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刍议

2017-03-09杨冬云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科政治思想

杨冬云

(菏泽学院社会科学系,山东菏泽274015)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刍议

杨冬云

(菏泽学院社会科学系,山东菏泽274015)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经历了30多年发展历程,创立时间较短,面临着专业边界模糊,专业布局不平衡、学科特色不凸显,专业认同度低,实践性不强、毕业生竞争力弱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需要从政治高度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学科体系专业性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健康发展。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等院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授业解惑,更在于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树人之根本。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始终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直接回答了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对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的主渠道,是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的主要培养平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正在不断探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

一、准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独具我国特色的社会科学专业,仅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1984年4月教育部决定在我国高校政治教育和政治学系科基础上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统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1]30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从无到有,从本科到硕士和博士层次,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设置最多的专业之一,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有相当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各种技能”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新的时期,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纲领性的讲话,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新的转型。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

“所谓政治性,实际是阶级属性和政治现实性。”[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议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并具有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第一次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四大基本原则:即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国大学得以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这是回答高校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能以延续发展的保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高等学校是启蒙、奠定和固化受教育者科学的思想基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坚持党的领导,使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是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办好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逻辑,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

学术性是指作为一个学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特定的理论体系和研究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统治阶级以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影响,以使他们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研究这一活动规律与相关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核心,具有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规律的把握和理论的升华,进行专业化和科学化的研究,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大任务。因此,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基础。

(二)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性与学科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依托的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等一系列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构成,并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价值导向性。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价值观成型并形成独立思想的关键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由发源于西欧的一种社会思潮发展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思想,成为指导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表现在冲破理论框架的批判精神和汲取一切时代精华的兼容精神,扎根人民群众的实践品质,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动性。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高等院校历来是各种思想、思潮汇聚碰撞、交融交锋之地,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更是各种主义、理论、思潮争抢的“宠儿”。当前我国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和利益诉求多样造成了文化多元化和社会思潮多样化,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泛滥,尤其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对我国的渗透不断强化,冲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思想上成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才能成为其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三)注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正确认识人类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特别强调要根据具体发生的事实、国际变化的趋势、瞬时发生的时事回应时代的变化,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和世界,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要使学生既要坚持扎根中国,又要融通中外;既要立足时代,又要面向未来,既要树立远大理想,肩负历史使命,又要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和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比较研究等。一方面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另一方面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法与创新研究,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能够根据学生成长规律,根据社会发展趋势,根据世界局势变化及时跟进、掌握新时期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规律与特点。为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既要有系统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要有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基础学科的积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同时还要有深刻的社会实践,才能全面掌握人们思想政治和价值体系形成、发展的规律。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现状与问题

经历了30多年发展历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在党、政、军、教育等领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的复合型人才。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问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创立时间较短,专业建设的基础和知识积淀较薄弱,专业布局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相衔接的问题,学科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专业边界模糊,学科特色不凸显,专业认同度低,实践性不强,毕业生竞争力弱等问题。[3]

(一)专业基础薄弱,布局不平衡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是根据我国社会发展需要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设置的,专业设置的平台基础主要是普通本科院校的政治学科和师范院校的政治教育学科。这一历史基础格局至今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根据相关研究和统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86%集中在普通本专科院校,所谓985/211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设置的较少,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而普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的视野较为狭窄,仍多集中于师范类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教学和研究成果层次较低,对本学科人才的培养带来不利影响。随着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硕博培养平台逐渐增多,但大多集中在研究性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的硕士、博士点很少,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硕、博专业布局的分离和不连贯。[4]很多普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出身的学生在攻读硕士、博士时,大多在本科时期没有得到较好的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很多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出身的学生在跨专业攻读硕士、博士时又没有打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对本专业的认同度也不高。

(二)专业边界模糊,特色不突出

从学科架构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群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论,而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治经济形势有针对性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更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重要内容。学科设置既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又要因时、因事、因势解决现实问题,这一学科特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横跨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课程体系较杂乱,反而容易造成学科的模糊性。

从人才培养目标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特色不突出。大多院校把人才目标定位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显得笼统而没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封闭,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手段单一,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社会适应性较差。

(三)专业社会认同度不高

从学术领域来说,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历史不长,学科体系、研究成果、社会价值的体现等方面还不完善,其学科地位、学科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未形成专业优势,以致在学术界的认可度不高。

从社会层次来说,很多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一年轻的学科体系并不了解。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泛政治化等历史原因,大家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因不了解而产生误解。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实用性、功利性成为人们选择衡量的标准。另一方面,二十世纪末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也使得以坚持、传播、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体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专业被边缘化。由于专业边界模糊,专业技能不凸显,工作岗位的可替代性强,没有就业竞争优势,更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接收度不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招生报考率往往是人文社科类中最低的,很多普通院校每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招生计划都无法完成,招生数量连年萎缩。

从学生层次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多布局在普通本科院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作为冷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的学生素质良荞不齐,其中又有很大比例不是通过第一志愿报考录取,而是专业调剂而来,专业认同感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不足,对口就业岗位稀缺,就业面相对狭窄,就业前景不被看好。因此,很多学生想方设法调专业,即使无法调换专业,也都把精力集中到第二专业或各种报考资格证、专业证上,专业思想极不稳定。

从教师层次来说,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学科背景来自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背景的只占了其中一部分,因而其本身的专业认同度就不高;很多老师上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但科研方向专注的则是其他学科方向,没有很好地实现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也有些老师兼任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两者的专业要求有一定差别,很多老师并未仔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大多老师还是传统的理论讲授,学生的接收程度不高,厌学情绪严重。

从高校管理的角度来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不大,就业不畅、办学规模效应欠佳,往往被看成弱势专业,甚至被看成可有可无专业,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思想重视程度、经费投入、教学科研激励等严重不足。

三、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刍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的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需要从政治高度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策扶持力度,注重学科体系专业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内涵式发展。

(一)从政治高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是塑造和影响人的灵魂的工作。以德树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高举旗帜保证方向的政治性。必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松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继有人,源源不断,因此必须改变以入学率、升学率、就业率等标准评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从确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政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

从制度保障入手,在招生政策、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领导管理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从生源质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管理和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由量的优势到质的提升。

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学校类型分布及专业实力分布的不均衡和层次衔接不畅通等问题。鼓励高层次的综合院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同时在有较久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办学历史的普通院校增设硕士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衔接性和流畅性,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布局。要探索建立院校与社会力量、党政部门之间的合作协同机制,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优势,优化生源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专业性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明晰学科内涵,明确学科边界。依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的重大需求,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律、功能、内容、方法的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研究;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等;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研究方向,提升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专业性。

(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根据教育部的专业指导作为总体指导目标。2012年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指出:“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能在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本专业为基础的宣传、组织、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不同层次和不同院校之间还要根据本院校的培养定位、培养方案进行深层次挖掘,科学定位,必须结合社会需求实际,突出专业特色、时代特色、学校特色和地区特色。在专业学科建设上,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又有丰富的综合学科知识和科研及实践能力,能在诸多单位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课程是一个专业构成的基本元素,人才培养专业特色还要靠具体的课程体系和结构来体现和凸显。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立足学科属性,把握课程设置的循序性、科学性和核心性,完善实践课程体系;要加强研究方法训练,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手段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研究式教学法等,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的考核各类方法与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能力。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浦劬.我国政治学学术发展中的基本关系论析——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J].政治学研究,2008(6):31-44.

[3]王学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8-22.

[4]佘双好,邢鹏飞.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综合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6):1-8.

On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YANG Dong-yu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Heze University,Heze Shandong 274015,China)

The Special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experienced 30 years of developmenthistory and now is facing some problems such as short time of establishment,fuzzy professional boundaries,unbalanced layout,unclear subject characteristics,low professional identity,less practicality and weak competitiveness of graduates.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speech at the 2016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pointed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specialty.We need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alent training from the political perspective,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and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system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Special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development

G412

:A

1673-2103(2017)01-0006-04

(责任编辑:王佩)

2017-01-02

杨冬云(1967-),女,山东单县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

猜你喜欢

学科政治思想
【学科新书导览】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