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生理论省域疾控体系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2017-03-09黄希宝祝淑珍宋昕玥

卫生软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省域共生机构

宋 涛,黄希宝,祝淑珍,宋昕玥

(1.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2.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Fisher商学院,美国 俄亥俄州)

•卫生管理•

基于共生理论省域疾控体系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宋 涛1,黄希宝1,祝淑珍1,宋昕玥2

(1.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2.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Fisher商学院,美国 俄亥俄州)

本文基于疾控体系一体化的发展内涵和目标,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对疾控体系一体化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和共生界面的分析,提出区域疾控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基本运作机理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为省域疾控机构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共生理论;疾控体系;一体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政府、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疾病防控工作面临着防治脱节,防保脱节,重疾病、轻健康等重大的方向和原则性问题;疾控体系内部也面临着职能碎片化,缺乏有效的整合,效率不高等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在新的形势下,疾控体系必须要从战略规划和内部资源的整合入手,构建分工合理、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此,本文将结合共生理论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对疾控体系一体化的建设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 共生理论概述

生物学上的“共生(symbiosis)”概念最早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 deBery)在1879年提出。他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的状态[1]。在此之后,生物学家对共生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共生理论认为,生物共生理论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3个要素构成。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共生模式又称共生关系,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而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2]。共生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媒介称为共生界面,它是集中体现了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机理,是共生模式形成的内在动因。共生界面选择机制是处理共生单元复杂关系的核心[3]。共生不是自身性质和状态的摒弃,而是通过合作性竞争实现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共存共荣是共生的深刻本质,共存共荣下的竞争是通过共生单元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创新以及共生单元之间功能的重新分工定位和合作实现的。

2 共生理论在疾控体系一体化建设中的适用性分析

现有的研究中,对于疾控体系一体化建设多从县乡两级来考虑[4-6],也有从现实层面出发开展的横向一体化的合作[7]。实际上,对于疾控一体化目前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有学者就卫生一体化提出过相关的定义,即“卫生一体化是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概念。理想的卫生一体化状态是卫生体系的功能、组织机构、服务全面一体化状态。卫生一体化以提供理想的卫生服务为最终目标,依赖于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合作、协调与协作机制实现,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含义不同[8]”。如果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认为所谓的疾控体系一体化,就是指疾控体系的功能、组织结构、服务全面一体化状态,以提供理想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最终目标,依赖于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合作、协调与协作机制实现。因此,从共生理论出发,把每个独立的疾控机构作为共生体的共生单元,分析这些共生单元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地域所表现出的不同组织和行为共生模式,他们之间拥有的交叉或重叠的共生环境,彼此之间依赖共生界面相互作用。一体化的目的,在于形成互惠共生的稳定共生体。就疾控机构而言,在于通过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立适宜的竞合机制,形成省域内的高效一体化共生体系。

3 疾控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共生单元分析

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生物共生的基本物质条件,其特征在于种群的复杂属性[2]。如果把疾控一体化体系看做一个共生体,那么这个体系中每个承担疾控职能的机构就是一个共生单元,为了简化分析,本文此处暂时将省、市、县级疾控机构看做此共生体中的共生单元。以下将从共生单元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入手,分析疾控体系一体化建设中的疾控机构的发展问题。

3.1 共生度与关联度

共生度的基本含义是衡量两个共生单元或共生系统之间由于各自内在属性而相互影响的程度;关联度则是强调共生单元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9]。一方面,共生系统存在一个联系的纽带;另一方面,共生关系的形成过程中,共生伙伴的选择并不是随机的,而是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共生单元之间的关联度不会低于一个临界值,任何共生单元都会优先选择能力强、匹配性好的候选共生单元作为共生对象[10]。这一规律就为疾控体系的一体化发展问题提供了依据。

在疾控体系一体化进程中,要使合作持续、协同稳定发展,形成共生状态,提高“共生度”与“关联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省内一体化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类型。一是省、市,市、县以及省市县纵向的疾控一体化,另一种是省内各市,市内各县之间的疾控一体化。不论哪种形式,这些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省域疾控一体化体系。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作为共生单元的各级疾控机构之间还缺乏一定的共生度和关联度,或者说共生单元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尤其县级疾控机构之间的横向共生更是如此。因此,在省域疾控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形成共生的状态,就必须在机制和内部结构上形成关联。在当前的一体化构建过程中,从共生度的层面考虑,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的一体化建设,都需要提高疾控体系人才、技术、设备共享,工作职能、研究以及党建之间的紧密合作,建成纵向和横向共享共用的机制。从关联度的角度分析,疾控机构要从整体上规划定期协调的机制,强化沟通合作。只有各级疾控机构树立共谋崛起、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共识,鼓励各地各有所长为全省所用,以能力较强的疾控机构带动全省,整合资源,提高区域整体实力。

3.2 共生密度

共生密度主要反映共生关系中共生单元数量的多少。一般而言,在共生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共生单元即使具备所有的共生条件,也不可能无限的增加,因为密度增加过程既有共生能量的增加,也有共生损耗的加大,所以存在一个共生密度的均衡状态[3]。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疾控体系拥有的资源也在不断增加,疾控体系的能力不断增强,这是共生力量的增加。但是,如果整体规划没有做好,那么有可能带来共生密度不均衡,共生体内协调机制的不畅,重复建设增多,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对于疾控体系整体,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共生单元密度。尽管在现实中绝大多数区/县在其辖区都有其疾控机构,但从宏观上讲,必须要从整体上规划疾控体系的共生单元,搞好布局进而合理安排每个共生单元的要素和要素组合,各取所长,错位发展。更进一步,要用长远的眼光,就需求和功能的角度来组合省域范围内功能性的疾控共生单元,而不能拘泥于实体性的共生单元,更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提高疾病防控的效率。

4 疾控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共生模式分析

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相互结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作用的方式、强度,也反映它们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互关系。按行为方式划分,可分为寄生关系、偏利关系、和共生互惠关系[9]。

从共生模式的角度考虑,当前疾控体系一体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全省疾控机构发展的不平衡,在人力、财力和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各类疾控机构之间的共生模式也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个别地区,如果某疾控机构过于弱小,就可能存在寄生于上级疾控的现象,即能量由寄主(上级疾控)向寄生者(下级疾控)单向流动而不产生新的能量,这显然不利于疾控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其二,在多数地区,纵向疾控共生单元之间尽管有一定的互动从而产生新的能量,但这种能量一般只向某一方流动,即所谓的偏利共生。这种偏利共生目前来看是省域疾控体系内存在的主要共生模式,长期来看不利于疾控体系的稳定和均衡。其三,由于省市县疾控本身的定位和职责不同,在短时期内还难以实现全方位的互惠共生模式,即共生单元之间产生新能量,且在共生单元之间合理分配,存在双方的利益交流机制[10],尤其是对称性互惠共生较少。这与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发展不均衡、特点不明显、定位不准确等因素密切相关,是短时期内疾控体系一体化发展面临的主要现实障碍。从这个角度看,要实现对称互惠共生的省域疾控体系一体化的目标还任重道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目标和具体实施路径,尤其是市县疾控机构的差异化特色发展。

5 疾控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共生环境分析

共生环境是指除共生单元以外的一切影响因素的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以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互流来实现[3]。共生体与环境之间有多种不同的结合状态,而且共生体与环境之间的结合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变的、可调适的[11]。

要促使疾控一体化的共生,就必须形成疾控体系共生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双向激励。为了推进省域疾控体系一体化的构建,应从以下方面不断改善外部环境:①改善外部政策供给:疾控机构要主动游说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有利于疾控体系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制定与省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策略;更灵活地综合运用行政机制、社会机制和市场机制,降低各类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及其他第三方组织的作用,促使其在工作、研究、管理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统一的外部评价机制、科研的联合攻关等。③一体化共生体要主动作为,在发展中寻找突破和亮点,从而促进外部政策的推出。譬如在湖北省健康管理试点的过程中,各疾控机构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由小积大,由局部突破汇集成整体上的改革合力,从而促进行政部门从面上出台广泛可借鉴的政策。

6 疾控一体化建设的共生界面分析

共生界面是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媒介、通道或载体,是共生机制建立的基础。畅通的共生界面为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的流通和交换提供顺畅的通道,促进共生系统的发展。反之,若共生界面呆滞不畅,会导致共生新能量不足,从而弱化共生单元之间的激励,于是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共生关系的衰亡[9]。

对于省域疾控体系一体化共生体而言,要实现系统内人才、技术、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尽可能的减少共生损耗,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与外部共生环境战略相适应,共生体内也要制定与战略相匹配的具体实施计划方案,确保共生界面的持续畅通。②搭建内部沟通与融合平台,构建疾控一体化的共生体信息体系,强化一体化管理和工作的快速、无缝衔接。③促进全方位的人才协作和激励机制,如县级疾控若要晋升职称必须到相应的上级疾控机构进修,上级疾控机构的高级专业人员必须为下级疾控机构服务一定比例的时间等具体措施,从整体上形成疾控队伍专业化建设机制。④促进工作和科研的多方合作,构建新的工作模式和科研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任务共担。⑤促进管理的一体化,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逐步统一管理目标和基本的管理手段,强化管理协作和沟通机制,制定共生体内的利益共享等机制。良好共生界面的形成,显然是疾控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7 结语

将共生理论引入并构建省域疾控体系的共生系统,有利于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并协同发展。本文首先将共生理论引入省域疾控机构一体化建设,明确了共生理论对分析疾控机构一体化建设的适用性。然后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和共生界面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省域疾控机构一体化建设与发展中的现状及问题,并以共生理论为指导,从优化共生模式、强化正向的共生环境和改善共生界面的视角提出了疾控体系一体化建设的针对性措施,为以后省域疾控机构一体化的研究、调查和规划制定提出了可行的方向和研究基础,也为省域疾控机构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1]AHMADJIAN V.Symbiosis:An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Association[M].New South Wales: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1986.

[2]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J].改革,1998,(3):101-105.

[3]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夏立红,陈 光.创新疾病预防控制一体化管理体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2,(3):19-21.

[5]范 杉,蒋汝刚,詹季红,等.嘉鱼县疾控工作县、镇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5):433-435.

[6]孙晓敏,彭慧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社区疾控工作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实践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4,(1):594-595.

[7]新华网.京津冀三地疾控中心签署协议推进疾病防控一体化[EB/OL].[2014-05-09](2017-08-28).http://www.he.xinhuanet.com/news/2014-05/09/c_1110610868_4.htm.

[8]李小华,董 军.卫生一体化:概念、特征与意义[J].云南社会科学,2012,(5):60-63.

[9]曲 亮,赫云宏.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统筹机理研究[J].农业现代化,2004,(3):371-374.

[10]冷志明,易 夫.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机理[J].经济地理,2008,(3):433-436.

[11]申秀英,卜华白.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的“共生进化”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一种分析[J].经济地理,2006,(2):323-326.

本文编辑:谢碧钰)

ThinkingaboutIntegrationconstructionofprovincialregionally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systembasedonsymbiosistheory

SONG Tao1,HUANG Xi-bao1,ZHU Shu-zhen1,SONG Xin-yue2

(1.HubeiProvincialCer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WuhanHubei430079,China;2.FisherCollegeofBusiness,OhioStateUniversity,Ohio,U.S.A.)

It based on development connotation and target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symbiosis theory,from the analysis of symbiotic units,symbiotic model,symbiotic environment and symbiotic interface.It puts forward several basic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integration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the problem and suggestion that need to pay attention in the development,so as to provide referential thinking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of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regionally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mbiosis theory,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integration

2017- 08- 28

10.3969/j.issn.1003-2800.2017.11.007

湖北省卫计委项目:湖北省健康管理试点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的政策衔接机制研究(WJ2016J-061)

宋 涛(1970-),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卫生经济、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研究及相关工作。

黄希宝(1964-),男,湖北荆门人,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血吸虫病防治等研究工作。

R197.32

A

1003-2800(2017)11-0027-03

猜你喜欢

省域共生机构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