形成综合判断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形成书面评价报告。其四,反馈阶段。反馈对象要尽可能全面,包括领导部门汇报、同行交流、教师反馈等,并将评价工作总结、评价结果汇总分类归档。

规范化的程序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合理的有序性、清楚的层次性和切实的可控性等优点,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活动过程中要积极推进程序规范化建设,以促进培训评价方案内容落实以及评价全程调控的作用发挥。

(三)落实评价责任机制,确保评价有序化进行

有研究者指出可以通过公民在场、媒体监督和行政问责,促成“公民、媒体、政府”三方的联动,使得“评价、传播、问责”之间得以贯通,有利于形成“以评促改”的环境。[8]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过程中,可以借鉴此方法落实评价责任机制,确保评价有序化进行的同时,发挥“以评促改”的重要作用。

其一,教师在场。教师在场即保证教师的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让教师切切实实的参与评价过程,参与评价目标制定、项目执行、组织构成等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个人参与或者代表参与的形式参与评价活动。其二,平台监督。大多数学校都通过办公系统、QQ群、微信群等方式建立内部教师交流平台,可以利用该平台及时将评价的信息告知公众。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发挥平台在信息汇集、信息筛选、信息传播、舆论监督等方面的功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其三,申诉问责。学校可以成立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教师的申述接待工作,基于教师充分的话语权允许教师对评价结果提出异议,就自己关心的事情发表意见和看法,一方面可以给评价者一定的约束和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矛盾和冲突。

教师在场既充分尊重教师评价的主体作用,也体现评价主体相互转化的内涵;平台监督则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有效弥补培训评价只听“一家之言”的漏洞;申诉问责则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解决评价结果沟通不畅的问题,任何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想法都可以表达。三方联动形成一个良好局面,将大大提高培训评价效果。

(四)加强评价信息管理,推动评价现代化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交换价值,且具有共享性、再生性和传输性等特点。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每一次培训评价所收集、分析、整理的信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是对本次培训的总结,也是下次培训的开始。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评价现代化奠定物质基础。信息基础设施是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日常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管理人员组成的“人-机”系统。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信息化的第一步,也是开展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包括信息系统、网络、信息技术装备、信息机构、信息资源、信息管理制度和信息管理人员等。评价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照增补或者删减,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评价现代化奠定物质基础。

其次,配备信息技术人员,为评价现代化给予智力支持。信息技术人员作为信息管理的能动因素,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素质包括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等;修养包括理论修养、知识修养等;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9]要做好人员配置的需求分析和规划,通过内部提升或者外部招聘的方式聘请合适的人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当的培训工作,使其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更加切合要求,从而为培训评价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再次,完善信息管理制度,为评价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制度是由组织制定的,组织成员内部共同遵守的体系规范,对成员具有行为导向功能,对组织具有文化传播功能,对社会具有资源整合功能,是信息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等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评价者要不断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信息采集制度、信息处理制度、信息存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制度和信息人员管理制度等,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为评价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评价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相关负责人对于培训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等环节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最后一个环节评价同样需要加以重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调节功能,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取得良好效果保驾护航。

[1][美]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28.

[2 ]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等著.如何做好培训评价:柯氏四级评价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3.

[3]刘 赟.某房地产物业公司培训效果评价方案设计[J].价值工程,2014(9):41-43.

[4]ASTD RESEARCH REPORT.Value of Evaluation: making training evaluation more effective[EB/OL].http://www.astd.org/,2011-5-23.

[5]郝美田,胡增顺.“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及其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15):171-172.

[6]李 勇.发展性评价新理念实施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40-142.

[7]吴 钢.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125.

[8]韩万渠.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及其路径创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5):54-59.

[9]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1.

(责任编辑:刘奉越)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raining Evaluation

Xu Jun,Shao Qing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Zhejiang 321004, China)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raining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vel, and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eaching skills. Evaluation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raining effect has very important functions ,such as diagnosis, motivation, adjustment, feedback and so on. However ,in the training evaluation proces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ld evaluation contents, single evaluation methods, the wrong model of evaluation, the lack of evaluation feedback and so on. We use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adult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raining. Meanwhile we can set up the evaluation concept, perfecting the training evaluation procedure, and implement the responsibilities for evaluation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so on.

teachers; training;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G720

A

1008-6471 (2017) 01-0023-04

10.13983/j.cnki.jaechu.2017.01.004

2017-02-13

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级继续教育研究项目“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模式研究”(编号:JJYB201503)

徐君(1962-),女,浙江浦江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培训评价教师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教师如何说课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